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鵬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鄉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引起廣泛關注。文章通過探討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通過策略的實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鄉村小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1-0097-03
小學數學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使命。然而,傳統的數學教育方式往往偏向教授抽象概念和計算技巧,忽視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關聯。對于鄉村學生而言,由于其教育背景及面臨的挑戰與城市學生存在差異,因此他們更需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數學教育。本文將探討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并對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生活化教學資源不足、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比例不均衡和課堂形式單一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和途徑,以幫助鄉村小學教育者更好地實施數學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小學數學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側重教授抽象概念和計算技巧,容易讓學生對數學感到乏味和枯燥。而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當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結合時,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此外,生活化教學還有助于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具創造性,以便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學生不僅能夠解決特定問題,還能逐漸培養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化教學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避免機械地記憶公式和計算步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學生敏捷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化教學資源不足限制教學水平
在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生活化教學資源不足是較為顯著的問題,這嚴重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部分鄉村小學面臨教材和技術設備匱乏等問題,導致教師難以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將數學知識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現。由于缺乏互動式教學工具、實驗材料及計算機設備等現代教育工具,限制了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體驗受到了影響,難以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另一方面,互聯網連接問題也是資源不足的主要表現之一。在部分偏遠地區,由于網絡信號不穩定,教師難以利用線上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限制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總之,教學資源不足是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一大挑戰。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學校管理機構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大資源和資金投入力度,為鄉村小學提供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和設備支持,以推動數學生活化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比例不均衡
在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數學理論知識的教授與實際生活應用之間的比例不均衡。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過于強調抽象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技巧傳授,卻未能充分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和實際應用,這導致學生缺乏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機會。因此,學生可能會產生“數學只是一堆無關緊要的公式”的想法,進而對數學的興趣逐漸減弱。同時,部分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中缺乏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和情境,學生難以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這導致數學教育變得抽象,缺乏吸引力。此外,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可能過于理論化,未能充分考慮到鄉村學生的背景和需求,使得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數學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生活應用比例不均衡是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鄉村小學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提高數學的吸引力,強化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有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例如,教學“量一量,比一比”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貼近鄉村生活的情境——農田管理。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將扮演農田管理員的角色,負責管理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農田。他們的任務是測量和記錄自己農田的大小,并計算出需要的肥料比例。在此過程中,學生使用卷尺和標尺等測量工具測量農田的長度和寬度,然后根據測量數據計算出小麥種植所需的肥料的比例,以確保農田能得到足夠的肥料。通過構建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測量和計算技能,還能深刻理解比例在資源分配中的重要性。這種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認識到數學在鄉村生活中的實用性。
再如,教師可組織食品捐贈的活動。活動中,學生需要購買一些食材作為捐贈食品。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制訂購買食材的預算,要求學生在預算內購買盡可能多的食材進行捐贈。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規劃購物清單,選擇食材和購買的數量。在采購過程中,學生需要考慮購買食材的總花費要在預算內。教師為學生提供商店食品宣傳冊,了解不同食材的價格,并進行價格比較。同時,引導學生使用“乘法和加法”等數學技巧進行實際計算,計算不同食材每100克或每包的單價,以確定哪些食材是最經濟的選擇。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購物清單和計劃,討論自己是如何作出數學決策的。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還能夠發展規劃和計算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制訂均衡教學計劃,設定生活化教學目標
在鄉村小學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是確保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與在生活化應用方面保持平衡的關鍵。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教師在鄉村小學制訂教學計劃的關鍵在于明確教學目標。考慮到鄉村小學資源有限、學生背景多樣等特點,教師需要更加巧妙地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幾何圖形的屬性和測量技巧等幾何核心概念,確定學生在學習后應該達到能夠準確測量和描述各種幾何形狀等技能水平。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與實際生活更為緊密相關的課程教學活動。例如,引導學生測量學校周圍的農舍、農田的長、寬或者確定教室的窗戶的形狀,以及認識校園內各種形狀的建筑和物體。為了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測量工具如尺子、角度儀等進行測量。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理解和掌握幾何形狀的定義和屬性,還能夠將幾何知識與學生熟悉的農村環境結合。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測量、觀察和問題解決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二,教師需要找到傳統數學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的平衡點。既要保證學生對數學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又要巧妙地將日常生活實踐融入數學課堂,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數學的核心概念是構建學科體系的基石,對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知識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規劃教學內容時,應合理安排核心概念的教授比例,確保學生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技能。同時,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也是教學計劃的關鍵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與鄉村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情境,如農田管理、農產品銷售或村莊規劃等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這些情境聯系。例如,在教學“簡易方程”時,教師可以引入農田管理實際案例,讓學生列方程來解決農作物種植和收獲的問題。這種結合實際應用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數學學科將更加貼近鄉村生活,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身邊環境緊密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三)合理分配課堂時間,開展多元化生活實踐活動
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并開展多元化生活實踐活動對于開展生活化教學至關重要,該項教學策略使數學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教師首先要明確數學課程的重點和學習目標,根據目標來確定課程重點與時間分配。例如,當教師在教學幾何內容時,可以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例如,對于“認識圖形(一)”一課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不同幾何形狀的屬性,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圓,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識別和描述這些形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精確安排每堂課的時間分配,以確保課程有序進行。以“正方形”教學為例,在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師可在課堂開始的前15分鐘介紹正方形的定義和特點,接著用10分鐘展示正方形的圖片和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照片視頻等,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形狀。觀察過后,教師可花費15分鐘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正方形的特點并討論。這樣具體到分鐘地規劃一堂課的時間,可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目標。在本堂課中,教師通過提供明確的定義、視覺輔助工具和互動性練習,助力學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特性。這樣的課程設計使得數學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更加透徹地掌握數學概念。
第二,在鄉村小學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整合多元化的生活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興趣,同時使數學教育更貼合鄉村生活的實際情境。這些生活實踐活動包括數學游戲、實地考察、手工制作和實驗等,旨在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應用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幾何內容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在鄉村環境中尋找各種幾何圖形,如農田的地塊劃分、農舍的建筑結構等。通過實地觀察和測量這些具體物體,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并將其與實際生活情境聯系。同時,這一過程也將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測量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手工制作來加強生活實踐。例如,利用鄉村常見的自然材料,如竹子或土塊,自行創作各種幾何模型。這種實踐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記憶幾何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實踐體驗,教師還可設計一系列與鄉村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游戲。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數學游戲,要求學生回答與鄉村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如計算田地面積、預測農產品收成等。這樣的游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技能,還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數學教學更貼合鄉村生活。
綜上所述,實施鄉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夠讓數學從抽象學科轉變成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工具。通過探討鄉村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深入剖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如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制定均衡的教學計劃等。這些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也為鄉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 ? ?萬雪萍.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6):155-157.
[2] ? ?張雅潔.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本質、價值取向與操作要義[J].教育界,2022(17):23-25.
[3] ? ?詹玉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對策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2(23):75-77.
(責編 ? ?梁桂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