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唐德新 程方 沈航
摘? ?要? ?“菜籃子”關系人民生活、農民致富,陜西安康蔬菜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分析安康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發展建議,旨在提升全市蔬菜生產保供能力,推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安康;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建議
1? ?發展現狀
近年來,安康市蔬菜產業按照“做優設施菜、做強高山菜、做精露地菜”的發展思路穩步發展。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安康市常年蔬菜種植面積維持在7.33萬hm2左右,產量160余萬t,全市蔬菜生產類型豐富、品種多樣,主要包含根莖類、葉菜類、茄果類、瓜果類等50余種。
1.1? ?栽培方式
1.1.1? ?設施蔬菜? ?全市種植面積約9 333.3 hm2,產量28萬t。春提早蔬菜當年3月定植,5月開始采摘,多為茄果類、瓜果類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如辣椒、番茄、茄子、黃瓜等,種植面積較大;秋延后蔬菜7月以后定植,11月前采收結束,多為豆類、瓜果類和茄果類蔬菜;反季節蔬菜面積較小,一般9—10月定植,12月開始上市,多為茄果類和瓜果類蔬菜。為調整茬口,結合不同的設施種植類型,適時搭配葉菜類等蔬菜。
1.1.2? ?露地蔬菜? ?全市種植面積約4.47萬hm2,產量92萬t,農民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自發生產應季菜,面積廣、產量大、上市集中,如春季的韭菜、蒜苔、萵筍、菜豌豆等,夏季的辣椒、黃瓜、菜豆、豇豆、茄子、西紅柿、南瓜等,秋季的冬瓜、南瓜、蓮藕等,冬季的白菜、蘿卜、菠菜、芹菜等。
1.1.3? ?高山蔬菜? ?全市種植面積約1.93萬hm2,產量47萬t,主要是馬鈴薯—玉米—十字花科蔬菜套種模式,1—2月播種地膜馬鈴薯,4月播種玉米,馬鈴薯收獲后播種秋季菜。中高山區農戶自食的茄果類、瓜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從5月開始種植。
1.2? ?生產主體? ?全市蔬菜生產主體是規模種植的農業園區或基地、村合作組織,一定種植面積的專職菜農和海量零散種植的農戶。據調查統計,全市組織化經營20畝以上規模的蔬菜生產園區、基地60余處,面積1.5萬余畝(1 000 hm2),其中設施面積7 000余畝(466.7 hm2),產品主要在市內銷售;專職種植蔬菜的菜農眾多,單戶種植面積一般在5畝以內,主要是簡易的塑料大棚,搭配露地蔬菜,是全市商品蔬菜供給的重要來源之一;廣大農戶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園地種植各種露地蔬菜,以滿足自己食用為主,多余產品拿到市場銷售,是全市農村農戶蔬菜自給的主要來源。
1.3? ?經營情況
1.3.1? ?規模化經營的園區或基地? ?近年來受勞動力、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成本上漲,外來蔬菜低價沖擊,各種災害突發等影響,生產效益下滑。根據調查和分析,園區每畝地用工成本在9 000元/年左右,大棚及棚膜折舊費1 000元/年,土地流轉費用平均250元/年,種子、肥料、地膜、農藥和機耕費等1 000元/年,每畝蔬菜的種植總成本為11 250元/年。其中不包含蔬菜育苗1~3個月的材料及管理費用,若購買蔬菜種苗,1畝地一季的種苗成本約1 250元。園區、基地蔬菜多為批發價出售,單價較低,以黃瓜為例,畝產4 000 kg,平均單價5元/kg,產值20 000元/畝,收益7 500元/畝。
1.3.2? ?專職菜農? ?多以家庭為單位,家庭成員承擔了主要人工成本,屬自產自銷,蔬菜銷售單價高于園區、基地,因此蔬菜的生產效益也高于園區、基地。根據調查和分析,一個專職種植蔬菜的家庭,主要有兩個青壯年勞動力,加上兩個較老的勞動力,經營10畝左右的蔬菜,純收入約為15萬元/年。
1.3.3? ?廣大農戶? ?利用自留園地種植應季露地蔬菜,優先滿足農戶自身蔬菜消費,將多余產品拿到市場銷售,收入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2? ?存在問題
2.1? ?政府重視不夠,統籌協調不足? ?安康作為傳統農業區,農業生產一直以糧油種植為主,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糧油安全高度重視,加之蔬菜不是安康的特色農業產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有限。目前政府部門對蔬菜產業發展統籌協調不足,重基建、輕種植,相關項目補貼、政策支持等多集中在初始建園時期,針對持續性的生產經營扶持補貼力度較少,業主生產經營資金壓力大。
2.2? ?生產效益下滑,生產者積極性降低? ?蔬菜種植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勞動力緊缺,人工費用不斷上漲,農藥、化肥、種子、地膜等生產資料價格也逐步上漲,蔬菜銷售價格卻相對比較穩定,導致蔬菜生產經濟效益逐步下滑,生產者積極性降低。隨著城鎮化發展,傳統的城郊蔬菜生產基地被基礎設施建設占用,面積逐步縮減,居民食品消費需求變化,部分園區停止生產,或者轉型果品等生產,如漢濱區建民、尚曬和陽晨園區、恒口示范區宏盛園區、旬陽市豐裕和隆科、石泉嘉盛等農業園區等,造成蔬菜經營主體減少。
2.3? ?蔬菜特色不明顯,市場競爭力差? ?安康蔬菜產業受土地、氣候、經濟、交通等因素疊加影響,設施面積少、基地規模小,露地和高山專業菜田少,農戶零散種植面積大,商品率低;大路菜、時令菜規模大,反季節菜、精細菜、特色菜少,缺乏市場競爭力;商品蔬菜品種多、規模小、供量小和持續性差,產品損失浪費嚴重,蔬菜進超市困難;冷藏保鮮設施不足,冷鏈物流不完善,產品損耗大。
2.4? ?技術人員緊缺,科技支撐薄弱? ?安康蔬菜種植品種多、茬口多,對技術要求高,全市推廣系統中科班出身的技術人員少,且年齡整體偏大,缺少年輕的專業技術干部;農業園區、基地多從外地聘請技術人員,生搬硬套外地技術,適應性不強,缺少本土有專業知識、有實際經驗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傳統菜農經驗豐富,但年齡較大,對新技術、新知識接受度不高;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病蟲發生嚴重,擾亂正常生產計劃,增加種植難度。
