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旭,辛 廣,王月華,汪艷群,顏廷才,皮鈺珍,武俊瑞,張 琦,孫希云,李 斌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
產出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理念是當前全球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其人才培養模式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導,目標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1]更加符合“新工科”發展需求[2]。實踐環節模式是“產出導向”教育關鍵陣地,是展示教學效果的扭力杠桿[3]。通過實踐陣地學生得以充分發揮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獨立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不斷建立和完善產出導向理念,立足于地方經濟特點和食品行業需求,實習教學應向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轉變[4]。在此背景下,高校食品科學專業迫切需要構建新的一體化實習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實習效果,滿足社會對高端應用型食品工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已結合專業特點和地方經濟需求,全面開啟了食品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序幕[5-7]。
以“食品科學綜合實習”為例,探索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下的產出導向一體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食品科學綜合實習”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必修實踐課程,針對專業應用性強的特點,將食品科學專業原本獨立開設的綜合實習、市場調研、新產品研發實習整合優化,并融入產品實驗室制作、產品營銷設計過程,創設了食品產品研發的整個過程貫穿一體設計實踐體系。
食品科學專業實習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食品制作的研發思路及過程、生產工藝流程及裝備,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目前,食品科學專業實習面臨著重重困難,實習效果不佳,這正是高校食品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食品產品的市場呈現涉及產品理念、市場分析、產品設計、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產品宣傳等各個環節,要求學生掌握每個環節的思考途徑和實施方法。綜合實習、市場調研實習、新產品研發實習看似各有側重點,但均為食品從原料到產品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當前,食品科學實習缺少從頭調研和設計的連貫性一體化實踐體系,學生難以通過獨立的實習內容掌握食品研發的全過程。
企業在人才需求中越來越強調用人標準主要考核學生的具體實踐能力,目前高校實踐內容大多脫離企業實際需求,缺乏對產品創新性和市場需求性的思考和調研,而此過程恰恰是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契合的重要途徑,因此企業需求導向實踐模式的建立在精準育人和穩定就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積極性和參與性。現有的食品實踐教學模式忽略了調研、設計、研發、營銷等多方面的系統性綜合訓練,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升不足。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激發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帶著問題、帶著探索精神投入其中,是學生優質實踐的關鍵[8]。
實踐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目前對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的查閱來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反饋,評價形式表面化和單一化,忽視了多元化評價的及時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
為適應現代食品企業發展的需求及符合工程認證對于學生知識及能力達成要求,“食品科學綜合實習”重點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食品科學綜合實習”課程整合了原有教學計劃中的“新產品研發實習”“食品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實踐選修課程,優化重組后創建的以產出為導向,融合市場調研、新產品研發、食品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為一體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實習課程。
2.1.1 改革途徑
(1) 課程目標從單一目標優化為綜合性目標,尤其是強調對整體方案的理解和設計,對于引導從上下游關聯性環節上去整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更強的實踐性,更加適應農科背景下的新工科專業建設對學生知識及能力培養的需求。
(2) 教學內容除包含市場調研、新產品研發和實驗操作,另外增加了食品營銷環節,通過這些內容的整合使學生對食品企業產品研發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有利于整體把握和全程控制,并尋找到食品企業發展創新的途徑。
(3) 考核方式改為過程化考核,即對學生在課程全過程學習中進行知識和能力的考核,合理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所有環節結束后進行答辯,并提交實習報告,這樣使得整個環節有步驟有序進行,實現綜合全面的考核,有利于幫助學生達成課程目標,實現畢業要求。
