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中央深遠謀劃和戰略部署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并賦予其更高水平開放的歷史機遇。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落實好重要戰略舉措,必須堅持聚焦使命、強化戰略意識、深化創新突破,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聯動發展區以構建新疆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為重點加快發展。聚焦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強化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責任意識,全面深化新時代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認真落實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加快提高“數字政府”建設及運行效能,推進數字化“新動能”快速聚集;促進自貿試驗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聚力在戰略性、全局性關鍵問題上實現突破;促進自貿試驗區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深化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強化金融服務自貿試驗區的功能。聚焦主要任務和措施,深化內外貿易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創新,全力以赴推進貿易便利化和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重視RCEP框架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對外貿易發展,深度拓展海外市場;堅持推動全產業鏈和對外貿易的創新發展,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優勢,加快棉產業聚集,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拓展國際合作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確保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建設行穩致遠。
關鍵詞: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新質生產力;制度創新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7XDJ020)。
[作者簡介]顧華詳(1967-),男,江蘇淮安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新疆優秀法學家(首屆),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法理學、黨史黨建、區域經濟。
一、引言
善于總結并注重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開拓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7批次設立了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專門就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展開了一系列的重要探索。十年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持續深化集成性系統性改革,推進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建設,探索實踐已初步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在中國制度型開放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開路先鋒作用。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效保障[1]。而深入加快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2],進一步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布局,則是新時期中國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集中體現。黨中央批準《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賦予中國新疆(以下簡稱新疆)8個方面、25項主要任務和措施,賦予新疆開放程度最高、改革自主權最大、牽引集成功能最強的開放平臺,目的就是要以更大力度加快推進新疆邁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實現同全國一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這也是黨中央深化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戰略部署,為新疆推進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二、黨中央深遠謀劃部署自貿試驗區,賦予新疆更高水平開放的歷史機遇,落實好重要戰略舉措,使命神圣而崇高,責任重大而艱巨
新疆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區位優勢獨特、政策優勢疊加、資源稟賦深厚。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局[3]。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錨定新疆在國家全局、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戰略定位,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4] 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持續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開放和穩定,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確保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實、動力更強、成色更足。以創新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走深走實,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積極性,在實踐探索中打造促進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新疆既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
(一)必須堅持聚焦使命,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聯動發展區①建設
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建設的條件充分、優勢明顯、能力強勁。最核心、最根本的保證是有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科學指引。新疆牢牢把握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重要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牢牢把握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5],經濟社會和民生改善取得了成效顯著,特別是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開放合作新優勢持續凸顯,“一帶一路”門戶樞紐作用更加明顯,聯通歐亞兩大經濟體的大陸橋優勢無可替代、潛力無可限量,特色和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外向型經濟基礎持續鞏固。因此,在新疆設立自貿試驗區,更加有利于促進新疆深度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更加有利于充分發揮好新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重要作用,加快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疆經驗;更加有利于新疆以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更加有利于積極開展差別化探索,從各地實際出發,大力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深度助推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有利于彰顯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豐富中國對外開放載體,提升中國對外開放層次,創新中國開放型經濟體制;更加有利于豐富反制美西方遏制中國發展的工具箱,有力促進中國企業遵循國際經貿規則、踐行絲路精神,彰顯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志和行動。
輻射帶動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實現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實現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必須聚焦建成“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的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全面深入落實“推動新疆邁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同全國一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6]的目標要求,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和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優勢,輻射帶動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共同建設,推進全疆在共享機遇和政策中共同下好“全疆一盤大棋”,共同做活南疆這個“棋眼”。為此,自貿試驗區應堅持從建設之初,就主動吸取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經驗教訓,重視針對管理機制整體不協同、主導產業帶動性不強、科技創新協同度不足、設施建設缺乏“共擔共建”機制等問題,及早做好制度創新上的準備與防范。應堅持做好“全域自貿試驗區”共同發展格局的規劃,做到頂層設計注重演進規律性,管理體制注重功能集成性,積極開展“多合一”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全鏈條服務模式,打造要素共享共用平臺,促進信息、資源互通,為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實現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提供規劃和政策支持;產業規劃應注重強化戰略引領,立足凸顯國家戰略疊加效應,增強主導產業的帶動性,實施補鏈強鏈工程,促進產業鏈重構與優化;構建自貿試驗區與聯動創新區“雙區”聯動機制,創新支持應注重市場導向性,構建創新生態圈,引導科研“市場化,建立聯動創新發展基金,保障“雙區”聯動發展;堅持共建共享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應特別重視搶抓新基建政策機遇,共建數字轉化平臺與賦能平臺,夯實聯動發展基礎;堅持落實和完善推進聯動創新區建設的工作機制,做到項目建設應注重多方協作性,打破封閉發展格局,加強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宣傳與培訓,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建設。應特別重視全面引領自貿試驗區帶動各地州市和兵團各師市聯動發展,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在全疆深化改革、擴大改革開放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鑒于國內先行設立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已經取得了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效果,新疆應同步支持各地州市和兵團各師市復制推廣成熟的制度創新成果,積極推動地方和兵團共同構建規則相通、市場相聯、產業相融、創新相促的發展格局,實現天山南北共同聯動的對外開放新局面,促進全疆各地、兵團各師市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整體提升新疆高質量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影響力。
