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了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現狀及發展路徑,分析了發展精品咖啡種植存在的種植品種混亂、管理粗放、咖農收益低等問題,提出在適宜的區域推廣種植適宜的優質品種、規范種子種苗市場、提升咖農栽培管理水平、增加咖農收益是促進云南咖啡精品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精品咖啡;種植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5.041
咖啡在消費發展過程中發生了三次浪潮,第三波咖啡浪潮逐步趨于咖啡精品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咖啡品質,重視咖啡產區海拔、氣候、水土、管理程度及鮮果處理法的不同而展現出來的“地域之味”。“精品咖啡時代”下,選擇最合適的咖啡品種,種植于最有助于培養咖啡風味物質的海拔、氣候與水土和生態環境,加以規范精細的管理,對于引出精品咖啡最優質、最豐富的地域之味顯得尤為重要。
云南省是中國唯一位于南北緯25°之間黃金種植帶內的咖啡種植區域,擁有契合精品咖啡種植所需的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適宜發展精品咖啡種植。為幫助咖農增收致富,樹立云南咖啡精品形象,打造全球精品咖啡產區,以精品咖啡獨特的品質屬性取得更好的市場價值,推動云南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本文對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1" 現狀
2022年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約8.47萬hm2,總產量約11萬t。云南省各咖啡種植區在生產大宗商品豆的同時,已開始推廣種植波邦、瑰夏等優質咖啡品種,精品咖啡種植覆蓋面積正在逐步擴大,精品豆的占比不斷提升。
云南咖啡主要種植在怒江、瀾滄江、紅河和金沙江等流域,海拔500~1 800 m的熱區,形成了普洱市、臨滄市、保山市、德宏州、西雙版納州和怒江州6個主要種植區域。截至2022年,普洱市是亞洲最早種植咖啡的地區之一,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約為4.33萬hm2、5萬t,全市正在推廣種植德熱132、撒奇莫等精品咖啡品種,思茅、江城、瀾滄、孟連等縣(區)正在小規模試種波邦、鐵皮卡、卡杜拉、瑰夏等多個精品咖啡品種;臨滄市是世界高品質咖啡種植生產區域之一,全市咖啡種植面積約2.07萬hm2,咖啡豆產量約1萬t,占總面積近37%的面積種植了鐵皮卡、瑰夏、波邦等精品咖啡品種;保山市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約為0.93萬hm2、2萬t,種植有鐵皮卡、波邦、瑰夏、S288、云咖1號、云咖2號、柯娜、SL28、SL34等阿拉比卡小粒種咖啡良種20多個,鐵皮卡、波邦、瑰夏3個優質品種在保山的種植面積達到了一定規模,尤其在新寨村,鐵皮卡、波邦等精品咖啡品種種植面積覆蓋率達到98%;德宏州是我國最早引種咖啡的地區之一,全州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為0.47萬hm2、1萬t,擁有全國唯一的咖啡種質資源庫;西雙版納州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為0.47萬hm2、1萬t,2022年西雙版納州更新種植瑰夏、波邦約0.01萬hm2;怒江州的咖啡種植面積約0.07萬hm2,其中鐵皮卡、瑰夏、波邦等精品咖啡品種種植面積占全州咖啡種植面積的近40%。
2" 云南咖啡精品化種植的發展路徑
云南省優質咖啡品種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離不開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各項政策對優質咖啡品種種植的引導和激勵,得益于咖啡科研院所和企業對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提供的支持,離不開各咖啡經營主體對于品牌和經營模式的探索,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及經營主體多渠道發力正逐步改變云南咖啡以卡蒂姆為主栽品種的局面,咖啡種植結構不斷優化。
2.1" 政策驅動種植品種更新
云南省相繼出臺的《關于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2022—2024年)》《關于印發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三年行動政策支持資金申報指南的通知》等文件,從政策、資金方面支持優良品種更新,推進精品咖啡種植基地建設。2022年發布的《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區劃》按照適地適種原則,劃定了海拔在900~1 500 m的精品咖啡種植適宜區7萬hm2,并按照熱區氣候環境條件,在濕熱區重點推廣抗病品種,干熱區重點推廣純小粒種。2023年新修訂的云南小粒咖啡系列地方標準,規范了小粒種咖啡品種、種子評價、育苗技術、咖啡園的建立、咖啡園管理等符合生產實際的種植管理最新技術。一系列政策、規劃、標準的頒布實施,科學的引導和推廣精品咖啡種植,推進了咖啡產業提質增效和提檔升級。
2.2" 品牌助推精品咖啡種植
云南省咖啡產區初步形成了“保山小粒咖啡”“普洱咖啡”“思茅咖啡”“賓川朱苦拉咖啡”和“德宏咖啡”等5個區域性品牌。2022年,云南省有4家咖啡企業16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獲證產品基地面積0.17萬hm2;23家咖啡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證書36張,獲證產品68個,生產基地規模0.19萬hm2。地理標志、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品牌作為咖啡品質和信譽體現的標識,使云南精品咖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凸現品牌優勢,具備了更好的辨識度和更高的認識度,并能走入一些特殊市場,為精品咖啡種植經營者帶來更好的銷售渠道和更高的經濟利益[1]。
