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介紹廣西欽廉林場桉樹發展的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分析遇到的問題和原因,提出“加強適地適樹、產業帶動、增加生物多樣性、規范技術規程、依靠科技”等建議,不斷提高欽廉林場林業和桉樹產業的科學、高質量發展水平。
關鍵詞 桉樹;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欽廉林場
中圖分類號:S727.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5.059
桉樹是當前我國南方林區林業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樹種[1],桉樹人工林在維護國家木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生態防護作用和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面對可利用林地資源的限制、立地條件的制約等影響,桉樹人工林將在營林制度、經營策略和途徑方面發生深刻變化和重大調整[3]。
廣西欽廉林場位于廣西南部,地跨欽州、北海兩市,分布在欽南區、浦北縣等18個鄉鎮,林場地貌屬桂東南六萬大山西南余脈延伸至近海地帶的中低丘陵、臺地,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林場經營范圍內最高峰是平艮分場通天蠟嶺,海拔245.3 m,最低點是那麗分場舊鋪工區林地,海拔只有10 m左右。林場人工種植主要樹種有桉樹、杉木、馬尾松等,林場經營松杉桉商品林地面積約3.2萬hm2[4],其中桉樹面積約2.9萬hm2,占喬木林面積的90%。近年來,林場以現代林業理念為指導,不斷豐富優化桉樹樹種結構,采用“桉樹+油茶”、桉樹大徑材、“桉樹+珍貴樹種”、桉樹低產林改造、“桉樹+臺灣相思等”、林牛草等模式,在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商品林建設質量水平,2022年全場桉樹出材達180 m3·hm-2,萬元林面積達200多hm2,林場桉樹綜合效益顯著。
1" 桉樹林發展現狀
1.1" 完善技術規程,確保林木生長旺盛
綜合林場桉樹生長及輪伐期等情況,及時完善技術規程:1)調整桉樹追肥年限,由原來一個輪伐期追肥5年增加到6年,且規定每年1—7月為追肥期限,確保在生長旺季得到養分補充;2)開展衛生伐作業,為使林分生長環境更健康,推行桉樹3—5年生林分開展衛生伐作業,如那琴分場那標站5林班植苗4年林,每年都發生焦枯病害,2022年通過衛生伐除林分中弱、小、病、斷株,優化了林分環境,使得林分通透健康,沒有發生焦枯病害,桉樹林生長旺盛。同時,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綜合防治工作,未出現大面積桉樹林蟲害病疫。對局部出現的桉樹蟲害,及時組織做好防治工作;根據林地林木可持續發展、森林認證、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等要求,嚴格設定除草劑的使用條件,逐步減少除草劑的使用量,在選購除草劑時充分考慮成分不含2,4-D等禁用化學品的除草劑。2021年林場未采購除草劑(利用完成面積推算使用量為77.48 t),2022年以包工包料方式由承包者按林場指定品牌自行采購除草劑使用量為25.62 t,除草劑的使用量逐年遞減;3)桉樹萌芽更新由砍荒扒帶改為扒樁,節約了營林投資0.08萬元·hm-2;4)為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據林木根系分布特點,及時修改施肥坑開挖位置,由原來的橫坑調整為豎坑等。
1.2" 推廣科學種植模式,不斷提質增效
提倡推廣適當延長桉樹輪伐期,發展中大徑材桉樹林。打造桉樹高產示范點,樹立展示碑牌,向林場職工展示桉樹優良品種特性、種植配置方式、撫育管護措施、林地土壤水肥管理技術、有害生物綜合防控方法、林木采伐剩余物還林技術等關鍵內容,帶動職工科學發展桉樹。1)種植行向由傳統的沿等高線橫向種植改變為垂直等高線縱向種植,同時拓寬行距,以降低幼苗期遭受順行向風向臺風害時的受損程度;2)推廣穴施、溝施肥料技術,減少撒施肥料造成的面源污染,促進林地肥力維持和提升,在新造林上推行定植時施放保水劑并加3‰尿素技術,全年都可造林,從而提高林木成活率,確保幼苗能及時吸收到養分。如那琴分場那標站10林班新造林,為2022年12月份干旱時定植,目前幼林根系發達、地徑粗壯、新梢眾多;3)維持和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平衡林地肥力,研發施肥撫育作業一體機,推行在新造林地和現有林地開設林耕帶,采用機械作業方式施肥撫育,減少了撫育次數,也即減少了林地干預,功效相當于人工施肥撫育的7倍,并以有機復混肥或顆粒態有機肥為主,增加林地土壤有機質投入。
