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瑋
摘 要 教學《老山界》可以引導學生從四個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初讀,引導學生想象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境,建立情感聯系;概讀,引導學生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細讀,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探究紅軍戰士的精神內涵;拓讀,引導學生閱讀更多反映長征歷史的文章,深化學生對歷史的認知。
關鍵詞 《老山界》? 初讀? 概讀? 細讀? 拓讀
陸定一《老山界》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初讀時,引導學生想象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情境,感受翻越陡峭險峻大山的艱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達。概讀時,引導學生系統梳理內容信息,概括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細讀時,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的妙處,深入挖掘紅軍戰士的精神內涵,有助于加深對描寫方法與修辭手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拓讀時,引導學生將《老山界》與其他反映長征歷史的文章相聯系,廣泛搜集、閱讀反映長征歷史的文章,開闊學生的的歷史文化視野。四種不同的閱讀方法的結合,有助于學生多維度探究《老山界》的豐富內涵,拓展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認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文學鑒賞能力以及跨學科的歷史文化視野。
一、初讀:想象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教學《老山界》,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重點讓學生找出描寫山勢險峻和行進艱難的句子,想象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艱難情景。《老山界》中通過生動的語言描寫,呈現了紅軍部隊翻越老山界所面臨的極大挑戰。要求學生找出相關語句,顯示大山的陡峭,突出山路的險峻,表現長征部隊在攀爬險峻大山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有學生找到了寫前方山路險峻的語句,發現峭壁上的路“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確實夠陡夠險的,難怪連馬匹都無法通過,部隊前進緩慢。有學生找到了作者夜晚在險峻山路上睡覺時的心理感受的語句,認為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險峻、環境的惡劣,一方面表達出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文章最后說:“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這是以實襯虛,以老山界的險峻難翻襯托紅軍長征路上后面更多更大的困難,但紅軍長征最終取得了成功,表現出紅軍戰士勇于挑戰困難、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堅定意志與大無畏革命精神。
通過初讀中的想象,學生或許能體驗到文中描述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如“之”字形火把,紅軍戰士在絕壁上“前后呼喊起來”的爽朗笑聲,在只有一尺來寬的山路上“酣然入夢”的坦然,在寒氣逼人的半夜里“忽然醒來”后對夜景的欣賞與陶醉。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種想象,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紅軍戰士戰勝困難、消滅敵人、奪取勝利的堅強決心與斗爭意志。在學生的初讀想象中,要求學生分析關鍵句子,能培養學生對文本語言和寫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描寫山勢險峻和艱難的句子成為啟發學生深入思考的起點,引發學生對這些困難如何影響人們行為和態度的深刻思考。通過情感的分析和體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傳達的主題和價值觀。
二、概讀:梳理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教學《老山界》,可以讓學生概讀課文,快速找出文中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以此為線索梳理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本文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主線展開敘述,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線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結構與內容要點。
隊伍決定下午出發,開始翻越老山界之旅。起初,隊伍沿著山溝向上走,山路異常難走,走走停停,天色已經變晚了。隊伍忍著饑餓繼續前進,地勢逐漸陡峭,他們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縱隊,接近了“紅星”縱隊的尾巴。在轉彎地方,發現了一戶瑤民的房子,與瑤民交談,了解到當地人的困境,這時到了傍晚。詢問瑤民后知道前面還有竹林,準備砍來制作火把。
一路前進,天黑了才到山腳。于是點著火把翻越“之”字形的山路。走了半天又走不動了,部隊受命在峭壁的山路上睡覺,天明再登山。黎明繼續登山,很小心地爬過雷公巖的石梯,前面還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下午兩點多,隊伍到達了山頂,作者忽然想起在此立一座紀念碑。隊伍下山,路途相對平緩,故事就此在下午結束。
對時間和地點的梳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內容要點與結構層次。學生分析了這些線索,就能系統性地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明確隊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變化來展開敘述,以及這種敘述方式如何增強了文本的表現力。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敘述技巧。
三、細讀: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
教學《老山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體會作者景物描寫的技巧與藝術效果,感受紅軍在極端困境下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情懷。
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翻越老山界的諸多困難,如陡峭的山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懸崖峭壁等。這些困難使得紅軍部隊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慰問當地居民、寫標語等。這種惡劣的天氣與險峻的大山環境,文中有精彩的描寫。引導學生細讀這些景物描寫文字,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環境的極端艱難,感受到紅軍面對困難挑戰時的堅強不屈。
