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實施運動技能教學是當下體育學科熱門的話題,在眾多影響運動技能有效教學的因素中,教學關鍵問題的確定和突破,是衡量體育運動技能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準之一。本文結合水平一單人跳繩單元教學實踐,在加深教學關鍵問題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和歸納出確定和突破運動技能教學關鍵問題的主要策略,力求通過主要策略的總結和歸納,尋找到促進體育課堂“突出關鍵、突破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體育運動技能的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技能教學關鍵問題;確定與突破;策略
一、引言
促進學生掌握體育學科特征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體育課程的四大本位功能之一,而運動技能作為最具有體育學科特性的知識和技能,其教學成效,也是體育教學主導者——體育教師實施體育課程的教學能力和專業化程度的反映,因此,運動技能的教學能力,也是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諸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根據教材,突出關鍵;根據學情,突破問題”,是衡量體育運動技能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準之一。體育新課程倡導體育教學采用單元教學或主題教學,以運動技能單元教學的形式呈現。
本文嘗試以“跳繩(水平一)”單元教學為例,就確定和突破教學關鍵和問題的策略做出一些實踐和思考。
二、確定運動技能教學關鍵問題的策略
(一)根據運動技能動作結構梳理出教學關鍵
教學關鍵點一般情況下,是指一個完整技術中的某一個主要環節或者是指組合技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學生對此環節或核心部分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技術動作的完成。其主要的指向是教材,而各項運動技能都有著固有的技術和動作結構,因此,教學關鍵點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確定教學關鍵點時,要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同時,運動技能單元是體育課的上位概念,因此,課時教學關鍵點也應是其所在單元教學的關鍵點,是單元教學關鍵點的具體化和步驟化。確定課時教學關鍵點時,應將單元教學關鍵點作為重要依據,應是單元教學關鍵點的一部分,在同一單元各課次的教學關鍵點應具有一定的遞進性,且通過各課次教學關鍵點的逐一突破,從而達成單元教學關鍵點的突破。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五個學習領域由兩條主線組成:即身體活動主線和健康主線。每一項運動技能都有獨特的身體活動和健康主線。
跳繩技能從動作技能主線分析:其典型性表現為動作連續的節奏速率和次數。跳繩技能從健康主線分析:跳繩是以跳躍為主的運動,經常從事這項運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彈跳力、協調力、靈活性和耐久力等身體素質,對增強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特別是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技能可以產生良好的作用。其中,跳繩健康價值的獲得很大程度取決于跳繩技能水平的高低,技能水平越高,練習效果越顯著。
跳繩技能從動作結構上理解,就是有一定節奏下的過繩連續跳。主要由連續跳和搖繩兩個動作構成,并由節奏速率將連續跳動作和搖繩動作聯系串聯起來。
從單個動作來分析,連續跳動作由身體姿態、協調用力、節奏速率等因素構成,可以分單腳交換連續跳、雙腳并腿連續跳。搖繩動作由搖繩用力、搖繩方向、搖繩速率等因素構成,可以分正搖繩、反搖繩和花樣搖繩。從單人跳繩技能動作分析,包括身體姿態、協調用力、動作速率等,可分正搖雙腳交換跳、正搖雙腳并腿跳、反搖雙腳交換跳、反搖雙腳并腿跳、花樣跳繩(“燒餅油條”、“雙飛”等等)
從上不難分析出,掌握跳繩技能的核心是搖繩節奏和連續跳節奏的協調,同時,達成搖繩節奏和連續跳節奏協調的基礎是,合理的連續跳和搖繩動作和較為熟練的把控搖繩和連續跳的節奏。
(二)根據影響學生技能形成因素確定好問題點
教學問題點是指學生在動作技術與技能學習中,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環節、達成教學目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其主要指向是學生,而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因此,教學難點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確定教學問題點時,要避免盲目性和固定性。
