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儀
摘 要非正式出版物是特色館藏的重要體現,在傳承與發揚嶺南文化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各種原因使之無法實現全域性共建共享。論文通過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分析認為,以廣東省書目中心建設為契機,通過拓展書目中心的服務職能,可以有效解決非正式出版物共建共享問題。
關鍵詞 非正式出版物;廣東省書目中心;無紙化編目;文獻資源建設
分類號 G253.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3.002
Feasibility Study on Informal Publication Holistic Co-construction and Charing: Talking Guangdong Province Bibliographic Center as an Example
Xie Minyi
Abstract Informal pub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Lingnan cultur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holistic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rough a series of feasibility stud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roblem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l publica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expanding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Bibliographic Center.
Keywords Informal public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Bibliographic Center. Paperless cataloging.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0 引言
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手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的要求,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了《廣東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21—2023)》[1],明確把“開展廣東省書目中心建設”列為15個重點項目之一。項目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以下簡稱廣東省館)牽頭,各級公共圖書館參與,搭建全省館藏書目統一檢索平臺,分階段實現各級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對接,實現省內公共圖書館館藏書目資源統一檢索。廣東省館積極響應省文化和旅游廳工作部署,制定《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2021—2025)》[2],把持續加強“廣東總書庫”建設,構建“廣東省書目中心平臺”作為重點目標項目,并依托廣東省數字政府的“粵省事”“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等平臺,利用“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建設契機,加強與市、縣等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溝通與協作,積極推進廣東省書目中心建設的步伐。
