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開展勞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小學四年級“學泡茶”為例,旨在探討如何在小學勞動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在勞動中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一、教學規劃
(一)教材分析
“學泡茶”是小學四年級的內容,在該課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認識茶葉、茶具,了解不同茶葉的沖泡水溫,學習泡茶的技巧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奠定重要基礎,并且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逐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動手技能,對于實踐操作類的課程更加感興趣,并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產生興趣,這為學習“學泡茶”這樣的課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全面了解茶的深厚歷史、各類品種以及泡茶的基本器具;掌握泡茶的基本步驟和技巧,包括茶葉的選擇、水溫的控制、泡茶器具的使用等。
2.通過實踐操作,親身體驗泡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泡茶的細節和技巧,形成對泡茶的獨特理解。
3.通過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通過泡茶實踐,使學生養成耐心、細致、專注的態度,提高自我修養。
(四)勞動準備
1.教學工具與材料
①茶具:茶壺、茶杯、公道杯等。
②茶葉:不同類型和品種的茶葉,如綠茶、紅茶、烏龍茶等。
③泡茶用水:清潔的自來水或預先準備好的泡茶用水。
④輔助工具:茶葉夾、茶匙、濾網等。
2.教學場地
準備足夠的座位和茶具擺放空間,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操作和體驗的機會。
3.學生準備
穿著方便活動的服裝,避免穿緊身或厚重的衣物。
4.安全措施
①確保所有的茶具在使用前都已經徹底清洗干凈。
②在操作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燙傷。
二、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客來敬茶”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禮節,當有客人來訪時,熱情的主人會獻上一杯香濃的茶水,這不僅是對客人的尊重,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也有幾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讓我們用一杯香醇的茶水來表達我們的歡迎和尊重。那么,如何泡出一壺好茶呢?(板書:泡茶)
(二)觀察比較,識別工具與材料
1.認識茶葉
師:茶葉的品種很多,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生:我知道有紅茶、綠茶、烏龍茶……
2.介紹泡茶用具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泡茶會用到哪些工具呢?
生:茶杯、茶壺、熱水、茶葉……
師:是的,泡茶離不開茶具、茶葉、熱水,而茶壺、茶杯、茶盤這些東西,我們統稱為茶具。現在,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茶具吧!在此之前,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些茶具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課件展示多種材料制成的茶具,包括金屬茶具、陶瓷茶具、玻璃茶具等。)
師: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這些茶具都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
(學生回答)
師:既然有這么多種茶具,那么,泡茶時茶具的選擇有什么講究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學生討論)
(茶具選擇不僅要具有實用性,能夠泡出茶葉獨有的色澤和香味,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增添一些造型、裝飾。)
師:大家的思路是對的,不同類型的茶葉可以搭配不同類型的茶具,這樣能夠襯托出茶的色、澤、味。
(課件展示)
泡紅茶:玻璃杯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能展示紅茶的色澤和茶葉在水中舒展的優美姿態,且清洗起來也比較方便。另外,瓷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的保溫性能較好,能讓紅茶的香氣更加持久。
泡綠茶:玻璃杯同樣是一個理想的選擇,能更好地釋放出茶葉的清香。由于綠茶比較嫩,沖泡時對水溫有要求,所以,瓷杯也是不錯的選擇。
泡烏龍茶:烏龍茶的茶具選擇比較多樣化,紫砂壺是比較常見的選擇,因為它的保溫性能、透氣性能較好,能夠讓烏龍茶的香氣更加濃郁持久,有利于茶葉中營養成分的滲出。瓷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對于那些注重茶葉形態的茶友來說。
師:大家再思考一下,泡茶時,除了茶具選擇不一樣之外,不同茶葉的沖泡時間、水溫、次數、茶水比又有哪些不同呢?
(課件展示)
①紅茶
沖泡水溫:適宜用95℃左右的沸水沖泡。
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沖泡次數可根據茶葉品質來定,一般為2~3次。
茶水比:一般為1∶20~1∶30,即每克茶葉用20~30毫升的水。
②綠茶
沖泡水溫:適宜用80℃左右的水沖泡,過高的溫度會破壞綠茶的嫩度,使茶湯變黃。
沖泡時間:一般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
茶水比:一般為1∶50,即每克茶葉用50毫升水。
③烏龍茶
沖泡水溫:適宜用100℃的沸水沖泡。
沖泡時間:一般為2~5分鐘,沖泡次數可根據個人口味來定,一般為5~7次。
茶水比:一般為1∶20~1∶30,即每克茶葉用20~30毫升的水。
教師總結:泡茶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泡茶的過程非常講究,需要選擇不同的茶具,掌握好水溫,注意茶水比以及沖泡的時間。
(三)交流討論,探究方法
師:大家都聽說過鐵觀音吧?這屬于烏龍茶的一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鐵觀音的沖泡方法。沖泡鐵觀音需要的茶具有蓋碗、公道杯、茶杯、茶盤、燒水壺等(課件展示)。大家了解完鐵觀音的沖泡工具之后,知道該如何沖泡嗎?
