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溪
基金項目: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創新項目“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防范化解政治風險能力研究”
(MYYJ23S04),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機制研
究”(YCSW2023184),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廉政課題項目“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大學生廉潔教育制度化研究”
(MYLZ2308)。
摘? 要:立足“鄉村振興”背景,本文試圖突破傳統風險研究的“宏觀”書寫范式,確定以農村黨員為研究對象,并形成以社會、政治、思想多元素交織的微觀風險防范研究。本文基于滿足基層政權制度安全需求、順應基層政治建設要求等適應基層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要求,探索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價值意蘊,并以此提出,農村黨員以觀念的科學化、體系的合理化和機制的常態化來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實踐進路。
關鍵詞:農村黨員;政治風險;防范化解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和本領。據此,針對政治建設過程中的困境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重大命題。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要求,在全黨“凈化政治生態,及時清除兩面人等政治隱患,防范和化解政治風險”[1]。基于中國社會的發展現狀,農村基層成為發展和治理的重點領域之一。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統領。
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直接關系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和政治信用,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化全面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學術界關于政治風險的研究具有哲學思辨,充分吸取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辯證思維。其中,胡洪彬以“主體依托”“內在根基”“體制保障”“根本旨歸”四個方面來概括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防范政治風險的具體內涵,將經典理論和現實相結合,形成具體化的政治風險防范理論。國內聚焦基層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相關研究主要從宏觀維度進行剖析。
王林林、雙傳學從建黨百年探析中國共產黨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歷史進程中,得出了“黨的領導、政治信仰、政治生活、政治立場”的多方面歷史經驗。有學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余年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實際,
分析和研究了中國共產黨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歷史、經驗和啟示。還有學者分別從“轉型時期”“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時段分析和研究政治風險防控。但防范化解政治風險不僅需要宏觀理論,而且要從微觀主體等新的研究視角切入。據此,探索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價值意蘊和實踐進路,致力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進中國共產黨風險防范理論的學理化程度。
一、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價值意蘊
(一)滿足黨在基層政權和制度方面的安全需求
進入新時代,隨著國家政策和發展戰略一定程度的傾斜,“基層”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熱詞。洞悉近年來的“推進基層民主”“激發基層活力”等口號,“基層”在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歷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黨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中國社會具有合法性的基礎和合理性的邏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成了基層治理的重點部位。只有黨在農村基層的政權和制度安全穩定,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才有基本依托。在農村基層,潛在隱含的政治風險一旦發生,就容易誘發政治危機,破壞黨的基層組織政權和制度安全,進而影響黨在基層的政治信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2]。農村黨員是農民群眾表達利益需求的第一順位對象,也是解決人民群眾矛盾的重要負責人,其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能力是基層黨組織維護政權以及制度安全的重要基點。據此,農村黨員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對于農村可能產生誘發政治風險的事件和因素提前進行預防,時時刻刻做到為民辦事、為民解憂,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位。
(二)順應基層黨組織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需求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3]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堅持黨的領導上,我們是不能動搖和質疑的。防范化解政治風險是中國共產黨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之一,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成效關乎基層政治工作的實效性。習近平總書記聚焦黨的政治建設,要求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防風險、保穩定。農村黨員是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踐行者之一,理應提升自身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能力,保證基層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防范政治風險”。能否處理好群眾之間的矛盾,能否著力打擊侵蝕農村基層政權的黑惡勢力,能否有效妥善防止潛在復雜的政治風險轉化為政治危機,反映了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能力建設的成效與否。現階段是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時期,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做不好,農村基層的發展就缺乏一定的力量,其他各項建設就難以開展和延續。然而,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最大的政治風險就是脫離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黨員作為人民群眾表達利益訴求、尋求幫助的第一順位對象,為民解憂、為民解困是其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內在要求。為民解憂、為民解困是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實現黨的政治建設的具象聚焦,更是適應基層黨組織的黨的政治建設的新需求。