切實提高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思想認識。自貿試驗區既是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所做出的又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新時代推進新疆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還是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行動,更是促進中國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方案,且能夠以新疆的新發展為全國、為世界帶來新動力和新機遇。因此,應堅持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突出中國特色、聚焦使命、把握主線、守正創新,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胸懷“國之大者”,堅定地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篤定前行;堅持統籌全局突出重點,把握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穩控好“取與舍”的平衡、深化“時與勢”的思考、強化“點到面”的縱深探索,主動擔當拼搏向前,加強兵地協同配合,積極謀劃和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制度與措施抓手,努力展現更大作為;堅持正確認識和統籌處理好自貿試驗區建設中的政府與市場、改革與法治、發展與安全、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新疆與世界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圍繞“八大產業集群”等優勢產業推進開放型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建設內陸沿邊開放高地和持續深化與中亞等周邊國家的合作發展,做到謀定后動、實事求是、穩中求進,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實踐提供強大動力。
(二)必須強化戰略意識,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堅持自覺對標國家總體方案深化自貿試驗區戰略布局的認識,深入研究統籌謀劃建設工作。堅持切實肩負起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與責任,聚焦努力成為暢通中國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目標,深入謀劃和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建設,在中國向西開放、東聯西出和暢通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國際黃金大通道,特別是深度融合“一帶一路”共建中充分發揮戰略支點作用,確保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打造成促進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構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更好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助力創建亞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自貿試驗區總面積179.66平方公里,在首次批準設立時的面積居中國現有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首,涵蓋烏魯木齊、喀什和霍爾果斯3個片區(均含兵團和綜合保稅區),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主,輻射喀什、霍爾果斯和兵團的“一核兩翼”發展格局,烏魯木齊片區對喀什、霍爾果斯片區和兵團的發展帶動與輻射的核心作用最突出,特別是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有20個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口岸,其東聯西出黃金通道的優勢凸顯,對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和連接歐亞兩大經濟板塊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
堅持深刻把握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擴大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開辟新疆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的戰略部署。各方面應深刻認識到,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既是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應重視全面系統總結十年來中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和十年共建“一帶一路”的經驗,堅持從新疆實際出發,突出面向中亞、西亞、南亞開放,大力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積極推出標志性、突破性的制度創新舉措,持續深化與周邊國家特別是中亞五國務實合作;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擺在首位,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為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筑牢長治久安思想基礎,凝聚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強大精神力量;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夯實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產業根基;持續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系統破解影響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難點痛點堵點,為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持續注入強大動力;著力做活南疆“棋眼”,健全南疆產業體系,在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中培育南疆發展新增長極;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持續深化兵團各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兵團在推動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中的特殊作用;堅持深化同援疆省市和周邊省區交流合作,加強與東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協調聯動、整體謀劃,共同直面挑戰、攻堅克難、協同推進,努力形成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強大合力,共同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為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確保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積極突破國際協同創新的阻力和羈絆,持續增強制度功能效益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7],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中更好發揮示范和引領的戰略作用。
(三)必須深化創新突破,推進自貿試驗區以構建新疆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為重點加快發展
堅持結合新疆戰略定位、發展實際,積極借鑒21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經驗,在實踐探索中推動創新突破。隨著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深入推進,新疆已經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轉變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因此,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必須進一步鞏固經濟復蘇勢頭,不斷深化經貿合作,積極擴大區域內貿易和投資,努力實現區域互聯互通,加快促進共同發展,盡快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8]。為此,應堅持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自覺強化“五個必須堅持”的意識,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9],積極聚焦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的目標任務,堅持以推進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黨中央在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的“努力打造促進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構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助力創建亞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的戰略定位,規范對接國際規制慣例和高水平規則,積極推進規制完善;深化國際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規制[10],大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開放型特色產業體系,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深化向西開放多領域交流合作,爭取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建成營商環境優良、投資貿易便利、優勢產業集聚、要素資源共享、管理協同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當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打造促進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新疆還必須高度重視加強與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密切聯系與合作,全面深入學習借鑒其先進經驗,共促深度互利合作,聚焦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提升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實施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應重視研究學習國內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領會中央政策的智慧和抓落實的具體做法,努力改變過去只顧伸手向國家索要政策的做法,學習東部沿海善于搞制度創新的做法;吸取要來的優惠政策不一定能用好,應注重充分盤活存量的制度創新成果、穩步培育增量,通過深化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全面增強動力。重視統籌國際國內先進制度成果、深化組織推進,確保在系統集成21個自貿試驗區(港)的制度創新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吸收消化和轉化運用好,特別是要學習和研究國外自由貿易區的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注重結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戰略定位、功能劃分及發展目標,持續深化差別化制度創新,扎實推進集成性改革和制度型開放。
