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大創舉。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黨委深刻把握“四下基層”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深切感悟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實干為要的擔當精神、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堅持腳步往下走、身子往下沉,通過答好“一線聚民心、一線取真經、一線化糾紛、一線促發展”四套答卷,為研究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與強大精神力量。
從“固定講臺”延伸到“群眾身邊”,答好“一線聚民心”答卷
研究院黨委堅持把宣傳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作為重大任務,通過以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為代表的多種形式協同發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崗位、深入人心。
課堂交流到基層。研究院黨委堅持“開門”辦讀書班,結合研究院工作實際,錨定“技術參謀部”定位,將讀書班分為科技自立自強、綠色低碳發展等13個專題對全院公開辦班。領導率先垂范,帶頭領學相關內容,基層黨員干部自主選擇專題參加學習,課上積極分享學習體會,交流工作心得。通過“圓桌思辨、讀者書評、主題對話”等形式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間的互動交流,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
理論宣講到一線。深化“四講”機制,通過研究院黨委書記專題講、支部書記重點講、專家所長結合講、先進典型示范講,構建有主干、有分支、有末梢的“樹形”宣講網絡,推動黨員干部深入聯系點、研究所、基層班組開展宣講,多層面、多角度宣傳解讀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用心、用情、用力傳黨音、潤民心,有效凝聚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
黨的聲音進心中。研究院黨委堅持把傳統傳播形式與網絡手段結合起來,構建“讀、聽、看、思、學”五位一體學習機制。充分發揮電子屏、樓宇廣播、門戶網站、新媒體等宣傳陣地作用,采取首頁播報、定點展示、定時播放、精準推送等形式,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油田公司的工作部署傳達至每一名基層員工,讓員工在耳濡目染中懂政策、知形勢、明任務、促發展。
從“隔空把脈”延伸到“一線切脈”,答好“一線取真經”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研究院黨委堅持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切實做到在走訪調研入基層工作中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
精準調研找問題。如何選題,從哪里入手,決定調研的質量和效果。研究院黨委緊盯改革發展中的痛點、堵點,細化調研內容和調研計劃,確定數智化轉型、一流研究院建設等4個調研方向和企業文化建設等2個典型案例,由班子成員每人認領1個課題,采取蹲點式、解剖式、跟蹤式等調研形式,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對重點問題做到經常來、反復看,發現問題21個,制定整改措施56條,逐一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由相關部門和個人認領并系統推進解決。
精細研討想招法。調查研究是為把事情的真相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策研究透徹。研究院黨委及時在調查研究的關鍵節點組織召開調查研究成果交流會,班子成員圍繞文化引領、“五化”轉型、項目建設、基礎研究等調研主題,結合本人調研情況談認識體會、找差距不足、提改進措施,集思廣益培育研究院共同價值觀,形成進一步健全風險探井數據庫、完善勘探工作質量數智化評價與預警系統等對策建議。
精準轉化出成果。衡量調研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和調研成果運用理想與否。研究院黨委強化調研成果轉化運用,針對公司無效注水循環現狀,依托數值模擬技術開展流場精細表征與評價,形成棗園油田棗南孔一段低效水循環“單層、井間”的識別方法,助力老油田“壓艙石工程”。同時,結合前期調研情況,潛心研究找出影響自來屯孔一段開發效果的3個因素,形成《棗園油田自來屯孔一段開發調整方案》,依托方案部署新井47口,形成37注79采的注采井網,其中12口井通過潛力審查首批進入現場實施,有力支撐了“壓艙石工程”示范項目產能建設。
從“坐等問診”到“上門出診”,答好“一線化糾紛”答卷
信訪工作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是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研究院黨委聚焦基層訴求,堅持信訪接待下基層,把“求解思維”貫穿信訪工作全過程,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面對面“接訪”。研究院黨委建立健全接訪下訪責任制,注重發揮兩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頭雁”效應,推動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院領導依托“我為基層和員工群眾辦實事”活動,深入基層科室征集意見建議16場次,黨支部書記認真落實“五必訪六必談”制度,一季度開展一次員工思想動態分析,及時掌握員工思想動態,解決員工反映的合理合法訴求。
實打實“處訪”。由研究院黨委主要領導研究制定信訪案件處級領導包案機制,帶頭包案、親自協調信訪疑難案件,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加強信訪事項“一件事”閉環管理,推動一次性化解,對信訪事項實行全鏈條跟蹤,確保信訪問題“案結事了”、信訪群眾“事心雙解”。
心貼心“回訪”。建立全程辦理記錄、跟蹤督查、責任倒查機制,確保每件信訪事項有案可查、有跡可尋。積極做好回訪、解釋和疏導工作,統籌用好月度重點工作推動會、黨群例會等,分析問題、解答疑惑,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
從“會場指揮”延伸到“現場解決”,答好“一線促發展”答卷
研究院黨委堅持現場辦公到基層,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基層一線,敢于直面問題、勇于擔當作為。通過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主動服務基層、服務科研、服務生產。
為民服務到崗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研究院領導干部厚植為民情懷,根植于民,服務于民,持續推進“我為基層解難題”活動,通過走訪座談、現場辦公等辦法解決基層員工計算機、辦公用房等問題7項,配備按摩椅、小度運動鏡等健身設施5臺,開展心理咨詢、康復理療380余人次,崗位慰問400余人次,持續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滿意度。
科研攻關到基層。研究院黨委聚焦油田公司“一體兩翼”總體發展思路、“三個5”總體發展目標,成立領導掛帥、專家領銜的10個工作專班,與基層科研人員協同攻關,圍繞深凹區、頁巖油氣、煤巖氣等重點勘探領域,強化成藏理論創新、高精度儲層預測、深層煤巖氣分類評價、頁巖氣甜點精細評價等前沿技術攻關;圍繞低滲透油藏開發、滲流場精細調控、提高采收率等制約油氣開發水平提升的瓶頸技術,開展原創性科技攻關,完善提高一批、創新打造一批勘探開發理論技術系列。
技術支撐到現場。堅持“科研圍著生產轉,生產牽著科研走”的原則,研究院黨委組建了8個黨員專家支撐團隊和60余個支撐組,常態化到作業區、采油站、施工現場“把脈問診”,開展油層潛力復查;充分發揮“遠程+現場”聯動指導作用,科研人員重點環節全程駐井靠前支撐,地質工程緊密結合,實時研判、現場決策;組建新能源與儲氣庫研究所,成立儲氣庫支撐團隊,駐儲氣庫分公司開展方案編制,全力以赴支撐油田公司“五化”轉型、“五更”高質量發展。
研究院黨委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上持續發力,積極答好一線答卷,深入基層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難點在一線突破,凝聚起了全員拼搏砥礪奮進的強大合力。2023年研究院獲天津市文明單位稱號,研究院黨委被評為油田公司先進基層黨組織,研究院累計獲得油田公司嘉獎令5次,兩項成果分獲集團公司2023年度重要突破一等獎、重要發現三等獎,為公司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