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玲 楊春霞 安曉娟 格根圖亞 張靖宇
摘 要 內蒙古烏海市享有“葡萄之鄉”的美譽。為提高設施葡萄栽培水平,促進設施葡萄產業快速、優質發展,基于烏海市設施葡萄產業現狀,重點從園地選擇、日光溫室建設、品種選擇、苗木選擇和處理、苗木栽植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總結設施葡萄栽培技術。
關鍵詞 設施葡萄;栽培技術;內蒙古烏海市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8.019
烏海市地處內蒙古西南部,黃河上游,鄂爾多斯高原南部,烏蘭布和沙漠東南緣,東部與鄂爾多斯市相鄰,西部同阿拉善盟接壤。烏海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少雪,夏季炎熱高溫,春秋季節短,冬夏季節長,年平均氣溫9.6 ℃,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超3 130 h,無霜期156~165 d,年平均降水量162~168 mm,氣候干燥、風沙大。烏海市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土壤主要為灰漠土和棕鈣土,其中灰漠土有機質含量在0.85%左右,棕鈣土有機質含量在0.95%左右。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植葡萄,當地出產的葡萄含糖量高、酸度適中、色澤鮮艷、香氣濃郁、病蟲害少、品質佳。截至2022年底,烏海市現有葡萄保有面積近0.15萬hm2,整條葡萄產業鏈年產值超過3億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現已成為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當前,烏海市以設施葡萄生產為主,為進一步提高烏海市設施葡萄的產量和品質,推動當地設施葡萄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發展,現對烏海市設施葡萄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1 園地選擇
在烏海市,規模化設施葡萄園地應選擇地形相對開闊、地勢相對平坦、背風、坡度小于25°的緩坡地,要求園地光照、通風狀況良好,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在0.8%以上,土壤中性或偏堿性,pH值在6~8,排水良好,具有良好的灌溉條件,交通便利[1]。
2 日光溫室建設
在烏海市設施葡萄生產中,日光溫室建設質量和標準直接影響葡萄的生長發育水平、上市時間及經濟效益,日光溫室可為葡萄的生長發育提供重要的溫、光、水、氣等環境資源,尤其在冬季,日光溫室的采光及保溫性對葡萄的反季節栽培起著關鍵性作用。
在烏海市設施葡萄日光溫室建設中,一般采用磚體配合新型保溫材料的復合型墻體結構,同時日光溫室的地面要比室外下沉40~50 cm,這有助于提高溫室內的地溫,以利葡萄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對養分的吸收,為葡萄的高產、優質奠定基礎。日光溫室的朝向以坐北朝南為宜,通常日光溫室長75~100 m,寬6.5~10.0 m,墻體為紅磚,厚度37~45 cm,后墻內側可貼覆可發性聚苯乙烯板等保溫材料,后墻高度2.2~2.6 m,脊高3.8~4.5 m,采光屋面角為16.5°~23.5°,前屋面角向下挖0.5~1.0 m的防寒溝,溝內鋪設聚苯乙烯泡沫板,增加日光溫室的保溫性[2]。烏海市日光溫室的棚體結構通常為全鋼骨架,其上覆蓋長壽高透光防滴膜,保溫材料為無紡布加防雨綢棉被,棚內設置有通風、加熱設備,在棚內進出口處設置有緩沖區,在進出口處掛簾,以為設施葡萄的生產提供更好的保溫性,有助于促進設施葡萄的提前上市,增加設施葡萄生產的經濟效益。此外,日光溫室要配備全自動卷簾、自動放風、人工補光、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設施設備。
3 品種選擇
在葡萄品種選擇上,不僅要考慮葡萄品種本身的需冷量和需熱量特性,而且要選擇果粒大、果粒均勻、穗型適中、發芽整齊、早熟、豐產、耐貯運、抗逆性強、穩產性好的優質葡萄品種。同時,要綜合考慮葡萄上市時間、果實的風味特點及市場需求等因素。目前,在烏海市設施葡萄生產中,主要栽培的葡萄品種有火焰無核、陽光玫瑰、巨早紅、紅地球等。
4 苗木選擇和處理
