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福利改善、農民增收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為助力鄉村振興,根據浙江省平湖市獨山港鎮的發展實踐,針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強化“三資”管理、拓寬發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基層建設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村級集體經濟;“三資”管理;浙江省平湖市獨山港鎮
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8.031
獨山港鎮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東南沿海,是平湖市面積最大的鄉鎮,轄13個建制村,面積102.43 km2。近年來,獨山港鎮緊緊圍繞上級要求,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積極探索有效途徑,根據當地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深挖資產、資金、土地等有效資源,創新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1 現狀
獨山港鎮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2022年
全鎮13個村實現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2 971.19萬元,村均228.55萬元,比2021年增長15.7%。其中,獨山港鎮經營收入857.26萬元,占總收入的28.85%;投資收益2 099.19萬元,占總收入的70.65%;發包及上交收入14.74萬元,占總收入的0.50%。從收入結構上看,投資收益占據村集體經濟收益的絕大部分。截至2022年,獨山港鎮已累計發放“股份+積分”分紅金額963.47萬元,累計受益股東29.58萬人次。通過
8年的探索實踐,獨山港鎮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1.1 鎮村聯合,搭建發展大平臺
2015年,由獨山港鎮人民政府牽頭,下轄各村經濟合作社與平湖市獨山港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第一個鎮級強村公司,主要負責智能裝備創業創新中心和物流園區停車場2個強村項目的開發建設和日常管理。標準廠房建成后,通過招商租賃的方式,吸引符合產業導向且行業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優的企業落戶。通過成立專業投資管理公司,加快并規范強村項目的開發建設,加強對強村項目資產的日常管理和規范運營。此項目每年為參與投資的村帶來了596萬元的收入。在該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礎上,獨山港鎮又先后成立了2個強村公司,實施了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和友鄰中心項目。3個抱團強村項目不僅為參與投資的村每年增加了1 878萬元的投資收益,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而且與“三改一拆”“騰籠換鳥”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極大地滿足了中、小型企業的各項需求。同時,這3個項目帶來一定的稅收,促進勞動力就業[1]。
1.2 活化資源,實施“飛地抱團”投資
鼓勵村集體積極挖掘潛在資源,對效益不高的“小、散、亂”集體存量建設土地進行復墾,有效整合分散的土地指標,將發展空間有限或者閑置、低效利用的土地集中投到區位優勢好、投資效益高的項目,實現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共同抱團發展高標準、高收益、集約化物業項目。截至2022年底,各村共投入9.8 hm2的建設用地指標,既緩解了用地指標緊張的壓力,又解決了各村發展集體經濟沒有原始資本投入的難題,形成以“抱團式”促進“規模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努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1.3 精準“輸血”,激發村級發展動力
市鎮兩級積極落實財政扶持政策,不斷健全村級集體經濟良性發展的運行機制。1)對一般村按當年度復墾指標交易基準價收儲,對經濟薄弱村在基準收儲價的基礎上每667 m2再提高30萬元。2)對經濟薄弱村給予財政補助。3)對項目參建村給予融資貼息。截至2022年底,市鎮兩級共給予經濟薄弱村2 410萬元的補助,建設用地復墾補償資金8 536萬元,融資貼息200多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4 加強管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
規范村級集體經濟“三資”管理,從資產、資源、資金及經濟合同上入手,對村級“三資”進行全面清查,實行動態臺賬管理。完善村級資產資源發包管理,全鎮300項經營性資產資源全部進入市級產權交易平臺實行公開交易,合同總價為4 000多萬元,其中獨山港大酒店從原來的年租金12.8萬元增長到43.2萬元,租金收益漲幅達260%。這是獨山港鎮建立集體資產交易平臺以來合同年租金最高的一次公開招租,其收益漲幅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通過引入市場化競價交易機制,有效推進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等交易項目交易過程公開、合同簽訂規范、租金收取及時、集體增收顯著、民眾參與度提高,真正實現了陽光透明交易,切實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良好持續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各類強村富民政策,村級也聯建了多個強村項目,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但總體來看,村級集體經濟在管理和發展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2.1 支出壓力不斷加大
1)村級日常支出負擔加重。村級集體經濟不僅要承擔村組織的管理運轉費用,還需要承擔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和公益福利事業的供給,各項開支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2022年,獨山港鎮村級總支出4 821.42萬元,比2020年增長48.35%。2)長效管護支出大大增加。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后,村莊環境面貌大大改善,但隨之而來的公益設施維護、綠化養護、環衛保潔、路燈電費等支出也大幅度上漲。例如,優勝村大規模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環衛保潔及美麗鄉村維護費用從2017年的60.00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134.45萬元,再增長到2022年的233.60萬元,增長289.33%。而2022年該村經營收入及穩定的補助收入僅為292.22萬元,比2017年增長132.61萬元,僅靠村自身難以承擔美麗鄉村建設費用支出。獨山港鎮各村普遍存在這種情況,村集體收入雖有明顯增長,但由于支出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收入,如沒有新的增長點,村級集體經濟將收不抵支。
2.2 經濟發展缺乏后勁
從當前農村發展的狀況看,受區位條件、土地資源等的約束,發展基礎、經濟能力等的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盡管有了較大發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產業發展單一,如美麗鄉村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但并未形成可持續增收的美麗經濟。村級資產管理也尚待加強,個別合同到期未及時續簽,但仍在繼續使用的現象,損害了集體利益;個別長期合同未按規定進行修訂且簽訂的租賃價格低下;部分租金收繳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時間,租金收取先用后付現象比較普遍,給集體資產增值保值帶來隱患;部分資產效益不佳,各村對續租資產的價格未及時調整到位,造成目前執行的續租價格偏低于市價,定價較隨意,責任不明確,集體經濟效益低下[2]。
2.3 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村級收入有了較快增長,但還是不能應對日益龐大的開支建設,后續政策制度仍需完善,扶持力度亟待加強。例如,用地政策未向村級傾斜,村級留用地政策尚未實施;強村項目稅收及貸款優惠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當前各級財政資金困難,部分扶持政策兌現慢或兌現率低;個別村有存量建設用地指標但缺少政策支持,靠各村單打獨斗無法進行項目投資等。
2.4 基層干部能力不足
基層工作煩瑣復雜,村干部疲于應付各類考核檢查,而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動力不足、信心不強,開拓創新能力和自我營收能力較弱。特別是近年來抱團強村項目的實行,一系列的“輸血”政策也使一些村干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欠缺,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3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
