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麗璞(1978~),女,漢族,貴州興仁人,興仁市大山鎮中心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摘 要:語言是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幼兒園作為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教師必須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其落實到教學每一個領域中來。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述了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幼兒園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創設語言學習環境,激活幼兒的表達興趣;基于幼兒自身特征,構建語言領域的系列活動;巧用繪本,提升幼兒的學習力;發揮區域游戲的作用,為幼兒提供自我表達的空間;設計多樣化的活動,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家園共育,共同制訂合理的方案等方面展開了分析,最后討論了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需要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表達力;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1-0149-06
重視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培養,不僅激活了幼兒的思維,同時提升了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更關鍵的是為幼兒更高層次的發展夯實了基礎。為此,教師要積極創設語言表達活動。另外,語言教育是一門藝術,在培養孩子語言的關鍵期,教師不僅要弄清楚孩子語言表達的特征,更要從幼兒自我需求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開展,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力。
一、 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階段,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力有著深遠的意義。第一,幼兒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才能從事更復雜的思維、學習活動,與他人無障礙地交流。而且幼兒只有掌握了語言,才能對現實中的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斷,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幼兒的認知。第二,一切的教育都以語言為載體。無論是豐富孩子的知識,還是對孩子開展道德教育,抑或是開展舞蹈、音樂等藝術教育,沒有語言做支撐就無法完成交流。同時幼兒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才能與教師、其他孩子完成對話。第三,語言教育對孩子的自我認知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如語言讓幼兒學會了用正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幼兒學會了理解和記憶。語言還能讓幼兒間接感知事物,如圖片、影視劇等,讓幼兒的認知范圍不斷拓寬。最為關鍵的是,語言能力的發展還能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周圍的人、事、物。
心理學和生物學研究表明:3歲以后是人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他們各方面的器官都趨于成熟,能夠對成人的語言進行分辨和模仿,這便為幼兒自我語言的發展夯實了基礎。而且隨著幼兒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與人交往的需求在不斷增強。如幼兒喜歡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不懂的總要問一個為什么,如若教師能夠抓住這一時期,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幼兒進行培養,一定會讓他們運用正確的詞匯表達自我的思想。
(二)重要性
1. 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力
語言是人類適應社會必備的一項技能,掌握過硬的語言能力,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他們是否能夠融入社會。究其原因在于,好的語言能力是他們未來競爭的一大優勢,是他們參與社會競爭、成為祖國建設者的堅實基礎。
2. 提升幼兒日后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語言是人際交往最直接的手段。良好的語言能力不僅能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還能讓孩子與他人更好地溝通,結交更多的朋友。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顯示:語言能力強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中去,而且這部分孩子有自己的見解。但語言能力弱的孩子性格內向、自卑,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這與孩子語言能力弱、不知道如何表達需求有很大的關系,只能通過行動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發泄自己的情緒。
3. 提升幼兒的聽覺與信息整合力
說到底語言表達活動是一項聽說結合的活動,具體來講,幼兒通過聽將抽象的事物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讓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通過表達,幼兒可以感知到他人傳遞給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感知他人情感、情緒的變化,進一步強化幼兒參與人際交往的體驗。
二、 幼兒園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引起重視
在幼兒語言表達力培養的初期階段,教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引導幼兒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更加重視繪畫、唱歌和知識等的教學,忽視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即便是升入中班或進入大班,教師組織了多種語言活動,但卻因忽視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使其喪失了語言學習的興趣,影響著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語言教學內容枯燥且單調
一般情況下,幼兒語言表達力教學以書本為主,但教材包含的知識卻與孩子的認知、生活經驗不符,導致他們難以真正地把握。為此,教師必須在抓住幼兒需求的基礎上,將幼兒熟悉的生活元素納入書本語言教學中來,在豐富語言教學內容的同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更提升了幼兒的課堂參與度。
(三)教學方式單一
為了促使幼兒主動地進入語言表達教學中來,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發展特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但實際上,教師采用的手段比較單一,且未能從幼兒需求與認知入手,導致幼兒的學習興致不高,抑制著他們語言表達力的提升。
(四)幼兒鮮少有語言實踐的機會
新理念指導下的幼兒園教學,要明確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幼兒為中心,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培養也應如此。為了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教師要為幼兒構建起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組織各類語言表達活動。但實際上,幼兒很少獲得參與語言實踐表達的機會,教師組織的系列活動針對性也不強,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家園之間的合作力不足