有學者認為影響教學問題點產生的因素有:學習主體(知識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生理水平)、技術結構、執教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環境四個方面(本文主要就學習主體和技術結構進行分析)
1.連續跳基礎
學生已學習過單腳連續跳、雙腳連續跳、單雙腳連續跳,有一定的連續跳能力,但跳繩中的連續跳與之前學習的連續跳存在不同:a連續跳的幅度更小、節奏更快;b連續跳時上下肢協調。徒手連續跳時,手臂上擺跳起;跳繩連續跳,手臂位置變化很小、手腕向下時跳起。
2.搖繩基礎
學生前期沒有學習過類似動作。動作要求雙臂: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手腕帶動繩子。學生易出現:直臂手腕搖繩、左右手搖繩不協調、跳繩過長或過短等錯誤動作。
3.節奏速率基礎
學生正是處于速度發展的敏感期。學生對速度較為敏感,但前期教學以位移速度為主,而跳繩的速度主要是以節奏速率為主,且較其他運動技能動作頻率較快,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突破,因此,提升學生跳繩技能的關鍵是提升技能單個動作的速率,從而突破學生原有的動作頻率。
4.心理基礎
經過前期的教學,學生有直面成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
5.體能基礎
1′跳繩需要一定的體能支持,尤其是當節奏速率提升后,更需要體能的保障。體能既是更好掌握跳繩技能的基礎,又是跳繩練習的收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教學的重關鍵點和問題點,雖是具有特定內涵的兩個不同的概念,關鍵點是教學內容本身包含的,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否則就會影響動作的完成質量或難以完成動作;問題點是教學中生成的,因學生而異的。
因此,教學的關鍵點不一定是問題點,教學的問題點也不一定是關鍵點;然而,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往往具有同一性,在確定時,應當視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區分教學關鍵點和問題點。
基于以上思考,制訂出如下跳繩技能單元教學關鍵問題點和課時教學關鍵問題點:(課時安排表1)

三、突出關鍵點、突破問題點的主要策略
(一)確定主線,貫穿過程
教學主線是教者在反復鉆研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同時,有效的課堂都有一條清晰明朗的教學主線。
確定運動技能教學課堂教學主線時,主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關鍵問題點、教學實際等因素進行確定。同時,由于運動技能的動作結構及形成具有規律性,同一運動技能的教學主線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依據以上制定的跳繩(水平一)——單人跳繩技能單元及課時教學關鍵問題,確定單元教學主線為:學習并改進跳繩技能動作、協調搖跳時機,突破原有動作節奏,進一步提升跳繩運動鍛煉的健康價值。根據單元教學主線,確定相應的課時教學主線,第一課時主線是跳繩——連續跳動作的學習和改進;第二課時教學主線是跳繩——搖繩動作的學習和改進;第三課時是搖跳結合時機的進一步協調;第四課時是單位時間內動作頻率的合理協調。通過教學主線的確立,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教學行為更具針對性,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最終更好地達成跳繩教學的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
(二)分解問題,遞進突破
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這是遵循循序漸進教育教學原則的具體教學策略,也是運動技能學習必須遵循的一般規律。根據動作結構和動作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分解,并設計一組遞進式的練習臺階,從而使學生能較為順利的越過障礙,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這也是突破問題點的有效策略之一。
在有效設計遞進式練習臺階時,一般可以設計以下一組臺階練習:(以第一課時為例)
1.回顧舊知引新知
從學生已學知識和技能引出,展開新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即尋找到舊知識與技能的生長點,新知識與技能的基礎點(起點)。跳繩技能動作的起點是連續跳,因此,可以從連續跳引出跳繩運動技能學習。
2.遷移初學重差異
運用遷移讓學生初學動作,在初學動作時注重讓學生體驗出新舊知識與技能的差異,從而,學習和領悟規范的動作要領。當引出跳繩運動技能時,讓學生初學跳繩運動技能中的連續跳動作,并引發學生對比跳繩中的連續跳和徒手連續跳的差異和不同,從而得出正確合理的跳繩中連續跳的身體姿態、用力方向、跳躍高度、跳躍頻率等動作要領。
3.放緩節奏糾動作
體育運動技能一般都有內在的節奏,初學時由于動作掌握不夠準確或理解不夠到位,不能達到運動技能應有的節奏,這時教師應放緩節奏讓學生練習,并在練習中及時發現錯誤、糾正動作,促使學生正確動作的掌握和形成。學生學習和領悟了跳繩技能中的連續跳的動作要領后,放緩跳繩節奏讓學生練習、體驗和動作定型,在練習期間,教師及時提醒并糾正錯誤動作。