3.1 強化“三資”管理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包括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非生產性開支管理制度、工程項目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審計監督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努力推進農村集體“三資”及財務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2)加強集體資產資源的管理。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政策法規為依據,以維護農民利益、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嚴格執行“三資”管理程序,切實做好公開交易、合同執行、臺賬記錄等工作。3)規范各項開支。按照財經紀律和“八項規定”的要求,嚴格執行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費用支出的核算和管理,努力控制不合理支出,完善各項支出審批制度,重點控制和壓縮非生產性開支。4)強化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做好“五議兩公開”,提高財務公開的質量。5)加強審計監督。全面開展農村審計監督工作,特別是村級財務收支及工程項目等審計,保護村級集體經濟利益,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為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3]。
3.2 拓寬發展思路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應按照各村實際,謀思路、選路子、上項目都應綜合考慮發展趨勢、現有基礎、現實可能等,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對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可深入做好美麗鄉村節點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融合文章,大力發展美麗經濟。要合理有序規劃布點各村配套設施,切實為村集體發展旅游業、壯大集體經濟提供空間支持。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民俗等文化,發展民宿休閑等產業項目。例如,趙家橋村航天科普基地要充分發揮4A級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開發科普教育、拓展訓練、航天蔬果采摘等特色旅游產品。對農業大村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顯、環境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穩妥做好土地流轉后的招商工作,促使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盡快形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以“非糧化”整治為契機,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糧食種植,實施農文旅開發項目,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2)盤活資源、挖掘潛力。各村要做好資產資源的盤活工作,認真核查閑置的校舍、廠房、建設用地等資產資源,做好各類資產資源的市場價格調查,對資產資源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通過公開拍租提高資產利用率和增值率,增加集體收入。同時,對一些高能耗、低產能企業做好政策解釋,加速推進低小散企業騰退工作,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資源,為強村抱團打好基礎。對原有集體資產資源豐富的村要挖掘增收潛力,緊緊抓住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契機,加快對村級農貿市場、營業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創收能力,拓寬村集體收入來源[4]。
3.3 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當前各村集體資產資源有限,要想在原有基礎上增加集體收入必須抱團發展。靠一個村單兵作戰,規劃受限、空間較小。“飛地抱團”項目作為浙江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三大主要模式之一,為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增強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新的創收渠道。各村要充分利用整合開發、聯合開發、抱團發展方式,大力推行“抱團+資金”“抱團+資源”“抱團+產業”等模式整合資源。財政、國土、農業、稅務等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能,把最優惠的政策、最完善的舉措向基層傾斜,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2)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積極指導村集體把握政策趨勢,引導村集體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村級的專項投入和各類補助及時足額撥付到位,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構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和專項信貸制度,擴大強村貸款投放規模,對立項項目給予不高于基準利率的優惠政策,通過完善的資金支撐功能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3.4 加強基層建設
1)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把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有帶頭致富能力的優秀人才推選為村干部。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幫助村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務實創新。2)加大考核力度。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對村級班子及村干部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把村干部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發展進行有效掛鉤,完善獎勵政策,落實獎懲責任,激發村級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3)加強村民自治。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將美麗鄉村、全域秀美、垃圾分類等長效管理納入村規民約,推行“股份+積分”的獎勵機制,將村合作社收益分配與鄉村治理相結合,激發村民自治活力,促使村民自覺做好門前屋后環境衛生,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減少村級支出。基層干部需要把農村民生改善與發展集體經濟、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環境整治等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做到既開源又節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5]。
4 結語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及問題,這就需要各級部門及基層組織不斷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制訂相應的對策,采取有效的措施,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曉君,徐冰艷.自組抱團謀發展 嘉興獨山港鎮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EB/OL](2017-12-21)[2024-01-18].https://cs.zjol.com.cn/system/2017/12/21/021636893.shtml.
[2] 孫在國.對村集體增收現狀的思考[J].農村財務會計,2020(5):32-35.
[3] 張進財.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導向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困境及紓困對策[J].農業經濟,2023(2):64-65.
[4] 柳慧云.因地制宜壯大村級集體經濟[J].智富時代,2019(3):109.
[5] 賈雅靜,高玉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考和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22(4):16-17.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4-03-21
作者簡介:杜蕓梅(1978—),本科,經濟師,主要從事村集體“三資”管理、集體經濟壯大研究。E-mail:4914424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