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 ? 要〕? 隨著現代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逐步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還能夠有效推動教育發展的各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也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從培養學生基本的知識能力到進行更復雜的實驗操作都用到信息技術。小學實驗課程做到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和教學策略的改變,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科學;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5? ? 049-051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我縣起步較晚,尤其在我們農村基層學校,自2007年配備“農村遠程教育”項目以來,信息技術才正式進入我們的課堂,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及興趣,就像互聯網的發展一樣,一日千里。那么有沒有現成的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模式呢?應該有,但不一定適合我們農村基層學校,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學生接觸計算機太遲,起點很低,何況教材的更新速度太快,我們不一定能夠完成教材的要求。因此,鄉村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成為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下面就以上問題談一下我對信息技術與實驗課程教學整合的個人觀點。
一、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的作用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就像計算機的“驅動程序”,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門全新的知識領域,學生抱有很濃的求知欲,那么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怎樣保持學生的求知欲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信息應用意識。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已經激發不了學生的熱情,應將以往的“先教后學”變為“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中小學教育的諸多領域尤其是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更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合理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實驗教學中基礎、抽象、邏輯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為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探索性思考能力創造優越的條件。
二、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的方法
以禮縣祁山鎮學區為例,從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小學基本能配齊目前教材中規定實驗所需器材,學校的一些教師還能針對實驗教學內容和學生制作并改進一些器材。但部分基層學校器材雖有卻不能有效地完成實驗,更不能滿足學生的一些自主實驗。各基層小學基本沒有實驗室,只有一個器材室,大多數農村基層學校由于編制和學校偏僻等原因,實驗管理員都是一些后勤管理人員或由某一科任教師擔任,這樣就出現了實驗管理人員不能幫助教師或學生排除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更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實驗。一些課程要求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的準備工作只能由科任教師自己去完成,因為沒有專業的教師,學生的科學實驗教學就變得十分簡單,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經驗和水平不足,難以帶領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實驗活動,甚至不能進行正常的實驗教學活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干脆不做實驗。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就把做實驗變為講實驗,甚至讓學生背實驗,直接影響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這樣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生的求知欲,實驗室也就成了擺設,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教學意義。但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已經成為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能真正解決農村實驗課程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實驗過程和結果
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驅動力,促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由于鄉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教育質量普遍較低,學生的實驗學習熱情和積極程度也相應地較低。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如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可以生動形象地呈現出實驗的過程及其結果,這有助于學生輕松地領悟到實驗的核心要點,進而提升實驗學習的熱忱和成就感。
比如在教授五年級《食物鏈》一課時,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但是使用多媒體手段就可以有效解決問題。適當地設計教案,從一開始就在顯示屏上展現出一片金黃的稻田,其中有害蟲正啃食著莊稼,一只青蛙準備捕捉它們作為美食,但在附近卻發現一條吐著芯子的青蛇四處游走,即將攻擊青蛙。接著一只猛禽突兀地自天空俯沖下來,迅速襲擊那條蛇。這種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課堂模擬能引導教師帶領學生解析各種生物(包括水稻、害蟲、蛙類、蛇、鷹)之間相互的食物鏈聯系,由此觸發他們對于“食物鏈”的研究探討。
(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借助聲音、形狀與動態圖等多種呈現形式,可增強小學科學教學的視聽效果,降低科學教學難度,從而提升孩子的科學素養水平。針對一些難以被年幼或缺乏經驗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原理等,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引導他們探索新的“奇特”的現象,提出新穎的問題并且獲得創新性的答案,這不僅能夠簡化教學過程本身,還能提高他們的洞察力和邏輯思維技巧。
例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一課,如果我們用媒體信息技術來展示,可以讓學生直接看到天文現象以及運轉的過程,授課中采用希沃系統中“模擬星體運動”設計制作的太陽、地球、月亮的運動模擬動畫,以非常逼真的畫面展示三個星體的運動規律,揭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象,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理解準確無誤,既能有效地完成科學實驗,又能拓展學生的天文學知識。
(三)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豐富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由于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較差,很難提供齊全的實驗設備和材料,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虛擬實驗的形式,提供實驗的相關知識和背景介紹,展示各種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對實驗現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實驗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例如模擬實驗、交互式演示等,學生能夠更加活躍地參與實驗教學,幫助學生鞏固實驗教學的內容。在完成實驗后,學生往往需要撰寫實驗報告。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提供模板和范例,幫助學生更加規范地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可以提供復習材料的形式,幫助學生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回顧,提高學生的實驗教學效果。
(三)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實驗教學互動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安排。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通過交互式演示等形式,讓實驗教學變得更加互動和合作。學生可以通過點擊、拖拽等操作,參與實驗教學,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和合作,共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和困惑。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既可使實驗不受實驗室的限制,又可以豐富多媒體教室的功能,如果把各教室及教師的計算機做到資源共享,這樣實驗室就可擴大到教室,并且實驗再也不受實驗室實驗器材、實驗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實驗,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授《小羊多莉是如何出生的》這節知識時,因為種種原因如環境、時間和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關于動物克隆的相關信息。因此,傳統的課堂教育方式在這堂課上的實施會遇到很大的挑戰。然而,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簡化這個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向學生展示普通的羊如何出生,接著播放出克隆羊多莉的出生過程,并引導他們對比兩者的不同之處,最后引發討論。這種方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驗課程教學之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熱愛科學實驗、使用科學實驗的意識,既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科實驗能力,又有利于培養他們認真觀察、勤奮求真的科學態度。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多媒體CAI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應用的行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號:GS[2022]GHB0919】
參考文獻
[1]吳葉飛.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新亮點多媒體的應用[J].科學大眾,2015(10):52.
[2]韓俊花.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2.
[3]管長存.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