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幼兒園、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只有加強兩者的合作才能達到最大化的育人效果。但在實踐教學中卻存在家園合作力度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在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培養上,缺少統一的目標,同時沒有發揮好自身的優勢,未能形成育人的合力,自然會阻礙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
三、 幼兒園教學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基本策略
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對他們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想助力幼兒更好地提升與發展,必須關注他們語言表達力的培養,從娃娃抓起。語言表達力作為一個社會人必備的技能,不僅可以實現幼兒與他人的互動,更可以開啟幼兒的智慧。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當下幼兒的語言表達力不足,不僅阻礙著幼兒當下的學習,更影響著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為此,文章在把握不足以及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的幾點培養建議。
(一)創設語言學習環境,激活幼兒的表達興趣
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激活了幼兒想要表達的欲望。關于語言學習環境的構建,教師可以從幼兒園整體、班級兩個視角入手,投放孩子們感興趣的語言學習材料,通過幼兒與周圍環境的溝通,盡情表達自己的思想。第一,教師在班內設計故事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童話、科幻故事,粘貼在班級墻上,讓幼兒自我閱讀,從中豐富語言知識。教師還可以在走廊處粘貼連環故事的圖冊,充分利用園內空間,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第二,閱讀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有效路徑,教師可以為孩子們構建起生活化、輕松的閱讀環境,例如在幼兒園大廳擺設好書架、椅子,方便幼兒的閱讀。在班內開辟讀書區域,為孩子們提供符合他們認知的閱讀材料,讓他們在閱讀中汲取語言知識,為自身語言表達力的提升夯實基礎。第三,幼兒園教師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創設“書香校園”的活動,在其中,孩子們分享自己近段時間的閱讀書籍和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好的語言環境喚醒了孩子們的自我表達熱情,推動著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更讓他們在好的語言環境中滋潤了心靈,升華了思想。
(二)基于幼兒自身特征,構建語言領域的系列活動
幼兒園語言教育面對的是3~6歲的小朋友,分為小、中、大三個學段,不同階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與學習能力,且語言領域呈現不同的特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特別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組織不同的語言學習活動,并在目標的指引下,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關于幼兒園語言教學,《指南》也明確了要求:教師要依照目標為孩子們提供合理的語言環境,如聽與說的目標為認真傾聽他人的表達并能夠聽懂常用的生活詞匯,教師要以此為目標組織語言學習活動。針對小班幼兒來講,教師要引導他們認真聽他人的表達并能夠根據他人的意思做出回應。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付出一定的耐心,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此鍛煉幼兒聽與說的能力。對于中班幼兒,教師可以組建集體性的活動,例如上學期組織的“請你快來幫幫我”的情境語言活動,需要孩子們結合相應的情境表達出自我的需求,其他人則要有意識地聽與自身有關的信息,并主動地參與進來,在這種你來我往的交流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溝通能力。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習的難度,如指導幼兒結合情境理解復雜的語句,從語句中提煉出關鍵信息完成互動。這種實踐類的語言學習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知識,而且推動著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高。
依照《指南》的要求,教師只有經常與孩子們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一起閱讀故事書,尊重幼兒的說話方式,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才能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力,為他們日后更高層次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巧用繪本,提升幼兒的學習力
繪本是幼兒園開展閱讀活動的載體,同時也是幼兒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有效路徑。繪本以鮮艷的色彩、超強的故事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導著幼兒的自我表達。教師可以抓住繪本的這一特點,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深入閱讀中提升自身的表達力。例如在對小班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他們語言關聯性不強、故事講述能力連續性差的情況,采取詞匯或簡單語句的方式開展教學,以《三只小豬》為例,故事講述了三只小豬與一只大灰狼之間的斗爭,故事充滿童趣,同時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培養孩子勇敢、責任感的優秀品格。在閱讀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借助繪本插圖設置問題:“從插圖中,大家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大家嘗試猜一猜,這些小動物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并根據問題回答。在對大班孩子開展繪本故事教學中,教師則要改變方法,增加難度,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讓他們在自我構建中豐富自身的語言學習經驗。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此階段的語言表達力對他們升入小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構建“看圖說話”的活動,讓孩子們根據圖片說一說繪本講述的內容,以此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力。以《誰偷了包子》這一繪本為例,該繪本講述了妞妞巧設妙計抓住偷包子的賊的故事。在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語言引導,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理解與智慧自我講述這則故事,并加入其他的元素,例如針對妞妞下定決心要抓住偷包子的賊,有的幼兒寫道:“妞妞一直在想到底是誰偷了包子,這件事情讓她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于是下決心抓住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表達,完善這則故事:妞妞一直在想到底是誰偷了包子,于是她找媽媽商量抓賊的對策,經過兩人的交流制訂了用面粉引誘偷包子賊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匯量,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他們日后小學階段的學習夯實了基礎。
