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軍 朱文菊 王歡 何倩 包強 郭影 可易弘 沈海麗 張志明



[摘要]?目的?通過對近十年T細胞對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影響的文獻進行多軟件可視化分析,總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前沿發展。方法?在中國知網和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2012—2022年關于T細胞對RA影響的中英文文獻,運用CiteSpace、VOSviewer軟件對其發文量、作者、關鍵詞進行分析。結果?中文文獻519篇,英文文獻861篇,結果顯示2020—2022年中文發文量緩慢增加,英文發文量整體趨勢較為平穩。關鍵詞分析顯示,預測該領域的未來研究聚焦于T細胞在RA中的發病機制、RA的骨破壞機制、疾病活動度、氧化應激等方面。結論?T細胞對RA影響的研究關注度一直較高,研究價值大。但因國內外研究重點存在差異,團隊間應良性互動、相互交流,以期揭示RA的內在機制,為靶向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T細胞;CiteSpace;VOSviewer;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R593.2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2.001
Visual?analysis?of?the?impact?of?T?cells?on?rheumatoid?arthritis?in?the?past?decade?based?on?multiple?analysis?methods
SU?Xiaojun1,?ZHU?Wenju2,?WANG?Huan2,?HE?Qian2,?BAO?Qiang1,?GUO?Ying2,?KE?Yihong1,?SHEN?Haili3,?ZHANG?Zhiming1
1.Department?of?Rheumatology?and?Osteopathy,?Gansu?Provinci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anzhou?730050,?Gansu,?China;?2.College?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Gans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Lanzhou?730030,?Gansu,?China;?3.Department?of?Rheumatology?and?Immunology,?Lanzhou?University?Second?Hospital,?Lanzhou?730030,?Gan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a?multi-software?visual?analysis?of?the?literature?on?the?influence?of?T?cells?on?rheumatoid?arthritis?(RA)?in?recent?ten?years,?the?research?hotspot?and?frontier?development?in?this?field?were?summarized.?Methods?The?Chinese?and?English?literature?on?the?influence?of?T?cells?on?RA?from?2012?to?2022?years?was?retrieved?from?CNKI?and?Web?of?Science?database?as?the?research?object.?CiteSpace?and?VOSviewer?software?were?used?to?analyze?the?number?of?publications,?authors?and?keywords.?Results?519?articles?in?Chinese?and?861?in?English?were?retriev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number?of?articles?in?Chinese?increased?slowly?from?2020?to?2022?years,?while?the?overall?trend?in?English?was?stable.?Keyword?analysis?shows?that?it?is?predicted?that?future?research?in?this?field?will?focus?on?the?pathogenesis?of?T?cells?in?RA,?the?mechanism?of?bone?destruction?in?RA,?disease?activity,?oxidative?stress.?Conclusion?The?influence?of?T?cells?on?RA?has?attracted?much?attention?in?the?past,present?and?future,?and?has?great?research?value.?However,?due?to?the?differences?in?research?priorities?at?home?and?abroad,?the?teams?should?interact?positively?and?communicate?with?each?other?to?reveal?the?internal?mechanism?of?RA?and?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argeted?therapy.
