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中
摘要:自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活力和成長的動力,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助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也是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必由之路。以自學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強調(diào)教師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線組織教學,要從傳遞和灌輸知識轉(zhuǎn)向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實現(xiàn)在自學基礎上的教學,完成自學先行的結構性轉(zhuǎn)變。學生自學先行,課堂教學必定要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教師從備課到上課都要順應自學先行,從而使教學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關鍵詞:自學;自學能力;學習能力
1?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性
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是一個人不斷從書本和研究中、生活和工作中,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并用以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能否持續(xù)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
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逐漸加快。因此,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適應社會進步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相對于小學生而言,初中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注意力較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領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升。初中時期是學生增強自學意識、激發(fā)自學興趣、掌握自學方法、形成自學習慣的關鍵時期。
初中時期學生學習的科目增多,知識難度加大,知識體系繁雜,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教學,是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效果、完成初中教學任務的有效途徑。
2?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三個階段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重視自學、學會自學、習慣自學三個方面逐級開展,層層深入,使學生自學有目標,教師指導有方向。
2.1 轉(zhuǎn)變心態(tài),積極自學
2.1.1 提高對自學的認識
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自學,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新事物、新問題,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問別人、找老師。常常需要自己看一看、想一想,想清道理,找出解決辦法。
自學時間機動、形式靈活,內(nèi)容包羅萬象,快慢自主掌握。在初中時期,自學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還可以使大腦得到充分的鍛煉,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2.1.2 樹立自學的意識
自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果的著力點,從以往的“預習(了解)——聽課(理解)”變成“自學(理解)——聽課(提升)”,是學習模式和教學方式顛覆性的轉(zhuǎn)變。
要想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首先要引導學生調(diào)整心態(tài),摒棄懶惰思想,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自學先行的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掌控學習時間、內(nèi)容和進度,主動借助工具書和參考書等進行自主學習。在正式聽課之前,對所學內(nèi)容有深入理解。
2.1.3 培養(yǎng)自學興趣
自學獲得的成就感以及獨自想明白道理帶來的成就感,是學生自學興趣的源泉,讓學生體會到自學帶來的愉悅是培養(yǎng)自學興趣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打破自學的神秘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藥品說明書、電氣說明書、博物館展品介紹、公園游覽圖、公交路線圖等入手,體會到自學不難、自學有用,自學伴隨我們的日常、伴隨我們的一生。
最好的自學教材是學生正在使用的課本,課本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與學生的現(xiàn)狀最貼近,從自學課本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信心,能使他們體驗到自學的樂趣。
2.2 明確目標,學會自學
自學要做到“博學、精思、強記、活用”。
處處留心皆學問,各科知識、各項技能都是自學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不但要善于從書本上學習,而且要善于從電視和網(wǎng)絡上學習,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廣泛學習,全面學習,能使學生的大腦更發(fā)達,能使各科知識和各種能力交互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自學的核心是思考,學生要邊看書,邊觀察,邊思考,通過獨立思考、反復思考,把書中的概念、判斷、推理想清楚,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中蘊含的道理和規(guī)律弄明白。這個過程是領悟道理、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鍛煉大腦、提升大腦思考能力的過程。
學生要根據(jù)自身實際,通過自主設計自學任務、分配自學時間、掌控自學進度、領悟所學知識,實現(xiàn)高效學習。
記憶是完成知識儲備和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讓知識在大腦中留下長期清晰的記憶,才能在適當?shù)那榫诚峦瓿芍R的再認識或者再現(xiàn),進而用儲備的知識解決問題。