1.3" 大力宣傳科學施肥,改善提升地力
開展用材林測土配方、精準施肥,實現養分供應平衡,防止“掠奪式”經營。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禁止使用國家和自治區禁用、限用名錄農藥和濫用化肥,保護飲用水水源安全。2020年開始,林場推廣種植桉樹實行測土配方施肥,逐漸增加“有機+無機”復混肥及生物有機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量,減少化肥使用量,2020—2022年化肥使用量分別為6 618.975、2 698.8、358.8 t,大幅度實現逐年遞減。林場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案,加強測土配方施肥、適期施肥、因材施肥等技術運用和推廣,累計實施沃土工程0.2萬hm2,營造混交林、復層林,優化樹種結構,改變用肥種類,實現地力改善。推廣少施或不施除草劑,盡量減少種植桉樹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主要使用的有機肥料有機質含量從5%提高到15%以上,樹立地力改善標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公司、企業、農戶廣泛認可,在促進社會減量使用化肥,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生態效益也逐步顯現出來。如上思一分場平福站華蘭鄉德安村汪品屯4年林施復混肥4次,每年1次,明顯提升了土壤條件,現蓄積量270 m3·hm-2,年均生長量67.5 m3·hm-2。
1.4" 推廣免煉山整地技術,促進林地生物多樣性
林場堅持適地適樹、分類經營、分區施策等原則,嚴格執行先設計后施工的流程開展造林工作。作業設計前,林場對造林地塊開展林地因子調查,并根據林地情況規劃造林樹種,并經職能部門與基層單位及全場相關部門人員的多次討論并制定免煉山整地方案后才最終確定﹐確保造林規劃適地適樹,科學可行。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和打擊查處力度,推廣免煉山整地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平衡。通過砍草撫育,經過一個輪伐期,能夠較好地保護原生植物群落,生物逐漸多樣化,同時增加有機質,維持改善土壤條件,發揮涵養水源作用,利于桉樹產業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如上思一分場叫安鎮那當村六楊屯林地,原來林地土壤板結、無腐殖質層、植被稀疏,經過林地更新改造,采取前三年以砍草為主的撫育措施,引導商品林區桉樹純林科學經營、科學發展,至2022年,林木林齡7年時,林分群落結構分明,植被覆蓋率高,喬木、灌木、草本豐富,土壤出現明顯的腐殖質層,水分充足,林地中蚯蚓、節肢動物、鳥類明顯增多。
1.5" 確保良種壯苗,確保造林成效
在營造林生產實際中,推廣種植桉樹優良新品種,使用輕基質、易降解容器苗造林,縮短緩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校及其育苗單位機構的溝通交流學習,不斷提升林場育苗水平,同時加強育苗工作的監督管理,提升育苗質量。采取“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聯系區內各科研院所,了解桉樹、黑木相思、油茶等良種苗木的前沿信息,對適宜桂東南地區的優良品系進行引種試驗,提高良種苗木使用率,選取生長速度快、抗逆抗風能力強、材質優良的苗木品種。按照廣西主要造林樹種質量分級表合格苗標準,采購良種壯苗上山種植。
1.6" 落實財政項目帶動作用,提高綜合效益
林場近幾年對全場的桉樹林進行了全面摸底,充分了解林場因受風災、火災、病蟲害等原因導致的低產低效林情況,大力進行低產林改造工作,對產量低無生長后勁的林分優先進行采伐重造。經過幾年的努力,林場已基本完成改造工作,同時加強重造后的經營管護,造林質量大幅度提升,低產林改造工作成效顯著,有效提高了林地的利用價值。提倡桉樹林地在山頂、山腳、山溝保留原生植被或種植長周期鄉土珍貴樹種、油茶、針葉樹等,形成多樹種、多層次鑲嵌式混交林,增強林分生態功能。2022年建設的財政補貼營林項目主要有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2021年度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木材戰略儲備基地項目、廣西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2022年度林業沃土工程試點項目、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以上項目累計獲得財政資金1 254.9萬元,累計完成作業面積0.24萬hm2,項目建設對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提升作用明顯。
