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一
大上海于1949年5月27日宣告勝利解放,迄今已經75載!而十里洋場的舊上海,曾經被當時主要媒體稱之為各種冒險家的樂園。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本階層、洋行買辦、社會幫會組織及特務流氓等勢力在舊上海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礎。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反動政府及軍隊在撤走之前又作了周密系統的布置。在這種形勢下,根據中國共產黨華東局和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在結束上海市區的戰斗任務后,立即部署警備上海和保護財產的工作,以保障新生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城市工作的順利實施!
上海戰役從5月12日開始,僅半個月就取得輝煌勝利。在市區沒有使用大炮的這場城市攻堅戰,被戰役最高統帥、也是解放后的上海首任市長陳毅司令員稱之為——瓷器店里打老鼠。借用陳毅市長這句著名比喻,可以說上海中心城區的各類瓷器都得以完整無缺。水電煤和公交公司運作正常、機場平安交接、蘇州河上的橋梁保護完好;洋房、公寓、大廈以及主要街區和弄堂生活區,沒有實際損失。人民政府掛牌后,即對洋房、公寓、大廈進行清點。
回首往事,首先要感謝人民解放軍的二十軍前輩有效組織了上海市第一警備區的警備并兼任松江地區城防。陳毅簽發的第一警備區警備區域,按照解放初舊制行政區域劃分共計有九個轄區,即邑廟、蓬萊、嵩山、盧家灣、常熟、徐家匯、龍華、楊思、洋涇等區(相當于現在的黃浦、徐匯、閔行和浦東新區的沿江部分地區),人口約二百十萬,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其中外僑約兩萬人。而在二十軍的警備區域中:有貧民聚居的棚戶區,也有官僚、資本家的公館區;有繁華的商業區,也有偏僻的近郊區。可以說整個轄區人員結構非常復雜,尤其是在曾經由帝國主義勢力長期統治的所謂租界內,政治和社會情況顯得更為復雜。
根據上海史學者、二十軍軍史專家和徐匯區地方志辦的研究和紀錄:二十軍的軍部兼第一警備區司令部,駐地就設置在如今徐匯區(當時為常熟區)汾陽路七十九號即原法租界公董局(上海法租界的最高行政當局)的總董官邸洋房。全軍基本上以一個團警備一個區的方案進行部署,迅速地接管了屬于人民的主要廠房設備、城市基礎設施和大廈、公寓、洋房等保護性工作。二十軍在上海解放后六十多天的功績是:“在轄區內接管眾多倉庫、堆棧、碼頭、工廠、公司、六十三處敵偽官僚房產及一個飛機場,保護了私營企業的產業,保護了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據記載:當時二十軍副政委兼軍政治部主任湯光恢交給政治部負責市區宣傳政策的林暉一項接管大官僚資本家房產的任務,并給他一本國民黨時期上海市的甲種戶口簿,即上面記載著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張群、毛森等公館的詳細地址,讓他帶一個警衛連去執行。林暉原本就熟悉上海,他按名冊和警衛連及時完成了這些公館的接管工作。
林暉(原名林圣緯)出生于1922年11月,15歲參加新四軍;榮獲抗日戰爭時期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戰爭時期二級解放勛章;他參加新四軍前,曾經在上海法租界生活了十年。因此,由他去擔任接管負責工作是最合適的人選;同時,其工兵戰友迅速地清除地雷、炸彈等各類國民黨反動軍隊和特務組織安置的爆炸物,并清除鐵絲網和暗堡等障礙,確保了上海城市正常社會運行和市民、來滬人員的人身安全,也為經濟復產和企業經營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環境!而二十軍作為王牌主力部隊,翌年即1950年冬就投入了抗美援朝戰場!