4.提升節奏促技能
當學生動作較為正確、熟練時,教師應逐步提升練習節奏,從而促進運動技能的掌握和形成。當學生基本能較為熟練的掌握較為正確的跳繩技能中連續跳動作時,教師逐步提高練習要求,如:10秒無繩連續跳練習從15次逐步提高到35次;10秒有繩練習從10次逐步提升到20次,通過逐步提升節奏的練習,促進學生技能的提升和形成。
(三)關注個體,積累突破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四個基本理念之一。同時,教學關鍵問題點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它的指向是學生,課前預設的教學問題點主要是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預測而確定的,并預設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它的指向是全體學生,而在教學中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個體,造成學生學習和形成技能障礙的原因是多樣的,因此,在教學中,也要求教師積極從學生的學習心理、生理功能、接受能力等方面了解學生個體,并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靈動的采用合適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問題點,通過個體突破的積累,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突破教學問題點。
影響學生學習跳繩動作和技能的因素有很多,造成每一位學生學習障礙的成因也很多,如:連續跳能力較差、手腕小肌肉群力量不夠、節奏感較差、接受能力較弱、體能較差等等,需要教師在課時教學中及時發現,并給學生提出相應的策略和補償練習,雖然有時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能當堂突破,但有利于學生延期突破,最終有利于單元教學目標最大限度的達成。
(四)練中學技,內外結合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同時,有效的技能動作的學習和形成,也需要在練習中學、在練習形成,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熟能生巧”,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一定要“練”字當頭,讓學生在練習體驗中獲得新知,在鞏固練習中得到修正和熟練,在反復練習中掌握和收獲健康效益。同時,由于教學時間有限,課堂專項練習時間更有效,為使學生更快掌握和熟練技能動作,需要學生課后進行技能練習,已達到掌握和熟練運動技能必要的練習積累。
跳繩運動由于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所以教師可以布置一定的課外跳繩練習作業,并注重檢查和評價,監控學生課外練習情況,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跳繩技能水平的不斷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課余鍛煉和終身鍛煉意識和習慣的養成。
(五)能技共進、體能突破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出的五大課程目標之一。體能是運動技能的學習基礎,也是運動技能的學習目的之一,它們相互促進、相互相成。因此,在運動技能教學中,教師需十分關注體能和技能的同步。
跳繩運動技能需要體能的支持,同時,跳繩運動能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在跳繩技能教學時,在關注學生動作技能學習和掌握的同時,要進行必要的體能練習,尤其是在原有跳繩節奏得到突破時,更需要體能的支持。雖然跳繩練習也能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但使用單一的跳繩的方式進行體能練習,不僅影響學生的練習興趣和效果,更重要的是突破的節奏得不到鞏固,削弱了前期的學習成果,從而影響教學有效。因此,教師應安排其他運動項目進行體能練習,如“大漁網”等體能游戲。
四、結語
“突出關鍵點、突破問題點”,是有效教育教學的永恒主題,也是有效課堂的有效方法,因此,關于如何“突出關鍵點、突破問題點”的研究與實踐,必將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不斷的發展深入。本文也只是眾多研究與實踐中的“滄海一粟”,在此,僅作拋磚引玉之用,望得到專家和同行的更多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石智杰.基于體育教學能力提升的運動技能課程教學目標及評價的研究[J].體育世界,2023,(09):71-73.
[2]彭早.淺談游戲教學在體育課堂上合理運用的重要性[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第八屆創新教育學術會議論文集-教學實踐篇.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羅坪鄉中心學校;,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