文中對老山界陡峭險峻的山路描寫,形象地呈現了紅軍翻山所面臨的困難。一方面紅軍戰士饑腸轆轆,餓著肚子,依然堅韌地爬山前行,一方面紅軍戰士要寫標語、作宣傳,深入瑤民家中宣傳紅軍的政策,了解瑤民的生活現狀。紅軍戰士在困難中的行為表現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紅軍在艱苦環境中的不懈奮斗。盡管面對生存的壓力,但紅軍戰士依然表現出堅定的斗爭意志、樂觀的革命精神,不僅努力克服困難,還積極與當地居民交流,向他們宣傳紅軍的政策,爭取支持。紅軍部隊的醫務人員和女同志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和勇氣,照顧傷員病員。
通過細讀課文,學生能感受到紅軍戰士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展現出的堅韌毅力和革命精神。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革命成功,即使面對生死考驗也毫不退縮,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革命精神。
文中有多處景物描寫,作者巧妙地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膩地描寫火把、星星、火堆、黑的山峰、寒夜中的聲響等,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還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狀態。比如:“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這一描述凸顯了隊伍在山路上的困頓,通過“滿望”和“走不了幾步”傳達了隊伍的期望和挫折感,凸顯了紅軍戰士堅毅前行的決心。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這里將“山峰”比喻為“巨人”,比喻中兼有擬人手法,強調了山的巍峨和威嚴。這種形象化的描寫不僅凸顯了山勢的險峻,還讓讀者感受到紅軍戰士在面對巨大挑戰時的堅定決心。“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 這里以“之”字形寫山路的曲折險峻,說火把與星光相接,形成了一個奇幻的景象,突出了山路的陡峭險峻和紅軍戰士的樂觀精神。這種景物描寫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感受到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情懷。
細讀課文,透過作者生動的描寫,如險峻的山路、饑餓的境遇以及醫務人員的英勇行為,學生能真切地感受紅軍戰士在困境中的堅韌毅力和革命信念。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人物性格。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并深入分析這些景物描寫的表現手法與藝術效果。通過具體的語句分析,促使學生深刻認識景物描寫能豐富文章內容,還能夠傳達人物情感和精神品質。所以,細讀課文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能提升學生意志品質與情操修養。
在強調景物描寫的情感共鳴作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寫所呈現出來的情感和氛圍。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中的主題和象征意義,這能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的發展。
四、拓讀:閱讀更多敘寫紅軍長征的文章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紅軍長征這段歷史,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閱讀更多反映紅軍長征的文章,例如楊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楊成武的《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等,鼓勵學生將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分享。
《大渡河畔英雄多》和《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生動地描繪了紅軍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所面臨的險峻環境,表現了紅軍戰士的堅韌意志和英雄氣慨。《大渡河畔英雄多》描述了渡河過程中的驚險瞬間,包括敵人的猛烈射擊、渡船在浪涌中的顛簸、戰士受傷等情節。在這個情境下,紅軍戰士展現出了冷靜沉穩的心理品質與機智應對能力,尤其是在渡船撞上礁石后,船工和戰士們緊密合作,成功將渡船安全靠岸,展現了頑強的生存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描繪了紅軍在夾金山險峻環境中前進的場景。面對寒冷的氣溫、堅硬的凍土、陡峭的山路和漫山積雪,紅軍戰士相互扶持,用木棍在積雪中挖出踏腳孔,互相鼓勵前行。這展示了紅軍團結互助的友愛精神與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以及在極端條件下堅持前進的勇氣和信心。這兩個故事突出了紅軍英勇斗爭、頑強不屈的精神,無論在何種困境下,他們都能堅持斗爭、戰勝困難,體現了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的卓越品質。
鼓勵學生課外拓讀,學生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紅軍長征的多方面情況。通過閱讀其他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文章,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領域,使他們更全面地理解這段歷史。所以,拓讀能讓學生更全面深刻地感受到紅軍在長征中所經歷的艱辛,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紅軍長征歷史的情感共鳴,更珍視這段歷史。
拓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感悟紅軍戰士在面對困境時的團結互助精神,啟發學生思考團隊合作的價值,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與責任擔當。拓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全面深入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閱讀文本要盡可能多找幾個,促使學生通過多個視角探究、了解這段歷史。作為拓讀的補充,還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紅軍長征地、紅軍紀念館、紅軍烈士紀念碑,尋訪健在的老紅軍或紅軍家屬、紅軍后代,親身感受、多方了解當年紅軍的生活、戰斗歲月的真實狀況。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全面的歷史認知。所以,拓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紅軍長征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合作精神、責任擔當。
綜上所述,教學《老山界》,可以有初讀、概讀、細讀、拓讀四種閱讀方法。初讀中引導學生感受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困難與挑戰;概讀中引導學生以時間和地點為線索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細讀中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的技巧與藝術效果,探究紅軍的精神品質的豐富內涵;拓讀中引導學生拓寬對長征歷史的認知,更全面深刻地感受紅軍戰士在極端困境中的堅韌意志與革命情懷。四種閱讀方法綜合運用,能使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老山界》的豐富內涵,從而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
[作者通聯:江蘇新沂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