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肖華 宋梓銘
摘要:通過對體育保健課學生心理狀況進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促進學校保健課的發展。通過問卷調查法與實驗法對體育保健課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改變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了解他們的體育活動需求和體育活動質量,有助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與同學、朋友、教師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育保健課;心理狀況;心理健康
基金項目: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青年專項,體育保健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研究,JYQZ20-34。
一、引言
心理健康作為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不僅是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人們工作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一直備受關注。
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1]社會發展指向重點職業院校,旨在培養專業的、專職的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人數逐年增加,而“特殊人群”數量也隨之增加。由于身體上的缺陷,對特殊大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如,孤僻、自閉等[2]。
關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國外已開展近百年,有先進的心理健康干預設施、組織和服務。而我國僅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趨勢較好。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殘疾學生心理障礙人數達到60%,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體質狀況低于同齡大學生,體育保健課干預可提高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且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幅度明顯于體質狀況[3]。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體育保健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為研究對象,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保健課的64名學生為調查對象。
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大一年級18人,大二年級46人,有29人是獨生子女;通過scl-90量表確定30名學生為實驗組,34名學生為對照組,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前后均用scl-90量表進行了心理健康測試。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和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中進行檢索,輸入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育保健課”、“特殊大學生”及“體育保健課學生”等關鍵詞,且檢索時間2013年-2023年,其中與本研究高度相關且共參考文獻36篇及體育保健學書籍1本,對現有文獻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為本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通過scl-90量表確定被試,本研究采用狀態自評量表(SCL-90)對體育保健康課的學生進行調查,且該測量工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被較多學者和專家所用。
3.實驗法
實驗對象:體育保健課學生
實驗類型:2×2實驗設計
因變量: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自變量:提供綜合干預內容
控制變量:本研究實驗的實施需要被試積極的配合原因,首先在實驗前與被試進行溝通,被試積極的配合實驗的要求。
4.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所調查的數據運用SPSS23.0和Amos2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及配對樣本t檢驗,證實干預手段的有效性。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實驗組被試進行干預,每周線下2次,線上3-5次,每月進行2次座談講述案例傳遞正能量和鼓勵,在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干預后再次發放問卷,對被試進行心理健康測試。
(一)體育保健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由表1可知,通過使用SCL-90量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現狀進行調查,表示體育保健課堂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各因子排序為:精神病癥>人際關系>強迫>焦慮>憂郁>偏執>軀體化>恐懼>敵對>其他,而整體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42.39±13.42,處于較高狀態。上述表示體育保健課堂上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樂觀,均有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個群體的特征是與其本身的特征相關的。身為特殊人群,他們不但要承擔上大學期間的學業壓力,更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為自己的前途承擔責任。與正常體質的大學生相比,他們在心理上存在著自卑、恐懼、焦慮、偏執等方面的問題,因而不愿與他人接觸,遇到困難時也會表現出較強的逆反心理。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通常要比身體上的問題更為嚴重。
(二)體育保健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研究
1.體育保健課對對照組實驗前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比結果與分析
表2是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的對照組實驗前和實驗后的對比結果,由上表可知對照組實驗前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42.39±13.42,實驗后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42.15±12.21,兩者對比T=1.326,p>0.05,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于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而體育保健課堂上的學生均存在不同或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常規的教學方式方法對于該課堂的大學生的影響較小,無法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出現對照組實驗前后不存在差異性。
2.體育保健課對實驗組實驗前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比結果與分析
表3是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的實驗組實驗前和實驗后的對比結果,由上表可知實驗組實驗前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42.39±13.42,實驗后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34.81±17.91,兩者對比T=3.129,p<0.05,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由于本研究采用干預實驗的方法對被試進行實驗,主要采用音樂療法、保健按摩、八段錦及飛鏢等運動,通過運動促進交流和溝通,體會運動所帶來的情緒體驗,增強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4]。同時他們根據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在課堂上或課下會將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練習保健按摩、八段錦等教學內容。這會讓他們感受到高興、開心,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不去想輸贏,只關心別人,為自己知識的升華而高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增進人際交往、培養個體的自信、積極的心態、完善的人性。因此,實驗后實驗組的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
3.體育保健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結果與分析
表4是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的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對比結果,由上表可知對照組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42.39±13.42,實驗組的陽性項目數的均值為34.81±17.91,兩者對比T=3.617,p<0.01,兩者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由于實驗組采用的綜合干預內容包括音樂療法、保健按摩、八段錦、健身氣功及飛鏢等內容,有利于促進特殊群體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和提高,長期堅持健身氣功,能夠有效地預防脊柱、頸、腰等關節的慢性病[5],還能增強大腦對人體的調控與控制,讓四肢更好地協調[6]。長期堅持健身氣功,能促進全身各個關節的血液流通,提高局部組織的營養,緩解肌肉疼痛,并能有效地減慢心跳和降壓[7]。同時在干預過程中能夠提高特殊群里的自信心、提升溝通能力及擁有良好的心態。特殊群體大學生在干預過程中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感及身體姿態的美感,在教師的協助下,對心理上的不良情緒進行合理的疏導,讓學生的心態變得平靜,盡早地從緊張、壓抑、煩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此之,體育保健課是專門針對特殊人群的大學生開設的一門課它能將許多互不相識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一起鍛煉,通過課堂實踐,在相互學習、交流、互助中培養友誼,在相互競爭中獲得認可與交流。體育保健課給特殊群體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讓他們在交流中逐漸了解并接納他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性,并從中獲得關懷和被關懷的感覺,對構建一個融洽的人際交往環境有很大幫助,從而能夠達到增強自信心、提升溝通能力及擁有良好的心態。因此,通過實驗驗證了綜合干預手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是有效的。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體育保健課堂上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樂觀,均有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對照組實驗前后不存在差異性,實驗組實驗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實驗后實驗組的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
綜合干預手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是有效的。干預實驗前后對照組心理健康無明顯變化,實驗組的心理健康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轉,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驗證了干預手段的有效性。
(二)建議
要建立良好的學校心理咨詢機制,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學生進行定期心理輔導和咨詢,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此外,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如集體游戲、戶外旅行等,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緩解自己的壓力。
高校應為“特殊群體”的學生專門開設體育保健課,能夠更好地完成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緩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EB/OL](2002-8-6)[2002-8-6].http://www.moe.gov.cn/s78/ A17/twys_left/moe_938/moe_792/s3273/201001/t20100128_80824. html
[2]郝放.高校體育保健課程改革的現狀與對策[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12):101-103.
[3]許弟群,王人衛,陳德權,魏景杰,薛慶利.體育保健課程對普通高校“特殊人群”干預效果的實證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05):13-15.
[4]廖亞琴.高校體育保健課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生活質量的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5]張鳳珍.健身氣功對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影響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14(06):96-99.
[6]石燕.健身氣功八段錦對高校體弱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0):18-28.
[7]劉濤,黃起東,王曉林.傳統體育保健課對殘疾大學生身心影響的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4,34(0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