目前,除國家圖書館建有國家書目中心外,全國各地都有書目中心建設的類似項目,如:“浙江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網”“廣州市圖書館之城”“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書目檢索”等。筆者認為書目中心與一般編目中心、數據庫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前提是作為一個地區總書庫的職能存在,收集的書目數據不僅是正式出版物,還包括非正式出版物、音像資料、期刊、報紙等文獻資源并以聯合目錄形式展現。對成員館來說,雖然可以檢索到其他館的館藏數據,但由于各圖書館數據的產權歸屬不同,各自業務管理系統不同造成書目數據格式、數據編碼不一致等原因并不能隨意的套錄下載。一個功能完善的省級書目中心,不但能整合各成員館的所有書目數據,做到查到即可套錄下載,還能讓讀者通過聯合目錄查到即借到。想從眾多書目中心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必須具備獨特的文化內涵。在廣東地區,特色地域文化就是嶺南文化,要建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書目中心,非正式出版物的采選與利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廣東省書目中心建設要讓非正式出版物全域性信息共建共享成為可能,必須抓住契機,通過拓展書目中心的服務職能,才能有效解決非正式出版物共建共享問題。
1 非正式出版物的特性及現狀
非正式出版物,通常是指那些未公開出版或發行的、一般不具有CN或ISSN標志的連續出版物和不具有ISBN標志的印本資料,諸如學位論文、會議文集、研究報告、地方文史資料、民間詩文集、內部刊物和內部交流資料等[3]。
1.1 極具本土特色、稀少珍貴、難以共享
非正式出版物內容往往會反映本地區特有的民族習俗、風土特色、社會沿革與發展面貌等等,是區域性歷史發展過程中某些側面的真實寫照,是極具本土特色的文獻資源,對構建特色館藏意義重大。此類文獻通常是本地印發本地流傳,一般會選取就近捐贈方式,因此當地文化主管部門(如圖書館、文化館等)就會通過積累形成一系列人無我有的珍貴特色館藏。據廣東省館抽樣統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除文學類文獻外,財政、交通運輸、體育、郵電等文獻非正式出版物所占比例突出[4]。據李蒙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的調研數據顯示,云南省內公共圖書館所藏地方文獻中非正式出版物占比豐富[5] 。
隨著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不斷推進,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上海市文獻聯合編目中心等數據中心相繼建成,為書目數據的套錄下載提供了便利。但是可供套錄的書目數據基本以正式出版物為主,除一些年鑒、碩博士論文等會相應收集外,非正式出版物并不列入收錄范疇,極大地制約了非正式出版物的互通共享。讀者想深入了解某地區風土文化、人文地貌或進行某地域性專題研究,必需通過一個個不同的圖書館來查找資料;由于存量少,有些資料只有實體文本沒有電子書,或是只能到館閱讀不提供外借服務。
1.2 文獻編目人員配備不足
大型聯編中心的出現為圖書館書目數據制作提供便利,降低編目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編目質量及效率,但也導致編目工作出現邊緣化現象。除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有專職的文獻編目員外,縣、鎮、區級等基層圖書館基本以外包書商套錄數據為主,在沒數據可套錄的情況下,非正式出版物只能束之高閣。由于目前國家對非正式出版物還沒制定出統一規范的著錄規則,對著錄信息源的規范選取,對字段的規范著錄都是難點,基層館如果編目水平不高,會難以完成一條合格規范的編目數據。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有經驗豐富的專職編目員,但基于特色文獻征集量少,可供編目的文獻不多,空有一身本領也無用武之地。有書無人編、有人無書編的矛盾現象一直無法解決,非正式出版物連最基本的內容揭示都無法實現,后期的開發利用與共享更無從做起,各級公共圖書館對非正式出版物的共建共享需求日趨強烈。
1.3 缺少采訪渠道、征集捐贈困難
非正式出版物非公開出版導致發行信息難覓且發行量少,圖書館要收集文獻,只能靠采訪員主動走訪征集、從二手書店、舊書店購買、由文獻所有權人主動捐贈等方式獲取。鑒于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呈繳制度給予征集支持,出版物的所有權人對贈送過程是否有泄密可能、版權確認、政治問題等都會有所顧慮。《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打分細則》首次對圖書館捐贈工作提出評分要求[6]。量化指標的確定對公共圖書館征集捐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呈繳制度的缺位卻導致征集采訪工作變得被動缺乏效率。
2 形成分級建設共同利用模式,提升非正式出版物服務效能
