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
【摘 要】新建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項事務紛繁復雜,常常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如何形成合力,高效完成任務?從校長到教師,都需要成為“多面手”才行。校長以身作則,多面全能,方可引領全校立足當下,走向明天。教師要練就“一專多能”的本領,離不開校長的智慧用人、巧妙點撥、適時幫助。“多面手”的練就,是新校建設順利發展的保證。
【關鍵詞】新建校 多面手 校長 老師
“接到活動邀請,心情復雜而糾結,我們擔心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然而,學生們的表現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甚至用‘震撼來形容都不為過。進入小學不過短短一個月,所有學生與幼兒園都已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家長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學校彌月匯報活動后的家長留言。那時,學校開辦一個月。
“活動很出彩!內容、形式與組織,都又上一個臺階,可見教師們的智慧和付出。這是一次家的盛宴,震撼!學校讓我們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所學校的能量是無窮的!”這是學校“不忘初心·臘八有禮”百日慶典后的家長留言。那時,學校才開辦四個月。
“教師們殫精竭慮,為的是讓學生們感受到集體的愛,在關愛中成長。學生異常欣喜,筆者也很受感染。雖然沒有鮮花和蛋糕,但是這場云平臺集體生日會,這輩子應該不會有第二次了,獨一無二!難忘!” 這是學校“感恩生命·童創生日會”線上活動后的家長留言。那時,學校開辦六個月。
“成為童創谷首屆的一員,我們的學生何其有幸!我們相信,在‘超人教師們的愛心帶領下,小谷粒一定會茁壯成長,個個飽滿可愛。”這是學校家長開放日之后的留言。那時,學校建校一周年。
……
之所以不惜筆墨來出示家長留言,因為這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對學校而言,金杯銀杯不如家長口碑。一所開辦僅半年的新校,為何能獲此口碑?也常有同行來問:你們教師這么少,高質量完成那么多事情的秘訣何在?其實,我一個新手領隊,哪有什么秘訣?如果說有,那就是我把每一位教師都練成了“多面手”。
一、逼人先“逼己”——校長先把自己逼成“多面手”
(一)逼自己轉型,從業務走向行政
從教二十多年,如果說有過什么“人生夢想”的話,那就是踏踏實實做一輩子小學語文教師,“校長”真不在我的夢想詞典里。然而,因為新區需要,服從組織安排,筆者于2019年秋學期成為一名校長。可是,筆者能做好校長嗎?作為一名特級教師,講臺上我可以不慌不忙,這是對業務的自信。但校長要應對的更多是行政上的管理。
“我,可以嗎?”對校長職務本不感興趣的筆者不得不一次次說服自己:既然服從了組織任命,就不能完全為了興趣工作,而要把工作做成自己新的興趣,你必須對手中的那枚法人印章負責!從此,你要認認真真學習做校長,用業務專長為優化行政管理服務。學校不是試驗品,你必須從業務為主走向行政管理為主……
不會做校長,怎么辦?學!筆者常常回顧并學習自己曾經受益的幾屆校長管理方略。慶幸的是,他們都有值得學習并傳承的地方。
筆者的第一任校長,他對青年教師的大度和包容讓筆者終身難忘。記得筆者第一次帶班時手忙腳亂,可校長每次路過筆者的班級總是面帶微笑,有時還會停下對我說幾句鼓勵的話,其實筆者的班級比隔壁不知亂上多少,校長不可能沒看見,他只是在等待著我慢慢學會。校長高瞻遠矚,很早就鼓勵教師開展教科研。年輕的筆者參與過蘇教版教材實驗、“馬蹄形”教學、“和諧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教學實驗研究,這些奠定了筆者后期教科研成長的堅實基礎。筆者從校長身上學到了對青年教師該有的信任與適時加壓。
筆者的第二任校長,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業務型校長。他常常告誡領導班子和行政人員:教學是教師的生命線,如果自己帶班很失敗,無論你做多少行政工作都不能服眾。作為助手,我親眼見證了校長一邊做好學校管理,一邊做好個人發展,以及名師工作室團隊建設的兼顧之路。這讓同樣業務出身的筆者對學校管理少了一些惶恐,多了一些自信。
筆者的第三任校長,他像一位謙和的鄰家大哥。一百多號的教職員工,他對不同層面細膩的人文關懷常讓我感動。新教師入職,他送上帶有學校文化的筆記本;老教師退休,他組織讓人難忘的歡送會;遇到教職員工特殊的家庭變故、調動交流、婚喪嫁娶,他總會送上暖心的關愛。學校擴建,校長一邊忙于學校治理,一邊忙于浩大的建設工程,兩件事情都進展有序,成績斐然。校長溫和的待人之道和在校園建設上的舉重若輕都給了筆者很多啟發。
感謝前三任領導,他們各有千秋的管理風格都給予筆者優秀的垂范。除了他們,筆者還不斷向區內其他的優秀校長取經,感謝每一位校長都能慷慨相助。
轉型,首先是思想上的認同。我,在努力!