三、聚焦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強化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責任意識,全面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建設
著力把握住波譎云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在爬坡過坎中推動新疆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仍然面臨著的諸多新挑戰新任務。深入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標對表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抓落實,著力促進互聯互通提質增效、優化服務環境、破除制約因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培育打造高質量現代經貿走廊和現代產業經濟帶,加強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對聯動發展區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將新疆與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等國際大市場聯動起來,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有效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升級,全面提升新疆乃至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的質量。
(一)堅持深化新時代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認真落實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1.迎難而上,積極深化國際合作發展。當今世界正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的外部環境非常復雜,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增長動能不足,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特別是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入,企業“走出去”所涉及的物流網絡、交通運輸、倉儲服務、環境保護、信息安全、金融與科技服務、廣告設計、管理咨詢及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立法都亟待完善[11],新疆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合作發展都亟待深化,乃至與歐亞、亞太間的合作也都需要進一步深化,因為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質量越高,企業生產效率越高,其所在地區制度環境越完善,出口動態優化就越顯著[12],但FTA對出口動態的影響,卻因目的國經濟水平、行業要素密集度與企業性質不同,而有差異化表現,這就既需要汲取歷史智慧,也需要以自貿試驗區的深入實施來助推。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推出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無疑是為積極持續深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示范引領之舉。中國堅持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落實布特拉加亞愿景、構建亞太共同體、建設亞太自貿試驗區、包容可持續發展、互聯互通等中方理念主張[13],積極會同有關各國全面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助力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并及時推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積極打造中國向西開放和連接亞歐的黃金通道、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亞太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入快車道,助推亞太加快成長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全球發展穩定之錨與合作發展的高地。因此,確保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行穩致遠,必須積極汲取中外歷史智慧,深化規律性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聚焦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扎實走好自主制度創新之路,牢牢掌握制度創新發展的主動權,堅持開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先行先試,切實加強改革經驗互學互鑒和復制推廣,努力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聯結歐亞兩大經濟板塊、促進“一帶一路”核心區高質量建設、暢通中國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以及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之一,爭取在更高起點上推動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2.創新發展,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綜合改革。自貿試驗區應堅持以更深層次改革創新,讓制度創新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自貿試驗區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為此,應重視完善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頂層設計,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強系統集成,提升制度創新的深度,推進改革協同發展,有利于提升區域生產效率以及提高區域市場發展程度,在總體和細分維度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14]。重視加強貿易頂層制度設計,著重創新樞紐功能、創新模式技術手段、拓寬服務半徑、創新開放路徑,推進外匯管理理念與方式變革,推動信息系統互聯與資源共享,提升銀行展業能力及服務水平,制定更加優惠靈活的稅收政策,完善貿易友好型營商環境[15]。著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以市場為著力點,持之以恒推進改革,強化政策統籌,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讓供給和需求在雙循環中實現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確保用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新疆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推進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大力落實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自貿試驗區的特殊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自貿試驗區應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GBA)、京津冀和黃河流域國家級經開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創新發展的“主動力”,努力協同發力破除堵點,注重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各項重點任務的首位,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增長極,實現更好聯動東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并積極輻射全國和歐亞。應堅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積極推進跨區域、跨部門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實現強強聯合、以強帶弱,共同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營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法治重器保障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統籌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運用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保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挑戰。著力提升自貿試驗區安全發展的能力,重視新疆區位的特殊性,全面防范美西方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把穩把準底線思維、系統思維和法治思維,盯住關系國家和區域安全的科技、產業、金融等領域和重大基礎設施,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夯實安全發展、穩定發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礎。高度重視對外合作發展安全,引導產業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并與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強發展合作,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發展水平。
(二)加快提高“數字政府”建設及運行的效能,推進數字化“新動能”快速聚集,促進自貿試驗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1.數字化是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建設的積極變量。建設“數字政府”是構筑國家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新優勢的重要支撐。隨著全球數字化發展進程不斷提速,世界上眾多國家已經全面加快了數字化發展戰略布局,亞太經合組織(APEC)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美西方等國家更是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國家繁榮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措施,美國的《數字經濟議程》《美國全球數字經濟大戰略》、德國的《數字化戰略2025》《2030數字化指南:實現數字十年的歐洲路徑》、澳大利亞的《數字經濟戰略》等都在加快實施,日本則從“智能化、系統化、全球化”視角加快推進“數字新政”和科技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有研究成果顯示,數字經濟能夠顯著正向促進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而且對西部地區的促進作用最大[16]。當前,數字化正呈現線上線下一體、跨物理邊界融合的發展態勢。