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一排排普羅旺斯西紅柿藤蔓蓬勃盎然,長勢喜人,足有一人多高。一顆顆鮮艷水靈的西紅柿掛滿枝頭,每株生長7架,層層堆疊,次第成熟。這些圓潤飽滿、皮薄瓤沙、香氣四溢、惹人垂涎的西紅柿,每天吸引成百上千的學生前來研學采摘。4月16日,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西邵村200畝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園生機勃勃,一派熱火朝天的熱鬧景象,工人正在忙著鋪設防蠅網、覆膜、建設配電室,40座嶄新的現代化智慧溫室大棚進入全面收尾階段,趁著春光正好,播種下希望的種子。
當日上午,來自北辰雙語1年級4個班200多名學生正認真聆聽番茄的播種、育苗、種植、采摘等科普知識講解。帶隊老師梁順介紹道:“以知識傳播與采摘體驗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農耕的魅力、農科的樂趣,激發他們愛農村、愛農業、愛勞動的情感,在綜合勞動實踐中體悟農耕文明,促進身心健康。”據了解,共有5座先期試種的大棚,每個大棚平均占地約1.2畝,每年種植兩茬普羅旺斯西紅柿,預計收入可達12萬元。
據了解,西邵村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園位于村東南,是晉源區農業重點發展項目,占地120畝,總投資3252萬元,新建40棟全自動、現代化、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并利用村集體現有庫房改建4006平方米大型冷庫、電商直播間、生產用房、蓄水池等,配備智慧農業系統、太陽能路燈、大功率水泵、微型噴灌機組等配套設施。
去年這里還是一片撂荒地,曾撂荒20多年,因地勢低洼、排水困難、內澇持續,導致土壤板結、鹽堿化嚴重、地面上蘆葦叢生、雜石棄渣遍地。在省、市、區相關部門政策疊加、資金傾斜、技術扶持等大力支持下,西邵村向新求變,在撂荒地上建起智能溫室。經過積水排空、地基加固、土地平整,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墻體加厚進而增強防風保溫,鋪設自動化采摘運輸軌道,同時配備全智能設備,實現溫濕管控、光照強度、酸堿調節、水肥一體等全自動遠程監測管理功能,棚前棚后全部滴灌噴灌,蔬菜大棚變身為“綠色車間”,在村委會辦公室點擊鼠標就可以輕松實現一鍵管理、一窗可控遠程智能監測管理,比傳統溫室效益提高15%。
截至目前,大棚內土地已經翻耕平整,每畝配備的40噸有機肥已經到位,施肥二次翻耕后,就可以開始耕種,4月底前將播下首批葉菜。“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門口就能致富,希望大棚趕緊完工我們就能種菜了。”63歲的村民任連對大棚種植滿心期待。
“眼下,村委會正積極對接銀行和農業擔保公司,為村民貼息貸款,解決合作社社員承包大棚前期投入問題。項目投產運營后預計可帶動就業80余人,園區預計每年可增收400余萬元。”西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志忠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下一步,園區將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實行科學種植、田間管理、倉儲物流、產品加工、品牌包裝的運營機制,完善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打造以“農業+文旅”為產業驅動,融合科普教育、生態養殖、有機種植、精深加工、農業觀光、休閑采摘、文化體驗、田園度假、研學旅行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園區,融合農文旅,貫通產加銷,建立高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體系,奏響共建共享共富鄉村全面振興的和美樂曲,走出一條立農為農、聯農帶農、強農富農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