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公路建設低碳施工作業與過程碳排放管控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22-5-1)
作者簡介:孟瑩瑩(1995—),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工程。
摘要:針對高速公路附屬設施施工工序冗雜、施工效率低、對路面污染嚴重等問題,文章依托實際工程,研究了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附屬設施中的應用,優化了施工工序,并分析了滑模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并改進滑模施工工藝,優化整體施工工序,可使結構層施工杜絕黃土源,降低路面層間污染,實現零污染施工,不僅提高了路面的施工質量,而且有效提高整體施工效率,節約成本。
關鍵詞:滑模施工;高速公路;附屬設施;工序優化;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15.6
0 引言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推行綠色、高效、機械化的施工方式,不僅有效提高施工速率、保障施工質量,而且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節約成本[1-2]。傳統路緣石、護欄、水溝等附屬設施大多選用先預制后安裝的施工方式,施工時占用場地面積大、工序繁多、施工進度慢,并且對環境的污染大。而滑模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外觀平整、污染小等優點,在高速公路附屬設施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3-5]。
近年來,隨著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附屬設施建設中的應用,許多學者從滑模施工特點以及質量控制方面進行了分析[6]。岳光、李碧[7-8]依托某公路工程,分析了防撞護欄的滑模施工工藝;韓亞林[9]根據高速公路的實際建設狀況,分析了滑模攤鋪機在路緣石工程中的施工要點。但針對優化滑模施工技術工序,解決路面在施工中的交叉污染問題方面鮮有研究。
焦唐高速公路汝方段通過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并改進滑模施工工藝,優化整體施工工序,實現了零污染施工,提高了施工質量,本文對此進行了經驗分析和總結。
1 工程概況
焦作至唐河高速公路汝州至方城段高速公路,是焦唐高速公路(S49)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起點位于焦作市西,與晉新高速公路(G5512)交叉,通過晉新高速公路向北與山西連接,終點至河南(唐河)與湖北(棗陽)交界處,并與湖北省高速公路網連接,是河南省重要的省際通道和南北縱向高速公路之一。項目總里程為100.7 km,主要技術指標如表1所示。
2 路面附屬設施施工方案對比分析
2.1 傳統施工方案
附屬設施如路緣石、護欄板、水溝等的傳統施工,一般是先預制,然后在現場安裝,工序如圖1所示。
在傳統施工方案中,交叉作業多,路面層間污染嚴重,影響路面的施工質量和耐久性,而且施工效率低。
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附屬設施中的應用/孟瑩瑩,邵景干,張 鵬
2.2 滑模施工方案
對路緣石、護欄、中分帶基礎和水溝,采用滑模施工模式,并優化施工工序,可以提高結構物的施工速率和整體美觀性,其工序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墊層攤鋪后,先行條帶基礎、路肩培土、路緣石(平沿石)及綠化作業;下基層攤鋪后,先行枕梁、新澤西護欄、管線、中分帶培土及綠化等工序;上基層施工前完成路肩部分附屬工程作業。
滑模施工時,結構物的線形美觀,機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整體施工效率。
2.3 方案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如表2所示。
采用滑模施工后,由于邊部條帶基礎、水溝或擋墻、路緣石、培土、綠化等可以前置施工,在結構層施工時就杜絕了黃土源,實現了零污染施工,相較傳統施工,不僅提高了路面的施工質量,而且有效提高整體施工效率,節約成本。
3 滑模施工質量控制研究
3.1 材料質量控制
滑模施工機械在現澆混凝土時對坍落度以及施工和易性有一定要求,水泥一般選用硅酸鹽水泥;粗骨料應選用抗壓、抗磨、強度高的碎石材料,控制針片形狀的碎石含量要<10%;細骨料可選用表面清潔、集配良好的天然河砂,且粒徑小于0.075 mm的比例≤5%。混凝土拌和時,應嚴格根據施工配合比,嚴格控制粉煤灰摻量和用水量。
依托工程中,滑模施工時選用C25混凝土,水泥選擇為P.O 42.5R;粗骨料選用4.75~9.5 mm和9.5~26.5 mm碎石,級配如表3所示;細骨料選用天然河砂,河砂級配如表4所示;外加劑選用緩凝引氣劑。
根據實驗室的配合比設計和試驗段試施工情況,確定最終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砂∶碎石(4.75~9.5 mm)∶碎石(9.5~26.5 mm)∶水∶外加劑=380∶830∶317∶739∶134∶2.28,水灰比0.35,砂率為44%,坍落度控制為20~30 mm。
3.2 路面及附屬工程優化設計
在滑模施工技術的基礎上,對焦唐高速公路的附屬設施施工進行優化改進:
(1)路緣石選用滑模施工,其基礎位于底基層頂部。
