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營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 2023 年度重點課題“國際化視角下理工院校非漢語專業留學生‘+漢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GJB1423054)。
摘? 要:分析歐洲漢語教學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對國際中文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CiteSpace為工具,基于科學知識圖譜視角對2000年以來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熱點及趨勢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歐洲漢語教學研究近五年受到了更多學者的關注,但研究性文獻的總數仍然不高;這一時期,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漢語教學研究、孔子學院研究、教學策略研究、國別化研究與漢語教學史研究等五個方面;歐洲漢語教學研究領域的學者與機構多為獨立研究,相互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建議增加與本土漢語教學研究者的學術交流合作,加強科技賦能背景下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與歐洲區域性國際中文教育研究。
關鍵詞:歐洲;漢語;知識圖譜
隨著世界格局多極化、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社會文化多樣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中國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也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創造了機遇。語言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各國交流合作的橋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各國學習漢語的需求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文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教育被賦予新的歷史意義,成為近年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歐洲是國際中文教學的重要區域,截至2018年,歐洲共有孔子學院173所。[1]因此,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熱點與趨勢展開分析,有利于歐洲中文教育的發展。本文以CiteSpace為工具,基于科學知識圖譜視角對2000年以來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熱點及趨勢進行了分析。
一、研究工具與數據處理
(一)研究工具
本文以使用可視化數據分析軟件CiteSpace分析文獻為主要研究手段。該軟件由陳超美教授研發,并采用JAVA程序語言編寫,以直觀的數據圖像揭示某個科學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研究趨勢。本研究采用的是CiteSpace 6.2.2版,無須安裝JAVA軟件便可進行文獻分析。本文對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搜索到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圖譜研究,主要涉及發文總體趨勢分析、作者與機構分布分析、研究熱點分析等,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展望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發展前景。
(二)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選擇“高級檢索”,設置主題=歐洲漢語教學,時間跨度=2000—2022年,檢索條件=精確。共獲得文獻283篇(檢索日期為2023年1月5日)。剔除新聞宣傳、會議通知、征稿啟事等與主題無關的文獻后,共獲得181篇有效文獻。將這些文獻按CiteSpace所需的Refworks格式導出,即獲得本研究所需的相關數據。
二、數據結果分析
(一)總體趨勢分析
從研究文獻的年度發文量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發展的總體趨勢。圖1顯示了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歐洲漢語教學研究性文獻每年的發文量情況。由圖1可看出,2001—2010年發文量較少,每年的發文量均不超過5篇。2011年出現第一個增長點,但2011年后發文量有所波動,2018年迎來第二個增長點,之后發文量緩慢增長,2021年發文量達到頂峰,2022年受疫情影響,發文量急速下降。總體而言,歐洲漢語教學研究在2018—2022年受到了更多學者的關注,但研究性文獻的總量仍然不高。
圖1? 研究文獻總體趨勢圖
(二)研究空間分布圖譜1. 作者分布
選擇節點類型中的作者,時間跨度設為2001—2022年,時間切片為1年,TOPN選擇“默認”,運行CiteSpace,得到歐洲漢語教學研究作者共現知識圖譜(見圖2),其節點數為182,連線數為23,密度為0.0014。圖譜中節點的大小反映作者的發文量,從圖中可知,總樣本181篇文獻涉及的182位作者中,學者張新生的發文量最大,位列其后的是金志剛、白樂桑、張西平等人,其他大部分學者的發文量為1篇,而且大多數作者節點之間的連線非常少,沒有形成以核心作者為首的網絡結構,只有發文量靠前的幾位學者與其他學者存在少量的交流與合作,如張新生與李明芳,金志剛與史官圣、莊瑤瑤,白樂桑與張麗、林季苗等。這說明該研究領域的學者大多數以獨立研究為主,相互之間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極少。
2. 機構分布
將節點類型設置為“機構”,時間跨度設為2001—2022年,時間切片為1年,運行CiteSpace,得到發文機構列表與機構共現知識圖譜(見圖3)。從圖3可知,北京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節點較大,發文量居前幾位。由表1可知,北京外國語大學發文數量為15篇,發文量居首位,可見,外語類高校在歐洲漢語教學研究領域具有較強優勢。山東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等綜合類大學也在該領域取得了較多的學術成果。在機構合作方面,各研究機構分布較為零散(見圖3),連線數是21,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機構存在合作,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倫敦歐洲商學院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中心等。這說明雖然一些機構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為獨立研究,缺少跨機構合作與跨國合作。
(三)研究熱點