1.7" 合理混交,優化結構
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地、水庫、湖泊、河流匯水第一面坡等地區的桉樹改造工作,造林前對林地進行作業設計和評估,主要評估林地立地條件和效益,桉樹純林及桉樹復合的經營。采用桉樹純林模式、油茶+桉樹、桉樹+林下經濟等模式,形成多樹種、多層次鑲嵌式混交林,增強林分生態功能,發揮林地的最大生產潛力。利用林場資源優勢,以林科院為依托,科學指導項目實施,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在桉樹林下空間試驗種植中藥材,打造獨具特色的林草中藥材產業。保留山頂、山腳、沖溝等區域的原生植被作為緩沖帶﹐保持水土,增強生物多樣性,強化生態功能。
2" 存在的問題
2.1" 桉樹人工林資源布局不合理
目前,欽廉林場桉樹人工林培育目標主要是紙漿材和短周期工業原料,大徑材等優質桉樹鋸材缺乏,材種結構單一。從木材利用上看,不能發揮桉樹應有的利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同時,部分土壤酸性大、石頭多,又受臺風、薇甘菊影響,撫育次數多,施肥量大,營林成本高。造林整地時普遍采取簡單、快速的方式進行全墾,撫育管護時采取割灌除草措施較少,普遍采取化學除草劑除草,整地、撫育等方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較低。
2.2" 桉樹科研資源較為分散,良種研發進展緩慢
處于產業鏈上的研發單位和公司企業間缺乏快速有效的溝通渠道,甚至是研發單位之間的溝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礙,使欽廉林場雄厚的桉樹研發資源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開發利用,嚴重制約了桉樹良種研發和林業產業發展。近年來,由于桉樹人工林的快速擴展和研究力量的相對滯后,良種的開發利用已開始不能滿足欽廉林場桉樹大面積快速發展的需求。
2.3" 林權貸款融資困難
由于林業資源信息化、科技化管理相對薄弱,現有的林地權屬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部分地塊存在地名無法核實、林地邊界無法界定的情況。對于林權抵押貸款,有關金融部門只認可采用不動產證進行登記備案抵押,由于林權方面的不動產登記工作尚未能全面開展,林農無法通過林權抵押貸款進行融資營造林。
2.4" 營林機械化程度低
桉樹種植過程需要的噴霧器、腳蹬三輪車等簡單機械外,耕地機械、整地機械、播種機械、育苗機械設備、挖掘機械(挖掘機)大樹栽植機械、噴灌機械設備(微灌設備等)植保類機械(殺蟲燈等)及修剪機械(割灌機、油鋸)等施工、作業機械嚴重不足,機械化程度不高。同時,由于林場內商品林位于桂南地帶,商品林和公益林鑲嵌式分布,林地較陡,土層厚度中等,石粒含量較大,對桉樹培育和經營措施要求較高,營林機械化作業無法得到大規模推廣,營造林投資大。
3" 對策建議
3.1"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在列入《廣西國家儲備林主要樹種名錄》《廣西主要鄉土樹種名錄》范圍內的主要造林樹種中,優選適合當地發展、利于生態修復的樹種作為項目造林樹種。適時組織開展林分調查和清理,對桉樹林分內經調查標識的需清理的病弱桉樹植株及灌木、雜草、樹體上的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的樹種進行徹底伐除。嚴格保護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新種植桉樹主要布局在人工商品林地,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不在水源保護區、江河源頭種植桉樹。提高林緣沖溝、路邊空地、林中空地等地塊的土地利用率,結合國儲林項目建設需求,建議各地林業部門利用林緣沖溝、路邊空地等地塊種植火力楠、紅椎等長周期鄉土珍貴樹種,穩步增強林分生態功能。同時,根據年生長量效益與投入的比例,尋找采伐平衡點,制定合理采伐周期。對不同退化等級的人工退化林進行撫育修復,即施行擴帶、除草、追肥、修枝等技術措施,促進林木復壯,提升桉樹產量。
3.2" 強化指導,激發熱情