首先需要說明的歷史事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并不是直接地沒收西方殖民者的大樓等資產;在和解放初期的外商機構、洋行代表和西方駐滬媒體打交道時,也不是由軍管會代表出面。華東局和第三野戰軍骨干在丹陽集訓時,對于上海作為當時遠東最大金融和貿易中心格局并由此形成的各路資本投機者和買辦方等資產輪廓及其背后勢力,已有全盤了解。
秦鴻鈞、韓慧如夫婦。
在準備上海戰役階段,中國共產黨自己在艱苦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根據地經濟學家同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汪道涵和顧準的相關政策性主張,都得到過周恩來和陳云的高度贊賞。而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最初運行的階段,第一任財政局長顧準更是直接出面交涉,如同現在的首席談判代表;汪道涵則更加注重經濟情報的分析和對西方媒體涉華報道解構,如同現在的政策研究代表。與此同時,主管上海經濟工作的副市長曾山對十里洋場的洞察也極為透徹!曾山曾經在舊上海從事過地下黨業務,主要就是隱蔽接收海外華僑援助新四軍的物資。
秦鴻鈞、韓慧如夫婦。早在進入上海前夕的丹陽軍政集訓階段,陳毅、曾山、潘漢年和顧準、汪道涵、夏衍(入城后負責宣傳、文化工作)就形成過集體共識。即上海自開埠以后,就吸引了西方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官方資本和私人投機者前來辦企業、開銀行、開發房地產。這些冒險家在上海巧奪豪取,如利用租界等治外法權和依據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巨額的利潤,并且在上海蓋起了高樓大廈。所謂十里洋場的風光局面,則是發生在人民權益和國家主權喪失的前提下獲得的。
解放的意義,就是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驅除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砸碎捆住民族資本企業發展的鐐銬。上海經濟結構在解放初期發生巨大變化,直接影響著全國局勢的穩定。據上海地方志記載:新生的人民政權逐步驅趕西方經濟勢力,把大量西方資本各類地產和房產轉化為國有資產,這個過程延續了將近三年并為民族資本在經濟上的獨立自主奠定了基礎!
1994年即上海解放45周年之際,我曾經有幸聆聽過這一過程的記錄者即我的博士生導師陳絳教授完整地介紹過顧準的對策。即在舊上海,外灘、公共租界的黃金地塊已經達到了昂貴天價;租界工部局按地價收取地產稅,是項重要的財政收入。上海市財政局局長顧準在代表人民政權制訂上海新稅制的時候,就考慮到:外國投機者累計在上海豪奪的房地產那么多,高樓林立、別墅成群,為什么不能對他們征收地產稅呢?而且要大幅度提高稅率!
而上海社科院老院長、經濟史權威張仲禮先生史料留存中所記錄顧準對策是:“1949年上海接收后,我們利用1945年以后國民黨政府搞起來的地價稅,加重稅率,對私有土地按估定地價比例征稅,國有土地當然是不征稅的。征收從價地價稅,誰都提不出反對理由。可是嚴格征收的結果,凡是地價昂貴土地上的房產收入,都抵不上應付的地價稅”。而“僅僅一年多,即到1950—1951年冬春,許多外國資本家都寧愿把房地產抵交欠稅,自己則悄悄溜走了”。而顧準當年的總結則是:“我們沒有采用任何沒收政策,我們卻肅清了帝國主義在上海的殘余經濟勢力”。正是1952年上海從經濟上獲得獨立,翌年首個五年計劃得以實施!
徐匯區嘉善路街區近日即景。
特別是作為對外灘地標的標志性經濟改造工程,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沙遜大廈。最初作為華東財政局辦事處,1956年即首個國家五年計劃期間作為和平飯店開放。
從林暉、顧準、汪道涵和夏衍等人民政權重要骨干采取的行動來看,新政府顯然是有備而來、且對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舊上海的主要資產是了如指掌的。鑒于國民黨反動政權在垮臺之前銷毀文件和帶走相當部分關鍵檔案,以及上海解放初期的西方企業及其代理人并不主動提供大廈、別墅、公寓等經營性檔案或商業資料、圖文;那么,決策依據從何而來?
根據我的研究、尋訪,新政府及其骨干人物的決策依據就是黎明前上海地下黨在各個經濟領域和商業系統,收集到的戰略性經濟情報,并且付出了多人壯烈犧牲包括最后損失秦鴻鈞電臺的高昂代價。1949年3月17日夜,秦鴻鈞韓慧如夫婦被捕;5月7日,秦鴻鈞和李白等一起犧牲于浦東戚家廟(現浦東世紀公園),史稱黎明十二先烈;離解放僅二十天!