首先,省館應充分作好引領示范作用,盤活文獻資源,提升資源利用與服務共享是發展的方向。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共有18個地市實現集群自動化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通了所在市域內各圖書館之間文獻資源共享渠道[7]。但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門不同、業務管理系統不同,書目數據的共建共享局限在市域范圍內,“數據孤島”“資源孤島”現象并沒有解決。省館應充分作好引領示范作用,群策群力,加強對書目中心平臺的接口管理、數據交換、服務管理等功能的開發與實現,通過開放數據接口、制定統一接口規范包括異構系統對接接口規范、讀者數據ID、文獻單冊條碼編碼規范等方式,把全省書目數據整合到中心平臺,并逐步實現書目數據自由套錄下載功能,最終建成“省域+市域+縣域”全域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豐富的書目數據必能讓非正式出版物數據下載成功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其次,廣東省書目中心平臺應采取聯合目錄形式,讓讀者實現全省文獻資源的統一檢索。為了解決讀者檢到即借到問題,書目中心可以接入“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廣東省館自2021年推出“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以來,已有22個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加入“粵讀通”,并實現“一證通”借閱服務[8]。讀者在書目中心檢索到的文獻,可憑“粵讀通”數字證卡,享受“一次辦理,多館通用”的借閱便利。為解決讀者異地借還書問題,書目中心還可引入廣東省館自主研發的“易書·圖書借閱共享”服務平臺,實現全省范圍足不出戶快遞借還圖書[9]。隨著服務的深入推進,讀者借還書快遞范圍進一步擴大,最終實現全國范圍足不出戶快遞借還圖書。
最后,按照資源共建共享,數據開放互聯原則,一方面推進廣東省書目中心平臺與國家級書目中心平臺對接,為最終實現全國一卡通通借通還做準備;另一方面加入省級文旅公共服務平臺,與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一起打造出一批內容體系完整,品質優良的精品特色文化資源。隨著廣東省館無紙化編目系統上線,圖像采集數據庫會為非正式出版物的開發提供圖像數據支撐,對非正式出版物內容揭示除書目數據格式表現外,在版權許可范圍內,還可以向讀者提供書影、目錄、摘要,甚至提供電子書全文閱讀于一體的一站式展示;推動跨行業、跨系統、跨區域的網絡合作,讓社會各界人士有更多機會接觸廣東省書目中心的服務內容,發揮中心服務社會的效能。
3 采取無紙化網絡編目技術,實現編目力量下沉基層
如何解決“供需矛盾”、如何讓高素質編目骨干下沉基層圖書館一直是圖書館界需要解決的問題。廣東省館無紙化編目系統上線,為解決以上問題打開了新思路。2022年廣東省館圖書采分編智能作業系統——“采編圖靈”(一期)迭代系統及升級設備已成功上線,(二期)無紙化編目于2023上半年上線。“采編圖靈”無紙化編目是通過核心控制系統,采用基于神經網絡的圖像識別技術,對圖書封面、題名頁、版權頁等關鍵信息源進行特征碼識別和文本掃描解析,完成CNMARC格式字段的自動著錄,并連同正文掃描內容一并發送給編目員,進行分類主題標引及著錄格式校對后即生成可供套錄下載的規范書目數據。隨著圖像采集數據不斷積累豐富,利用AI智能深度學習,逐步實現智能化分類主題標引。無紙化編目使人工編目脫離實體紙質圖書,利用這一優勢,基層館的待編圖書是否可以通過掃描或拍照的方式建立圖片數據,批處理傳送廣東省館,讓省館來編目生成書目數據呢?帶著這個設想,筆者走訪了“采編圖靈”系統的負責人,通過調研訪談,總結出兩種運作模式。
(1)專用的硬件設備+配套軟件系統模式。由廣東省館牽頭統一為各成員館提供一套小型專用圖書掃描設備及配套軟件系統,成員館利用設備就能實現圖書自動掃描生成圖片資料。主要工作流程如下:按統一標準掃描圖書(包括圖片格式、分辨率、拍攝背景、掃描角度等)─生成圖片資料文檔─批處理上傳到書目中心后臺服務器─中心平臺的對接管理系統把各終端上傳的數據進行管理權限分配與掛接─圖片資料倒入“采編圖靈”圖像采集數據庫─對上傳圖片進行編目前圖像處理(標準切圖、去背景化等)─生成PDF文件─無紙化編目。
