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 要:面向高職計算機類專業人才適應性的提高,融合智慧校園和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以校園的應用和服務為起點,設計了教育教學資源化的方法和實訓室(群)建設思路,實現智慧校園要素和資源進課程進專業進體系,建成“建、管、用、教、學、訓”于一體的智慧校園實訓基地,是校園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智慧校園;實訓基地;資源化;理念;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Wise Campus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D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daptabil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smart campus and training base, takes th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campu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esigns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raining room (group), and realizes the elements and resources of smart campus into courses, majors and systems. To build a smart campus training base integrat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training" i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ampu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Keywords:Wise campus; Training b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Idea; Practice
一、高職智慧校園實訓基地的內涵
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是引領職業院校現代化進程的新賽道。在校園的生態中,智慧校園和實訓基地高度異構,把實訓基地的理念融入智慧校園,把實訓基地與智慧校園的規劃和建設融合,按照建設實訓基地的思路建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的思路運營實訓基地,實現跨界,把智慧校園實訓基地打造成教學中的智慧校園、生產中的實訓基地。是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融合,實現職業院校理念重塑、教學重構、管理重組的新探索[3]。
建設智慧校園實訓基地是基于對高職電子信息大類計算機類的部分專業“對應行業”、“主要崗位群或技術領域”認真分析,及對智慧校園整個技術體系研判的基礎上,堅持智慧校園建設初心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聚焦專業培養需要,聚力改善人才“適應性”,以場景化的應用和服務設計教育教學內容,資源化智慧校園本體元素,建設“產學研訓創”智慧校園實訓基地。
二、智慧校園實訓基地的實踐
(一)設計、建設和運營的一體化
智慧校園實訓基地面向“三全”育人要求,統籌推進智慧校園工程和信息技術類專業實訓基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智慧校園實訓基地的構思以智慧校園應用為起點,面向電子信息大類的部分專業(主要是計算機類),設置靶向技術、實體運營、技能訓練和創新創業三大類實訓室。把智慧校園的應用和要素資源化,進課程、進專業、進體系,功能各異、形態各異、位置分散。讓師生、乙方、運營商都成為智慧校園信息服務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實訓基地是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的,設計的起點在智慧校園體系的業務應用層。高職人才培養課程、專業和專業群體系與智慧校園之間的邏輯是:專業與技術對應,課程與業務應用對應,按照課程要求開設實訓室,多門課程對應實訓室群組(又稱實訓基地),不同的技術融合成專業群對應智慧校園實訓基地。策略上先設計與業務相關的生產實訓室(實體運營),再設計為生產提供支持的技術實訓室(仿真、模擬),最后再設計技能訓練和創新創業實訓室(實戰、工匠、創新)。
(二)智慧校園系統的資源化
智慧校園包含計算、連接、傳輸、平臺、存儲、安全、業務、產品、服務等生產要素,按照校園生產要求和技術邏輯組織成事務驅動的功能型、業務驅動的集成型、數據驅動的自主型和全數據驅動的智慧型四類應用。只有把這些應用轉變為資源才有可能進入課程化,只有成為了課程才有可能進培養體系。
具體的方法:依一主流技術及其在校園生態中的應用、功能,以及在行業產業鏈的其他典型應用集約進專業,把該技術支撐下的智慧校園應用從技術、工具、平臺、應用四個維度,按照功能型的任務化、集成型的項目化進課程的原則,策略上采用技術仿真再現技術的內在運行機理、現場工況展示運行狀況和階段性效果、冗余鏡像生產與教學,在真實的環境中解決由0到1的問題,做到學是真學、干是真干。
例如,大數據技術專業開設大數據采集技術、大數據存儲技術、大數據框架技術、大數據分析與開發和Pandas數據處理等專業課程。對應智慧校園的數據中心場景,主要包括大數據的框架、數據處理平臺和主流工具,典型業務有網絡系統日志、學生消費數據、一卡通、學生視頻和生物特征數據采集等,對應的應用系統是真實運行、全版本的數據中心運維系統、智慧食堂系統、學院商超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安防監控系統等。其他計算機類專業與智慧校園場景、典型業務或應用的關系如表1所示。
實踐證明,熟悉的校園場景和數據,學生有興趣;自己緊相關的實戰型預設主題,學生有動力;分析和驗證自己同群人的數據,學生有共鳴;思考和探究校園數據背后的成因,學生受教育。
(三)典型實訓室設計
目前建設中的物聯網技術專業群包含六個專業,設置了34門與智慧校園業務和應用場景緊密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規劃和建設了分布在校園多建筑內的29個實訓室。
1.物聯網技術實訓室群
物聯網技術實訓室群共規劃和建設了乙方物聯網項目運營實體、物聯網技術場景實訓室、物聯網技術實訓室、物聯網技術技能訓練(創業創新空間)等5個,加上1個專業成果展示區。具體的場景、要素和特征等細節如表2,其物理分布如圖1(a)所示。
2.其他實訓室
云連端技術實訓室群服務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四個專業的實訓室如圖2所示。這些實訓室建設的最大特點是結合建筑主體的實際情況,接近生產現場,學生可以隨時進入透明化的中心機房,可以全面感知機房的設備、連接、運行外特征,以及現場動手實戰等。面向軟件技術專業的軟件技術實訓室物理分布如圖1(b)所示。
三、結語
智慧校園實訓基地是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引領下的高職數字化轉型創新性實踐。它面向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聚力改善高職專業人才的“適應性”。以智慧校園的應用、服務為起點設計教育教學內容,資源化智慧校園本體元素進課程進專業進體系,圍繞“產學研訓創”發力,同步設計、建設和運營,實現了智慧校園和實訓基地的融合,彰顯智慧校園的民生、民智、民意內稟,是校園數字化轉型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閻澤.實訓基地概念探源與內涵逆思維—兼談要素、意義、功能,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No.6,Vol.11.2009(11):34-39.
[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2019.01.
[3]吳小平.職業院校數字化要聚焦“三個革新”[N].中國青年報,2022-04-25(7).
[4]曾天山.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何以重要[N].中國青年報,2022-03-24(06).
[5]懷進鵬.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N].中國教育報,2022-02-21(1).
[6]李國富.職業教育的地方屬性及其內涵[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Vol.16(3):5-10.
[7]吳小平.職業院校數字化要聚焦“三個革新”[N].中國青年報,2022-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