(四)發揮區域游戲的作用,為幼兒提供自我表達的空間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一部分,同樣是幼兒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環節。一般地,區域游戲以自主游戲的方式開展,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材料,在與材料互動、與他人的合作下獲得全新的經驗,進而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為了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獲得更好的提升,教師要為他們構建自我表達的機會,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在活動開展前,提出問題
區域游戲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在他們自我構建的過程中,激活幼兒的自主意識,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為了發揮好區域游戲的功能,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開展中為幼兒創設自我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觀點。例如在搭建大橋的建構區域游戲開展中,教師提出問題:“你想搭建一個怎樣的橋?”“搭建橋會用到哪些材料?”“你制訂好了搭建計劃嗎?”在幼兒表達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但受到自身經驗不足、認知水平低的限制,孩子們在自我游戲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從而影響自身的游戲計劃,教師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游戲開展情況進行語言引導,如“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可以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們的游戲嗎?”等,由此,孩子們會根據游戲開展情況表達自己遇到的難點,在與教師的互動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力。
2. 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總結
活動前的計劃、活動中的引導、活動后的總結是區域活動的三個環節,總結作為區域游戲的一部分,包含對幼兒整個過程的評價、活動的總結以及下次活動開展計劃三大部分。在區域游戲完成后,教師要鼓勵幼兒結合自身的游戲經驗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獲取能量,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評價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測評,也可以讓同伴之間互相評價。在經驗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說一說在游戲中自己完成了什么事情、在游戲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在游戲中獲得了什么啟示等。關于下一次的游戲計劃,則要讓孩子結合本次的經驗和教訓,說一說對下次游戲開展的想法。總之,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孩子為主,讓孩子自我表達游戲的整體過程和感悟,才能達到提升幼兒語言表達力的目的。
3. 組織語言類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園開展教學常用的手段,也是幼兒表達力提升的有效路徑。基于幼兒的自身發展特征,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通過組織系列語言游戲,為孩子們構建起一個有更多探究機會的語言學習環境,可以一步步地引領幼兒達成目標。例如針對小中班的孩子們,組織故事欣賞的游戲,用錄音機播放小故事,讓孩子們在聽完后,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故事大概。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表演的活動,例如在孩子們了解故事大概的基礎上,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將故事的情境再現出來,在此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語言表達力。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則要將主動權交給他們,首先為幼兒構建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場景,然后要求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自編劇本、設計人物臺詞,然后完成本次購物的活動。生活環境的構建,不僅吸引著幼兒的參與,同時提升了他們對生活物品的認識,更關鍵的是孩子們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五)設計多樣化的活動,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學習
小孩子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教師只有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孩子們在主動參與中提升自身的表達水平。
1. 組織語言主題的學習活動
以“秋天來了”這一語言主題為例,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孩子們展現秋天的場景,讓孩子們觀察秋天都有什么事物,人們的穿著如何,孩子們會結合對圖片的觀察和以往的經驗,表達道: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開始黃了;秋天到了,樹上的果實熟了,小朋友和父母一起挎著籃子摘果子;秋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衣服,戴上了帽子……在這樣的主題語言活動中,孩子們借助自己的觀察、想象,盡情地表達著。
2. 教師組織競賽活動
幼兒階段的孩子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抓住他們的好奇心組織競賽活動,不僅可以促使孩子們主動參與其中,同時還能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例如成語接龍比賽、造句比賽,首先教師講解比賽的規則,然后通過舉例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最后看哪位幼兒說的成語多,哪位造的句子又多又準,就給予相應的獎勵。
3. 開展你來比畫我來猜的活動
基于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擇生活事物如小動物、家庭物品或水果等,讓一名幼兒形容它的特征,其他的幼兒進行猜,這不僅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提升了幼兒對生活事物的認識。
4. 組織戶外游戲活動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積累,以往灌輸式的方法不僅會抑制幼兒的表達欲望,更加大了他們的學習壓力,為此很多孩子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這會影響幼兒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改善。特別是戶外活動,不僅會帶給孩子們豐富的體驗,還能促使其將自己的想法正確地表達出來。例如“輪胎玩法大解鎖”戶外活動,孩子們解鎖了各種各樣的輪胎的玩法,并通過準確的表達贏得了他人的認可,在大家共同玩耍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知識,同時與周圍的環境和伙伴融合在了一起。
除了上述的活動,還有很多。但教師要切記,無論開展哪種語言學習活動,都要以幼兒本身的特征為基礎,并采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吸引幼兒參與進來。教師只有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提升幼兒的參與度,為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夯實基礎。
