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航天企業承載著航天強國的重要使命,建設航天強國,要靠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續奮斗。這其中,離不開航天企業黨組織的正確引領及工會、共青團組織的有力推動。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航天企業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的作用,切實形成建設航天強國的強大合力,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結合實際創新形成了推動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的四條路徑,并在具體實踐運用中產生了良好效果。

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中尚存的問題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對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結合實際,就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問題開展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調查發現,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工作目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基層不同部門的黨支部之間、分工會之間、團支部之間的橫向交流少,組織協同共建不夠;二是同一部門中,黨支部、分工會、團支部之間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著組織協同度不高的問題。分析問題成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主觀方面,認為開展協同共建意義不大、因而“不想共建”,認為協同共建只是“選擇題”、覺得“不必共建”,認為多組織協同共建較為復雜,覺得“不好共建”;二是客觀方面,由于信息上溝通不暢,各方難以找到恰當的共建點,因此工作中存在“不會共建”的現象。這種主觀和客觀上的“雙因素”對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的實踐與質效帶來了一定影響。
以四條路徑推動黨工團協同共建收效果
應該采取怎樣更為有效的方法,切實推動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并以“計劃行為理論”和“結構洞理論”為基礎,結合實際設計了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模型。
強化思想引領,培育“想共建”的態度。一是建立“聯學”機制。探索“黨組織牽頭、工團組織參加”的聯合學習模式,清單化安排學習內容,通過編發“形勢任務月月談”學習資料、開展“微黨課”及專題黨課宣講、舉辦各類專題培訓及專題講座等多種聯學形式,通過召開形勢任務報告會、廠情發布會、座談會等形式,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企業年度工作會精神,形成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統籌“聯學”、黨員干部職工共謀發展大業的良好氛圍;以組織開展的“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航天發展歷程展覽活動為契機,向全體職工宣講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在推動企業科研生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升黨員干部職工對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的思想認同。二是強化工作部署。堅持在安排布置黨組織工作的同時,同步部署工會、共青團工作。堅持每年初在制訂年度黨群工作計劃之時,廣泛征求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分工會主席、班組長、團委委員、團支部書記的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堅持以年度黨群工作計劃為統攬,將黨建帶工建帶團建、一體推動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學習教育、開展黨工團協同共建主題活動、將“堡壘工程”穿透“細胞工程”活動等納入其中,以此牽引和推動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
建立雙重機制,激發“應共建”的動力。一是建立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制度。制定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專項工作方案,以制度約束和推動工會及共青團組織做好規定動作、推進重點工作;加強考核管理、細化考核標準,將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中進行考核,并納入領導干部經營績效考核和干部管理考核之中。二是創新黨工團協同共建激勵機制。一方面,結合年度重點工作設置專項獎勵。比如,以項目制為抓手,圍繞中心工作組織開展“揭榜掛帥”“掛牌攻堅”等主題實踐活動,跨黨支部、跨分工會、跨團支部組建項目攻關團隊,多支團隊協同攻關解決科研生產難題,并對其中成績優異的項目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另一方面,結合年度黨內表彰,將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工作要求納入評選條件,在評選先進基層黨組織時,注重優先考慮黨工團協同共建效果好、支部戰斗力強的黨支部。
搭建平臺載體,增強“能共建”的信心。一是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推進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特色品牌建設,在組織開展“共促共融”聯創聯建、“決戰決勝、勇做先鋒”聯合突擊攻關等活動中,致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協同共建品牌,以品牌影響力激發黨員干部職工參與協同共建的積極性。二是加強正面宣傳。以黨支部“6+N”黨建陣地建設、“致敬榜樣”勞模風采展覽、“建團百年綻芳華”青年工作主題展覽、“報、網、微、屏”宣傳平臺等多種形式,建設黨組織及工會、共青團組織聯合學習陣地,廣泛宣傳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優秀案例,深化全員對黨工團協同共建重要作用的認識。三是建強過硬隊伍。搭建培訓交流平臺,組織黨建帶工建帶團建項目獲獎黨組織進行經驗交流,聘請黨建專家就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的實踐及效果進行專業講述,加速骨干人員培養,不斷提升骨干人員推進黨工團協同共建的本領。
增設“搭接者”,促進“會共建”的效果。一是深化“聯盟”建設。按照業務分工和工作需要,跨部門組建“黨建聯盟”“工建聯盟”“團建聯盟”,提升組織合力,圍繞智能制造推進聯合攻關;建立“聯盟”組織運行保障機制,明確常規事項和重點項目,策劃“共促共融”聯創聯建“三個一”主題活動,推動黨工團協同共建。二是增設“指導員”。選配由專職黨務工作人員組成的黨工團協同共建指導員隊伍,由黨工團協同共建指導員分包并指導黨支部、分工會和團支部工作,強化對基層黨建帶工建帶團建的支撐;發揮“指導員”在多組織之間的橋梁作用,通過組織聯合主題黨日、主題團日、分工會活動,推動黨工團協同共建工作更高效、整體工作效能更顯現。三是實現“三個同步”。以公司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專項工作方案為牽引,促進實現黨組織、工會、共青團工作“三個同步”,即機構同步優化設置,實現同部門黨小組、工會組織、團組織、班組等對應設置;隊伍同步優化配置,將分工會主席、團支部負責人、班組長納入黨支部委員會,提升基層群團負責人、班組長在支部的任職比例;工作機制同步優化建立,黨支部建立圍繞中心合作協商機制,將主題黨日活動同工會組織創新創效、團組織活動結合起來,打出黨工團協同共建“組合拳”,以此提升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質效,推動中心工作發展。
實踐顯示,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致力探索的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路徑,在推動航天企業黨工團協同共建的具體實踐中產生了明顯效果,為國有企業及同行業企業提供了有益借鑒。
(責任編輯:若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