這種操作模式的優點是:各成員館上傳的圖片資料格式統一、規范,極大地減輕后期圖片加工處理的壓力;編目員進行分類及主題標引需要查看圖書正文,現行規定是掃描正文前30頁與后10頁,利用專用的掃描設備,不需人工干預就能實現連續翻頁與掃描,非常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設備的配置需要資金支持,機器運行、維護需要技術支持等,如果原編圖書數量不多,設備利用率降低,運作成本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2)通用硬件設備+應用小程序模式。省館牽頭開發一款提供規范拍照格式的應用小程序,利用微信社交平臺作為應用承載,在具備上網條件下,任意品牌的智能手機打開微信小程序,按小程序操作指引拍照,即可拍出標準統一的圖片資料,或開發一款手機App應用軟件,用戶只要下載App,在App指引下進行拍照,也可拍出標準規范的圖片資料。這種操作模式優勢在于:不受專用設備局限,只要能聯網,任意一臺智能手機就可隨時隨地拍攝出標準規范的照片;不用購置掃描設備,省去設備購置費與運行、維護費用;操作簡單極易上手,容易推廣普及。但其缺點也很明顯:手機拍照需要人工對圖書進行翻頁拍攝,圖書正文前30頁與后10頁拍攝工作量巨大,因此這種工作模式只適合頁數少的圖書,或需要圖書編目量不多的圖書館。
筆者認為,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待編圖書較多,第一種模式比較適合。區(鎮)、社區(村)級基層館待編圖書需求量少,第二種模式會較為合適。無論適用哪種模式,對解決“供需矛盾”、讓優質編目力量下沉基層館、提升非正式出版物開發與利用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拓展非正式出版物的采選渠道充實特色館藏
廣東省書目中心既是廣東省文獻收藏中心、廣東聯合編目中心,也是全省文獻采選中心。廣東省館主導研發的“廣東省智能聯合新書采選平臺”是集出版社數據管理、圖書館員在線采訪、讀者薦購管理、大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的一站式線上新書采選系統。出版社利用平臺上傳新書目錄和庫存書目;廣東省館上傳各類出版熱點和專題書目及推薦書單;各成員館通過平臺獲取更多采訪信息并實現線上采選圖書;讀者通過平臺薦購圖書享受優先借閱服務。該平臺實現了公共圖書館與出版行業跨界融合和協同發展,聯動省內圖書館共同參與,提升其采訪效益和服務效能。鑒于目前平臺只提供正式出版物的采選,筆者認為,可以增設非正式出版物采選及捐贈功能模塊,為更好獲取優質地方文獻提供更多采選渠道。
(1)增設非正式出版物采選信息模塊。基層圖書館經常接觸到非正式出版物出版發行的最新訊息,因此廣東省館一直有委托基層圖書館幫忙征集地方文獻的傳統,也會定期走訪下鄉采選圖書,但由于人手不足及路途遙遠等原因一直成效不顯著。如果基層館能把這些出版訊息及時發布到“采選平臺”,就能讓各成員館獲取更多非正式出版物出版發行信息,拓寬其采訪渠道。
(2)增設讀者捐贈功能模塊。圖書館接受文獻捐贈,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購書經費不足,對圖書館資源建設以及公益文化氛圍的營造具有十分重要意義[10]。由于地理優勢,在接收捐贈的文獻中地方文獻占比突出。以深圳圖書館為例,2011—2020年接受的捐贈文獻中地方文獻占比有8年在30%以上[11]。很多讀者都有捐贈圖書的意愿,卻因為不熟悉捐贈流程而放棄;由于捐贈過程存在運輸成本而選擇就近捐贈或放棄捐贈;由于捐贈圖書不符合當地圖書館入藏范圍而取消捐贈等,讓很多有保存價值的文獻資料與圖書館失之交臂。為充分反映讀者捐贈圖書的意愿,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或通過各館官網增設“讀者捐贈”接入口,讓讀者把想捐贈圖書列入捐贈表單,通過“采選平臺”匯總,統一在“征集贈送模塊”發布待捐贈書目。各成員館可以根據館藏建設需求提出接受捐贈申請,并開展“你捐贈我包郵”服務,以解決捐贈者圖書運輸成本,提高捐贈者贈書積極性。
(3)增設館際交換征集模塊。以互惠互利、館藏互補為基礎,廣東省館與廣州市圖書館一直以來有對征集的地方文獻中多余復本進行相互交換的優良傳統,這既補充了本館缺藏文獻,又提高了文獻利用率,是一種對構建特色館藏經濟實惠、有效的征集補充手段。增設館際交換征集模塊,給各成員館提供可供溝通與交流之地,各館按實際館藏需求提交交換訴求清單,或直接選擇圖書館提出交換要約,以復本交換、復印、掃描采集等方式實現特色文獻的缺藏補漏。
5 制定規則標準,加大培訓力度
非正式出版物由于出版格式不規范及我國沒有制定非正式出版物著錄規則,導致書目數據著錄信息源如題名、責任者、出版者等選取各有不同。面對這一問題,急需制訂一套可供成員館共同使用的編目規則,使廣東省書目中心數據規范統一,才能更好實現書目數據共享。廣東省館文獻編目中心自2000年成為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第一家分中心,23年來多次榮獲“優秀分中心”“優秀數據上傳機構”“優秀質量監控員”等獎項,是全國唯一一個兩次包攬所有獎項的分中心,優質的編目數據經受了時間的驗證及得到同行的肯定。同時,廣東省編目中心在廣東地區編目人員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為全省公共圖書館、高職院校圖書館和數據制作單位培養了1000多名編目員。豐富的編目經驗、扎實的業務基礎、完善的人員配備加以各級圖書館員通力合作,可制定出《廣東省非正式出版物著錄規則》。配合“廣東地區人名規范數據庫”建設,從人名信息、相關著述、職務關聯等元數據入手,構建出具有廣東特色的書目知識發現體系。為了提升書目中心各項業務水平,在書目中心建設同時要制定好相應的業務操作流程與細則,如成員館平臺操作規程、數據上傳及數據對接指引、數據清洗操作規范等。