數字化賦能為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數字融合促使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深層次整合資源要素,實現從經濟合作到融合發展,從互利互惠到命運與共,能夠有效激活存量、擴大增量、優化變量,推動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為此,自貿試驗區應清晰定位,自覺扛起數字新疆建設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明確“制度創新”的核心導向,統籌推進數字中國“2522”框架布局的各項任務在新疆落實落地,用好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新疆克拉瑪依)分中心“重點打造新型計算中心、空天地理信息服務業、智能制造產業、軟件信息服務業四大基地”[17]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信息中心、全疆第一算力中心集群,促進算力資源深度開發,吸引國內外企業更好利用新疆的優質算力和綠色電力能源,促進新疆風光綠電消納和數據中心零碳發展,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助力國家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統籌謀劃,搶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旨在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資源配置,既支撐東部算力需求,也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的機遇,把握數據資源具有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18],能夠構成對數字經濟利益的支配等特性,堅持以集約化、一體化、協同化、價值化促進國內各區域算力資源向自貿試驗區集聚,持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數據資源體系、激活數據要素價值,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塑造開放合作的新亮點;區域對接,科學構建數字融合發展的制度體系,促進商業數據流通、跨區域數據互聯、政企數據融合應用;精準施策,大力建設“數字政府”,積極提高政府運行效能,提升數字化政務服務水平,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數字生活智能化,努力打造自貿試驗區的數字化賦能升級版;培育壯大,全面推進服務的數字化、規范化、智能化,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努力推進設施聯通提檔升級,激發數字消費活力,推動集產銷、運貿、進出口一體化的區域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推動形成“市場循環+產業循環”的雙向開放格局。
2.重視運用數字技術助力精準識別特定個體并探索提升行業整體法治水平。當今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應遵循系統化構建數字法治的基礎制度、平衡數字法治中的多維度法律價值、強化對數字公權力的制度控制以建構技術發展的社會信任基礎、在國際競爭中提升數字法治的國際化水平、預防和矯治數字治理的異化等基本法治進路[19],賦能立法和科學決策、自動化行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眾守法和法律監督。聚焦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的目標,深入研究和復制推廣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國務院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所取得的成熟制度和經驗,聚焦若干重點領域,積極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促進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健康發展。聚焦數據跨境流動、數字技術應用、數據開放共享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積極爭取新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數據跨境交換系統,并依托此“單一窗口”打造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多種新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口岸大數據底座和“一站式”貿易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提升跨境貿易的數字化與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政務網絡支撐能力,優化拓展政務云的服務和規范能力,加快數據資源有序歸集,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政務數據資源回流和數據動態更新機制,提升數據要素交易流通水平,打造中西部地區一流的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法治化的標桿。切實用好國家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以數字化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自貿試驗區數字產業、數字企業發展贏得新機遇,為大力促進中國數字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認真落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工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交叉性和復雜性。應堅持從易到難,優先應用成熟數字化產品服務滿足基礎共性需求和行業特性需求,逐步提升自身數字化能力;由點到面,優先從基礎扎實、潛在價值高的環節切入,再逐步擴大數字化在業務環節和管理環節的覆蓋范圍;長期迭代,應按照“評估—規劃—實施—優化”的邏輯閉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久久為功;多方協同,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應立足自身優勢,努力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應做好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或幫助企業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等現代技術手段提質增效、降本減存,實現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小企業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類企業加快布局和高質量發展,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更多數字技術和智力支持。
3.堅持以數字化賦能自貿試驗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視充分發揮新疆能源和氣候優勢,建強建優大數據中心,引導和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內東中西部的數據產業向新疆轉移,推動新疆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建設、融入國家算力網絡體系。重視加速數字化轉型,縮小數字鴻溝,加快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支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技術應用,不斷塑造亞太發展新動能新優勢[20],順應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的發展特征,加快國際通信設施建設,助力數字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建設,并加快向中亞國家布局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類企業。積極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加快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自貿試驗區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大政策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力度,促進自貿試驗區與中亞國家依法有序開展數據信息交流合作,推動實現數據信息服務、互聯網業務等領域互聯互通,推動自貿試驗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從提升經濟增長動力的角度謀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的潛在價值,為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現代化躍遷。
(三)堅持聚力在戰略性、全局性關鍵問題上實現突破,促進自貿試驗區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持續深化對外貿易的制度創新和發展。新疆對外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切實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立足發展階段轉變的新特征新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科學指導,以新發展格局為路徑選擇[21],邁出制度創新的堅實步伐已是大勢所趨。為此,自貿試驗區應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內在邏輯關系,增強并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制度創新特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用唯物史觀特別是其大歷史觀來觀察、研究和推進制度創新,并且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為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提供新時代的道理學理和哲理支持,為制度創新成果的可復制可推廣鋪平道路。在此基礎上,自貿試驗區應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提升能力本領,加強與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全面提升口岸建設水平,堅持統籌硬件和軟件建設、加強國內外協同,以需求為導向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大力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牢牢把握新疆建設自貿試驗區重大歷史機遇,切實凝聚強大工作合力,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緊密結合新疆實際,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優化再造,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努力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堅持推動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與“一帶一路”核心區統籌發展,穩步推動棉紡、番茄、硅基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協調對接,提升內外標準一致化水平;推進內外貿易一體化發展,加強與行業商協會合作,組織特色產品進商超、電商平臺、批發市場,推動電商平臺等設置特色產品專區,引導電商平臺、線下零售企業推動特色產品主題消費;推動保稅維修企業監管創新,拓展對外貿易發展空間,大力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開展“兩頭在外”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維修業務;整合中亞糧食、棉花等優勢農產品資源,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加工、棉紡企業做好糧食、棉花進口業務,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黨中央賦予新疆的各項特殊政策的功能優勢和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在兩類區域布局完善、管理優化、政策運用、產業發展、改革創新等方面加大統籌力度,實現優勢互補、互促發展。堅持加強聯動凝聚合力,健全工作機制,加大資源力量統籌力度,推動各片區、各部門和各領域緊密配合、高效聯動,合力推進自貿試驗區重大改革創新事項取得積極進展。
