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摘 要]特級教師張齊華教學“舊小區安裝電梯的秘密”一課,引導學生圍繞“一樓不愿裝”與“如何分配”等實際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讓學生關注熱點、組內探討、質疑深化,以此引出生活話題、分享思考成果、深入解決問題,從而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安裝電梯;解決問題;項目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1-0064-03
數學不僅存在于課堂活動中,家庭、公園和商店等各種場所都可以成為數學學習的場景。因此,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形式,也是一種思考方法。英國學者研究發現,兒童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他們通常借助口頭語言或直覺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現實情境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改編成適合小學數學課堂的形式,并融入教學中。這樣的數學問題既具備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又具備標準化和抽象性,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在一場關于小學數學“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的解讀與課堂展示活動中,筆者聆聽了張齊華老師教學的“舊小區安裝電梯的秘密”一課。在這堂課上,筆者深深感受到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興奮和喜悅、數學教學的創新之處,以及數學問題的獨特魅力。張齊華老師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數學知識。通過這個“舊小區安裝電梯”的項目,學生不僅學習了基礎的數學知識,還提升了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
一、課堂實錄與賞析
(一)關注熱點,引出生活話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鎖金村是一個舊小區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個舊小區面臨一個問題——安裝電梯。昨天大家已經收到了一份任務單,探究“為什么要安裝電梯?”“在安裝電梯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在安裝電梯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和阻礙?”。大家查閱資料,并和爸爸媽媽及專業的人士溝通和交流后有想法了嗎?
生(齊):有。
師:真好,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要想一想安裝電梯費用的分配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安裝一部電梯的總價,政府補貼以后剩余的費用該怎么分配,小明的分配方案是否合理,你的方案又是如何。在交流的時候,我希望大家既要說清方案,又要說清為什么這樣設計。另外,如果樓下的住戶不同意,家住高樓層的你該如何進行溝通和協商?別忘了還有組內過關。當然,這堂課的組內過關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給出的思路合情合理就可以。15分鐘的組內交流現在開始!
【賞析】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張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熟悉的環境,再提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從各個角度探討問題。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項目學習中得到充分鍛煉,張老師結合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組內過關標準,使學生在課前就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思考。這種課前準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為課上的組內共學做好準備。
(二)組內探討,分享思考成果
組長:誰來讀一下我的目標?
生1:(1)了解舊小區為什么要安裝電梯,安裝電梯時可能面臨哪些困難;(2)能從數學角度對安裝電梯時每戶需支付的各種費用給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組長:你知道舊小區為什么要安裝電梯嗎?
生2:我覺得舊小區安裝電梯的原因是老人腿腳不方便,所以要安裝電梯。
組長:還有誰要補充?
生3: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讓人覺得裝電梯的小區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小區的房價。
組長:在安裝電梯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4:第一是公攤費用,安裝一部電梯一般花幾十萬,低樓層的住戶不經常用到電梯,就不想付這個錢;第二是電梯的維修和保養,低樓層的住戶不應該承擔電梯的維修費和保養費,因為他們一般不會用到電梯。
組長:如果給舊小區一個單元安裝一部電梯需要60萬元,政府補貼18萬元,剩余的費用由各戶來分攤。你覺得小明設計的費用分攤方案(如圖1)合理嗎?為什么?
生5:我覺得不合理。首先,一樓用戶肯定是不用電梯的,其次,高層住戶用得多,所以平均分攤費用的話,一樓用戶肯定不能接受。
生6:我覺得生5說的不合理。因為一樓住戶有可能也要用到電梯,比如上樓頂曬東西,所以我覺得一樓住戶還是需要分擔一部分費用。
生7:我認為一樓住戶出的費用應該少一點,高樓層住戶出的費用應該多一點。
生8:我同意生7的說法。
……
【賞析】在這個環節中,張老師組織學生進行15分鐘的組內共學,讓他們分享彼此的想法。每個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討論、交流,共同探討任務單中的問題及最佳的電梯安裝費用分配方案。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當組內共學結束后,每個小組要上交一個數學問題和完成組內過關的練習。組內過關練習不僅能檢測學生組內共學的效果,還有助于教師了解他們在團隊協作、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表現。
(三)質疑深化,深入解決問題
師:這15分鐘的交流對你有啟發嗎?