研究熱點反映了某一時段內,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問題或方向。關鍵詞是對文章核心內容的概括,體現文章的研究內容與主題。通過對某一研究領域出現頻率高的關鍵詞的分析可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將節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時間跨度設為2001—2022年,時間切片為1年,運行CiteSpace,生成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見圖4)。這些聚類反映了歐洲漢語教學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包括“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孔子學院”“教學對策”“學習環境”“法國”“瑞典”及“馬禮遜”8個聚類標簽。
在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基礎上,在菜單欄中點擊“Clusters”,然后選擇“Summary table”,選取LLR算法,得到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見表2)。
根據圖4與表2,可將我國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內容歸納為“漢語教學研究”“孔子學院研究”“教學策略研究”“國別化研究”與“漢語教學史研究”五個方面。1. 歐洲的漢語教學研究
針對歐洲國家漢語教學的研究,在圖4中反映的是#0、#5聚類,這類研究又可以分為中文教學情況調查研究與中文教材研究兩類。中文教學情況調查研究以碩士論文居多,很多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利用海外教學經歷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撰寫相關論文發表研究成果,如沈亞丹的《波蘭波茲南兩所學校漢語教學情況調查報告》[2]、楊備林的《英國格林尼治大學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和中國文化認同研究》[3]、方瑜的《斯洛伐克漢語教學現狀調查》[4]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們了解歐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現狀。中文教材研究則包括基于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的中文教材編寫研究與某部具體教材的分析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歐洲中文教材的編寫與使用提供了參考建議。2. 歐洲孔子學院研究
截至2018年,歐洲共有孔子學院173所,分布較為分散,大部分國家的孔子學院數量為個位數,但是英、德、俄、法、意等國的孔子學院數量較多。其中英國29所,在該地區排名第一。[5]歐洲孔子學院研究包括孔子學院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孔子學院中文教學資源研究與孔子學院文化推廣研究,其中孔子學院教學現狀調查研究成果量所占比例最高,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來自孔子學院的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展現了歐洲孔子學院的發展成就,揭示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相關建議,促進了中文教育在歐洲的進一步發展。3. 教學策略研究
所謂教學策略,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與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組織教學,而形成的有效教學方案。針對歐洲中文學習者的教學策略研究包括針對不同教學對象(中小學生、大學生、短期語言進修學生與漢語專業學生等)的漢語教學策略研究、具體課型的教學策略研究與具體語法點的教學策略研究,歐洲漢語教學策略研究有利于提高中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中文。4. 國別化研究
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提倡“國別化”是十分必要的。“在不同的國家教漢語,不論是語言本體或社會文化上的差異都很復雜。”[6]歐洲各國的語言文化、經濟發展與政府政策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各國中文教育發展情況也各不相同,歐洲漢語教學國別化研究是針對歐洲不同國家的漢語教學展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漢語教學的效果與針對性,進一步促進歐洲各國漢語教學的發展。目前,歐洲漢語教學國別化研究比較廣泛,涉及對英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烏克蘭、俄羅斯、瑞典、希臘、冰島、荷蘭等國的漢語教學研究。5. 漢語教學史研究
漢語教學史研究是國際中文教育領域一個重要的課題,對深入了解國際中文教育的起源、發展與變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外已有許多漢學家和學者在歐洲漢語教學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張西平的《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簡述——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7]與《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的研究初探——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8];李木謝子的《早期德國漢語教育史簡要綜述——明朝后期至1887年的德國漢語教育》[9]等,闡述了歐洲中文教育的特點與發展進程,為當今歐洲中文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四)研究趨勢
“突現詞是某一個時間段內被引頻次突然增多的關鍵詞,可以用來反映某一時間段內的研究趨勢。”[10]為了解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熱點的轉變與后續發展趨勢,點擊控制面板中的“Burstness”,得到關鍵詞突現圖(見圖5)。
由圖5可看出,在2002—2009年間的突現詞為“漢學家”,說明這一時期對歐洲漢學家的研究是主要趨勢;2002—2003年間的突現詞為“教學史”,說明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漢語教學史方面;2017—2019年間突現詞為“漢語教學”,說明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漢語教學的微觀層面;2017—2018年間突現詞為“歐洲漢學”,說明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漢學研究領域;2019—2020年間突現詞為“意大利”,說明這一時期
的研究重點是意大利的中文教學研究。