(四)堅持深化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推動投融資便利化,強化金融服務自貿試驗區的功能
以開放深化金融服務功能創新。自貿試驗區應堅持科學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針對金融服務功能弱、投融資不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受限制、金融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深化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積極探索金融服務貿易便利化改革,放松金融服務貿易限制,釋放潛力,緊密結合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緊扣新疆發展戰略定位和“八大產業集群”的特色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強化優質金融服務,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實踐。為此,應堅持從系統循環的視角理解自貿試驗區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邏輯機理,秉持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的理念,充分發揮金融的積極作用,厚植自貿試驗區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物質基礎;堅持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融資約束、優化資源配置、化解金融風險,深度激發自貿試驗區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動力源泉;堅持以系統思維統籌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以制度保障恰當的政府干預與制度約束,以內外兼顧激勵相容的金融安全策略,筑牢自貿試驗區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堅實金融保障[22]。推動自貿試驗區企業的投融資便利化,應堅持用好國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加大對自貿試驗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的特殊政策,在充分借鑒上海、廣東、北京等國內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經驗基礎上,引導銀行積極落實“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各項要求,盡快啟動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片區精品特色網點建設工作,并重點圍繞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創新驅動、科技引領、智囊服務、綜合支持為原則,制定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金融服務方案,設立專項信貸資金,用于支持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三個片區的建設及企業發展。制定保障措施,促進國家“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綜合保稅區開展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倉單質押融資等業務”的政策順利落地。在不斷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的前提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對標國際貿易投資通行規則,構建既符合國情,又與自貿試驗區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可充分利用總分行、境內外機構和多元化平臺聯動優勢,借助先進的全球資金清算服務體系、貿易金融服務體系、成熟的匯率風險規避產品體系,通過貿易便利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鼓勵自貿試驗區內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金融機構創新合作方式、深化交流合作,拓展自貿試驗區商業銀行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業銀行間的合作。堅持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加強全過程風險防控,更好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積極推廣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融資,扎實推進在大宗商品貿易、境外承包工程、邊民互市等領域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推動自貿試驗區與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現鈔跨境調運等工作,不斷提升對自貿試驗區內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重視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更加注重強化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反逃稅等工作,確保依法合規、風險可控,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的制度規制。
四、聚焦主要任務和措施,深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創新,全力以赴推進貿易便利化和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
隨著深入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取得積極的發展成效,以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保稅維修和離岸貿易等為主的貿易業務,正逐漸成為推動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為此,自貿試驗區應重點用活用好國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特別是《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的24條措施,積極優化政策“組合拳”,促進外資向實體經濟集聚,加大涉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力度;全面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持續加快推進新疆對外貿易創新發展;落實好《商務部等10部門關于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統籌運用好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加快新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創新跨境電商、物流全程協同等措施,積極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重視推動邊境倉、海外倉高質量建設,創新和優化多倉聯動、散貨集拼和跨境集運模式,加大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力度;重視發揮重點貿易促進平臺的作用,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先行先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一)重視RCEP框架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對外貿易發展,深度拓展海外市場
深化向西開放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強化自貿試驗區與周邊國家間的經貿合作,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中亞五國”相關合作機制、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國際交流平臺和多雙邊機制的作用,著力推動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貿易便利化體系,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積極創新和實施重要礦產品“口岸+卸貨地”聯合監管模式,探索和優化在滿足監管條件的基礎上,打造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集約化監管模式,加快RCEP、CAREC框架下外貿發展和海外市場的深度拓展。應率先推進邊境口岸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全覆蓋,重視在RCEP、CPTPP、DEPA等框架下加快自貿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集聚;趨利避害,因勢利導,擴大自貿區貿易規模和溢出效應;深度挖掘服務業和投資擴大開放帶來的商機,增強自貿區國際合作和競爭實力;加強對RCEP、CPTPP、DEPA等政策與機制的系統解讀,放大正面效應,有效規避各類風險[23],引導企業適應區域市場更加開放的大環境、更加充分的市場競爭、更好把握RCEP、CPTPP、DEPA帶來的發展機遇。
應重視創新和發展轉讓貿易融資資產等金融業務。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撐、互為前提的關系,兩者的作用機制是互動的。當前,金融國際化規模發展對國際貿易的滲透力、影響力與推動力越來越強,金融國際化本省的發展已經構成國際貿易發展必要的基礎性條件,國際貿易也已經成為金融國際化規模發展的重要物質手段與依托空間[24]。因此,自貿試驗區應把握住貿易發展與金融發展的密切聯系,特別是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的重要推動作用,善于利用貿易這個市場手段配置資源、調整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為此,自貿試驗區應重視依托雙邊政府間合作平臺和聯動機制,積極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大宗商品貿易、境外承包工程、邊民互市等領域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并積索創新金融機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轉讓貿易融資資產的金融業務。持續深化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國家的經貿合作,深度用好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中亞五國”的合作機制、CAREC等國際交流平臺與多邊雙邊機制,不斷深化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力度、增強實體經濟的融資力度。應積極探索創新開展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機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轉讓貿易融資資產等金融的業務,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各自的優勢,全面加強業務發展、平臺建設、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促進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和票據業務深化應用。積極為自貿試驗區打造資產跨境轉讓平臺,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擴大可跨境轉出的信貸資產范圍和參與機構范圍的政策創新,引入國內信用證“福費廷”(Forfeiting)等境內貿易融資資產進行跨境交易,運用“福費廷”這種無追索權的信用證融資方式幫助出口企業及時有效盤活資產,助力企業實現便利融資、改善現金流、節約管理費用、即時辦理退稅、規避匯率、信用等風險,既不斷豐富信貸資產交易,為離岸市場提供優質的人民幣資產,也為自貿試驗區銀行機構優化信貸資產結構和管理資產流動性提供支持,幫助企業快速回籠出口銷售RCEP、CAREC國家的應收賬款,增強企業開拓市場、發展生產、拓展客戶的能力,助力自貿試驗區企業加速融入RCEP,進一步有效提升國內銀行、保險業與RCEP、CAREC國別金融機構在同業授信、跨境結算、風險保障等多方面合作水平,促進自貿試驗區企業不斷擴大外貿規模,有力拓展海外市場,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增效。
