隋萌
暮春時節的太谷鳳翼山,梯田壯美如畫,葡萄苗漫山遍野,如燕人在鳥語花香的綠水青山中釀造美酒。4月19日,《科學導報》記者從晉中市太谷區鳳翼山麓沿旅游公路盤山而上,來到山西如燕酒莊,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生態、生產、生活和合共生的“奧秘”。
太谷,鐘靈毓秀,生態自然,作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太谷每一寸土地都唱著農耕的勁歌。2009年,如燕酒莊的創始人燕發旺看上了太谷城南的鳳翼山,有意在此打造山西高端葡萄酒產業,讓其成為山西農谷的一顆璀璨明珠。
為何選擇了鳳翼山?因為它位于著名葡萄酒產業帶北緯37.42°上,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擁有最適宜的氣候與優質葡萄酒原料的產出,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黃金緯度線,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摩塞爾十五世酒莊等都位于北緯37°。然而,當時的鳳翼山是一片海拔高、缺水源甚至連路都沒有的荒山荒地,要在這里種葡萄,需要堅定的決心、過人的膽識,以及經年累月埋頭實干的勇氣。
多年來,如燕人治理荒山荒坡,造林綠化,營造生態養生環境,持續造林4500余畝,累計種植樹種超過30種。與此同時,酒莊還不斷探索防治病蟲害和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并在與大自然的緊密合作中為動物及鳥類提供了更理想的棲息地,極大地豐富了酒莊的生物多樣性,吸引包括金腰燕、環頸雉、青羊等數十種野生動物在此繁衍棲息,以天然肥料反哺土地。適中的土地養分有利于葡萄藤向下扎根,更深的根系提高了葡萄的品質。
酒莊所處的大峪坪村自古就有“滴水如油”的說法,為了解決灌溉難題,如燕人遍訪周邊群山,終于在酒莊以南約12公里處的尖山深處,找到了清冽的山泉,其礦物質含量達到國家天然飲用水標準。筑壩、飲水、蓄水、滴灌,這項翻山越嶺的“南泉北引”工程堪稱浩大,僅滴灌網的總長度就超過了450公里。
從2010年至今,如燕酒莊根據實際情況在太谷區委、政府及鄉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現有基礎設施包括太邢線通往區域主路7公里、區域內干線30公里,大型蓄水池4個(單個容量1000立方米),灌溉蓄水庫1個(容量40000立方米)。鋪設引水管線共16公里,引入區域內的自流山泉水每天200噸左右,年引入總量約73000立方米,這些基建設施不僅支撐了企業的發展,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便利。
品種的選擇是釀酒的關鍵,2010年,公司高層開始參觀考察國內外各類知名酒莊,引進赤霞珠、品麗珠、美樂、霞多麗等法國優質葡萄品種,2013年春季完成現有所有葡萄種植,種植范圍1千余畝,共33.5萬株,同年榮獲“縣級龍頭企業”及“繁榮縣域文化先進會員單位”等榮譽稱號。
“田地管理是葡萄酒釀造的第一車間,采用天然有機肥是我們的種植理念。”山西如燕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偉介紹,“酒莊每年使用1500立方米有機肥料改良300余畝土地,并采用隔年施肥的方式來平衡土地養分。專業的葡萄種植師與種植團隊共同踐行對水、空氣和土壤的保護,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人工采收是高品質葡萄酒的基礎工序,溫和的采摘手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果實的損傷,同時讓葡萄在田間完成第一次篩選。為了精選出品質上乘的山地葡萄,如燕比其他酒莊多付出了近兩倍的時間和人力。“我們與100多名農民工簽訂了雇傭合同,幫助我們修剪、采摘、篩選、搬運,雖然嚴苛的篩選標準會限制葡萄的產量和增加額外的勞動量,但我們相信,正是這一切的精益求精,才會讓如燕葡萄酒成為獨具個性的甄選佳釀,擁有世界一流品質。”孫建偉說。
2019年,如燕酒莊引進國外先進的前處理整套設備,嚴格按照國際OV釀酒標準,以品種、產地、年份三大品質路線生產葡萄酒,于同年10月投產。
“我們引進了法國布赫前處理整套設備、意大利GAI自動灌裝線,國內先進冷熱自動控溫不銹鋼罐等設備,在地下恒溫恒濕的酒窖中選用法國橡木桶陳釀12~18個月,秉承‘在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中釀造美酒的品牌理念,確保葡萄酒品質上乘。”酒莊葡萄管理師王恢介紹。
先天優質的種植基因、如燕酒莊十余年的種植經驗加上從國外引進的優質釀酒葡萄品種以及嚴格的管理等,讓如燕酒莊產的如燕系列葡萄酒在中國國際精品葡萄酒挑戰賽、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上屢屢得獎。
矗立在山巒之間的如燕酒莊遠望似歐洲城堡建筑,近看似有戰爭時代之碉堡風貌。進入酒莊內部,迎面而來的是向社會免費開放的葡萄酒文化展廳,這是一個集視頻展示、光影互動、雕塑造型和產品展示于一體的文化藝術展廳。通過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展廳將葡萄酒制作過程生動呈現給游客,讓其仿佛置身于葡萄園和釀酒工坊的場景中。
在這個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展廳里,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到葡萄的種植和采摘過程,還能通過光影互動親自參與紅酒的釀造過程。專業導游會向游客詳細介紹每個環節的重要性,并解答他們對葡萄酒知識的疑問。此外,展廳還設置了品酒區域,供游客品嘗正宗的山西風土紅酒,讓他們能夠親身感受到葡萄酒的獨特風味和品質。
如燕酒莊自開放以來,始終堅持合理規劃、全力保護、注重文化傳承、有序開發和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酒文化展館自建立以來,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為了保護旅游資源,在園區內設立了各類專職人員隊伍,實行全天候保潔、巡視,確保環境整潔。孫建偉說:“我們希望帶給游客一次難忘的體驗,讓游客領略中國紅酒文化的魅力,感受匠人精神的偉大,并品鑒到原汁原味的山西太谷紅酒。無論是專業愛好者還是旅行者,這里都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旅游勝地。”
目前,酒莊已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山西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晉中學院、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和就業實習基地、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產教融合創新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理事會單位等,每年接受數百名大學生參與葡萄采收與釀酒榨季生產頂崗實習工作。
憑借著對土地的熱愛、對家鄉建設的熱情,如燕人成為了鳳翼山的“拓荒者”。用燕子筑巢般鍥而不舍的精神,讓數千畝荒山荒坡變成了有機葡萄園,在打造百年酒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