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紅 朱培源
摘 要:教學課堂作為人才培養主戰場,在新經濟環境下,課堂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為企業輸送創新應用型人才。SPOC通過小規模教學、限制準入條件提高了到課率,加強了對學生的課堂管理,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本文采用SPOC教學模式對審計學課程開展教學改革研究,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符合數智時代的審計人才。
關鍵詞:SPOC教學模式;審計學;教學設計
一、引言
在數智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隨著網絡技術不斷進步,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推陳出新,除了MOOC教學,現在很多高校應用了短小精煉的SPOC教學模式。SPOC作為小型限制性線上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1]。該教學模式要求班級人數控制在數百人之內,學生進入課堂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該課程能很好的體現針對性和靈活性、交互性等特點。通過線上課程,可以將學習情況記錄于平臺,教師在平臺上根據學生的學習記錄情況進行跟蹤和評價,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程考核的客觀性與公平性。《審計學》作為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審計理論與方法,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課程教學的需求。因此,實施《審計學》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應用SPOC方式開展審計學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自主性不足
審計學作為財會類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需要緊密融合會計、財務管理以及稅法等知識,內容多,綜合性強,學習難度大。現階段,該課程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依然以傳統講授式教學為準,主觀的將教學內容單向的傳輸給學生,缺乏互動交流,造成學生興趣不足,課堂學習熱情不高。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各種教學資源和信息不能快速傳達,學生也不能獲取最新資料,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數智化時期對審計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數智化時期對審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企業希望高校輸送知識型與應用型人才[2]。在數智時代下,傳統的審計技術已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大數據及智能化等新一代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日益成為企業的需求。因此,對于審計人才的培養需進行改革,需轉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培養理論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審計人才。
(三)傳統教學重理論知識輕道德素質培養
傳統審計教學只重視傳授知識與技能,不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當前審計失敗的案件層出不窮,給社會公眾及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審計師如果出現道德風險將造成嚴重且廣泛的危害。因此,在培養該專業學生時,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堅持“德為先”,注重獨立、客觀、公正的教育。學生不僅需掌握審計知識,還需形成優良職業道德,助力其養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三、審計學課程應用SPOC方式的課程設計
(一)目標設計
為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審計學課程在應用SPOC教學方式時需重構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政治育人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學生能對整個審計學學科體系有系統的認識,熟知審計原理與審計準則,掌握審計流程、目標與大數據審計程序、審計證據與工作底稿的關系與應用,理解和靈活運用風險評估及應對措施。此外,能夠對審計對象開展程序,取得證據,形成審計意見。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審計技能,能獨立完成審計工作,且能形成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創新等能力。
政治育人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恪守審計職業道德,遵守相關法律規范,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有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愛黨的審計人才。
(二)教學設計
1.課前預習
根據SPOC的理念,進入班級的學生,將根據成績情況進行分組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大綱要求,提前一周將相關知識點的學習視頻和學習任務清單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生可根據本組的學習情況調學習進度,在觀看視頻時,學生需要回答視頻中的簡短提問和試題,檢驗自主學習效果。教師根據微測驗結果、任務完成質量、討論情況及視頻瀏覽量、彈幕情況、評論數量等在線數據分析學習情況,為教學提供數據基礎。
2.課中教學
在SPOC教學模式下,教師針對學生線上課堂的章節小測結果和教學重難點進行引導講解,開展課中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知識儲備,上課時采用案例教學,如在講授相關知識時,先引入某企業財務造假典型案例,讓學生根據真實案例,更好掌握知識點。同時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設置關鍵問題,讓學生根據關鍵問題按組進行資料查閱、整理和歸納,得出解決方案。此外,通過PPT展示,參與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匯報后,教師要對其展開點評,提出問題,梳理重要知識點。通過該方法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晦澀難懂的審計知識,也能在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匯報過程中,形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檢測
以SPOC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授每個章節內容后,會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單元小測和文獻閱讀任務,每個學生需獨立完成。在講授每個章節內容后,還會讓學生選擇其中一些重點內容通過活動的形式演繹出來,活動要求學生先進行策劃,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最后將其拍攝成視頻,形成本組的課堂學習作品。例如審計計劃,學生可模擬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事務所進行初步業務活動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快速掌握初步活動的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需強調角色要進行定期換崗,這樣可以減少搭便車的情況產生。
(三)評價設計
審計學課程考核主要包含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二者所占比重為60%和40%,一定程度上提高過程性考核的比重。過程性考核主要包含課前預習視頻的觀看、課堂互動、小組討論及PPT匯報、情景演繹、課后作業等內容。期末考核以閉卷方式,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等內容。其中案例分析題不在采用傳統的標準答案模式,采用開放性答案,這樣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創新型審計人才的培養。
四、結束語
在數智經濟時期,傳統審計教學方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審計學作為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內容理論性強,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性,教學成效不好。因此,本文將SPOC教學方式應用于審計教學并開展教學研究。SPOC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學習通平臺時時了解學生學情,根據學情設計課堂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和情景演繹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查找資料、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展現成果,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同時有利于其形成相應的能力,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馮明佳.基于SPOC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J].科技與創新,2023,(04):155-157.
[2]孫玲玲.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與實踐 [J]. 中國集體經濟,2023,(27): 161-164.
[3]劉國城,陳婕妤,陳意正.“審計學”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實踐路徑與效果評價[J].財會通訊,2024,(05):160-165.
項目來源:2022-2023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ZL20221054)成果;2023-2024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JXGG20231057)成果;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成果(立項編號:23GYB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