(二)堅持推動全產業鏈和對外貿易的創新發展,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
1.推進全產業鏈和對外貿易協同創新,促進“八大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自貿試驗區應緊緊圍繞建設“八大產業集群”,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通過制度創新和深化改革與對外開放,著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推動能源資源產業做大做強、提質增效。聚焦“八大產業集群”建設,自貿試驗區牽線搭橋,企業主動延長產業鏈,實行流程聯合、物料互供,吸引企業向自貿試驗區聚集,共同瞄準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全產業鏈和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薄弱環節,引導公司、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揭榜”,合力破解研發關鍵技術的難題,合力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全產業鏈發展,不斷增強能源化工和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提升全產業鏈水平,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有市場競爭力的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加快提升“八大產業集群”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目標,注重加大頂層布局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優勢,積極培育創新基因、形成創新生態,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基[25],加快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強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面提升新疆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力和競爭力,為自貿試驗區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宏觀指導,助力全面推進新疆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聚焦形成較為完善的“八大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加快數字新疆建設、實施智造強區專項工程,依靠制度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支持重點產業集群項目和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重大攻關、數字轉型,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積極扶持、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盡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聚焦“八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產業,積極競逐數字經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努力形成新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拓寬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空間,掌握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自貿試驗區應大力培育對外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堅持開放式協同創新,進一步促進自貿試驗區加快形成更高創新力、更強競爭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堅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圍繞“八大產業集群”的生物醫藥、石油石化、外貿經濟、大宗商品貿易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創新,開展全鏈條集成創新。充分發揮新疆能源和氣候優勢,更好服務國家能源安全,保障高質量穩定供給,積極建設和謀劃重大項目,強化現代科技支撐,更好發揮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引作用,重點是推動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建設,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能,加快煤炭轉化項目投資建設,完善提升產業鏈條,推動煤炭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推動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持續強化煤炭安全保障。大力發展制造業,把著力點放在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上,重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強國際國內“雙循環”內外“雙動力”和可靠性與安全性,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堅持通過積極探索和對標更高標準經貿協議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推動“一帶一路”核心區高質量建設等舉措,加強與周邊國家構建安全高效、循環暢通、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確保自貿試驗區著力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目標要求,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邊境貿易中心和商品市場夯實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基礎。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切實筑牢安全環保防線,從源頭加強污染排放治理。
2.持續深化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自貿試驗區應積極探索完善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既要堅持市場原則,遵循經濟規律,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又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機遇,積極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用好歐亞兩大經濟板塊超大規模的市場和人力資本等資源,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還要多方面培育發展新型離岸貿易,積極集聚具有供應鏈管理、貿易中間商等功能性的企業,探索開展離岸貿易,用足用好現有支持政策,支持企業一體化經營、一體化市場開拓、一體化品牌培育,加快構建特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強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服務與風險控制能力,探索建立“一次檢測、一次運輸、一體化作業”整車保稅倉儲“三個一”監管模式,注重整合中亞糧食、棉花等優勢農產品資源,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加工、棉紡企業做好糧食、棉花進口業務;更要積極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及各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智能制造技術和工業互聯網為依托,促進商用密碼產業發展,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加快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堅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商用密碼管理條例》規范自貿試驗區的科研管理、安全生產、市場銷售、企業服務、檢測與認證、進口與出口、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商用密碼管理、網絡與信息安全等行為,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切實提高自貿試驗區產業鏈和跨境電商、物流全程協同的效率與安全。
(三)充分發揮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優勢,加快棉產業聚集,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
堅持從全局謀劃新疆棉花產業的戰略定位,持續深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制度創新。新疆已經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棉花生產技術體系,實現了以全球占比不足9%的植棉面積,收獲了占比超全球20%的棉花,且單產水平世界領先,品質在世界中上水平,棉花單產和機械化程度為全國最高地區的目標[26],在穩定棉花國際供應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3500萬畝左右,2023年棉花產量511.2萬噸,占全國總產九成以上[27],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商品調撥量連續29年穩居全國第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達94%,紡紗規模占全國近20%,原料優勢、產業集聚優勢明顯。經過近十年來的發展,新疆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吸引國內的紡織服裝企業1 35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總量增加約5.7倍,棉花就地轉化率已達33%。截至2023年10月底,新疆有紡織服裝企業3 725家[28], 棉紡織產業鏈正在加快延伸,為新疆加快建設紡織服裝產業聚集高地和建設出口加工基地創造了條件。作為“八大產業集群”中典型的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在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落戶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向西開放和對口援疆等多重優勢條件疊加的帶動下,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有望打造成國家中西部的紡織服裝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展銷中心和交易結算中心。為此,自貿試驗區應引導相關市場主體,緊緊圍繞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進一步深入探索從棉花種植到服裝生產的溯源體系建設,建立棉花棉紗質量、品牌認證體系,推動棉紡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協調對接,統籌推進棉花認證體系建設工作,提升內外標準一致化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棉花認證品牌,打通棉花棉紗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為產業上下游客戶提供交易、倉儲、物流、金融等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助力新疆加快建設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運用好自貿試驗區的平臺,持續創新業務模式,努力在世界范圍內充分整合棉花交易資源。