2.3" 良種選育支撐品種推廣
優質品種是決定咖啡抗逆性、豐產性和風味品質的首要條件,引進和培育咖啡良種為精品咖啡種植提供優良品種,成為精品咖啡生產最重要的一環。云南省具有先進的咖啡品種選育技術,已有900余種種質資源儲備,為優良品種的選育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已自主選育德熱132、德熱397、德熱401、德熱402等高產優質的具有知識產權的多個咖啡新品種。2022年,云南省自主選育品種德熱4號(DTARI399)通過國家審定,云咖RJS1號和云咖RJS2號品種通過省級鑒定[2]。普洱愛伲咖啡莊園引進優良咖啡品種,經過10余年的試種,篩選出了適宜云南地區栽種的卡杜拉、卡杜埃、瑰夏、維拉薩奇和瑞吉納等5個優良品種。咖啡科研院校和育苗企業為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提供了優質的種質資源保障,為咖啡產業良種更新換代和精品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4" 種植技術夯實產量品質
咖啡屬于半陰作物,適宜20%~30%的蔭蔽度,在咖啡園間間作經濟林木可為咖啡園提供蔭蔽,同時增加種植收益。云南省已推廣的“咖啡+澳州堅果”“咖啡+芒果”“咖啡+橡膠”等栽種模式,不僅豐富了咖啡園的生態物種,而且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特別減少了天牛對咖啡樹的危害,所產的咖啡豆有特殊的香氣,且香氣較強,整體口感較好[3]。云南省農科院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先后推出咖啡老園嫁接品種更新、“喬—灌—草”立體生態種植、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水肥一體化及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多種種植新技術模式,有效提高了種植效益。
2.5" 管理模式助力良性發展
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種植+初加工+銷售”等多種發展模式,在促進咖啡種植農戶增收致富的同時,提升咖農標準化種植管理水平,做精做優精品咖啡種植。潞江鎮新寨村咖啡產業基地發展“村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企業和合作社通過訂單式收購成熟的咖啡豆鮮果的方式轉變咖農種植、采收理念,對鮮果進行統一烘焙和加工,提升了咖啡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了咖農收入。
3" 存在的問題
2022年云南省咖啡精品率從8%上升到了14.4%,雖有上升但精品打造力度還不夠強,尤其是優質品種的推廣、種植管理技術的普及、綠色化標準化種植方式推廣力度還不足,管理粗放甚至棄管等導致的中低產咖啡園面積占比大,對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較弱,咖啡種植品種單一的局面仍然存在,生產技術仍較落后。
3.1" 種植品種混亂
云南省現已種植的咖啡品種,有部分品種來源不清,種植戶無法判斷種子種苗銷售機構及種子鑒定機構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導致品種來源混亂、品種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品種甚至無法鑒定來源。咖啡杯品質量及豐產性同栽種環境條件特別是海拔高度等環境條件及管理水平高度相關,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種植,優質咖啡品種才能發揮出獨特的品質特性,但云南大部分種植區域對品種的選擇較為混亂,盲目引種,沒有根據不同品種的種植環境需求不同進行品種的篩選和合理搭配,沒有按照品種特性進行區別化種植,導致種植優質品種不能產出優質咖啡,咖啡品質下降。
3.2" 栽培管理粗放
栽培管理是決定咖啡品質的影響因素中較為重要的部分,2012—2020年期間,由于咖啡價格持續低迷、咖農普遍收益下降,部分咖農無心管理,甚至有棄管棄收的情況出現,導致咖啡園減產嚴重,咖啡品質差,種植面積縮減。咖園管護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管護認識不到位,導致幼苗移栽管理不規范,種植行距不合理、蔭蔽不到位,施肥技術運用不到位,病蟲害防治措施、預防措施不到位,從而嚴重影響咖啡的正常生長,導致產量偏低,品質良莠不齊,單產、品質和種植效益較差。
3.3" 標準執行不力
云南咖啡產區大多地塊細碎,連片化規模化程度低,且咖啡大多種植在山地或者坡地,基礎設施較差,種植基地的生產用道、排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等基礎配套設施不足,土壤肥力培育不足,制約咖啡種植基地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的發展。新修訂的《云南咖啡綜合標準》和《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區劃》等標準和區劃已發布實施,但仍存在有標不依的情況,部分種植戶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無法按照標準進行品種選擇、種植及田間管理,種植管理仍按原有習慣和經驗進行。
3.4" 種植效益不高
在咖啡一二三產業產值利益分配中,一產只占1%,二三產利益占比高達99%,利潤主要集中在產業的中后段,種植業處于產業鏈條弱勢地位,與同區域的水果等其他產業相比,比較效益低。很多種植企業還停留在農產品初加工階段,以銷售低價的咖啡生豆為主,沒有形成真正的商品加工和銷售,產品附加值低。忽視種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打造,影響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議價能力,難以獲得品牌溢價,阻礙種植綜合效益的提升。
4" 對策建議
