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青 張磊 陳洪根

摘 要: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屬于工程類碩士研究生,工程類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目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著分類指導不精準、實踐與理論脫節、指導教師溝通不暢等問題,而以課程學習、科研實踐、崗位實踐、學位論文為基本要素構建的“雙元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能夠顯著提升該類研究生培養質量。
關鍵詞: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
依據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以職業實踐能力提升為核心,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培養模式,形成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標準的質量評價機制。對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是主要培養目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制訂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指出,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應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專業實踐與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同等重要,是提升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今后職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支撐。因此,如何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是目前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培養時存在一些典型問題。例如,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等同于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采取統一的培養模式,對分類指導辦法落實不精準,工作存在偏差;研究生實踐培養模式與機制不明晰,忽視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校內校外導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尤其是校內導師仍然沿用學術學位研究生的指導方式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形式單一,沒有突出研究特點;等等。因此,開展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
針對現存問題,課題組以提升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為目標,結合交通運輸專業特色要求,構建了“雙元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該模式中的“雙元”指的是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雙元”,以及將校內培養和校外培養相結合的“雙元”。該模式將職業化、專業化的培養目標貫穿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培養研究生的專業素養與工程應用能力,凸顯了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培養要求。
“雙元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的實施框架,主要由課程學習、科研實踐、崗位實踐、學位論文四要素構成。課程學習、科研實踐、崗位實踐、學位論文四要素緊密聯系,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聚焦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雙元化”,合力培養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
二、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提升路徑
“雙元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實施框架如圖1所示。
(一)課程學習
在課程學習環節,應注意避免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與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趨同,以及專業學位研究生授課方式沿用學術學位研究生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模式等問題。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設置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校內實踐課程模塊,增加實踐課程所占比例,如交通運輸系統規劃、運輸港站與樞紐規劃、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航空系統容量分析、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課程。此外,應邀請行業專家、校外導師共同參與課程設置,以保證課程體系的前沿性與實踐性,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應用能力。
針對目前存在的課程講授內容與課程講授方式偏向學術化等問題,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訓,引導實施教學變革。例如,引導教師采用案例教學、專題研究等形式開展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授課,增加理論知識的應用場景講解;融入案例情境分析交通運輸組織與決策、交通運輸規劃、航空運輸管理及多式聯運等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在運輸與物流系統分析、規劃、設計、運營等方面的工程應用能力。
在校內校外“雙元”聯合方面,高校可采取校內校外導師聯合授課方式,特別是交通運輸系統規劃、運輸港站與樞紐規劃、航空系統容量分析等實踐性強的課程,可由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聯合授課。其中,校內導師講授理論部分,校外導師結合行業案例進行分析講解,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可外聘行業專家擔任交通運輸專業前沿講座授課教師,使其將豐富的行業經歷與課程內容相結合開展授課,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
(二)科研實踐
目前,高校對于教師的科研考核仍以學術科研成果為主,這就導致研究生導師的科研項目仍以縱向科研項目居多,而應用型橫向科研項目偏少。高校教師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學術研究,在指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時習慣沿用學術研究的思維方式,致使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偏學術化。此外,校內校外導師在共同指導研究生時未能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在指導前期未能與學生充分溝通,沒有形成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指導的合力。
因此,高校應加強對校內導師招生資格的審核工作,同時建立更為完善的雙導師制度,在科研實踐中落實“雙元化”指導。在進行校內導師任職資格與招生資格審查時,將實踐經驗與科研能力作為并行的選聘條件,鼓勵校內導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增加行業實踐經歷;針對校外導師制定相關激勵機制,調動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建立校內校外導師溝通機制,暢通校內校外導師交流渠道,使他們能夠及時關注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研究進展。
(三)崗位實踐
從現實情況來看,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崗位實踐活動的開展存在一定困難。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崗位實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校外導師負責安排相應的專業實踐環節,這種方式下學生的實踐效果較好,因為實踐過程充分發揮了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但因為部分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方式的實踐活動開展難度較大。二是由研究生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自行聯系實踐單位。但這種方式下,研究生受限于學生身份,一般不易聯系到合適的單位進行崗位實踐。三是依托高校與企事業單位共建的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進行崗位實踐。但由于校外實踐基地數量有限以及研究生培養制度不完善,高校與共建單位在建設投入、合作模式、學生培養等方面存在部分利益分歧,這種方式的崗位實踐開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為了破解當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展崗位實踐所面臨的難題,高校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制定詳細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實施細則,包括崗位實踐時間安排、崗位實踐方式、崗位實踐紀律、崗位實踐保障措施等內容,并制定詳細的崗位實踐活動量化考核辦法,以便對學生的崗位實踐效果進行量化考核。其次,高校應建立與招生規模、學科方向相匹配的校外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高校在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和企事業單位在實踐方面的優勢,在校內對學生開展交通運輸專業領域的案例教學以及運輸規劃、運輸系統建模與仿真等訓練,在校外安排學生參與企事業單位實踐項目研究,以提升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最后,高校在進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時,應進一步完善經費支持與相關激勵機制,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與政策傾斜,充分激發校外導師對學生指導的積極性。
(四)學位論文
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形式較為單一,仍以傳統的畢業論文為主,缺少如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形式。從內容上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偏學術化,缺少實踐應用性,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為強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過程把控和結果運用,高校應對學位論文完成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
首先,要嚴把論文的開題關,確保選題符合專業要求。論文的選題應由校內校外導師共同完成,之后再以開題報告會的形式提交專家審核。其次,嚴格執行中期審核,確保論文在完成過程中方向不偏離、質量不降低。在研究生預答辯之前,可額外增設一個盲審環節,將論文送至少三位專家盲審,審核通過后才可進入預答辯環節。最后,在答辯環節,可加強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考核,促使學生注重提升學位論文的實踐應用價值。
三、結語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屬于工程類碩士研究生,工程類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課題組針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分類指導不精準、實踐與理論脫節、指導教師溝通不暢等問題,構建了“雙元化”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模式實施框架,并從課程學習、科研實踐、崗位實踐、學位論文等環節入手,提出了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應用能力提升路徑。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
(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2]鄧峰,侯延昭,周文輝.研究生教育滿意度評價中過程指標與結果指標的實證研究:以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差異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3).
[3]劉國靖.對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踐探索[J].中國研究生,2019(6).
[4]范曉婷,逯紀峰,陳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基于我國1996—2018年數據分析[J].中國高校科技,2022(12).
[5]程永波,歐亞.全程雙元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路徑選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8).
[6]楊華,惠存,邊亞東.基于航空特色的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與實踐:以中原工學院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8).
[7]劉志海,韓文鈺,王成龍,等.“新工科”背景下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物流技術,2023(2).
[8]杜寧.校企聯盟背景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8(3).
[9]沈悅,張文竹,閔嘉華,等.基于校企聯合實踐基地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機制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
責編:文 墨
基金項目:2022年鄭州航院研究生研究性教學教改項目(編號:2022YJSYJ05);2023年度鄭州航院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3YJSJG05);河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GLX470);鄭州航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zhjy22—50)
作者簡介:張詩青(1990— ),女,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交通運輸規劃、航空物流;張磊(1982— ),男,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智能交通;陳洪根(1979— ),男,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系統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