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將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相結合,不僅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同時幫助高職院校實現思政課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融合
一、引言
為了更好地進行思政課教學,高職院校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將其與思政課充分融合。這樣做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高職院校實現育人目標。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的融合能夠補充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并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1]。
二、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習內容的多媒體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教師難以形象化知識的問題。通過使用音頻和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更生動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同時,多媒體技術還能改善學習環境,為學習者創造更加豐富的認知體驗[2]。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學習內容也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二)信息技術有利于優化學習資源
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的方便了學生和教師可以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除了與課程知識相關的資源,互聯網上還存在大量的信息資源可利用。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豐富的實踐案例和學習資料,以滿足個體學生對于知識的不同需求。同時,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及教師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教育應用程序等訪問課程資料,參與在線討論和互動,與全球范圍的學生進行交流和合作。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和工具,通過網絡教學、遠程輔導等方式拓展教學范圍,并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這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和構建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和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三)信息技術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的學習需求自主選擇所需的知識內容。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同時,學生之間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展開合作學習。他們可以共同協作,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他們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工具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虛擬交流的方式不僅可以優化學習環境,還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從全球范圍內汲取知識和經驗。
三、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平臺
目前,高職院校對于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重視度不斷提高。為了促進兩者更好地融合,高職院校投入了人力和物力來建設信息化教學平臺。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可能擔心學生網絡安全和學校資金問題,因此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平臺。[3]。
僅依靠一臺電腦和投影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已無法滿足當下的需求,學生需要在網絡教育平臺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就要求他們擁有穩定順暢的網絡連接。然而,一些高職院校的校園網無法滿足流暢網絡的要求,導致學生只能通過使用自己的手機流量來完成任務,這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思政課教學中,學生可能需要在互聯網上查找和分析資料,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網絡教育平臺,這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二)對于思政課程的思想內涵有所忽略
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的目的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思政課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思政課的教育目標,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高職院校的教師應重視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并與時俱進。然而,一些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過于依賴互聯網技術,過分注重網絡教學方式,忽略了思政課本身的思想內涵。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未能獲得相關知識,也無法有效提升綜合素質,這對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存在深層次問題
在思政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但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應該明白信息技術并非萬能,它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常應用的網絡教學平臺包括慕課、雨課堂等,這些平臺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獲取知識。同時,這些平臺還能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然而,如果思政課教師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思政課教學中的網絡信息資源也會更加豐富。但這些豐富的信息資源中既有有益的,也有不良的。教師在利用這些資源時需要謹慎辨別,結合教學實際來使用,否則會影響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四、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融合的實踐策略
(一)建立明確的融合目標
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應該是雙向的。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確立明確的融合目標。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旨在促進思政課的發展,并幫助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確立融合目標時,高職院校應不斷創新傳統的思政課程,同時緊跟時代的發展,持續改進和完善思政課程,以適應信息技術的不斷變化[4]。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在進行思政課的教學時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觀念。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課堂氛圍單調乏味,學習效果不佳。但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為主體,實施以教促學和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使思政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目前,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更好融合,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構建一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以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應用能力[5]。
在建設雙師隊伍時,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強化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除了注重職前教育外,還需要提供入職后的培訓機制。在教師入職前,高職院校可以評估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入職后,定期培訓教師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教育能力。同時,教師間應該加強合作與學習。專職教師可以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并與其他教師分享,為其他教師提供幫助;兼職教師可以指導專職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提高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高職院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培訓,讓教師從其他優秀教師身上學習好的教學經驗。通過構建雙師型隊伍,可以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進行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時,需要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來幫助思政課教學更好地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認知為目標,并進行系統性的教學以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在設計課程體系時應圍繞學生的專業課和基礎課等方面展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圍繞思政課的核心知識結構,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并合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例如,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視頻等教學資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需要深化思政知識內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發展理念,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的思政知識和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在特色課程的建設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尋找新時代的思政內容,使學生跟上時代的發展。
(四)不斷優化教學模式
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過程中,高職院校確實需要不斷推動課程的信息化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線下和線上教學的融合。
在進行線上教學時,需要建設完善的網絡教育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夠通過平臺獲取優秀的思政文化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利用平臺自主學習相關的思政知識。通過網絡教育平臺,教師可以向學生發送教學資源,并設置一些學習任務,通過任務來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如何完成這些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為學生設置與社會熱點相關的議題,讓小組之間相互配合、合作和討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來搜集和整理所需的資料,在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育平臺與學生進行問題解答,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分享相關的學習資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加深對學生思想塑造的影響,同時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五)增加社會實踐訓練
在進行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素養,還應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定期為學生布置一些社會實踐作業,通過這些作業不斷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思政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開放性的實踐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展開生活事件調查。學生在調查過程中能夠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實踐作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在進行事件調查時,除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調查結果整理成社會實踐報告,并分享到班級群中。這樣有利于學生間的討論和互相學習,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課的內涵。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實踐報告時,不僅應指出存在的問題,還要肯定其中的優秀之處。這樣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能夠積極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將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思政課的內容和意義。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在線教學資源、學習材料和交流討論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思考。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育平臺開展學生的實踐作業和案例分析,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其更好地應對社會和職業發展的挑戰。
作者單位:王菁菁 華中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薛超,劉紅麗.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教學評價實踐與創新——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3(4):60-64+89.
[2]邢倩倩.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的融合性研究——以開封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秦智,2023(7):124-126.
[3]蔡堅,毛永冰.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要素構成與實現路徑[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6(2):44-47.
[4]蒙運芳.信息技術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探究[J].大學教育,2023(5):109-113.
[5]李生.建筑類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訓融合育人的探索——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