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是重大的理論與實踐課題,是落實“兩個一以貫之”的核心舉措,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設現代新國企的必然要求。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鐵)黨委積極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各級基層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署及決策,不斷探索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近年來,通過“黨建+”隊伍建設、企地共建、創新驅動、績效考評,推動基層黨建和生產經營工作同步提升,取得顯著成效,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
黨建+隊伍建設:為生產經營凝心聚力
強化基層黨員隊伍思想及能力建設
提升黨務工作技能。一是強化學習培訓,提升黨務工作水平。例如西紅門6013地塊項目黨支部組建學習領導小組,統籌考慮項目工期排布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中鐵二局集團物資公司貴陽分公司黨支部進行分層分類培訓,并推動黨務崗與其他經營管理崗雙向交流,培養復合型黨務干部。二是推進目標清單管理,細化工作任務。例如中鐵三局集團雄忻高鐵項目部實行黨員目標清單責任制,將優化設計方案、二次經營、物資采購及設備租賃管理等重點工作列入目標清單,確保逐項推進。三是組織督查檢查,落實工作目標。例如中鐵三局集團雄忻高鐵項目部、中鐵二局集團物資公司貴陽分公司等黨支部均采取系列督查檢查措施,落實清單完成情況,以壓實主體責任。
推廣黨員模范先鋒。為發揮黨員在生產經營中的帶頭作用,充分調動黨員學習工作積極性,中鐵二局深圳公司東莞地鐵1號線項目黨支部以生產經營為中心設立黨員先鋒崗,由先鋒黨員牽頭推進項目工作目標高質高效完成。中鐵三局集團雄忻高鐵項目部黨支部在商務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物資設備部等關鍵崗位設置黨員示范崗,定期評選“黨員管理之星”,使全體黨員學有標桿、干有示范。
針對性地選人育人。面對高原艱苦環境,大橋院高原鐵路項目黨支部選優配強專職黨支部書記,為高質量完成高原鐵路項目凝心聚力。中鐵諾德運營公司北部區域黨支部優先聘用優秀退伍軍人、黨員大學生,為黨建工作集聚人才。
強化黨建引領員工隊伍建設
優化組織管理,強化黨建引領。為加強黨建工作對施工隊伍思想建設的引領,西紅門6013地塊項目黨支部牽頭成立黨建管理實驗室,以“黨建引領大商務 真抓實干促生產”為中心,通過微信群實時暢通管理信息,合理劃分區塊,對工期、質量、安全下達責任成本書,對項目質量和成本均形成有效控制。

樹優推優護優,強化員工技能。一是不斷優化激勵,推進創優爭優。部分項目黨支部注重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現優異的員工,在選拔任用、職稱評聘、績效分配上給予優先考慮和適當傾斜,有效激發員工創先爭優的積極性。二是推廣導師帶徒,注重傳承培育。中鐵廣州局滬蘇湖鐵路5標黨支部等基層黨組織推動建立行之有效的“導師帶徒”機制,讓項目領導班子上手帶徒,進行徒弟職業生涯設計,有效促進了新員工成長。
營造家園文化,調動工作熱情。北京地鐵19號線項目黨支部將“三工”建設與項目部進行了整體規劃,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為廣大職工營造項目“家”氛圍,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中鐵三局集團雄忻高鐵項目部發揚“愛家人、想家事、擔家責、守家規、正家風、興家業”的“家文化”,開展“幸福之家十個一”工程,營造了心齊、氣順、勁足、家和的良好氛圍。
黨建+企地共建:為生產經營強根固基
推進黨建共建,整合優勢資源
因地制宜開展黨建共建。針對社區治理結構異質性、資源分散、居民需求多元等特點,中鐵諾德運營服務公司北部區域黨支部與街道社區、物業等開展黨建共建活動,牽頭組建多方參與的“紅色聯盟”,形成運作順暢、運行高效的“紅色物業”工作機制。同時,支部通過黨建共建,聯合社區成立了由物業、黨員代表組成的議事機構,并組建諾德“紅管家”“諾先鋒”志愿服務隊、榮譽樓長三支隊伍,充分發揮街道和社區黨組織在物業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因時制宜整合優勢資源。為保障不同階段項目的順利推進,北京地鐵19號線項目黨支部在工程不同時期,積極與相關參建單位開展多元化的聯創共建活動,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搭建工作新平臺。在開工前,黨支部與轄區相關單位加強聯建,為前期工程所需的人力保障、資料搜集、與相關單位接洽等工作的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施工期間,黨支部與軌道公司、京投、其他標段參建單位以及集團公司業務部門開展了多次聯建和結對共建活動。在竣工驗收期,黨支部加強與地鐵運營單位的聯結,通過黨史知識宣講等開展共建工作,為項目施工生產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以干促攬實現滾動經營。為強化經營主導地位,優化區域市場布局,中國中鐵四局集團黨委與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集團黨委簽訂《黨建聯盟協議》,成立景德鎮陶溪川二期項目黨建聯盟,以施工生產任務為中心,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基層黨建真聯、常聯、深聯,不斷提升黨建聯盟的影響力,通過“以干促攬、攬干結合”的方式,滾動發展了造價13.2億元的景東大道商居開發項目。
優化宣傳推廣,提升品牌形象