葡萄苗木品質對設施葡萄栽植成活率、植株長勢、抗逆性及早產、豐產、穩產具有決定性作用。在設施葡萄實際生產中,要盡量選擇當地培育的優質苗木,避免長距離運輸對苗木造成的機械損傷,而且有助于增強苗木的栽培適應性,提高栽植成活率,縮短緩苗期。同時,在選苗時應選擇品種純正、長勢旺盛,苗木基部直徑在4 mm以上,成熟度好,根系發達,側根數量在7條以上,具有3個以上飽滿芽且沒有病蟲害的優質葡萄嫁接苗或自根苗。
為提高葡萄栽植成活率,需要在栽植前對苗木進行適當處理。栽植前1 d,對苗木根系進行適當修剪,對于過長的根系要剪留15 cm,對于長度不足的主根、側根也要剪出白茬,隨后將苗木根系完全浸泡在清水中12 h左右,讓苗木根系充分吸水,然后用石硫合劑100倍液對苗木根系進行消毒。
5 苗木栽植
烏海市設施葡萄主要采取籬架栽培模式,栽植前挖深度為40~80 cm,寬度為80~120 cm的栽植溝,在溝底鋪厚度10 cm左右的粉碎秸稈,并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 000~6 000 kg,配施磷酸二銨50~60 kg和硫酸鉀25~30 kg作為底肥。當日光溫室內地表以下20 cm處土溫穩定在10 ℃以上時即可進行葡萄苗木栽植,烏海市設施葡萄苗木栽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苗木栽植前,將一定比例的保水劑、0.2%的磷酸二氫鉀、生根粉、水與腐殖土攪拌均勻,將苗木根系沾滿泥漿,有助于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栽植時,將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后置于栽植溝內,行向以南北向為宜,株行距控制在(0.5~0.8) m×2.0 m,填入1/2表土后用手輕輕提苗,隨后繼續填入表土,待與地面相平時輕輕用腳踏實,讓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有助于扎根,然后灌透水沉實,最后覆上黑色地膜,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散失、防止雜草生長,提高葡萄苗木栽植成活率。
6 日常管理
6.1 溫濕度調控
烏海市春季短且升溫較快,因此在當地設施葡萄生產中,每年的4月中旬就要在夜間進行揭簾降溫處理。隨著溫室內土壤溫度的不斷上升,葡萄通常情況下會在4月底或5月初開始萌芽,此時要根據當地氣溫變化情況,合理調節溫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滿足葡萄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需求。
6.1.1 催芽期
在葡萄催芽期,白天需要全部或部分卷簾,使溫室內的溫度控制在20~25 ℃,最高不能超過30 ℃,如果白天溫室內溫度過高,一定要及時通風;傍晚及時放簾,將溫度控制在15~18 ℃,最低不能低于5 ℃[3]。在葡萄催芽期,溫室內的空氣濕度要保持在80%以上,更有助于葡萄的萌芽。
6.1.2 新梢生長期
在葡萄新梢生長期,白天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 ℃為宜,夜間溫室內溫度應控制在10~15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促進葡萄新梢的茁壯生長。
6.1.3 花期
在葡萄花期,為了提高花粉萌發率,以及授粉成功率,白天溫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5~28 ℃,夜間溫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20 ℃,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以利于葡萄的開花和散粉。
6.1.4 果實著色期
在葡萄果實著色期,為了加快葡萄果實的著色,促進糖分的積累,提升葡萄品質,白天溫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0~28 ℃,夜間溫室內溫度應控制在12~15 ℃,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遇到自然降雨時應及時關閉通風口,防止溫室內濕度過大造成裂果。
6.1.5 休眠期
在烏海市設施葡萄生產中,為促進葡萄植株的養分回流,確保植株安全越冬,在葡萄休眠前3周開始通過揭放簾、通風等方式,調節溫室內溫度,緩慢降溫。第1周白天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 ℃,夜間溫室內溫度控制在7~8 ℃;第2周白天溫室內溫度控制在15~20 ℃,夜間溫室內溫度控制在5~6 ℃;第3周白天溫室內溫度控制在10~15 ℃,夜間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3 ℃。葡萄進入休眠期后,溫室內最低溫度應在-1 ℃以上,如果溫度過低可在中午進行拉簾升溫,每間隔7~8簾拉開1簾,每隔3~4 d進行1次拉簾升溫處理。
