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甜甜
【摘 要】 借助一篇篇課文,挖掘教材中的共同點和寫話訓練點,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提供寫話范例,學生就會寫有所仿,從而降低對寫話的畏難情緒,增強寫話自信,提高寫話能力。
【關鍵詞】 隨文微寫 寫作支架 課文范例 模仿練習
隨文微寫,顧名思義,就是指隨著課文的教學所展開的微型寫話訓練,旨在借助課文中規范、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學會規范、通順的語言表達?!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隨文微寫正是以課文為支架,幫助學生學習寫話,從而降低學生對寫話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的寫話自信,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在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和《曹沖稱象》中,都有對動物外形描寫的句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牢牢抓住這些描寫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讓學生在模仿、借鑒中,嘗試描寫動物外形。為此,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二年級上冊部分課文,進行動物外形描寫的指導和練習。
2.根據課文素材,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動物的外形描寫。
3.指導學生進行動物的外形描寫,并掌握一定的方法,重點是選取動物最具特點的三處外形,從顏色、形狀等方面進行描寫,還可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4.在描寫中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小蝌蚪找媽媽》隨文微寫任務設計
【任務一:讀一讀,感受外形描寫之“方法”】
活動1:出示片段,學生多種形式誦讀。
片段一: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片段二: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活動2:交流。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群什么樣的小蝌蚪?又出現了一只什么樣的青蛙?
活動3:總結。像這樣抓住動物最具特點的幾個部位進行描寫,讓我們讀著讀著就仿佛見到了動物的樣子,這就叫作外形描寫。
【任務二:找一找,探尋外形描寫之“特點”】
活動1:尋找。作者抓住了小蝌蚪哪些最具特點的部位進行描寫?
活動2:交流。對于小蝌蚪,作者分別抓住了腦袋、身子、尾巴三個部位進行描寫;對于青蛙,作者分別抓住了全身的顏色、肚皮的顏色和眼睛的形狀進行描寫。
【任務三:品一品,解構外形描寫之“內涵”】
活動1:(1)探究。為什么對于小蝌蚪和青蛙,作者都抓住三個有特點的部位進行描寫,而不是兩個或四個?
(2)總結??梢詫憙蓚€或四個部位,但兩個部位特點描寫不夠全面,四個部位對于描寫小蝌蚪和青蛙來說,又顯得有點重復和累贅,描寫三個部位恰到好處。當然,對于很有特點的動物,也可以抓住四個甚至更多的部位進行描寫。
活動2:(1)探究。為什么要抓住這三個部位進行描寫呢?
(2)總結。小蝌蚪的三個部位會隨著長大而慢慢發生變化??傊鑼憚游锿庑螘r要抓住動物最具特點的部位。
活動3:(1)探究。應該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個最有特點的部位呢?
(2)總結。分別從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進行描寫。
【任務四:學一學,嘗試外形描寫之“技巧”】
活動1:介紹。老師想養一只可愛的寵物,但是在小白兔、小狗、小貓之間難以抉擇。請大家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描述它可愛的外形,幫助老師做選擇。
活動2:練說。根據圖片和提示,學生相互交流,模仿練說。

活動3:反饋與總結。積累語言經驗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通過以上四個任務,教師為學生搭建習作支架,讓學生由反復誦讀內化,到模仿表達,慢慢將課文語言生成為自己的語言,為完成動物類習作打下基礎。
《曹沖稱象》隨文微寫任務群設計
【任務一:比一比,尋找外形描寫之“異同”】
活動1:出示片段,學生反復朗讀。
片段三: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活動2:比較。對比三個片段,發現這幾處動物外形描寫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活動3:交流。相同之處在于都抓住動物最具特點的部位描寫,片段三抓住了大象的身子和腿進行描寫。不同之處在于片段一和片段二從顏色、形狀兩個方面描寫外形,而片段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外形。
活動4:總結。原來描寫動物外形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顏色、形狀、觸感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不管用什么樣的描寫方法,都要抓住動物最有特點的部位進行描寫。
【任務二:練一練,掌握外形描寫之“秘訣”】
活動1:選擇自己最喜歡或最熟悉的一種動物,抓住三個有特點的部位,分別從顏色、形狀兩個方面進行描寫,其中一個部位的描寫請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
活動2:反饋。在本冊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什么是動物的外形描寫,以及如何進行動物的外形描寫有了初步的感知,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針對動物類習作的外形描寫,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
動物的外形描寫訓練不能止步于此,縱觀小學語文教材,與動物有關的課文還有很多。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五年級上冊《白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五年級上冊《松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它們的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不斷搭設適宜的寫作支架,開展高效的寫作活動,設計出有效、有趣、有味的隨堂練筆,進一步夯實學生關于動物外形描寫的技巧,進行隨文微寫訓練。
而教材中關于動物題材的習作也有以下三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我想養只小動物”的寫話訓練,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國寶大熊貓》和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的動物朋友》。這三篇關于動物話題的習作練習貫穿低中年級,有著內在聯系:首先,從主觀地說明想養的動物及其理由,到客觀地通過搜集資料介紹熊貓,再到在特定情境中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這樣的編排巧妙合理,呈現出螺旋式的上升;其次,三篇習作的主題較為一致,都能體現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最后,三篇習作對于動物的描寫逐漸具體化、全面化,流露出的喜愛之情也隨著描寫的深入而逐步加深。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詞匯儲備量有限,有序組織語言并規范表達也非易事,要一次性呈現一篇完整的寫話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教師不妨把一篇習作拆解成幾個部分,分步驟進行寫話指導和訓練,搭建支架、夯實基礎。而教材中一篇篇文字優美、寫法創新的課文便成了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進行寫話訓練的最好素材。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找準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點,提高學生描寫動物外形的能力,為中年級的習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寫有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隨文微寫是否達標,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于隨文微寫的評價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考查學生隨文微寫的內容有沒有達到“基本項”,二是考查學生隨文微寫的內容有沒有達到“獎勵項”。標準如下:

以上隨文微寫評價標準的“基本項”主要緊扣教學目標制定,做到“教—學—評”一體化,且一課一評,一寫一評,一生一評,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隨文微寫有沒有達標,知道改進的地方在哪里。而“獎勵項”則側重于學生語言表達的亮點、生成點。學生可以針對標準,逐一加星,算出自己最終能得多少星,且上不封頂。兩類評價標準相輔相成,既能有效發揮評價的鑒定、導向作用,同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寫話興趣,使學生獲得寫話成就感。
習作指導是一個為學生搭設支架的過程,教材中一篇篇典型的課文,只要學生深入解讀、善于提煉、樂于仿寫,就能成為學生寫作路上拾級而上的一級級臺階。習作教學也是一個漫長、系統的過程,低年級教師不妨以隨文微寫為抓手,為學生的漫漫習作之路搭設平臺、提供支架,讓寫作的大樹慢慢枝繁葉茂?!?/p>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