(二)逼自己學習,從單一走向多元
說實話,如果問筆者轉型后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筆者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基建!接手這所學校之前,筆者從未接觸過基建相關的任何事務,甚至連自己的小家庭裝修都沒有碰過一塊地板或瓷磚。接到任務時,眼前是陌生的工地,荒蕪的四周,橫七豎八的建材,高高低低的腳手架,此外,就是一本厚厚的圖紙。
對圖形和數字都不敏感的筆者,面對這一切,連未來學校的輪廓都無法想象。怎么辦?先從學習看圖紙開始!轉換格式、放大、縮小、整體、局部、電腦、手繪、比劃、想象……終于,在無數個白天黑夜的揣摩研究后,曾經對建筑圖紙一竅不通的筆者,看到圖紙的某一點就能想到某間教室的某個方位……
隨著工程的推進,筆者也一趟趟在工地里奔波。酷愛高跟鞋的筆者逼自己換上了平底運動鞋,為的是在坑洼不平的工地上健步如飛;惜時如金的筆者把大量的時間耗在工地上與建筑隊攀談,為的是獲取學校工程的相關進展……
五月招生,工程尚在建設;七月暑假,學校尚未竣工;八月臨近開學,建設仍未完工……首屆報名的學生家長開始懷疑這所學校能否如期開辦,有人電話不斷質疑,有人直接選擇放棄。那時那景,焦灼之心非親歷者不可知。基建,對于筆者來說真的太難了!只記得那時一邊忙于開學前準備,一邊忙于和工程部交涉。感謝上級領導的關懷,學校總算在八月底滿足了家校見面會的需求,首屆辦學如期開展。
原以為開學后就可以安心考慮教育教學的管理,然而,基建工程尚未結束,一邊是教育教學,一邊是工程掃尾,兩者都不能耽誤。部分功能室從毛坯開始,設計、施工、技裝、美化,每一件事情都要花費大量心力。此外,還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來,地面裂縫、扶手毛糙、墻體開裂、樓頂滲水、地面易滑……每一件似乎都是可以交給后勤的小事,可每一件又都是校長必須清楚其利害的大事。
除了基建與技裝,校長要面對的還有很多。筆者只能逼自己邊學習邊實踐。好在走過的路告訴我:凡是靠學習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三)逼自己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
辦一所怎樣的學校?沒有人會告訴你。身為校長,頂層設計必須自己先行。一所平地起的全新公辦學校,走怎樣的方向才能既讓百姓滿意,又不負自己對教育的初心?忙于基建的同時,筆者也在努力思考。
建校一年,筆者對學校頂層文化的設計易稿不少于20次。有時是全部推翻重來,有時是只改個別字詞甚至標點。一次次修訂,又一次次和教職員工開展頭腦風暴,再向專家和同行請教。筆者所在學校是國家級新區的新建公辦校,一切都是新的,當然要走創新之路。最終,筆者確定了以“童創谷”為定位,以“樂享生命的童創之谷”為愿景,以“童·創”為校訓,以“創意無拘,言行有度”為管理理念的頂層文化,希望學校成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孕育地和創造未來的夢工場。
關于學校課程,筆者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構建協同共創、整體發展的童創谷課程體系。學校第一年只有一年級兩個班,只有兩名語文教師,其他學科教師各一名。根據學校現狀,筆者和教師們一起,開發以問題或任務為核心的主題學習,選擇和利用各種資源統整課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一年實踐,取得了很多的成效。
如今,筆者對“童創教育”的未來充滿自信,但筆者也清醒地認識到,理念的落實才剛剛起步,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矯正并優化。
逼自己思考,校長才能帶領全校立足今天,走向明天!
