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在健全學生人格、增強學生體質、錘煉學生意志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提高學生體育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初中生在學校體育課堂訓練中表現不積極、不主動的情況,探究問題產生的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訓練;主動性;提升研究
基金項目:張家港市微型課題“中學生體育訓練主動性提升研究”,202103304。
一、引言
國家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情和運動興趣,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學生能自覺主動的進行體育鍛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是學校體育老師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網絡游戲、智能手機、微信和QQ社交軟件因具有社交性、娛樂性、不費體力等優勢深受中學生的喜愛,而體育訓練比較辛苦,對比之下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因此老師需要創新體育訓練的教學方式方法,糾正學生對體育課堂運動訓練認知的偏差,改進現有的體育課堂授課模式,樹立終生體育訓練意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
二、初中生體育課堂運動訓練現狀
初中體育課堂運動訓練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配合的教學活動,只有老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實現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與練”的雙贏教學目標。筆者任教的學校是鄉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以完成教學目標和達到中考要求為準,學生因為中考分數原因,在體育課堂運動訓練中,大部分能認真聽講,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模仿和訓練,但現有的體育課堂運動訓練教學仍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課堂訓練方式較為單一
體育課堂教學訓練課程因為班級學生人數相對較多,以“老師講、學生練”為主的授課方式較好滿足了學生人數多的情況,便于教學的組織與開展,能確保按時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但這種教學方面忽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潛能,能滿足基本的教學任務,但無法激發學生主動訓練的積極性,教學訓練的效果不佳、質量不高。
(二)學生運動意愿主動性不足
大部分學生能認真聽老師講授體育課程內容,但輪到訓練環節,積極主動意愿不夠,反復自主主動訓練的學生相對較少,極少部分學生在老師講解完,在老師布置的操練環節中,不主動訓練。部分學生在操練環節中,能跟著老師進行練習,但是在動作規范性及準確性方面對自己要求不高,認為自己已經會做了,在老師監督的情況下能進行練習和運動,但當老師指導別的學生后,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又開始背著老師減少訓練頻次和強度,訓練主動性不強,內驅力不夠。
三、體育課堂訓練學生主動性不高的原因
體育課堂訓練學生主動性意愿不強產生的原因相對復雜,在體育中考占比、教學模式和學生自身意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對體育課堂訓練產生影響。
(一)體育中考占比
雖然體育分數計入中考分數后,很多中學都開始重視體育課程,但由于體育分值在中考中占分不高,僅占6.76%(見表1),同時部分學生在中考前突擊訓練也能拿滿分。在當前上級部門對學校教學工作考核還是以學校學生考試成績為主要考核指標的情況下,學校從整體情況出發,對中考中分值占分相對較高的語數英相對重視,對體育教學較為忽視,具體表現在有些考試中,部分學校不將學生體育成績統計進學生總成績中進行排名。另外在體育課時、課間活動等方面會或多或少出現不同程度的占用課時現象,態度上的不重視也間接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和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方面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等問題。一是教學程序性較強靈活性不足,農村體育教學場地以室外為主,且學生人數較多,因此體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中考體育考試項目要求為主,采用“老師講述示范、學生跟著練習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為確保學生在中考中體育滿分,老師會對中考項目的完整動作反復訓練學生,學生在反復訓練中會產生懈怠感和枯燥感,對體育訓練失去興趣。二是課堂訓練內容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課堂教學是以班級為主,而班級學生選擇的中考體育項目不同,江蘇省中考報考的項目共有8項(見表2)。學生任意挑選其中三項,學生選擇的項目各不相同,學校師資力量不足,體育訓練場地多樣性不夠,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滿足每個學生的項目訓練要求,而學生對中考報考的項目興趣更大一些,因此當授課老師安排的體育課程項目不是中考項目的時候,學生缺乏訓練的動力和興趣。

(三)學生自身
1.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課堂體育訓練的強度對學生體力和心理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吃苦耐勞精神相對欠缺,提高學生運動技能離不開重復的動作訓練,枯燥的訓練會引起部分學生的抵觸和排斥,部分學生有完成訓練任務的心態;
2.學生對體育訓練思想認識有偏差
思想上不重視,少部分學生認為少幾分對自己考取的前途不影響,還有少部分學生體育不好,提高分值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認為少數項目得分較難,自己的付出與得分不對等;還有少部分人認為中考體育簡單,考前訓練就能通過考試,因此對老師上課講解的內容不認真聽,不認真模仿,在老師講解完一些情況后,要求學生根據要點實際操作的時候,就只有部分學生能模仿出來,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課堂運動訓練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即使老師在身邊,不會操作的同學也不會主動向老師請教,只有當老師注意到了動作不規范,去糾正的時候,學生才跟著改正,非常被動。
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課堂訓練主動性的措施
初中生的學業在不斷增加且處于青春叛逆期,身心都發生很大變化,對體育課堂訓練參與的認知不足、怕出錯的害羞心理和“唯中考成績論”等錯誤觀點,影響了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不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應多層面多途徑提升初中生參與體育課程訓練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自愿的參與體育課堂訓練,享受訓練的樂趣從而全面提升身體各方面素質,錘煉意志,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一)提升體育重視程度