2.5? ?產業鏈條不全,品牌意識不強? ?蔬菜產品加工滯后,精深加工企業少,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一二三產融合程度不深,“蔬菜+”的發展廣度深度不足,產業業態單一;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低,安全生產意識不強,蔬菜品質及商品性有待提高;品牌意識不強,未能將品牌建設與安康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富硒優勢相結合,“兩品一標”建設力度不大,蔬菜特色少、知名品牌少。
3? ?建議與對策
3.1? ?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統籌協調? ?“菜籃子”事關民生,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菜籃子”工作,以省、市各級蔬菜項目和農業園區認定為抓手,配套政策、資金、物資等支持,加大對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冷鏈倉儲、溫室大棚新建及改造提升等的投入,新建一批蔬菜生產基地和冷鏈倉儲基地,改造提升老舊設施蔬菜基地;實行蔬菜種植扶持補貼和獎勵政策,針對蔬菜生產經營主體情況,對主要商品蔬菜生產經營者,如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根據種植面積實行分檔獎勵或補貼,提升菜農種菜積極性及信心,激發生產活力;積極發展中介組織,指導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以及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在技術服務、經驗交流、規范經營、協調價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2? ?合理規劃布局,鼓勵多主體參與? ?堅持設施蔬菜、高山蔬菜和露地蔬菜發展不放松,在區域布局上以城郊與月河川道為重點,其他川壩、平地為補充,科學合理優化新建擴建、舊棚改造和鞏固提升蔬菜生產基地;以《安康市“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方案》為抓手,在中心城區、縣城、重點集鎮社區等周邊新建一批蔬菜保供基地,便利用工和銷售;每個縣(市、區)至少規劃配套1個工廠化集中育苗基地,保障本縣(市、區)蔬菜種苗供應,降低蔬菜種植戶育苗風險和成本;鼓勵支持有資金、有技術、懂銷售等人員參與蔬菜生產,如本地生產經驗豐富的菜農、蔬菜生產批發人員、外地蔬菜生產者等到園區承包大棚,充分利用園區現有的基礎設施,發揮這些人員的技術、資金、銷售等優勢,取長補短、互利互惠開展蔬菜生產。
3.3? ?積極挖掘特色,提高市場競爭力? ?發揮安康富硒資源和優良生態環境優勢,統籌謀劃茬口,月河川道等川壩地區以設施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為主,主要生產果菜類精細菜,搭配生產優質葉菜;高山地區利用低溫冷涼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高山十字花科蔬菜,填補夏秋十字花科蔬菜市場空白;全市各地積極挖掘特色,探索發展富硒蔬菜、有機蔬菜、水生蔬菜、特色山野菜等特色蔬菜產業;建立和完善蔬菜生產和營銷體系,種植、銷售兩手抓,可在市區、中心城鎮等專門劃定本地菜集中銷售攤位,方便消費者購買,確保菜種得好,賣得也好。
3.4? ?加強科技服務,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蔬菜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壯大蔬菜技術人員隊伍;積極鼓勵退休技術人員通過技術入股、有償技術等方式參與蔬菜產業建設;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課堂專業培訓、關鍵技術現場培訓、全生產季實操學習、線上“云課堂”、農技微課堂等,全面系統提升農技人員和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及工作能力;積極引進“良種、良法”進行試驗示范,探索出適宜本地的配套栽培技術;及時關注蔬菜產業前沿,掌握最新技術動態,積極跟進技術發展趨勢,做好技術儲備;加強與科技院校、科研院所、各級農業技術部門等合作,針對生產、經營等環節的技術難題進行科研攻關,破解生產難題。
3.5? ?延長產業鏈條,做強蔬菜品牌? ?加強產品加工,積極引進企業,開發凈菜、配菜、預制菜、脫水菜、腌制菜、醬菜等蔬菜產品,延伸蔬菜產業鏈,提高蔬菜產品附加值;加強一二三產融合,積極推廣“蔬菜+”的發展模式,將蔬菜與采摘體驗、休閑觀光、研學、康養、電商等產業融合,打造產業新業態,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以綠色、富硒為引領,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提高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健全完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追溯”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進“兩品一標”認證,鼓勵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注冊商標、培育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蔬菜品牌,做優做強蔬菜產業。
參考文獻
[1] 王罡,陳方,張旭.安康市蔬菜產業發展思考與對策[J].長江蔬菜,2022(02):74-76.
[2] 霍國琴,王周平,張偉兵.陜西高山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西北園藝,2015(03):4-6.
[3] 羅菲.淺談漢濱區蔬菜產業化發展思路與對策[J].蔬菜,2014(0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