二、術業有“兼攻”——把每一位教師練成“多面手”
(一)激發內在動力,“兼職”可以很專業
“這一年,對于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盡管我已工作23年,但經常對小伙伴們說‘請叫我小白,因為我所負責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細想過往,欣然發現,在蹣跚學步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
這是S老師個人年終總結的開篇。是的,S老師調到這所學校之前,曾是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于她,小學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何讓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小白”發揮作用,成為學校必不可少的一員?任務分工時,筆者陷入了沉思。
英語是她的專業,兩個班的英語教學毋庸置疑。課時量不足,再加上一個班的道德法制教學,兼任一個班的副班主任。這些,S老師也都可以勝任。但是根據學校需要,她還得兼任保健老師。當我跟她提出時,她立刻寫了一臉的“懵”字。如何讓她克服緊張和焦慮,承擔起新角色任務呢?除了情感支持,筆者更多的是在她的每一次具體工作中適時點撥,激發其內在動力,鼓勵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記得那是第三十一個全國愛牙日(2019年9月20日),S老師主動請來了南京工業大學校醫院的專業人士給學生開展了一場保護牙齒的宣講。活動結束也做了報道,如果此時畫上句號似乎無可厚非。但是筆者想,若能激勵S老師把活動延續下去,提升到課程高度,其價值就不再是一次單純的活動了。于是,筆者和S老師進行了一番商討。說是“商討”,其實更多的是為其打開思路,指明方向。
“愛牙宣講實在太好了!后面還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可以讓學生畫牙齒。”
“怎么畫呢?”
“隨他們怎么畫吧。”
“你看,我們的出發點是‘愛牙,我給你推薦一個故事《小熊不刷牙》。你讓學生讀讀故事,看看自己的牙齒,再照著鏡子畫怎么樣?”
“這個想法不錯,讓學生露出八顆大門牙,畫最燦爛的笑臉!”
兩天后,S老師給筆者送來一摞稿紙,上面都是學生們露著牙齒的笑臉。
“這些畫你打算怎么處理?”
“貼在班級吧。”
“嗯,可以。學生們的畫除了被展覽,有沒有更多的可開發價值?”
“我再想想。”
第二天,S老師高興地告訴筆者,她想到了好辦法:讓學生說說自己作畫的過程,再手拿畫作拍一張露出和畫上一樣多的牙齒微笑著的照片。她還告訴筆者,她希望把所有學生的照片集中展示在公共區域的一大面墻上,給展示區命名“曬曬我的小白牙”。
聽著S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述,筆者的眼前出現了一張張笑臉,這里有本校所有的學生,還有一張最燦爛的,那是S老師的笑臉。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S老師的保健工作越來越專業。之后,她又做了“曬曬我的小能手”專題活動。這一次,S老師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規范的“七步洗手法”,還讓學生和家長共讀關于“咬指甲”的繪本故事《壞習慣》,閱讀后又讓學生創編自己的小手故事。顯然,S老師的衛生保健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課程意識。
作為保健老師,傳染病預防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保健都是頭等大事。預防流感、學生體檢、疫苗接種……各種瑣碎工作,S老師都從一無所知到駕輕就熟,儼然已是一位專業的保健老師。