生(齊):有。
師:哪怕有分歧,也是一種啟發,能讓我們感受到每個人對同樣的話題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這就是共同學習的價值。接下來就進入到我們非常熟悉的提問和質疑的環節。我收集了一些問題,可以分為“一樓住戶要出錢嗎?”“安裝電梯的費用怎么分配比較合理?裝完后電費和維修費怎么分配比較合理?”“為什么要研究安裝電梯的問題?”三類。既然我們已經把脈絡梳理清楚,接下來就從基本的話題切入。安裝電梯是好事,為什么一樓會成為最大的阻礙呢?
生1:因為一樓住戶用不到電梯,而且安裝電梯的費用特別貴,他們會覺得有點虧。
生2:我認為一樓安裝電梯確實挺虧的。電梯安裝、產生的噪聲都會對一樓住戶造成困擾,而且一樓的房價優勢明顯沒了。
師:安裝電梯雖然給更多人帶來方便,但是卻對一樓的房價產生了影響,但是高樓層的房價會漲上去。在沒有裝電梯的時候,你們猜哪一層的房價相對會比較貴?
生3:一樓,因為一樓一般都帶院子;還有頂樓,因為頂樓會有平臺。
師:說對了一半,不過一樓往往不是最貴的。張老師專門找房產中介了解過,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中間樓層——三樓、四樓是最貴的,然后是帶院子的一樓,最便宜的是頂樓。裝上電梯后,房價就發生變化了,所以一樓住戶拒絕裝電梯這件事情背后有非常復雜的原因,例如采光、噪聲、房價等帶來的損耗。接下來進入今天比較有數學性的分配問題。每個同學給出的方案各不相同,但是在不同的方案背后總有相似的地方。誰來寫一種你認為比較合理的方案?
生4:一樓是0.5萬元,因為一樓住戶很少用電梯。二樓是0.5萬元,三樓是2萬元,四樓是3萬元,五樓是4萬元,六樓是5萬元,七樓是6萬元。
師:非常專業的觀點!電梯在使用時會產生損耗,生4認為六樓、七樓的住戶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而一樓、二樓住戶承擔的責任要小一點,所以支付的費用低一點,有沒有道理?
生(齊):有。
【賞析】在這個環節中,張老師引導學生圍繞“一樓住戶阻礙”“費用如何分配”“數學與安裝電梯的關系”等方面展開了激烈討論。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情況分析,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他們不僅主動查找資料、積極討論,還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解決方案。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可見“舊小區安裝電梯”這個項目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滿挑戰和樂趣的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發展了團隊協作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對小學數學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的啟示
張老師教學的“舊小區安裝電梯的秘密”一課,以生動的情境為載體,對實際問題進行深度剖析,為小學數學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一)情境創設,讓數學變得生動有趣
小學數學主題活動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感。張老師巧妙地選擇了“舊小區安裝電梯”這個話題作為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的生活場景中。這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主題項目,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不同,張老師采用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的方式教學。以“舊小區安裝電梯”項目為主線,張老師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核心素養理念,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團隊合作、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這對數學主題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即鼓勵學生走出課本,通過實踐活動探索和應用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三)問題導向,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張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完成指定的數學任務,還要展示他們的發現。張老師并沒有直接給出舊小區安裝電梯涉及的所有數學原理和計算方法,而是通過提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如“裝電梯時遇到的困難”“如何分配電梯安裝費用”等,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答案。這樣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參與整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習慣。這也是小學數學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的核心目標之一。
(四)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
張老師在這節課中通過引入社會話題,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深刻理解到社區改造背后的社會價值和人文關懷。這種教學法給我們設計小學數學主題活動提供了啟示: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關心社會、為社會服務。
總而言之,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不僅要學習課本中的數學知識,還要學會解決真實問題。“舊小區安裝電梯的秘密”這一課,充分展示了數學教師如何在真實情境下開展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了一個兼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社會責任感塑造的優秀范本。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借鑒張老師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基于真實情境的主題活動與項目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解題能力的學生,構建一個更為立體、生動、富有實效的小學數學教育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唐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內涵、本質與實施路徑[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12):23-27.
(責編 黃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