同時,也要以國家層面來主導制定非正式出版物呈繳制度,讓各圖書館對非正式出版物征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般認為,法定呈繳范圍限定在可以明確法律責任的范圍,經出版管理部門批準出版的“內部資料”(有內部準印號)的非正式出版物有明確的責任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這些非保密性非正式出版物可以在呈繳相關法規中明確規定納入呈繳范圍。其他沒有內部準印號的非正式出版物,可以實行鼓勵呈繳制度,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自愿呈繳”[3]。
此外,為了能長久地采用無紙化編目技術解決基層圖書館待編圖書的編目問題,筆者認為,除日常業務輔導開班授課外,書目中心要聯合各級圖書館優秀編目人才,實行責任到人,精準幫扶制度。有經驗的編目員和需要幫扶的基層編目員結對子,建立長久輔導模式,幫扶模式可以分線下一對一培訓與線上QQ群實時解惑。通過線下手把手指導,讓編目員快速提升編目水平;通過線上QQ連線,實時解答異地編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此外,應注重對培訓后編目員的編目質量定期抽查與質檢,通過制定相應的獎懲與考核制度,使基層編目員的編目水平產生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21—2023)[EB/OL].[2022-11-25]. http://whly.gd.gov.cn/special/xy/yw/content/post_4051934.html.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2021—2025)[R/OL].[2021-11-30]. https://www.zslib.com.cn/TempletPage/Detail.aspx?dbid=1&id=3716.
趙志剛. 國家圖書館非正式出版物收藏的國內外比較[J]. 圖書情報知識,2011(4): 48-52.
倪俊明. 地方文獻非常規采集述論[J]. 圖書館論壇,2008(6): 218-224.
李蒙. 公共圖書館灰色文獻收集實踐與思考:以
貴州省圖書館為例[D]. 昆明:云南大學,2017.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的補充通知[EB/OL].[2017-08-18]. https://www.mct.gov.cn/whzx/bnsj/ggwhs/201708/t20170818_765081.htm.
廣東圖書館學會秘書處. 《2022年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發布廣東公共圖書館事業呈顯“全域性、全民性、全業態”發展趨勢[EB/OL].[2023-04-23].https://www.zslib.com.cn/TempletPage/Detail.aspx?dbid=2&id=4100.
清遠廣播電視臺.無卡借還粵讀能讓圖書借閱
更輕松![EB/OL].[2022-05-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221589065436069&wfr=spider&for=pc.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易”起來 更精彩: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開啟“圖書借閱共享”新模式[EB/OL].[2023-04-23]. https://www.zslib.com.cn/TempletPage/Detail.aspx?dbid=2&id=3800.
周建芳. 基于認捐模式的圖書館受贈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9,63(19): 105-111.
李娟. 我國公共圖書館文獻捐贈工作調查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21(9):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