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已經成為中職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工具。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地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壁壘,讓學生在學習上能夠實時獲取各類信息和豐富的學習素材,這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內容和知識視野。但同時也對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革新契機。本文就中職服裝專業在教學中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教學質量進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中職服裝教學;應用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帶來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對企業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帶來挑戰與機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國內服裝企業來說,也更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服裝設計人才,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我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方向
國內的服裝制造業在全球范圍當中排在前列,但在服裝設計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傳統的服裝設計發展模式對國內服裝制造業的穩健發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因此,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對本土品牌的認知,并加大對本地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力度。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服裝制造業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當前的社會趨勢和經濟發展方向下,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在服裝課程中的強大潛力,培養具有互聯網視野的服裝專業人才,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次教育改革不僅能提升服裝行業的教學質量,還能為服裝業的升級和轉型輸送大批人才。
二、目前中職服務專業課堂教學中問題
(一)移動互聯網降低學生自我管控能力
隨著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對于中職生而言,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上課時許多學生選擇通過拍照來做筆記,而不是傳統的寫筆記方式。再加上隨著各類娛樂應用的頻繁出現,一些中職學生在課堂上,喜歡玩手機,因而造成學業退步??梢婋m然移動互聯網為職業高中的服裝教育提供了許多便利,但是職業高中的學生自我管控能力不強,這也引發了一些顯著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正確引導中職生合理使用移動通信設備。
(二)被動學習,制約創新能力發展
中職服裝專業教師以往總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比如,在服裝結構的制圖課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就是按照教材的內容來為學生展開講解,并以一定的步驟將服裝結構制圖繪制到黑板上,然后再讓學生按照比例尺來繪制到筆記本上。這種教學方式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學效率低下。一節課下來,學生只能畫很小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男西裝結構制圖的教學中,由于其比較繁瑣,教師若要將其完整地講解出來,需要安排8個課時。由于時間短,學生往往很難看清大部分的線條與標注,因此就會造成誤差,并耽誤學生的時間。長期如此,學生就需要通過幾年的時間來學習剪裁與制作教材提供的款式,所以很難再安排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在碰到許多不同的潮流款式時,學生就會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演變和發展,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加強實際操作鍛煉。
(三)訓練項目較單一,導致學生對專業缺乏興趣
項目訓練過于集中在常用服裝款式的制作上,這與服裝專業課程的規劃密切相關,服裝專業課當中包含服裝設計、樣板、材料、縫制、設計學、畫技法以及退檔等幾個模塊。課程與各大中職院校具體有密切關系,每個中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并不相同。比如,在中職教育中,兩門核心課程——服裝制圖和工藝,需要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的專業課程總學時的70%到80%都投入到了這兩門課程中。 但是,課程中教授的常見衣服制作技巧,如西褲和襯衫等,由于其款式過于老舊,很難引起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必然會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產生影響。
(四)老式單一的訓練,讓學生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生產
目前,在我國的服裝生產領域整個過程均為流水操作。而每個操作員也只負責產品生產中的一兩道工序。但在中職院校中,學生的服裝制作訓練內容往往是整件服裝的制作,“教”與“學”基本停留在整件服裝的制作上。如今,多媒體技術已在服裝企業中得到了普及與應用,在服裝制作中,服裝CAD/CAM系統的普及率已經超過70%。中職生很容易因為不夠了解服裝CAD及多媒體技術等原因,在完成學業并進入職場后,發現他們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不能滿足公司的實際工作需求,這對他們的職業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在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更應該有組織地將這些技術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與行業接軌的技能和知識。例如,運用計算機制圖以及開始服裝CAD等相關專業教學,使中職生能夠抓住服裝行業發展的步伐。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中職生在進入企業以后可以快速適應工業現代化。
三、移動互聯網應用于服裝專業教學的優勢
(一) 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素材
在以往的中職服裝專業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這導致他們在理解和掌握知識時可能較為片面和扁平。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視覺,且親身觀察與體驗的內容更容易形成長久的記憶烙印。通過整合聽覺與視覺學習手段,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新概念的認知深度和記憶效果。因此,在現代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引人入勝。具體到服裝教學實踐上,中職服裝專業的教育者能借助視頻演示、高清圖片等多種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示真實的制作過程、設計案例等情境內容,促進他們以更具體、立體的方式理解服裝構造、設計原理等相關知識點。此外,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受限于時間和空間條件,學生很難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歷史時期的服飾文化。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如今的學生僅需手持智能手機等便攜式智能設備,就能隨時隨地跨越時空界限,便捷地探索世界各國以及古代的服飾藝術,從而極大地拓寬他們的視野,并為自己的服裝設計創作注入多元文化和時代創新元素。
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了解國際時尚資訊,拓寬視野,提升自己,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突破固有模式的界限,創新思路,并大膽付諸實踐。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同學發揮聰明才智,設計出來具有獨特性以及超前性的時裝。由于服裝設計屬于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查閱相關資料對提升中職生的服裝藝術修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另外,中職服裝專業老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哪些色彩以及款式是風靡一時的,現在已經過時了,避免所設計出來的與市場上已有產品相類似,同時向學生詳細介紹世紀之交回歸自然的趨勢之下,部分服裝設計大師從自然界當中找尋設計靈感的例子。比如,帕苛·拉幫納的“古堡建筑”系列服裝設計,其設計均來自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使學生可以從世界設計師的作品當中得到啟發。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學生還能夠了解世界各地的時尚先鋒。比如可以了解韓流服飾的變化,了解歐美國家最新時尚風向;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欣賞電影節上的明星紅毯走秀服裝。
(二)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正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目標在于全面提升中職教育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中職生的創新能力。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技術來革新教學模式。教師可將各類生動、實用的服裝專業教學視頻上傳至在線學習平臺,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極大地拓寬了課堂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邊界,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實力。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賦予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從而有助于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提升服裝專業技能。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的互動特性,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得到及時解答,為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中職服裝專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構建教與學互動平臺,在當前全民微時代的趨勢下,師生還可通過開通微博進行互動,在整個過程中還能夠增進師生感情。微博能夠給中職生提供更多發表自身觀點的機會,老師需要及時、有效地廣納信息,按照中職生的具體需求和問題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中職生還能夠在微博上反映對老師上課方式的建議、意見以及看法,讓老師從各個方面完善教學。另外,為了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教師需要推薦給他們有關服裝設計的微博、時尚雜志和論壇,學生通過微博互動能夠更好地了解該行業的最新資訊,并盡快融入服裝設計圈子。最后,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開展營銷實踐活動,積極培養適應國際化的服裝營銷人才。學生可利用這一平臺能夠24小時在線開店,對商品進行銷售,進而提升營銷技術。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顛覆和突破中職教育中傳統的服裝專業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在日常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全面改變。中職服裝專業的教師應積極引入新技術,并改革教學方式,將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具備一定知識建構水平的人才。通過移動互聯網與服裝專業教學予以整合對以往的中職服裝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然而切勿盲目應用,需要通過移動互聯網課件內容體系的編排更加合理,能夠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資源進一步豐富教學模式,使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升,最終使中職服裝專業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黃雪林 江蘇省沛縣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譚為.中職服裝專業教學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02):201.
[2]侯盈.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8(35):220-221.
[3]周盈.關于高職服裝專業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存在的作用分析[J].時代教育,2020(14):101.
[4]楊燕.中日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9(24):349,362..
[5]倪麗娟,高磊.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檔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9(07):141-144.
[6]蔡蕾.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職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14):44-46.
[7]黃爾青.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平臺在中職學校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248-249.
[8]李影,吳曉婉.“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2):216.
[9]田孝國,李建芳.關于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