針對中國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FTA)項下包括新疆棉花在內的中國農產品貿易,受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12月23日簽署的《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禁止進口全部或部分在中國新疆開采、生產或制造或由某些實體生產的任何貨物和商品的影響,美國海關肆意執行“新疆棉禁令”,肆意踐踏國際法治,直接導致中國棉紡織產業鏈的發展以及與部分FTA伙伴的貿易發生困難,直接而充分地“凸顯了美國毫無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29] 的本性。為此,自貿試驗區應積極加大對FTA伙伴市場的開拓力度,為中外企業開拓市場提供公共信息服務,拓展更大范圍的開放合作[30],努力為FTA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自貿試驗區還應堅持深刻把握經濟規律,科學統籌供需兩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大數據平臺支撐,激發國際市場采購的貿易活力,持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協同發力,立足需求擴張和提檔升級持續優化供給。建立國內棉花棉紗現貨價格指數,有效引導產銷銜接和供需平衡,充分發揮價格發現、穩定市場、便捷流通作用;統籌組織實施“質量興棉”升級行動,引導全系統棉花企業加快在新疆布局,積極參與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實施,加快打造對新疆乃至全國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具有重大影響力帶動力的綜合服務平臺,在服務宏觀調控、延長棉花供應鏈、保護棉農利益、穩定市場預期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切實維護中國和世界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新疆應持續完善棉紡織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烏魯木齊國際紡織服裝中心坐落于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中心地帶,具有北迎國際空港區、南依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西聯綜合保稅區、東通高鐵片區的區位優勢,具有積極延伸產業鏈條,補齊發展短板,延長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潛力。應針對下游的服裝、針織、家紡等終端產業發展緩慢,規模偏小,就地深加工率偏低;印染產業開工率低,工藝和技術設備落后;棉花交易價格波動對成本影響較大,特別是國內市場主導的棉纖維與聚酯纖維和其他差別化纖維原料的混紡紗等短板突出等問題,借助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機遇,加快落實建設優質棉基地、推進延鏈補鏈、建設產業集群、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強化科技賦能、培育品牌、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推動清潔安全生產、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擴大宣傳等“十項重點任務”。
拓展國際合作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大力推動棉花產業和石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自貿試驗區應用好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平臺,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把握自貿試驗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政策紅利,深化開放交流合作,推動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搶占產業制高點,高標準加大研發、設計、印染、成品生產等服裝終端產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努力塑造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多措并舉,加大融資支持、滿足企業需求,抓好主體培育、助企開拓市場,聚焦特色產業、加快推動綠色貿易等,助力棉花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研發創新和裝備技術競爭力。為此,應積極支持國內化纖龍頭企業立足新疆石化資源,建設化纖紡織全產業鏈一體化基地,開發更多棉滌粘等混紡產品;積極引進優強企業,加快建設產業集群,注重以南疆為重點,以阿克蘇阿拉爾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等為契機,積極承接中東西部地區紡織服裝產業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轉移;充分發揮新疆鄰近中亞、歐洲市場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推動棉紡織產業內外貿一體化,通過廣交會、進博會等展會活動和RCEP、CAREC等多邊合作機制,幫助企業大力拓展國際市場。重視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和烏魯木齊國際紡織服裝中心,鼓勵國內行業機構、大企業等投資主體參與技術研發、檢驗檢測、設計咨詢、教育培訓、期現貨交易等公共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促進棉紡產業持續做大做強。為此,應堅持圍繞從棉花育種、高標準農田建設、生產、加工、交易到紡織、印染、成品服裝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打通“煉化紡”一體化發展的各環節,構建從一粒棉花種子到成品服裝的產業閉環發展模式。應堅持高質量發展,注重科技賦能,大力推廣棉花生產環節機械化和紡織環節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應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重要位置,走綠色印染的發展之路;應用好自貿試驗區地處“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紡織服裝產業,通過集各方努力,促進棉紡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努力成長為世界紡織服裝產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長極。
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應牢牢把握“六個必須堅持”、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堅持把握大勢、主動作為,深化改革、統籌集成,擴容提質、創新發展。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解放思想、加強守正創新、注重統籌協調、確保兵地協同、精準頂層設計,深入開展賦權研究,強化差別化探索。堅持統籌全局、突出重點,系統謀劃和協同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突破,把握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把準脈搏、扭住關鍵、有的放矢推進,深度推進制度創新,扎實深化集成性改革和制度型開放,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聚焦建設內陸沿邊開放高地的目標,圍繞“八大產業集群”等優勢產業,加快建設開放型特色產業體系,持續深化與中亞西亞等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合作,扎實推動“一帶一路”核心區“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把握好提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等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政策、區位、資源稟賦等優勢疊加和自貿試驗區的作用,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多領域深層次合作,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立足長遠合作,加快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實施技術支持,不斷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積極轉變合作回路,重視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高合作的法治水平,大力完善經貿關系法律協調機制[31],確保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持續推動開放型經濟擴容提質增效。堅持聚焦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暢通中西部地區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目標,持續加強向先前設立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學習,積極復制和推廣其改革創新發展的經驗,并堅持與之共同謀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之地和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推進歐亞跨區域資源高效流通和配置,積極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實現高層次協同開放,充分激發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3個片區和兵團以及全疆“聯動發展”的活力動力,不斷開拓新疆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賦能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從穩步擴大規則與標準、規制與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發展到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再進步到提升制造業開放水平,不斷豐富高層次協同開放的內涵。堅持用好自貿試驗區的更大改革自主權,充分發揮新疆“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優勢,持續深入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努力在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健全市場制度規則、強化跨區域市場監管協作、共享物流發展成果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穩步推進交通運輸實現跨領域、跨方式、跨產業、跨區域的一體化融合發展。高度重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工作,根本保障上,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內在支撐上,必須推進科技創新力及資源整合力的全面提升;依托載體上,必須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過程上,必須高度重視生產關系的調整和優化;宏觀視野上,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和合作共贏;微觀基礎上,必須將人才特別是高層次STEM人才隊伍建設擺在優先位置[32]。努力為建設中西部地區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助力創建亞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持續探索新制度、積累新經驗、創造新成效。
參考文獻:
[1]韓大元.中國式現代化的憲法邏輯[J].法學研究,2023(05):3-2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01).
[3]習近平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牢牢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N].人民日報,2023-08-27(01).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01).
[5]自治區黨委十屆十次全會召開,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N].新疆日報,2024-01-06(A01).
