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珮妮
案例簡述
“老師,我不想努力了,我也不需要努力!”多次找小文談話后,小文對我不耐煩地說出這句話。
剛入學時,小文上課容易走神,下課大多數時間趴在桌上睡覺,作業也是隨意應付。但區別于那些調皮的學生,他并不影響別人,只是安靜地待在角落里,屬于存在感極低的孩子。身為班主任,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秉持著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的原則,我不僅積極給小文創造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而且還每天督促小文完成作業。但一段時間后,小文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有一天不耐煩地對我說:“老師,我不想努力了!”
原因分析
根據多次對小文的家訪,我認為影響小文行為表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家庭因素:小文是家中第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對小文的物質需求都會予以滿足。在學習上,家長雖然也希望孩子能用功努力,但只是用物質獎勵鼓勵小文。我與小文媽媽聊天的時候,就聽她說:“我們答應小文,只要他學習有進步就給他換手機?!笨梢娂议L在小文的學習成長上沒有正確的指引。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本就對物質獎勵沒有強烈渴望。既然小文對物質獎勵并不在意,那么他渴望什么呢?
個體因素:在與小文的多次聊天中,我注意到小文在小學四年級時還是一個對學習充滿興趣的孩子。小文曾經報名參加奧數比賽,數學成績較好。但是在一次期末表彰班會上,小文認為老師表揚全班總分較高的同學,卻沒有表揚數學進步明顯的他,所以他覺得老師偏心,努力學習也沒有用,還不如維持現狀。從四年級開始,小文連數學課也不認真聽了,作業馬虎應付,成績一落千丈。如此看來,小文是渴望成功和被表揚的。上了中學后,換了一個新學校,小文自己也想重新再來,在學習上努力一把,然而,要想一下子提升學習成績是不可能的。看到自己不理想的成績,小文頓時喪氣,不愿意面對挫折的他再次逃避學習,轉而沉迷于游戲。
游戲因素:玩手機游戲是小文的最大愛好。在游戲世界里,小文是“王者”。游戲對他的吸引力太大了,他在游戲上獲得的滿足感比在學習上高,所以家庭作業總是完成不了。到最后,小文提出不希望我再監督他的學習。家長知道這一情況,想沒收手機,但擔心小文離家出走,只好放縱孩子,無可奈何了。
輔導策略
綜合分析,小文學習積極性低是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的。小文在小學數學成績優秀,說明小文在學習上并非缺乏能力。所以,小文不是不會學習,而是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針對小文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三個措施幫助小文激發學習動力。
1. 創造機會,讓小文認識到自己的內在動力
家長鼓勵小文學習都是以物質獎勵為主,但物質獎勵是外在的,只能滿足孩子暫時的需求。當需求一再得到滿足,孩子便不對物質獎勵有渴望,從而導致這一激勵措施失效。小文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物質獎勵對他并不起作用。結合原因分析,小文內心其實更加渴望的是得到別人的認可,是通過學習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學校每周都有數學角特色活動,我提前跟數學老師溝通,在下一次的數學角活動中開展一次難度較低的數學計算比賽。結果,大部分同學都能拿滿分,小文也拿了滿分?;顒咏Y束后,我找到小文,但不急著表揚他,而是詢問他為什么這次比賽能拿滿分。小文不以為然地說:“這么簡單的數學題,誰都會。”我說:“聽說這次比賽題目確實很簡單,但是你沒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又怎么可能做對呢?而且你還是全對!”當學生獲得進步時,我們不要急于表揚,而是引導他意識到現在的成功離不開以前的學習積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小文經歷這次活動后,在數學課堂上開始認真聽講了,但作業仍然完成不了。
2. 用“情緒三明治法”先“談情”,再“說愛”,最后“講理”
小文不愿意提交作業主要是因為不會寫、怕寫錯,這反映出小文害怕挫敗,遇到挫折偏向于逃避。小文從小到大面對挫折都是采取逃避的方式,家長經常說的話是:“這次考不好沒關系,好好努力,下次就能考好了。”這樣的安慰不但沒有真正緩解小文的挫敗感,反而在引導孩子逃避現實、逃避失敗。我們應當教會小文如何與挫折相處,才能進一步激發小文的動力。
張國維提出的“情緒三明治法”很適合運用在與小文的溝通中。首先是“談情”,指的是與學生共情,讓學生知道老師和家長也能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當小文不寫作業時,我先認同小文的感受:“剛上完課,不會寫作業是很正常的?!逼浯问恰罢f愛”,我接著對小文說:“老師看到你在數學課上的表現,知道你已經懂得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了,而且數學老師說課堂上的習題你都能自己算出來,這是巨大的進步呀!”“說愛”指的是讓孩子看到自身內在的力量。我幫助小文歸納他近期的表現,讓他能清晰看到自己近期的學習成效,心里產生力量感。最后就是要“講理”,引導小文思考如何跨越挫折。在經歷前兩個階段的溝通后,小文對作業的負面情緒已經差不多消除了,而且慢慢意識到自己是可以完成作業的。這個時候,我再對他說:“我們要繼續進步就得完成作業,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檢驗。雖然有的題目做不出來,但沒關系,我們先把簡單的題目做完,以后你就能挑戰難度大的題目了?!痹谖业膭裾f下,小文認真完成了他的作業。最后,小文的作業拿到了B,這出乎他的意料。通過這次引導,小文戰勝了不敢交作業的挫折感,開始主動完成作業了。
3. 運用“20秒啟動法則”,養成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雖然小文愿意交作業了,但因為他沉迷游戲,導致寫作業時間不夠,結果就是作業馬虎應付。針對這一情況,我詢問小文:“你為什么不能先完成作業再玩游戲呢?”小文回答:“老師,我也很想先完成作業,但是作業科目太多,我不知道先完成哪一科。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我就頭疼,還不如先打一把游戲?!币苍S很多老師和家長聽到這樣的回答,都會認為小文在找借口。但仔細想想,為什么很多孩子寫作業慢,寫不完作業?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發現,當一件事啟動時所需要的時間超過20秒,這件事就很難啟動。小文的情況便是如此,面對眾多作業,他沒有事前規劃好先做哪一科,思來想去后還不如先玩游戲。
結合“20秒啟動法則”,我認為要縮短小文寫作業的準備時間,才能讓他有效完成作業。我根據小文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每天完成科目作業的順序和對應時間,并讓小文媽媽把他作業完成的情況拍照發給我。通過這個方法,小文完成作業不再拖拖拉拉了。當然,影響小文作業質量的還有游戲。我們不能立刻讓小文不再玩游戲,但我們可以控制小文玩游戲的時間。我要求家長重新安排小文的游戲時間,如規定周一到周五的晚上10點前寫完作業,就獎勵他玩半個小時游戲,讓小文逐漸養成好習慣,幫助小文擺脫游戲癮。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文已經重拾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其他學科的課堂上,我也能看到他認真聽講的樣子。(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航城學校)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