為產出精品優質咖啡豆、提高種植企業和農戶的種植效益,需從源頭規范種子種苗市場、加強優質品種推廣、推廣標準化種植、強化種植品牌培育,實現咖啡品種優質化、管理標準化、種植品牌化,以原料精品化推動云南省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
4.1" 因地制宜推廣優質品種
利用好并完善、升級改造各產區現有的種質資源圃,加強優質咖啡品種的引進、篩選、試驗和示范推廣,推進咖啡產區品種改良和更新換代,淘汰低質低產品種,擴大優質咖啡品種面積,逐步實現咖啡品種的豐富化和精品化。按照《云南省精品咖啡種植區劃》的規劃和布局,結合種植環境海拔、小氣候、土壤等條件的不同,分類推廣適宜的優質咖啡品種,并加強相應的種植管理技術培訓指導,如在高海拔地區推廣種植如瑰夏、鐵皮卡、波邦等杯品質量高的優質咖啡品種,同時加強相應的豐產栽培技術、銹病防控技術、低溫寒害防控措施的推廣應用[3]。推薦一批專業規范的種子種苗供應機構,扶持培育優質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經營主體,建立優質種子、種苗生產繁育基地,保障良種供給。加強種子種苗市場監管,做到品種來源清晰,市場管理規范,同時開辟咖啡品種鑒定渠道,宣傳推廣品種鑒定,提高咖啡種植戶品種鑒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杜絕咖啡品種不純、以次充好。
4.2" 加強栽培管理技術培訓
加大綠色實用栽培管理技術培訓,針對種植端的合作社、種植大戶、咖啡莊園和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品種特性、種植栽培、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機械化采摘、鮮果規范化加工等技術的全面培訓,提升咖啡園管理水平。大力推廣咖啡復合生態種植、綠色防控、測土配方精準施肥等提質增效綠色生產技術和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系統等設施設備,引領咖啡種植走綠色高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結合各產區實際,制定咖啡綠色種植技術規范,制作發放咖農看得懂的咖啡標準化種植管理指導手冊,提高廣大咖農標準化種植管理意識,提升咖農種植管理操作標準化水平,逐步提高云南咖啡原料品質。
4.3" 新建或改造咖啡種植基地
新建或提升改造現有咖啡種植基地,分區域選擇重點產區縣,結合產區自然資源、土地規模、管護水平、流通優勢及產品加工等基本條件,全面提升咖啡種植基地的品種精品化水平、基礎設施水平、園區管護水平,推進機械化生產,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和標準化生產管理,形成綠色有機基地管護長效機制,建立相對集中連片的設施化、標準化、規范化精品咖啡種植示范基地[4]。采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莊園+基地+農戶”模式,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加工,將農戶分散粗放種植方式轉變為規模化、規范化種植。提升改造中低產咖啡園,推廣芽接換種技術[5]、套種優質品種[6]、嫁接等成本低、見效快、經濟效益顯著的更新改造技術,對中低產園、老咖啡園進行更新換種,擴大優質咖啡品種面積。
4.4" 多途徑提高種植效益
在咖啡園中間作果樹、經濟林木,在提升咖啡品質的同時增加咖農收入。通過統一采摘標準、改進初加工技術和工藝,提升咖啡精品率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高的利潤價值。充分利用咖啡花、葉、果皮等副產物加工咖啡花茶、葉茶、果皮茶等終端產品,提升咖啡附加值。打造精品咖啡種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管理規范、品種優良、品質特色突出的種植企業,通過咖啡生豆大賽、種植溯源、原產地直播、評選精品咖啡莊園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獲得品牌溢價,建立種植企業標桿示范。延伸產業鏈條,以種植基地為依托,縱向上從種植向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延伸,橫向上利用種植基地生態優勢、文化優勢發展咖啡園區觀光旅游、休閑農業等農旅模式,實現由單一的種植轉變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二產、三產拉動一產發展,讓種植企業和農戶更多的參與到產業鏈中,提高種植業綜合效益。
參與文獻:
[1] 周雪芳,趙家進,楊肖艷,等.云南省咖啡地理標志品牌培育現狀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23,43(10):177-180.
[2] 芮丹萍,全偉,羅勇,等.云南省咖啡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科技,2023(8):49-51.
[3] 張洪波,周華,李錦紅,等.中國小粒種咖啡高海拔種植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4,34(7):21-26,32.
[4] 周雪芳,趙俊,趙家進,等.云南省咖啡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23,43(6):90-94.
[5] 董云萍,龍宇宙.中粒種咖啡低產園芽接換種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05(6):40-41.
[6] 王友生,易家波.云南小粒種咖啡高產栽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3,38(5):131-134.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10-08
作者簡介:周雪芳(1987—),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及茶葉、咖啡等產業發展與技術推廣。E-mail:394430450@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sczhaojun99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