2.1.2 改革目標
通過學習“食品科學綜合實習”,使學生具備以下能力:
(1) 通過對食品市場及食品企業的調研實踐,掌握市場信息調查方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工具設計調查問卷,獲取調查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
(2)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挖掘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尋找創新改革突破口。
(3) 了解食品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在新產品研發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和相關法規,履行研發過程相應責任。
(4) 具有團隊意識,能夠與團隊成員協同開展工作,共同完成實習任務。
(5) 通過交流討論、匯報作品設計方案及撰寫作品計劃書等多環節訓練,使學生具有清晰的口述表達能力和專業的書面表達能力。
(6) 通過市場調研實踐和食品新產品研發系統訓練,使學生能夠有效獲取產品市場信息及數據,掌握現代食品新產品研發方式,能夠進行項目管理和決策。
2.1.3 改革實施
“食品科學綜合實習”計劃學時為4 周,實習期間各階段時間和任務安排如下:
第1 周:市場調研。通過對食品市場及食品企業的調研實踐,掌握市場信息調查方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工具設計調查問卷,獲取調查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
第2 周:產品方案設計。通過市場調研獲取的信息,設計一款新產品,撰寫其研發計劃書。
第3 周:產品實驗室制作。進入實驗室,按照計劃書內容制作產品,并制作成品。
第4 周:撰寫產品營銷方案,設計宣傳海報,完成實習報告的所有內容。
“食品科學綜合實習”一體化教學模式見圖1。

圖1 “食品科學綜合實習”一體化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習過程分組實習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不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同等的鍛煉提高機會,尤其是平時缺乏鍛煉、動手能力差、性格內向的學生,在以小組為實習單元時表現的機會更少或隱身;另一方面,不便于教師清晰準確評判組內每一位學生的實習表現和能力提高程度,難以實現教學公平、因材施教、客觀評判和精準評分。因此應打破傳統的過程分組實習模式,進行探索性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
(1) 一人一方案,獨立性設計。每位實習學生獨立制定實習方案,指導教師一對一指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教師指定選擇實習題目,使每位學生的實習選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方案匯報、市場營銷等完全不同,充分調動和發揮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傳統實習以小組為單元,不積極的學生參與性差的現象。
(2) 一對一輔導,研究生協助。為了提高綜合實習效率和質量,安排有實戰經驗的研究生對本科生進行一對一跟蹤和專項輔導,從實習方案制定、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實驗操作等環節全方位開展協助、督促和監督,提高實習工作效率和效果。
(1) 將驗證性實習改為設計性實習,給予學生足夠空間根據興趣設計項目。
(2) 整個項目一體化設計,要求呈現完整思路,切實體現綜合性。
(3) 學生的理念和想法通過方案設計及實踐操作得以實現,賦予成就感有利于調動積極性。
(4) 產品的開發與市場需求想結合,先調研后營銷的過程充分體現出應用性學科的特點,促進學生專業素質提升。
(5) 考核環節完全實現過程化和全面性,4 個環節指導教師全程跟蹤,最后結合答辯考核提升學生從文字撰寫到口頭表達的能力。
“食品科學綜合實習”的全新探索和嘗試通過市場調研實踐、新產品研發設計、產品研發實踐和市場營銷設計等系統訓練,使學生掌握了現代食品企業進行新產品研發的實際流程和經驗,培養了學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創新思維、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系統性思維,去提升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一體化實習模式改革有利于落實國際工程教育認證“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大膽改革,勇于探索,實習環節因材施教,本科生受益匪淺,研究生能力提升,本科生與研究生共成長。此類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將為食品科學專業認證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提供參考和示范。
(1) 教學模式梳理。規范課程模式、標準、體系,省內相關專業推廣,以達到省級一流實踐課的水平和標準。
(2) 課程教材建設。結合食品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吸納融合相關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編制實用性強實踐指導書。
(3) 推進校企合作。指導學生選題與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根據行業發展現狀創新改進,并推進研發的成果落地,以幫助學生深入行業、熱愛專業。
專業實習是高等院校食品類復合型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新形勢下食品科學專業實習遇到的問題與挑戰,通過“食品科學綜合實習”積極探索并建立以產出為導向的一體化系統實踐體系、創設獨立化和自主化實習實踐模式、完善實習成效保障與評價機制等措施,建立了面向實踐、注重創新、突出應用的食品科學專業實習教學體系,提升了復合型食品類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