人們學習的一切本領都是為了使用。能夠靈活地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學生要及時結合例題、練習題檢測自學的成果,還要通過同桌或小組互檢、隨機抽查等方式對自學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nèi)容不但要涉及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要結合生活實際檢測知識的活學活用、靈活運用。
3? ?教會自學與自學基礎上的課堂教學
自學是一種要求較高的主體探究行為,對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注意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自學基礎上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成為學生自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主要有兩項任務,一項是多措并舉教會自學,另一項是在自學的基礎上因人施教精準教學。
3.1 多措并舉教會自學
3.1.1 營造自學氛圍,激發(fā)自學潛能
從時間和空間角度營造自學氛圍。教師要將學生自學的時間納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通常把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教學稱為助學。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及教學任務合理分配自學時間和助學時間,為學生自學提供時間保障。空間方面的重點是為學生營造自學氛圍,在特定的自學時間內(nèi),從教學環(huán)境、教學形式、學習資源、資料及設備等方面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學情境,讓其在不斷的自學過程中提高對自學的認識,提高自學效率,激發(fā)自學潛能。
3.1.2 教會自學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通過自學實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依據(jù)課本,從內(nèi)容提要、目錄、黑體字、課后習題等方面引領學生自學。
內(nèi)容提要是精品。課本的內(nèi)容提要文字精練,簡潔明了,引導學生精讀內(nèi)容提要有助于其掌握知識脈絡。目錄給學生提供了清晰的學習路線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教材目錄入手,對所學科目的整體架構有清晰的認知,使其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課本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以及重要內(nèi)容往往以黑體字的形式呈現(xiàn)。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要對黑體字的內(nèi)容認真思考、重點探究,學會沙中淘金。學生要善于從紛繁復雜的字、詞、句、段中,抓住課本的核心要點和主要內(nèi)容。
3.1.3 感受自學的樂趣,培養(yǎng)自學習慣
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料,使其養(yǎng)成查字典、用網(wǎng)絡檢索各種資料和信息的習慣,提升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而提升自學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時,可以讓學生把課本當作自學的對象,結合三輪教學法讓學生掌握自學的重點。第一輪自學的重點是整體感知課本,完成圈點勾畫,找出疑惑點,羅列問題清單。第二輪自學的重點是疑難問題探究,針對第一輪問題清單涉及的疑惑逐一分析,各個擊破。破解的順序為查閱資料、借助網(wǎng)絡、同學互助、借力教師等,完成對知識點的梳理,解決課后練習題中的基礎題目。第三輪自學的重點是知識遷移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畫出學科思維導圖,從就題論題的表層自學走向高階思維的深度自學和跨學科整合。
以上三輪自學法給出了學生自學的整體流程,各學科要結合具體的學科特點及學情靈活應用。對于習慣自學的學生,往往會把上面的三輪自學合并成一輪進行。
3.1.4 科學評價學生,樹立自學榜樣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地給予他們鼓勵與表揚,源源不斷地為學生注入自學的動力。當學生自學效果不佳的時候,教師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用賞識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堅定其自學的信心。
初中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力,榜樣示范是重要的引導自學的方法。在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學習榜樣。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身體力行,用實例把自學的方法、思考的過程,清晰明了地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當出現(xiàn)自學效率高、自學效果好的學生時,要及時贊揚并讓他們分享自學經(jīng)驗,讓學生在欣賞和對比中堅定自學的信心、提升自學能力。
3.2 在自學基礎上精準施教
建立在學生自學基礎上的教學,要求教師從掃清障礙、夯實基礎、追根溯源、融會貫通四個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精準指導和科學點撥,實現(xiàn)精準教學的目的。
3.2.1 掃清障礙
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通過多元化檢測手段,快速掌握學生的自學效果,并根據(jù)學生自學能力的個性化差異,幫助學生掃清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3.2.2 夯實基礎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學檢測的結果,與課堂預設進行比對,靈活調(diào)整教學模式。以物理學科為例,學生理解了基本的定義和定理,教師應將授課重心轉(zhuǎn)移到公式推導過程及應用條件上。學生完成了課后習題的自測后,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拓展該類知識在具體情境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爭取在跨學科學習與本學科提升方面有更多的收獲。
在學生自學前提下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觀念、順應新變化,不斷提升教學素養(yǎng),讓教學活動在更廣闊的背景下進行。
參考文獻:
[1]林成富.淺談初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中數(shù)學“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嘗試[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9(12):127-128.
[2]郭宗文.初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方法分析[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