學校要重視學校學生的體育成績,在各類考試中,要將學生體育成績計入總分改變對體育成績不重視狀態,將學生體育訓練情況和獲得的體育成績對學生進行反饋,將學生在體育成績中的小分進行公布,使學生全面了解自身體育成績,在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是否有差距,從而能明確自身的體育訓練方向,全面提升身體綜合素質。
(二)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模式創新
1.改革教學模式,實施游戲化教學
初中生年齡處于12周歲到16周歲,基于初中生活潑好動、渴望友誼的特點,改變傳統程序化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游戲融入到體育訓練教學活動中,在課堂開始,導入有趣的游戲,營造輕松愉悅的體育課堂訓練氛圍,在課程中間巧妙穿插游戲,進一步提升學生興趣,在課堂快結束的時候,不宜繼續高強度的訓練,可以通過游戲結束課程。
2.優化體育教學資源,實施分組教學
改變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體育課堂訓練模式,以中考考試項目為單位組織教學,具體做法是將同年級的學生體育課時間安排一致,按照考試項目組織開展體育課堂訓練,保證了訓練項目的針對性和目標性,因訓練項目是學生中考必考項目,能有效提升學生訓練主動性和積極性。
3.體育課堂訓練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難度
初中體育訓練內容有一些相對較難、技巧性稍高的運動動作和運動項目,在訓練過程中,要將難度相對較高的動作逐步進行分解,分解成一個個相對較容易的動作,通過降低難度提升學生自信心,“信心比黃金都重要”,學生在自信心作用下,會緩解甚至消除做錯同學會笑話的心理壓力,克服“羞于”參與體育課堂訓練的心理障礙,主動的參與體育課堂訓練。
(三)提升學生認知,鼓勵學生參與體育訓練
1.做好體育訓練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宣貫工作
糾正學生認知偏差,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參與運動意識。體育訓練不僅僅能磨煉意識還能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課堂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強和促進身體體質的提升,體育素養表現在體育訓練中,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訓練,自覺自發的主動訓練是學生承擔責任的表現。
2.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幫助學生樹立體育訓練信心,正確對待體育中考。體育課程教學是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指導思想,幫助學生通過體育課堂訓練增強學生身體抵抗力,強健的體魄是未來從事任何工作的關鍵。體育課堂訓練不是以考試為目的,只要平時認真訓練,鍛煉身體,中考體育考試通過是沒有多大問題。正確處理體育中考和體育課堂訓練的關系,明晰體育教學訓練的實踐性和目的性,使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實現“老師要我學”向“我自己要學”的轉變。
3.在體育課堂訓練中,老師要不吝嗇鼓勵和表揚
老師要在學生每完成一個動作后,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對反復指導還不會的學生,要有耐心,以鼓勵為主。同時設計一些體育訓練目標獎勵計劃,獎勵針對學生體育訓練中的進步行為,體育訓練課目標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行制訂“挑戰目標”,對標目標,學生只要有點進步就表揚,如有些學生挑戰目標之前,訓練5次才學會一個動作,但如果學生制訂的挑戰目標是“訓練3次及3次以下就能學會”,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如達到了挑戰目標,就實施精神和物質獎勵。物質激勵要根據學生需求,學生運動后比較累比較口渴,獎勵礦泉水效果比較好但成本貴,棒棒糖學生也比較喜歡;精神激勵要注重及時性,要及時表揚,且表揚內容要具體,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帶著目標和興趣進行體育訓練,會事半功倍,訓練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五、取得的效果
通過一系列的指導,學生的體育訓練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訓練意識高漲,寒假期間學生自主鍛煉積極參與的人數較往年有了明顯增加,大部分學生改變了不重視體育訓練的思想,積極主動的克服困難參加體育訓練,發揮主觀能力性。在2022年蘇州市中小學生科學健身“云端運動會”中,參賽學生人數和獲獎人數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取得了在同類型的鄉下農村中學名列前茅的好成績,有多名學生獲得三等獎和優秀獎。在2022年張家港市青少年陽光體育聯賽暨中小學生“市長杯”校園籃球總決賽中,所在的學校榮獲團體第三名。
六、總結
本文基于一線教學經驗,針對目前體育課堂訓練中,學生參與訓練積極性不足的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策建議。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根據學生思想變化及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終生運動習慣。但是要想長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體育訓練,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還需要更多地理論指導,還需要更多的在理論指導聯系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迭代更新。另外,可以結合游戲教學和學生分組競賽等多種模式,根據心理學理論和構建理論,激發學生好強等性格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更好的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 OL].[2016-10-25].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 content_5124174.htm
[2]薛明波.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訓練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5):78+80.
[3]蘇曉明.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75-76+79.
[4]聶正.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92.
[5][1]伍子銘.體教融合背景下華中師大一附中羽毛球特長生“學訓一體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23.
[6]顧芳芳.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03):105-106.
[7]譚永昌.試論激勵理論在大學生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應用[J].田徑,2022(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