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大張莊鎮家莊完全小學 李敦勇
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各學科教學活動的重要著力點。核心素養是對學生適應個人修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與靈活運用。以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為例,語文這門課程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并應用著語文知識,其中,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多注重教材知識的傳授,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與寫作教學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引導學生開闊眼界,豐富寫作素材。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生活化視角的寫作教學更有助于推動他們自主寫作,既克服了“寫作難”的問題,又能夠為學生未來寫作能力的發展夯實基礎,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诖?,本文從生活化視角出發,詳細闡述了這一教學策略的優勢與具體實踐路徑,致力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往往采用任務驅動形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或者單元寫作板塊的要求安排寫作任務,而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寫作,這樣的教學手法看似沒什么問題,但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少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指引亦步亦趨地寫作,自身的主觀體驗往往被忽視掉了。而基于生活化視角開展寫作教學能夠改善這種教學方法,真正將學生的主觀體驗作為教學的首要關注點。在生活化寫作中,學生需要自主觀察、自主思考、挖掘素材并分析整合,這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實現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更好地理解寫作意圖、學會挖掘真實的寫作素材,最終提高寫作水平。除此之外,這一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標準中“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倡導相契合,具有不可忽視的實踐價值。
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的作文具有很強的套路性,甚至很多時候存在“千篇一律”的情況,這既導致了學生的作文在選拔性考試中難以取得理想成績,又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而生活化理念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幫助學生突破當前固化的寫作套路,鼓勵學生抒發真情實感。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這是他們寫作的初始階段,也是他們探索寫作、對寫作形成認知的關鍵時期。
生活化寫作教學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彰顯具有個人特色的生活元素,并讓學生真正從生活實踐出發積累寫作素材、收獲寫作經驗。在面對一篇作文題目時,學生所想的不是“我背過哪些范文”“我能用上哪一個經典的開頭與結尾”,而是立足于自身獨特的視角,從生活中回憶自己認為具有思想深度與認知廣度的寫作素材,并將這些素材結合自己的思考用個性化的語言呈現出來,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僵化的寫作藩籬,讓學生重視自己的感受與表達,為后續作文水平的提升蓄力。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兩大屬性,同時具備綜合性與靈活性的特點,生活化寫作教學既順應了語文學科的屬性,又能夠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可以說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策略。在生活化寫作教學的驅動下,當學生確定寫作對象后,需要根據自身感受與情感體驗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展開描述,并融合自己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感受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綜合性與靈活性的特點也能夠充分凸顯。
不僅如此,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中所設計的寫作內容雖然豐富,但是難以滿足學生寫作需求的長期發展,學生的思維也很容易受制于教學內容。而生活則是天然的寫作教學大舞臺,生活化的寫作教學能夠彌補教材中存在的不足,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全面性與綜合性。
在寫作教學中,情境教學是最能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策略,因此,在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的情緒感受,最終開闊學生的寫作視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做到就地取材,這樣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中,在引發情感共鳴的同時活躍學生的寫作思維。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教學為例,學生初見這一寫作題目,可能會感到一定的困惑:首先,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不知道該寫哪一個人;其次,學生即使確定了想寫的對象,卻還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多樣的而不知道該抓住哪一個特點;最后,學生即使有了想描寫的特點,也不知道如何寫才能寫具體。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拿學生身邊的人舉例,這個人可以是學生愛戴的教師,也可以是人緣好的同學。
在教學活動中,筆者以班級認真負責的數學教師為例,引導學生發現其特點。首先,向學生拋出問題:“同學們,提到咱班的數學老師,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這時,不少學生紛紛說:“數學老師非常負責!”其次,引導學生就負責這一特點展開討論,說一說哪些事情能夠證明數學老師很負責,學生在討論后列舉了很多能夠說明數學老師負責的事例。在一個過程中,學生進入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調動起自己的記憶,在細心觀察中對“如何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進行了直接感知。