(六)家園共育,共同制訂合理的方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此,幼兒園要攜手家庭的力量,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來。而且隨著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家園共育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更多的家庭也認識到了自身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幼兒園要及時與家庭取得聯系,針對幼兒自身問題制訂合理的育人方案。第一,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與家庭合作的能力。如利用家長會或網絡的形式,將幼兒園的語言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組織的活動告知家長,讓家長了解并支持。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幼兒園根據活動開展情況有效地汲取一些建議。第二,教師利用電話回訪的方式,向家長介紹近段時間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情況、表達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雙方交流制訂出解決的方案。第三,教師利用微信公眾號分享孩子語言能力培養的教學經驗,如為其推薦相應的繪本,鼓勵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一起討論繪本中的人物或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與家長分享孩子一日在園的情況,家長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與其交流,以此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如孩子回到家中,家長詢問:“今天在幼兒園聽到了什么故事,可以和爸爸媽媽講一講嗎?”“在幼兒園,與小伙伴玩耍有沒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今天,在幼兒園學習了什么內容呢?”通過鼓勵幼兒回憶、表達自己在園內的情況,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力。當然,家長育兒經驗不足,在育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此時要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系,以此獲得更加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
四、 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遵循的原則
(一)反思自省原則
教學改革的發展對教師也提出了系列要求,教師不僅要樹立起全新的育人理念,更要積極轉變育人的方式,同時還要根據教學需求整合資源。因此,要想與新時期的教育要求相適應,教師必須在完成幼兒語言表達力教學中,加強反思和自省,總結出實效、有用的語言表達力培養方法,并根據現實情況做出調整,從根本上提升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原則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的根基。以往的幼兒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幼兒全程跟隨教師的指令行事,現如今這種方法已經無法與當下的教學要求相適應。因此,教師必須轉變理念,將幼兒作為教學的核心,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從幼兒的需求和現實情況入手,并通過實踐來優化幼兒語言表達力的培養計劃,一步步地引導幼兒,促使其語言表達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有效性原則
幼兒處于不同的階段,對教師語言表達力教學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對小班幼兒來講,此階段的孩子懵懂無知,對外面充滿了好奇,所以無法一直跟隨教師的思路完成學習。教師必須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將趣味元素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對大班幼兒來講,此階段的幼兒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且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教師就要為他們提供自我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唯有如此,才能將教學內容助力幼兒語言表達力提升的作用發揮出來,切實提升幼兒語言表達力。
(四)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引領幼兒參與學習最佳的老師。如何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到語言學習活動中來呢?教師必須選取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例如游戲法,愛玩游戲是小孩子的天性,通過組織游戲,鼓勵孩子將玩游戲的體驗分享出來,有助于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將其有意識地納入語言教學活動中來,如針對幼兒喜歡看動畫片,組織一次“動畫人物大分享”的活動,讓孩子們盡情表達自己對動畫人物的看法,以此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力。
(五)活動性原則
小孩子天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各類自主活動,如戶外運動、科學探索活動等。在活動開展中,將語言內容納入活動中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組織孩子開展種植活動,孩子們會在參與中提出各種問題,如種植蔬菜為什么要翻土?蔬菜如果長蟲子怎么辦?蔬菜多久澆一次水合適呢?等等,教師便可以以孩子們的問題為抓手,讓孩子們自由地探索與交流。這不僅遵循了幼兒的發展特征,而且促使他們參與到了問題解決中來,進而獲得全新的體會。
五、 結論
綜上所述,語言作為人們交流思想、傳遞情感的工具,在人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力的作用,但因目標模糊、未能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導致幼兒語言表達力未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幼兒園作為孩子語言表達力培養的黃金期,此階段的語言教學能力決定著幼兒語言的發展。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并在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從多個路徑出發進行培養。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也要與教師形成配合,在雙方的共同努力與合作下,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日后更高層次的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桂蘭.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路徑[J].亞太教育,2021(13):138-139.
[2]夏曦.試析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途徑[J].中外交流,2018(2):167.
[3]張婧梅.探討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450.
[4]王佳.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價值與生成對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221.
[5]馬利.淺析區域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路徑[J].好日子,2021(18):76.
[6]馬衛萍.幼兒園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3):16.
[7]贊丹花.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開發與培養途徑[J].中外交流,2017(48):142.
[8]許俊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幾個重要途徑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9):69.
[9]閻愛潔.創設優良環境,激發幼兒潛在的才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2(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