[Key?words]?Rheumatoid?arthritis;?T?cell;?CiteSpace;?VOSviewer;?Visualized?analysis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多發性、對稱性的關節腫痛,嚴重時可導致肢體畸形[1]。RA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免疫功能紊亂、免疫細胞過度活化及細胞亞群之間比例失衡有關,其中T細胞與其密切相關[2-3]。T細胞通過分泌各類促炎細胞因子,促進關節滑膜炎癥、關節軟骨破壞和骨侵蝕[4-5]。另外輔助性T細胞17(T?helper?cell?17,Th17)可促進炎癥反應,而Treg細胞則抑制炎癥反應,二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導致滑膜炎癥及骨與軟骨的破壞,造成組織損傷[6]。
現有大量文獻資料研究T細胞對RA的影響,為了解該領域現階段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及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對在中國知網(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和Web?of?Science核心合集(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WoSCC)數據庫檢索到的文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可視化展示。CNKI是當前中國最大、最權威、最全面的文獻資料數據庫,涵蓋資源豐富。WoSCC是獲得全球學術信息資料的重要數據庫,其權威性高、影響力大、內容全面。CiteSpace軟件支持多種類型的文獻計量學研究,包括作者、機構、關鍵詞、國家、參考文獻、期刊等。通過繪制科學的網絡圖譜,了解領域內的變化動向,總結研究現狀、推測研究熱點[7]。VOSviewer是對文獻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的軟件,其優點是適用于大規模的數據資料,圖形直觀性和普遍性強,適用于各種數據庫不同形式的來源數據,核心是“共現聚類”,從多維角度展示數據的集合分組情況[7]。兩者各具特色,本研究運用以上兩個軟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分析該研究主題的動態發展情況,為研究者提供依據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中文文獻來源于CNKI,檢索方式為高級檢索;檢索式為(主題:類風濕性關節炎)OR(篇關摘:類風濕關節炎)AND(主題:T細胞);時間為2012—2022年;語種為中文;為保證文獻質量,選擇核心期刊內的文獻。檢索到589篇文獻,經篩選后得到519篇。
英文文獻來源于WoSCC,檢索方式為高級檢索;檢索式為(TS=(“Rheumatoid?arthritis”))AND?TS=(T?cell),入庫時間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0日,文獻類型為綜述論文;類別為Immunology?or?Rheumatology;語種為English;引文索引為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XPANDED)2000年至今。檢索后得到1419條結果,篩選后得到861篇文獻。
1.2??納入標準
時間范圍2012—2022年;外文文獻類型為綜述論文;中文文獻為核心期刊;研究內容符合T細胞與RA相關的文獻。
1.3??排除標準
①不在規定時間范圍內的文獻;②重復文獻;③學位論文、會議、報紙、年鑒、圖書、專利、成果等;④內容與T細胞對RA影響無關的文獻;????⑤中文數據庫檢索到的英文文獻;⑥英文數據庫中類別除免疫學和風濕病學以外的文獻。
1.4??數據篩查與轉換
將CNKI中檢索到內容以Refworks格式導出,將WoSCC中的以純文本格式導出,均命名為“download_*.txt”文件,“*”可以是任何數字。利用CiteSpace對導出的文件進行除重清洗和格式轉換,中文得到519條結果,英文得到861條。
1.5??軟件設置
1.5.1??CiteSpace??將中英文文獻分別導入CiteSpace?6.1.R3,時間跨度選擇從2012年1月到2022年11月;時間切片(years?per?slice)選擇1年;節點類型(node?types)選擇作者(author)、關鍵詞(keyword),top?N選擇50;剪切方式(pruning)為Pathfinder;對中英文文獻進行共現、聚類分析、關鍵詞突現分析。
1.5.2??VOSviewer??將中英文文獻分別導入VOSviewer,?選擇合適的閾值,用網絡可視化(network?visualization)進行可視化分析,方法(method)功能區選擇關聯強度(association?strength);為達到最佳可視化效果,根據不同情況將布局(layout)功能區、聚類(clustering)功能區及可視化功能區等級(scale)、標簽(labels)、線條(lines)和顏色(colors)的參數調至適當值。
2??結果
2.1??發文量