(2)填方路段墊層寬度在原設計的基礎上一側收窄300 mm,挖方路段墊層寬度不變;底基層的寬度在原設計的基礎上一側收窄150 mm。
(3)挖方路段取消超高路段內側和正常路段邊緣的碎石滲水溝和硬化層,用培土及植草代替。
(4)新澤西護欄選用滑模時,從下基層頂部開始,取消原有的設計枕梁。
(5)改進八字口設計(施工時設置兩根?10 cm的PVC管,用于路面排水和路面完工之后的層間排水),將臨時排水和永久排水有效結合。
3.3 施工技術參數控制
在完成材料質量及配合比設計的優化后,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施工技術參數。
(1)根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要求,滑模機的攤鋪速度在0.9~1.5 m/min為宜,并且需要連續攤鋪。
(2)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0~30 mm較為理想,并且需要根據運距、天氣等因素調整。
(3)操作人員應根據坍落度大小及時調整攤鋪的振搗頻率,攤鋪前應先開啟振動棒,當模具中的混凝土充滿后開始攤鋪,攤鋪時振搗頻率一般要求≥6 000 r/min,并且確保勻速攤鋪。
(4)采用噴灑養護劑或者覆蓋塑料薄膜養護,以減少混凝土中水分蒸發,防止產生裂紋。
(5)為了避免混凝土開裂,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切縫,切縫最長時間應≤24 h,切縫間距控制在6~10 m為宜,切縫的寬度約為3 mm,深度約為40 mm。
3.4 工序優化作業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在滑模施工技術的基礎上,對焦唐高速公路附屬設施施工工序進行優化后,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4.1 墊層縮窄后的排水設計
正常路基段(超高段內側)每10 m設置一道15 cm×15 cm的碎石盲溝,用于排除墊層的層間水。
3.4.2 施工期間排水問題
在滑模施工過程中,排水出口要預留出來,路緣石滑模施工完畢后馬上進行八字口的施工,避免雨水沖刷邊坡;縱向排水溝施工時對應出水井位置需要設置與出水井等寬的開口,便于雨水從出水井盡快排出,確保雨停之后30 min內排出路面積水。
3.4.3 超高段內側路緣石基礎排水問題
在路緣石基礎上鉆兩排孔(孔徑10 cm,間距20 m,分別位于底基層和下基層頂部),路緣石基礎與土路肩剩余位置全部填筑碎石,形成矩形滲溝,用于排除施工過程中的雨水、積水。
3.4.4 路緣石基礎順接兩端結構物
橋梁寬度與路基寬度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按照路緣石安裝的慣例,路緣石基礎應順接至橋頭。
3.4.5 縱向排水溝、出水井以及橫向管的施工順序
路基交驗→橫向排水管施工→出水井開挖→出水井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縱向排水溝基底開挖→縱向排水溝滑模施工。
4 結語
本文依托實際工程,對比分析了路面附屬設施傳統施工及滑模施工方案,提出了路面附屬設施的優化設計和施工工序優化方案,并分析了滑模施工的質量控制,總結了滑模機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控制參數。
(1)采用滑模施工后,結構物的線形美觀,機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由于附屬設施工序的前置,面層施工時基本上實現了“零污染”,保障了路面的施工質量和耐久性。
(2)滑模機的攤鋪速度在0.9~1.5 m/min為宜,坍落度控制在20~30 mm較為理想,振搗頻率一般要求≥6 000 r/min。
(3)工藝工序的調整符合當下高速公路“品質工程”和“綠色公路”的建設理念,在提高路面施工質量、利于路面交通安全管制的同時,能取得路面“零污染”施工的成效,有效提升路面文明施工形象。
參考文獻:
[1]趙民介.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J].交通建設與管理,2022(1):98-99.
[2]何亞樓.滑模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公路,2022(12):100-101.
[3]張偉東.滑模攤鋪路緣石及縱向排水溝施工技術的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14(6):73-74.
[4]李銳輝.公路防撞護欄和路緣石滑模施工技術及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9.
[5]閆小剛.滑膜施工技術在羅望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3):59-60,62.
[6]陳福煥.高速公路滑模路緣石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2(2):39-41.
[7]岳 光.公路防撞護欄滑模施工工藝研究[J].交通世界,2022(31):24-26.
[8]李 碧.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鋼筋混凝土護欄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22,7(18):53-55.
[9]韓亞林.滑模攤鋪機在高速公路路緣石施工應用探究[J].工程機械與維修,2022(6):177-179.
收稿日期: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