(學生描述)
師:泡茶的方式非常講究,那么鐵觀音的正確沖泡方式到底是什么呢?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先觀看視頻,看一看視頻中講到的泡茶步驟有哪些。
師:大家四人為一組,討論并總結一下泡茶總共有幾個步驟。
(小組討論:泡茶前應該先清洗一下茶具,然后將茶葉放入蓋碗內,倒入熱水。)
師:現在哪個小組可以來匯報一下討論結果呢?
(學生回答,由其他小組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教師板書泡茶的步驟:燙洗茶具→落茶→沖泡→斟茶→奉茶品茶。
(四)動手實踐,掌握方法
師:我們剛剛已經了解了泡茶的步驟,現在老師先示范一下,大家仔細看,待會我們一起動手來嘗試泡茶。首先,我們將杯子洗干凈,杯內不留水,再用開水燙一下杯子,去除杯子的異味。燙洗茶具是將滾燙的水倒入蓋碗或茶杯中,清洗茶具表面看不見的灰塵,同時提高茶具表面溫度,這樣倒入茶水后可以更好地保存茶葉的香氣。然后用毛巾或紙巾擦干手,用剪刀或手將鐵觀音外袋拆開,再拆開內膜袋,將茶葉倒入蓋碗中。最后用燒開的水,即100℃沸騰的水倒入蓋碗中,水量蓋過茶葉或者接近蓋碗邊緣,然后蓋上蓋碗,輕輕刮掉蓋碗表面的茶泡,第一泡茶葉注水3~5秒鐘后,由于是第一泡,可以將茶水直接倒掉,或者將茶水倒入茶杯中進行二次溫杯,從第二泡起,反復注水、倒出即可。(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學生實踐:
首先準備好所需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杯、水壺等,并將它們擺放整齊,以便進行后續的泡茶操作。
(1)燙洗茶具
學生按照教師的示范,使用開水將茶具逐一燙洗。這一步驟不僅是為了清潔茶具,還可以提高茶具的溫度,有助于更好地激發茶葉的香氣。
(2)落茶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將適量的鐵觀音茶葉放入茶壺中,需要注意茶葉的用量,確保茶葉能夠充分展開,同時避免過多或過少。
(3)沖泡
將水壺中的水燒開后,稍等片刻,待水溫適中時,開始進行沖泡。提起水壺,將水從高處注入茶壺,使茶葉在水的沖刷下充分翻滾和舒展。
(4)斟茶
沖泡完成后,學生等待茶葉充分沉淀,然后輕輕地將茶湯倒入各個茶杯中。盡量保持動作平穩,避免茶湯濺出。
(5)奉茶品茶
最后,學生將斟好的茶恭敬地奉給遠道而來的朋友,并邀請他們一起品茶。在品茶過程中,注意觀察茶湯的色澤,聞其香氣,品其滋味,并學會欣賞鐵觀音獨特的韻味。
師:大家在泡茶操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生:茶量的選擇不好控制,茶葉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最終的沖泡色澤、香味,并且泡茶的時間也需要把控好,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師:那么大家是如何解決泡茶中的困難的呢?
生:我們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茶量,根據最終沖泡出的口感確定了不同量的水需要多少茶葉。至于泡茶的時間,我們通過觀看墻壁上的鐘表時間,控制在3~5分鐘,還可通過觀察茶葉的顏色來判斷。
通過泡茶實踐,學生可以品味茶葉的香氣、滋味和韻味,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提升文化素養。
(五)評價提升,總結拓展
1.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課程中的表現,如課堂參與度、泡茶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給予全面、客觀的評價,并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同學互評:通過小組活動,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對方的泡茶技術、學習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這種評價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自己的表現,并吸取他人的優點。
自我評價:請學生回顧自己在“學泡茶”課程中的學習經歷,評估自己在泡茶技巧、茶葉知識等方面的掌握情況。
2.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學泡茶”課程中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包括茶葉的種類、特性,泡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如茶道禮儀、茶具的種類和用途等。此外,鼓勵學生將所學的泡茶知識和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與家人和朋友分享品茗的快樂,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和審美情趣。
3.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泡茶,學生不僅能掌握沖泡各種茶葉的技巧,還能理解泡茶背后的意義。同時,在遇到問題時,他們需要積極探索,嘗試改進,這體現了他們的勞動精神。
(作者單位: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