為提升項目美譽度,打造品牌形象,中鐵三局集團雄忻高鐵項目部深挖科技攻關、創新創效過程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針對“樣板亮點”工程,全線首樁、首臺、首墩等重要工期節點進行精準宣傳策劃,登上央視、官方報媒、頭條新聞,在省部級和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刊稿30余篇。中鐵山橋打造“紅橋”品牌,把品牌工作與黨建、產品、創新相融合,衍生出“紅橋黨建”“百年京張”“瑞典金橋”等一系列品牌矩陣,并加強品牌傳播,全年在各大媒體宣傳多達100次以上,新華社、《工人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等國內多家官媒先后予以報道。
解決群眾關切,優化外部環境
成立領導小組解決群眾難題。衢州荷一路過江通道項目聯合黨支部組建保障組,充分利用與業主和地方相關單位資源共享、問題共商的黨建平臺,及時找到解決辦法。做好揚塵防治,減小施工噪聲,減少施工對群眾出行帶來的不良影響。聯動屬地幫扶鄉村發展,推動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每月由專人對農民工進行鋼筋加工焊接、模板安裝等專業知識課程講解,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
探索多元路徑解決群眾關切。中鐵諾德運營服務公司北部區域黨支部推進清單化管理,將諾德紅管家細分為客服關懷小組、矛盾化解小組、環境優化小組等,亮明黨員身份,開展義工服務,此外,黨員進行走訪溝通,將群眾難以解決問題及時提報聯合議事機構,推動問題及時解決。
黨建+創新驅動:為生產經營開源拓渠
優化創新組織管理機制。張家港片區黨工委推動設立“黨建+學創行”管理實驗室,作為黨建業務融合發展的“創新引擎”,主動開展課題研究,推動創建省級“平安工程”,爭創省優“揚子杯”獎,完成“四新技術”12項,微創新18項,QC成果4項,工法成果1項,實用性專利7項,為項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強化員工創新創效積極性。設立示范崗,引領創新。為促進創新,橋梁院設計院第二黨支部設立了大跨度斜拉橋技術攻關和粵東城際連續剛構技術攻關兩個集體示范崗,研發形成了較完整的斜拉橋設計技術體系。組建黨員先鋒隊,推動創新。中鐵重工黨委組織開展鐵流黨建促科技創新研討會,組建“鐵流BIM突擊隊”等先鋒團隊,積極開展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
提升員工創新能力水平。大橋院高原鐵路項目黨支部、中鐵諾德運營公司北部區域黨支部等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積極推動“黨建+勞動競賽”模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建設一線,掀起賽風格、賽水平、賽干勁、賽貢獻的高潮,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黨建+績效考評:為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著力優化頂層設計。制度是落實的根本,建立一套科學的、操作性強的考核評價制度體系,是做好績效考評的強有力指引。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黨工委出臺《黨建責任制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印發《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手冊》《黨支部工作制度匯編》,為績效考核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操作指南。
科學設置績效目標。結合生產經營目標設置黨建工作考核指標,能夠有效激勵基層黨組織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相融合。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黨工委出臺的《黨建責任制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將項目黨建考核與三重一大、安全質量、工期節點、經濟管理、市場拓展、合規和諧、信用評價、人才培養等方面掛鉤,使得考核指標既保證完成黨建的規定動作,又與項目發展指標密不可分,有力地推動了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相融合。
規范開展績效評價。規范開展績效評價是落實績效考評工作的關鍵環節。部分黨支部成立考評領導小組,由支部書記牽頭負責績效考評。考評分為季度考評及年度考評:季度考評通過單位自評、部門評定、支部辦公會審定三個環節對季度工作進行綜合評定;年度考核通過單位自評、組織考評、綜合評價、支部審定四個環節形成年度考評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實現等級制“考評方式”。
有序推進績效監控。有序推進績效監控是落實績效考評工作的重要抓手。部分黨支部通過“項目化”方式細化任務,督促各黨支部及時完成當月重點工作,并通報上月黨支部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確保精準發力。通過每月一重點一公布、每季度一考評一反饋、每年一評議一獎懲的督查考核機制,建立抽查抽驗、專項督查、年度考核、述職評議、反饋獎懲協調聯動機制,跟進掌握黨支部黨建工作具體責任落實情況,動態進行督導。
有效進行結果反饋。有效進行結果反饋是落實績效考評工作的重要保障。部分黨支部將考核評價結果與黨支部委員、項目班子成員及工會支會、團支部委員年度績效、評優評先、提拔使用掛鉤。本著“亮問題、不回避”原則,適時對各黨支部指導和“回頭看”等工作,進行集中“會診”,分類開“處方”,實事求是地進行整改,有效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