制定年度營林工作方案并在全場印發執行,場領導、機關科室點對點對營林分場進行指導、幫扶,分場領導掛片區、技術人員負責具體地塊,共同攻堅克難,承擔工作責任,場領導、全體干部職工績效工資與聯系點工作成效掛鉤,把“催著干”變為“主動干”,進一步激發干部職工的干事熱情。同時,建議推行造林承攬管護,在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經營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商品林建設質量水平、推動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
3.3" 進行混交,提升效益
提倡在山頂、山腳、山溝保留原生植被、種植長周期鄉土珍貴樹種,降低病蟲害風險,提高生態穩定性。對結構不優、林分衰敗、品種老化、繼代次數過多的桉樹成熟林、過熟林進行皆伐改造,更換樹種或者桉樹品系;對林木生長緩慢、林相不佳、森林質量較低、功能減退的桉樹中幼齡林進行補植補造、除草施肥等措施,進行退化林修復。利用林場資源優勢,以廣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為依托,科學指導項目實施,在桉樹林下空間試驗種植五指毛桃、兩面針等中藥材。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林草中藥材產業體系,形成林間、林下產藥,以藥養林的良性循環,實現桉樹產業可持續發展。
3.4" 依靠科技,科學經營
加大桉樹科研投入力度,重點開展涉及桉樹產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加大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及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力度,加快研制桉樹人工林環保技術規程;加大優質、高效桉樹良種和桉樹產業高附加值產品科技創新,進一步提高桉樹產業的效益。建議林場通過自主研究或與各高校和科研單位開展科技合作﹐在桉樹育苗、造林、撫育、施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機械化、智能化應用等多方面開展環保技術科學研究,爭取取得一些成效及經驗,為桉樹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建議林場在每年開春造林前在全場范圍內組織營林生產技術培訓﹐提高營林技術人員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營林質量。同時,也要求營林現場施工人員要對進場民工開展崗前科技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保證營林施工質量。
3.5" 強化保護,確保成效
以營林防治技術措施為主,通過加強桉樹林分管理,適時對桉樹林分進行修剪、疏伐,保持林分通風透光,降低林內濕度,及時清除病株及落地的病葉,設立病蟲監測點,監測病蟲危害動態,一旦發現有蟲危害,采用誘殺或人工捕殺或用生物防治,不斷加強病蟲害防治。建議每年在夏季雨后和秋旱到來之前,砍除桉樹林分內雜草灌,伐根高度控制在10 cm以下;每年追肥2次,施肥沿樹冠上方滴水線30 cm處或兩植株之間挖長×寬×深為50 cm×20 cm×15 cm 的弧形溝,均勻施肥,回土壓實填平。積極開展護林防火宣傳教育,建立護林防火的規章制度,實行聯護聯防。建立森林火險預報,掌握主動權。加強瞭望和巡邏,發現火災地點迅速組織撲滅。加強道路沿線及易燃燒地方的防火巡邏及檢查。在林間設置無林空地,用來阻止火災蔓延。及時清理林內的枯枝落物。盡量利用原有林道,保證及時運輸防火和滅火的人力及物資。
參考文獻:
[1] 劉德生.桉樹人工林的生態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種子科技,2021,39(16):137-138.
[2] 劉濤,謝耀堅.中國桉樹人工林快速發展動因分析與展望[J].桉樹科技,2020,37(4):38-47.
[3] 溫遠光,周曉果,喻素芳,等.全球桉樹人工林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廣西科學, 2018,25(2):107-116.
[4] 梁仁義,劉資華,黃梅英.廣西國有欽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難點及對策[J].南方農業, 2023,17(2):139-141.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3-09-06
作者簡介:陳怡(1988—),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營造林建設。E-mail:1741255487@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4449191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