(三)適應基層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需求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4]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基層治理首先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據此,農村基層須形成以黨委為領導、政府為主導、多方協同治理的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政治風險的發生必然會使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導致基層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淡化。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復雜多變的世情和各類潛伏的政治風險,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能力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注重風險管理,在政治風險潛伏之前或者潛伏期間,農村黨員要提供相應的預防機制,避免政治風險的現實發生,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風險,進而才能助力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順利平穩發展。其次,政治風險作為系列重大風險的首位,關系黨的執政基礎,關乎根本性、原則性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層社會治理的政治環境。而農村黨員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骨干,其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能力是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的保障之一。最后,基層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內在地包含了風險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政治風險的發生會導致社會發展的滯后甚至是倒退。因此,發生政治風險時,農村黨員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化解政治風險,并在最后妥善處理風險殘余,成為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重要措施。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黨員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實踐進路
(一)以觀念的科學化防范化解政治風險
正確地認識政治風險是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首要條件,形成正確的政治風險認知和風險意識,從風險發生前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做到“預防為先”。在農村,黨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學習觀念的科學化,有效預防政治風險。首先,基層黨員應帶頭學習相關的政治風險知識,自覺夯實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定力,提高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為此,農村黨員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形成良好的對政治風險知識學習的認知和意識。認知和意識是推動學習由自發到自覺的重要內在動力。農村黨員應端正對于風險知識的學習態度,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摒棄以往只關注經濟發展的錯誤思想,形成警惕政治、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隱含風險的全新思維認知,并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辨別力。第二,農村黨員應自覺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提高自身政治風險防范化解的能力。農村黨員在黨的理論素養和政治水平方面相較而言處于一個弱勢狀態,因此,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農村黨員應充分利用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多種平臺對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行學習,積極參加黨日活動,自覺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提升自身“防”的本領。第三,農村黨員要豐富理論學習的方式和途徑。現代化手段的發展拓寬了農村基層組織政治風險理論知識學習的途徑。農村黨員應積極利用線上和線下平臺來進行理論學習,線上利用學習強國、網絡黨課等形式,線下通過黨校培訓和黨性教育基地走訪等形式進行多維化的理論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強化自身“防”的本領,進而強化自身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能力。其次,農村黨員應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做到未雨綢繆,在風險發生前識別和預警政治風險。政治風險具有內在隱蔽性、復雜性。因此,農村黨員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最后,實現觀念的科學化不能僅限于干部隊伍,還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積極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到政治風險防范化解的過程中來,以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充分進行教育、學習,進而幫助大眾精準辨別誘發政治風險的具象事件,做到合理規避和防范。同時,農村黨員應在觀念上形成科學的風險預防意識和風險識別本領,鑄牢政治風險預防高墻。
(二)以體系的合理化防范化解政治風險
自2003年非典(SARS)危機之后,我國逐漸形成了以“一案三制”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為風險事件的防控提供了基礎性的框架,使得
農村黨員
在應對系列風險時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依。宏觀層面的框架制定為微觀的基層黨組織應對各類風險提供了良好的運行范本和參考模式,但基層組織應對各類風險的系統能力仍需增強。首先,要逐步推進我國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體系構建。從以往的以“危機—應對”為中心的模式轉化為以“風險—預防”為中心的模式,逐步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細分為三個階段,即風險發生前、風險發生時和風險發生后,以更加合理化的過程性體系防范化解政治領域的風險。其次,是垂直工作分散權利,在基層處置風險時要做到權責明晰,做到“誰有責、誰負責”,不能將責任全放在某一人身上,將政治風險防范化解的整個過程分散化、細化,進而將各個責任交付于各個不同的部門和人員,盡量保證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等積極參與到政治風險防范化解的過程中來。同時,農村黨員在整個過程中,須主動積極承擔先鋒模范作用,做到有責必有行。再次,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做到風險防范化解體系內的及時溝通交流,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風險溝通是防范化解政治風險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處置政治風險離不開信息的及時交互溝通。農村基層黨組織可通過合理化的溝通體系將不同部門、不同資源進行整合,進而實現工作次序的最優化,保證農村黨員之間的信息交互及時有效,在政治風險防范化解的各個階段保證風險溝通的及時高效。
(三)以機制的常態化防范化解政治風險
目前,由于社會環境的改變,農村黨員面臨的政治風險愈發復雜多變。風險防范觀念的科學化、風險處置體系的優化都是農村基層強化其自身風險應對能力的重要舉措;形成高效的、常態化的機制是充分應對政治風險,并且保證積極有效應對政治風險的重要保障。首先,農村基層黨組織應根據科學化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認知,制定合理高效的預案機制,建立風險治理責任機制,走向“組織的權責明晰”,使得農村黨員在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的過程中有制可依、有度可循。這就要求無論是基層黨員、基層黨組織,還是政府、非政府組織都須直面政治風險,擔當各自的風險責任,不得漠視、逃避和轉嫁風險責任。其次,農村黨員應發揮作用,形成有效的風險溝通機制和高效的風險處置機制,在政治風險發生之時及時作出反應并且高效溝通處置。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農村黨員要利用現代化的媒體技術,保證在農村基層發生政治風險事件時,能夠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最后,要在農村基層形成“風險管理—危險管理”的常態化管理機制,并要讓農村黨員了解熟悉整個機制的運行過程,讓機制在農村基層中真正地起到良好作用,充分發揮重要作用,積極有效地防范化解政治風險。
三、結語
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防范化解政治風險工作做好做細是新時代維護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基層執政安全的重要支撐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具象衍生之一,更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之一。農村黨員要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要積極主動帶頭自覺學習政治風險知識和理論,形成良好的政治風險意識和認知,做到未雨綢繆;積極利用現行的風險防范化解體系和機制,將政治風險防范于未然,及時和有效化解,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良好的政治信用和政治形象,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地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3.
[2]習近平關于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32.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