6.2 水肥管理
在烏海市設施葡萄生產中,為提高葡萄產量和品質,在施肥方面以農家肥為主,配施適量化肥。在每年秋季葡萄果實采收后,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采取溝施的方法,在距離植株40 cm左右的位置,開1條
寬30 cm、深60 cm左右的施肥溝,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 000~5 000 kg,并配合施入過磷酸鈣100~120 kg和硼肥3~5 kg,施肥后及時灌1次透水,以促進有機肥的腐解。在翌年春季升溫前,每667 m2追施磷酸鈣或者二銨30~50 kg,并且每667 m2隨水追施尿素50~100 kg。葡萄開花前,可噴施0.2%~0.3%的硼砂+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促進授粉,提高著果率。葡萄坐果后,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50 kg和硫酸鉀25 kg,促進果實的膨大和著色[4]。
在烏海市設施葡萄生產中,灌水通常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不僅節省水資源,而且有助于降低溫室內濕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葡萄的整個生長季內,要重點灌好催芽水、催化水、催果水及封凍水等,在葡萄開花期和果實成熟前30 d適當控水。
6.3 整形修剪
葡萄栽植第1年,每株葡萄只選留1個主蔓,其他枝蔓全部剪除,當主蔓長35~40 cm時,及時綁縛。當新梢長出3~5片葉時,保留有花序且長勢健壯的4~5個新梢作為結果枝,其余新梢全部疏除,結果枝與營養枝的比例應為1∶4或1∶5。從每年的
5月中下旬開始,需要對營養枝和結果枝及時進行摘心處理,營養枝選留8~9片葉摘心,結果枝在果穗以上部位選留5~6片葉摘心。之后對于營養枝和結果枝上發出的頂端副梢分別留4~5片葉和2~3片葉進行反復摘心,通過摘心可有效調節葡萄植株長勢,控制新梢的生長,促進養分的有效分配,使更多營養輸送到花穗,滿足花芽分化、開花、坐果對養分的需求[5]。摘心待新梢葉片數量足夠時便可進行摘心,不要等到開花前進行。對于新梢上發出的卷須要及時摘除,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并及時剪除生長期超過3個月的老葉和病葉。
6.4 花果管理
在葡萄開花前應盡早疏除多余的花序,以及過多的小穗和側穗,保證每個長勢較旺的結果枝最多選留2個花序,長勢相對中庸的結果枝只留1個花序,每株葡萄選留4~6穗。及時掐穗尖,掐去1/4或1/3,并將穗上部過大的副穗去除。葡萄坐果后,根據植株長勢盡早疏果、稀粒、整穗,疏除果穗中的畸形果、小果、病果及比較緊密的果粒,促進幼果的發育。待葡萄果粒長至黃豆粒大小時,盡早疏粒,根據植株長勢每穗選留60~80粒果。在果實著色前,噴施1次200倍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待果面藥液完全風干后套袋。烏海市冬季光照充足,果穗能夠在袋內良好著色,因此葡萄果實成熟后可以直接帶袋采收。
參考文獻:
[1] 劉建敏.日光溫室葡萄促成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5(6):22-23.
[2] 王芳,安桂珍,郭燕玲,等.烏海地區紅地球葡萄設施延后栽培技術[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6(6):44-45.
[3] 李鳳艷.赤峰市溫室葡萄促成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2):90-91.
[4] 陳體先.葡萄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措施[J].河北農業科技,2004(11):25.
[5] 焦潔.丘陵山區設施葡萄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0-82.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3-06
作者簡介:郭燕玲(1974—),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葡萄新品種引進與推廣。E-mail:gylgylgyl88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