上述研究是從關鍵詞角度來分析我國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體現我國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發展進程,得到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后,點擊控制面板中的“Time line view”,生成關鍵詞時間軸演變圖譜(見圖6)。
從研究時間脈絡可以看出,2000—2005年:國內有關對歐洲漢語教學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歐洲漢學家與漢語教學史方面,此外,意大利中文教學研究開始起步。2006—2010年:2006年以后,研究成果逐漸增多,研究著眼點主要在孔子學院研究與國別化研究上,其中國別化研究已經擴展到對法國、德國、匈牙利等國中文教學的研究。
2011—2015年:有關歐洲中文教學資源的研究開始增多,尤其是對教材的研究較多。2016年至今:2016年以后,文化傳播研究增多,同時國別化研究范圍繼續擴大,例如,已對波蘭、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等國中文教學展開研究。
三、前景展望
從研究結果來看,我國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主題具有多樣性與廣泛性的特點,學者們從漢語教學、漢語教學史、文化傳播等角度對歐洲漢語教學進行了研究。依據本文的研究結論,結合當前我國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增加與本土漢語教學研究者的交流合作
從上文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作者共現知識圖譜與機構共現知識圖譜中,筆者發現,目前歐洲漢語教學的研究中,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機構之間展開合作研究,而且多為同一國家內的機構合作,跨國合作較少。此外,大部分作者的研究也屬于獨立研究,不論機構還是作者,都缺乏與本土中文教師、中文教學機構的合作與交流。而在國際中文教育研究中,本土中文教育研究的學者更便于開展調查,并獲得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加強作者、機構之間的合作研究,尤其是與歐洲本土中文教育研究學者開展交流合作,有助于提高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二)加強科技賦能背景下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
數字信息化時代下,國際中文教育與中外文化交流呈現出新的特點,先進的數字技術成為語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尤其是發生疫情后,線上教學快速發展。2023年,ChatGPT、“文心一言”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開發也給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中文教師整合及管理教學資源,通過大數據手段測評學習者的習得情況,從而提高測評、教學效率,建立起高效、精準的教學循環系統。[11]但通過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熱點主題的分析,筆者發現目前面向歐洲中文學習者的線上教學研究與數字技術在歐洲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還較少,未形成明顯的聚類。針對這一現狀,應加強科技賦能背景下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積極應對歐洲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三)加強歐洲區域性國際中文教育研究
從研究內容來看,目前歐洲漢語教學研究中的國別化研究范圍比較廣泛,但是區域化特征研究與對比研究相對匱乏。雖然近幾年有些學者開展了歐洲區域性國際中文教育研究,但多集中于中東歐的中文教育研究,如高偉、吳應輝對中東歐高校中文教育的研究[12],付晨晨對中東歐五國孔子學院的研究[13],劉洋基于文獻對中東歐五國中文教育的研究等[14],而對西歐、北歐的中文教育研究還相對較少。加強歐洲區域性國際中文教育研究,依據不同區域中文教育的特點,制定適合各區域的教學策略,研發適用于不同區域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歐洲中文教育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5]王輝,陳陽.基于大數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分布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9(1):10-24.
[2]沈亞丹.波蘭波茲南兩所學校漢語教學情況調查報告[D].廈門:廈門大學,2019.
[3]楊備林.英國格林尼治大學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和中國文化認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20.
[4]方瑜.斯洛伐克漢語教學現狀調查[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6]李如龍.論漢語國際教育的國別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5):11-17.
[7]張西平.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簡述——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C].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2002.
[8]張西平.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的研究初探——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J].國外漢語教學動態,2003(4):5-11.
[9]李木謝子.早期德國漢語教育史簡要綜述——明朝后期至1887年的德國漢語教育[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9(9):229-230.
[10]胡金萍,呂芮.我國聽障大學生研究熱點主題及趨勢探析——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20(1):43-47.
[11]李寶貴,馬瑞祾,徐娟,等.“ChatGPT來了:國際中文教育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大家談(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3(4):1-12.
[12]高偉,吳應輝.中東歐高校中文教育發展比較及推進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22(2):43-49.
[13]付晨晨.區域國別視域下中東歐五國孔子學院中文教育發展比較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
[14]劉洋.區域國別研究背景下的中東歐四國中文教育比較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