[6]習近平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牢牢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N].人民日報,2023-8-27(01).
[7]黃麗華,黃建忠,黃鶴翔.自貿試驗區發揮內外開放樞紐作用的經驗、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臨港新片區建設三周年實踐為例[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3(06):5-21.
[8]顧華詳.論比較法學視野下的中國—東盟法律協調機制——兼論比較法學的時代責任[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1(02):104-117.
[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3-12-13(01).
[10]尹晨,檀榕基,周思力.中國規制制度型開放的路徑探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5(06):152-161.
[11]顧華詳.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05):84-90.
[12]陸菁,王韜璇,潘修揚.高標準自貿區網絡體系構建與我國多產品企業出口動態演化[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8):63-84.
[13]為中美關系把舵,為亞太合作領航——習近平主席赴美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世矚目、成果豐碩、意涵深遠[N].人民日報,2023-11-19(3).
[14]戴翔,張銓穩.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了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07):30-42.
[15]梁明,夏融冰.自貿試驗區離岸貿易創新發展研究[J].國際貿易,2022(05):23-30,39.
[16]趙春明,褚婷婷.數字經濟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J].國際貿易,2023(11):3-13.
[17]顧華詳.“一帶一路”核心區十年來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經驗與啟示[J].新疆農墾經濟,2023(12):1-14+89.
[18]羅玫,李金璞,湯珂.企業數據資產化:會計確認與價值評估[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5):195-209,226.
[19]楊建軍.數字治理的法治進路[J].比較法研究,2023(05):1-19.
[20]習近平.堅守初心 團結合作 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2023-11-17,舊金山)[N].人民日報,2023-11-19(02).
[21]張輝,吳尚.現代化視域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方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5):152-163.
[22]何德旭,張雪蘭.從金融視角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J].中國社會科學,2023(05):26-46,204-205.
[23]李金華,張兆鵬.RCEP框架下的中國自貿區建設與對外貿易發展[J].東南學術,2023(05):54-66,247.
[24]潘輝.國際貿易中心與國際金融中心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兼論上海兩個中心建設[J].亞太經濟,2014(06):39-43.
[25]程恩富,陳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J].當代經濟研究,2023(12):14-23.
[26]婁善偉,田立文,羅宏海,等.新疆棉花優質高產關鍵生產技術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23(14):2673-2685.
[27]劉毅.今年新疆棉花總產511.2萬噸,占全國總產超九成[N].新疆日報,2023-12-26(A04).
[28]王永飛.紡織服裝企業數量10年增加約5.7倍,新疆成為紡織服裝產業集聚新高地[N].新疆日報,2023-11-16(A02).
[29]顧華詳.論國際法視角下的美國遏華問題[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04):65-74.
[30]盧憲英.推動自貿區項下中國農產品貿易高質量發展[J].國際貿易,2023(11):57-66.
[31]顧華詳.中國—東盟貿易關系法律協調機制比較及完善[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0(06):62-71.
[32]胡洪彬.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J].經濟學家,2023(12):16-25.
責任編輯:管仲
○
引用格式:
顧華詳.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中國(新疆)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24(05):1-16.
①2023年11月下旬,筆者在廣東省委黨校學習和在廣州、東莞、深圳考察期間了解到:廣東積極推動設立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根據2016年5月25日廣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第2條規定:“自貿試驗區包括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以及根據自貿試驗區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報經國務院批準的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苯浭≌鷾剩趶V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惠州、汕尾、東莞、中山、陽江、湛江、茂名等13個地市設立了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并堅持從“以清單形式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開展聯動創新探索系統性集成性改革創新、強化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開展全產業鏈創新促進重點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在聯動發展區實施廣東自貿試驗區有關特殊試點政策”等五個方面推動聯動發展區建設。經過系統梳理,確定了62項改革創新事項在聯動發展區率先復制推廣,具體包括投資便利化領域25項、貿易便利化領域14項、金融領域17項、法治服務領域6項。設立聯動發展區的做法在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比較普遍,各地有各自的特點。《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辦字〔2022〕20號)明確以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為重點,聯動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菏澤經濟開發區開展生物醫藥合作;聯動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醫療器械合作;聯動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阿經濟開發區開展中醫藥合作。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打造‘自貿區+自創區+生態城聯動發展新格局”,2021年8月,出臺《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總體方案》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總體方案》。2021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河南自貿試驗區與其他重要功能區協同創新聯動發展機制,探索建設聯動創新區?!?023年11月,福州自貿片區創建自貿聯動創新發展區。
Overall Plann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 in China (Xinjiang)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Pilot Free Trade Zones
Gu Huaxiang
(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3, China)
Abstrac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sound plans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s for the China (Xin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has given it a higher level of opennes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of free trade pilot zones in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re irreplaceable.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strategic measures, we must focus on the mission, strengthen strategic awareness, deepen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pilot zones and linked development zones with high standards and quality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pattern of open economy in Xinjiang.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goals,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it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of economic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goals and tasks set by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government”, and promote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digital “new drivers”;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key issues of strategic and overall importance; promote the opening up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a higher quality and level; deepe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for financial services. Meanwhile, we will focus on major tasks and measures, deepe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endeavor to promote trade facilit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orms and models of foreign trad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ilot free trade zones under the RCEP framework and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deeply expand overseas market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foreign trade, build high-quality “eight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cotton and cotton yarn trading center, speed up the gathering of cotton industry, and cultivate and expand Xinjiangs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industry; exp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ensure the stead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pilot free trade zones.
Key words: pilot free trade zon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