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克·賽爾哈孜



摘 要: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規模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擴大,同時中哈兩國在產業結構上具有較好的互補性。中國發揮著制造業大國的優勢,向哈薩克斯坦供應各類工業制成品,哈薩克斯坦則發揮其資源優勢,向中國出口礦產資源和原材料。這種產業結構和貿易格局有利于兩國經濟的互補發展,為雙邊貿易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文章基于2021年-2023年中哈進出口貿易規模,進出口產品結構及占比,提出中哈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中國;哈薩克斯坦;進出口貿易
2024年3月26日舉行的中國-哈薩克斯坦經貿合作大會上,雙方就貿易政策、合作機會、投資環境等方面展開積極討論,展望未來雙邊經貿合作的發展前景。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指出,中哈貿易關系不斷加強,為雙方經濟合作帶來了多樣化的機遇,同時也為中哈兩國關系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一、中哈進出口貿易規模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1-12月,中哈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52.5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其中,中國對哈出口139.8億美元,增長19.5%;自哈進口112.7億美元,增長15.3%。這表明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從2020年的27.1億美元增長36.2%到2021年的36.7億美元。2022年全年,中哈貨物進出口總額進一步增加到3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創下了歷史新高。2023年中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15億美元,出口貿易總額為147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總額增長了34.7%,達到198億美元,出口貿易總額為147億美元[1]。具體數據如下圖1所示,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中哈進出口貿易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雙邊貿易關系的不斷加強和擴大,以及中國在哈薩克斯坦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近年來,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不斷增加,涉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制造業等領域。這些投資項目不僅為哈薩克斯坦國內創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2]。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也在逐步加深。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氣、金、銀、銅等。近年來,哈薩克斯坦積極發展與中國的能源合作,通過輸華管道將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輸送到中國。此外,哈薩克斯坦還積極發展與中國在農業、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從而推動了中國自哈薩克斯坦的進口增長。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哈進出口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得益于雙邊貿易關系的不斷加強和深化,以及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中哈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中哈進出口貿易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兩國經濟發展和雙邊關系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哈進出口產品結構及增長率
2023年,中哈貿易額達到314億美元,同比增長30%。哈出口量增長34.7%,達到1980萬噸,出口額為147億美元。哈方主要出口商品有礦石860萬噸(+30.5%),石油570萬噸(+7.5%),天然氣58億立方米(+15.5%)、鈾1.04萬噸(+42.7%),鐵合金62.19 萬噸(+6.7%),油籽(葵花籽、亞麻籽)63.13萬噸(+50%),銅23.75萬噸(+13.6%)。哈方進口量增長44.8%,達到390萬噸,進口額為167億美元。主要進口商品有:服裝6.424 億件(+110%),鞋10.64萬噸(+180%),汽車6.14萬輛(+300%),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和主機600萬臺(+80%),塑料及其制品31.4萬噸(+8.4%),水果13.63萬噸(+120%),智能手機600 萬部(-3.3%)[4]。
結合表1、圖2以及圖3相關數據中可以看出,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以礦產資源和原材料為主,這符合哈薩克斯坦作為資源豐富國家的特點。其中,礦石、石油、天然氣、鈾等礦產資源出口量增長顯著,說明哈薩克斯坦在積極發揮其資源優勢,對中國市場進行資源輸出。此外,農產品如油籽(葵花籽、亞麻籽)的出口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分析與哈薩克斯坦農業生產的優勢有關。而銅的出口量有所減少,可能受到全球銅市場供需關系變化的影響。哈薩克斯坦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這體現了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特點。其中,服裝、鞋、汽車、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和主機等產品的進口量增長迅速,說明哈薩克斯坦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對中國的工業制成品有著較大的依賴。此外,塑料及其制品、水果、智能手機等產品的進口量也呈現出增長,但增速相對較慢。從中哈兩國進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以原材料和資源為主,而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這表明中哈兩國在產業結構上具有較好的互補性,雙方可以通過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綜上所述,中哈兩國在貿易合作中,中國發揮著制造業大國的優勢,向哈薩克斯坦供應各類工業制成品;哈薩克斯坦則發揮其資源優勢,向中國出口礦產資源和原材料。這種產業結構和貿易格局有利于兩國經濟的互補發展,為雙邊貿易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中哈進出口貿易競爭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
中哈兩國在很多產業方面擁有著各自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可以根據這些優勢開展合作。例如,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而中國在紡織業智能化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雙方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合作,實現合作共贏[5]。中哈兩國可以共同加強傳統紡織業的轉型升級工作,推動紡織業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進程,進一步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加大紡織產業園區建設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企業進駐,推動產業轉移。通過充分利用哈薩克斯坦的資源稟賦和勞動力優勢,以及中國紡織業智能化技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中哈兩國可以加速發展跨境電商集群,拓寬紡織品牌和特色產品的國際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促進雙邊貿易的增長。
(二)提高互補產業合作水平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在能源和原材料領域具有互補性,可以通過加強產業鏈上的合作來實現互利共贏。例如,哈薩克斯坦可以利用其豐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中國可以利用其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共同參與資源開發項目。此外,雙方還可以共同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開采、冶煉等,以提高資源的附加值。雙方可以在礦產開發、加工和銷售等領域進行投資合作。中國可以投資于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而哈薩克斯坦則可以提供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中國可以將其先進的加工設備、技術和人才引入哈薩克斯坦,幫助其提升產業水平。同時,雙方還可以共同建立技術培訓中心,為哈薩克斯坦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如中國具有資金實力、技術和管理經驗,而哈薩克斯坦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通過合作,雙方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三)加強重點產業貿易聯系
中國可以將其在農業技術、種植管理、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技術轉移到哈薩克斯坦。同時,哈薩克斯坦可以向中國介紹其特有的適應干旱和半干旱氣候的農業技術。通過技術交流和合作,可以提高哈薩克斯坦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中國成熟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可以為哈薩克斯坦的農業發展提供參考。通過建立農業產業化鏈條,從種子和種苗的選擇、種植管理、產品加工到銷售,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規?;图s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建立境外農產品產業園區,可以將中國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與哈薩克斯坦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這不僅能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而且能促進哈薩克斯坦農業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哈薩克斯坦依托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發展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中國可以提供相應的技術和設備,同時雙方可以共同研究開發新的加工技術和產品,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3][4]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郭輝,邱宇潔.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商品貿易競合關系及優化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3(01):45-56.
[5]楊習銘,黃欽,湯婉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現狀及競爭力研究——基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背景[J].價格月刊,2024,(04):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