秦鴻鈞電臺是上海戰役決戰前夜,上海地下黨和黨中央聯系的最關鍵渠道;也確實是因為發報量大、頻率高、耗時長而被敵特務機構偵察系統鎖定。我曾經惋惜當年有必要讓秦鴻鈞發那么多電報嗎?也想這些電報又是些啥內容呢?經多年探尋終獲知:主要就是反映經濟結構、商業版圖、大樓產權、公共設施、醫院布局和社會機構、生活資源等情報。秦鴻鈞知道會暴露會犧牲,但仍然義無反顧。秦鴻鈞以生命為代價發出的情報,為毛主席、黨中央制定解放上海的方針和如何管理這一遠東最大經濟中心城市,以及如何爭取民心如團結工商業者和醫療、文化、教育界人士,包括解放后的斗爭如控制物價、打擊銀元販子、實施人民幣進入社會經濟領域,提供了劃時代貢獻。解放上海的最高軍事首長陳毅在大部隊進入上海之前,就根據秦鴻鈞情報作出了解放軍睡馬路的決定。他擔任上海首任市長后,還根據秦鴻鈞的情報進行了出色的經濟決策和戰略部署。秦鴻鈞犧牲后,他的經濟、社會情報繼續為人民服務了七年。在1956年,秦鴻鈞情報完成了歷史使命。國務院在這一年成立了兩個重要研究機構:上海歷史研究所和上海經濟研究所,由秦鴻鈞的戰友籌備并留存了其情報供研究。
如上海經濟研究所,就根據秦鴻鈞電臺的檔案遺產進行了沙遜集團、怡和洋行、英美煙草公司和楊樹浦發電廠等項目研究,為上海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上海歷史研究所則對行政區劃、市井弄堂、市民階層和文化資源進行了多課題深入分析,為上海留存文化遺產、新建項目立項、城市區劃調整、紅色遺痕考證等工作做出了足以告慰先烈的貢獻。1958年9月,國務院再批準在經濟所、歷史所等機構基礎上組建上海社會科學院!
而秦鴻鈞情報所提及的主要大廈、公寓和別墅,在上海解放初期都回到人民懷抱。這些資產的主要用途就是:新政府機構的辦公場所、新型的居民區設置、學校場地、文化場館和商業經營場所。很多設施的功能在上海解放初期維持至今;有的因實地變化形成新街區的更新活力:或成為新型紅色基因傳承地、或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新樞紐。這在徐匯區天平街道轄區內體現得尤為突出,這一轄區作為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核心區域,正是城市行走的熱門地!
2021年5月即百年風華之際,為紀念秦鴻鈞先烈,天平德育圈在韓慧如同志擔任過校長的徐匯區第一中心小學成立了秦鴻鈞中隊,我發現并結識了先烈的曾孫秦翊凱。如今秦同學已經四年級,校長陸培賢告知秦鴻鈞中隊已經是第二屆,而秦同學是副中隊長。秦鴻鈞中隊為迎接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聯合天平街道團委和八院團委一起行走歷史風貌區。我為其城市行走推薦的主要經典建筑是:建國西路570號上海機關建國幼兒園主樓(原汪精衛寓所、解放初被直接沒收興辦幼兒園),烏魯木齊南路178號夏衍舊居和草嬰書屋(原是霸占長江商業運輸業務的英資航運企業老板別墅),汾陽路79號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解放前為白崇禧別墅),以及近年進行修繕保護的錢壯飛舊居(嘉善路117弄24號)、新四軍駐滬辦事處舊址(嘉善路140 弄15 號)和瞿秋白舊居(汾陽路64弄10號),足以深情緬懷!(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天平德育圈發起人)
夏衍舊居:原為建于1932年的英商別墅,由鄔達克設計。
如上海經濟研究所,就根據秦鴻鈞電臺的檔案遺產進行了沙遜集團、怡和洋行、英美煙草公司和楊樹浦發電廠等項目研究,為上海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