教師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確該如何捕捉一個人的特點,而學生的討論又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如何將特點寫具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系統化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確定寫作對象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認知,對寫作對象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在落實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下筆難”是很多小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僅如此,很多學生在同一寫作主題下經常會寫出內容相似的文章,這些問題都說明學生的素材積累不足。素材是寫作的根本,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可能沒有素材積累,但絕不會沒有生活,這說明學生缺乏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例如,很多學生針對“我的拿手好戲”這一寫作主題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他們認為“我的拿手好戲”應該是像彈鋼琴、書法等技能,自己沒有這類技能,自然沒有“拿手好戲”。而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一情況,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讓學生從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等多個角度著眼,在生活中發現并積累寫作素材。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親情”為主題,包含多篇與親情有關的文章,同時“親情”也是寫作中的常見素材之一。然而,談到親情,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從何下筆,認為“我記憶中爸爸媽媽沒有為我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覺得我寫不好親情?!边@時,教師就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為學生布置一項持續一周的作業,作業內容很簡單:選擇一位你身邊的親人,記錄他每天為你做的事情。下周教師與學生一同分享,很多學生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如“以前,我只看見了熱騰騰的早飯,卻沒有看見多年如一日早晨五點起來給我做早飯的媽媽”“過去,放學路上我只能看見沿途的風景,卻忽視了無論刮風下雨接送我上下學從未遲到的外公”。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既道出了心中的真情,又拓展了自身的創作空間。這時,教師可以引入朱自清的《背影》,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筆下只寫了關于父親的幾件小事,所流露出的真摯情感卻感人至深,由此可見,尋?,嵤乱部梢栽谖覀兊墓P下發揮巨大的能量,我們需要小心觀察、悉心留意,讓生活成為自己的作文庫。
寫作教學既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對學生的思維水平有所要求。小學階段,學生以直覺思維為主,在生活中很容易獲得直接感悟與體會,捕捉到生活的本真,而這正是他們在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促使學生張開思維的羽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習作展現出思維的光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跨學科的教學方法,豐富寫作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調動多重感官,從多個維度展開寫作活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習作“這兒真美”教學為例,有的學生在寫到此類寫景作文時很容易出現流水賬、景物堆砌、情感缺失等問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與音樂教學、美術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張開思維的羽翼。首先,教師可以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想寫的內容,沉浸在音樂世界中,將抽象的音樂之美與具象的景物之美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抒發自身的真實情感,注重對內心感受的描寫與刻畫。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寫作對象。在學生的畫筆下,美麗的景色被具體呈現,教師就可以通過直觀的畫作入手,讓學生確定寫作中的具體事物、主次關系、邏輯順序,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更有條理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畫作中畫上自己,這有助于鼓勵學生抒發自身感悟。這樣的教學設計與美術、音樂等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寫作對象的認知,在寫作過程中張開思維的羽翼。
真情實感最能敲開讀者的心門,是一篇好文章所必備的,然而真情實感的流露也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最缺乏的部分。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從生活化的視角出發,通過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鼓勵學生在寫作素材的基礎上形成個性化的理解與思考,在文章中真情流露,最終提升作文的意境。
例如,有一位學生寫道:“不小心走丟的小花貓又再次找到了家門,令我很感動?!边@句話就顯得生硬干癟,讀者雖然能夠讀到作者的感動,卻不知道作者感動的程度,也不知道作者究竟如何感動。根據作文內容,筆者對這位同學展開引導:“當你看到小花貓再次出現在家門前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在小花苗走丟時,你的情緒感受是什么?你覺得小花貓在找尋你的路上會不會遇到困難,它為什么這么執著地要找到你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立刻領悟,在后續的修改中,將丟失小花貓的焦心、悲傷、憂慮、再見小花貓的不可置信、震驚、激動,以及對小花貓走失經歷與回家執念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真情實感的流露引人入勝。在引導學生書寫真情實感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寫”,而應當通過語言引導,幫助學生捕捉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并讓學生將這些情感融入寫作過程,以此提升作文的意境與厚重感,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生活視角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核心素養的落實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教學策略擺脫了寫作教學的桎梏,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突破固化的寫作套路,鼓勵學生抒發真情實感,充分體現學科特性,豐富寫作教育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著眼于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素材的積累、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真情實感的領悟,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推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