其實,除了兼任保健老師,S老師還兼任著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編輯,而此前,S老師除了word文稿和簡單的PPT制作,她在電腦運用方面一概不通。為了激發其內在動力,筆者安排信息科技老師對其手把手教學,更多的是對她編輯的每一條微信大加贊賞。學校人手實在有限,能做出來就不錯了,質量可以慢慢提高。在一次次激勵之下,S老師進步很快,微信編輯的質量越來越高。
除了開篇的那段話,S老師在年終總結中還寫道:“和大家相遇是我的幸運,這是筆者收獲最多、進步最快的一個學期,因為筆者做了很多之前從沒有做過的工作。感謝大家讓我把一項項‘兼職都做成了‘專業。”
(二)揚長使其精致,“能師”可以很細微
W老師是一名體育老師。第一次家校見面會,學校錄了一段視屏,W用手機“快剪輯”截取了15秒,并加入了學校LOGO在朋友圈發布,獲贊無數。原來,W一直有在朋友圈發布小視屏的個人愛好。
發現了W的這一愛好后,筆者開始思考:怎樣讓W老師的興趣變成特長并且運用到工作當中?得為他創造機會。
學校采購了一款手持微型攝像設備。日常活動時,W老師就承擔起視頻拍攝任務。從一次次分享的小視屏看,W老師的后期剪輯技術越來越高。接下來,筆者開始考慮讓W老師把特長發揮到更多的工作當中。第一個月的工作例會,筆者要求每一位教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W老師第一次嘗試剪輯了自己一個月來的工作視頻,獲得了同事們的一致贊揚,筆者也對他的匯報方式大加贊賞。
W老師“出師”的機會到了。老師們紛紛向W老師請教工作匯報視頻的制作技巧,因為大家都想嘗試一下。于是,W老師很快成為同事眼中的“能師”。W也毫不吝嗇,把自己琢磨的各種軟件技巧向大家一一傳授。“快剪輯”“CS”“會聲會影”……從那以后的月工作總結會,就成了同事們的“觀影”會。在大家紛紛學會視頻制作后,特殊的節日,同事的生日,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都會有人及時捕捉瞬間。于是,新校建設的歷史就這樣被有意無意地真實記錄了下來。
成為“能師”后,筆者又鼓勵W將視頻編輯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童創Tabata》《跳繩:學與練》……一節節生動又實用的微課獲得了全校學生與家長的一致喜愛。其他老師呢,也在W老師的幫助下奉獻出越來越多精美又實用的視頻。
能者為師,哪怕再細微的特長也要設法讓其放大,揚長使其精致,可以發揮無窮的價值。
(三)避短護其尊嚴,“超人”可以被全面
所謂“超人”,無外乎能文能武全面發展之人。可事實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位教師也都會有自身的短項或不足。
A老師已經有了多年的工作經驗,教育教學上也取得過不少業績。原以為這樣的成熟教師寫點普通的文章應該不會困難。可是A老師第一次提交上來的工作計劃就問題百出。且不說內容,光是文件的格式就很不規范。標題的擬定、語言的表達,甚至標點的運用都不過關。是態度問題嗎?顯然不是。那就是能力或習慣的問題了。筆者告訴自己:新團隊剛剛組建,彼此都不太了解,但每一位教師都想給他人留下最好的初步印象。筆者要耐心幫助每一位教師,讓他們都將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大家。
筆者悄悄幫A修訂了文本,并向A老師逐一講解修訂的原因。然后,再讓A老師自己把修訂后的文本發布在工作群里。大家看到的是A規范的文本,紛紛點贊。那個晚上,A老師給筆者留言:“謝謝校長,您給了我很大的尊嚴。”此后,A老師每寫一篇文章都會發給筆者審閱,我仍然會悄悄地幫其修訂,告知原因,再讓其本人發布修訂稿。一段時間后,A老師在大家心目中成了一個很全面的“超人”,筆者也無需再提前審閱由A老師執筆的文章。
一個個成長起來的“超人”,背后是校長悄無聲息的幫助。其實,教師都有巨大的潛力,校長愿意付出,教師就有可能“被全面”。
新校建設“人手不足、事務不少”,S老師、W老師、A老師,包括筆者,是這種情況下快速成長的每一位“多面手”的真實寫照。筆者想,對于每一所新建校而言,應該也都如此吧!
注: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區域新建校教師研訓模式建構的實踐研究”(批準號LZD/2021/1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