共納入1380篇文獻。中文519篇,年均量51.9篇。英文861篇,年均量86.1篇。英文的發文量一直較中文多,但在2021年中英文持平。中文發文量趨勢波動較大,2012—2019年相對較少,但在2019年后迅速增加,接近甚至超過60篇;英文發文量趨勢相對平穩,在2015年、2018年、2020年超過年均量,見圖1。從整體趨勢看,發文量將持續增加,表明更多學者關注到該領域,該領域也將成為新的研究方向[8]。
中文發文趨勢波動大的原因可能是認知不斷更新,研究者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發文量增加,提示該領域仍存在研究盲點,研究空間較大。
2.2??作者共現
用CiteSpace對國內外作者進行分析,見圖2、圖3。發文量排名前5(不含并列)的作者見表1。中文的375位作者中發文量最多的是劉健(13篇),其側重于對RA的臨床研究,闡釋藥物在RA中的作用機理及中醫對RA的認識。提出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痰濕互結是RA發生的重要病機。該作者團隊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創制具有健脾化濕通絡作用的新風膠囊,從多角度發揮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廣泛應用臨床30年,療效顯著[9]。國內作者形成以劉超、劉嘉琳、魏偉等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劉超團隊主要研究的是非T細胞結合肽對大鼠Ⅱ型膠原誘導的關節炎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及表明黃芩苷對RA作用在于抑制炎癥、促進免疫調節[10-11];劉嘉琳團隊重在探討RA的免疫機制及治療提供新的理想動物模型[12];魏偉團隊主要研究趨化因子受體CCR7調節樹突細胞免疫反應及其在RA中的作用[13]。陳廣潔、李小峰等雖發文量較多,但沒有完整的研究團隊。英文文獻中共312位作者,發文量最多的是Lu?Qianjin(16篇),其擅長對免疫疾病的臨床治療研究。形成以Lu?Qianjin、Xu?Wangdong、He?Dongyi等為代表的研究團隊。Lu?Qianjin團隊研究方向以自身免疫性疾病為主要內容,認為T細胞和B細胞過度活化導致自身抗體過度產生[14];Xu?Wangdong團隊側重于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5在RA中的病理作用和治療方面的研究[15];He?Dongyi團隊的研究方向以微RNA(microRNA,miRNA)在調節RA的轉錄和發展中的作用為主[16];此外,該團隊還廣泛研究中醫藥對RA的精準治療,提出雷藤舒、白藜蘆醇、五味子木脂素等靶向抑制RA的炎癥;白藜蘆醇、半枝蓮提取物等可抑制滑膜增生;雷公藤提取物、天麻素可抑制骨破壞。由此可見,中醫藥也可實現對RA的靶向治療[17]。Selmi?Carlo、Goronzy?Jorg?J、Shoenfeld?Yehuda等發文量雖多,但未形成完整的合作團隊。
結果顯示,中英文的核心作者都是國內學者,可見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貢獻突出。國內外都有發文量較多的作者沒有完整的研究團隊,合作關系薄弱,提示各團隊要加強國內合作和國際交流。
2.3??關鍵詞
2.3.1??圖譜共現分析??關鍵詞是對文獻核心內容和主題高度凝練后的內容,可反映領域內研究熱點及前沿[18-20]。將中文關鍵詞閾值設定為5,英文為6,用VOSviewer構建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4、圖5。對中英文文獻關鍵詞頻次進行前10的統計,見表2。結果顯示,RA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免疫機制如下:T細胞可激活成滑膜成纖維細胞,進而促進血管翳形成及誘導破骨細胞,促進骨破壞[21];B細胞通過分泌風濕因子,形成免疫復合物,促進炎癥發生,在其他細胞因子的刺激下,B細胞還促進骨破壞[22-23];成纖維樣滑膜細胞和腫瘤壞死因子也可導致RA炎性細胞浸潤、滑膜增生,最終導致關節破壞[24-28];樹突狀細胞分泌趨化因子,使RA炎癥反應持續發生[29]。除以上免疫細胞外,還有其他炎癥因子參與RA的發病過程。因而可知,從T細胞對RA的影響可擴及整個免疫系統對RA的影響。
2.3.2??關鍵詞聚類??利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算法為LLR,將“Show?the?Largest?k?Clusters”設置為6;因此展示聚類ID為#0~#5的聚類標簽,為可視化結果更加清楚美觀,對系統生成圖形進行調整,見圖6、圖7。結果顯示,中文文獻聚類模塊值(Q)=0.697,平均輪廓值(S)=0.9189;英文Q=?0.4304,S=0.7152,Q>0.3,S>0.5即聚類結構顯著且合理[18]。由圖可知,聚類結果比較集中,說明關鍵詞之間關系密切,關鍵詞較符合本主題研究。
對聚類主題進行歸納分析,中文#0~#5的聚類標簽中心性較高的是#1研究進展、#2凋亡、#3動物模型、#4免疫調節;英文是#0rheumatoid?arthritis、#1autoimmune?arthritis、#3immune?system。其核心內容大致相同,旨在闡明免疫系統紊亂在RA發病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細胞凋亡、增殖分化與其密切相關。但從各聚類標簽及內容看,國內外的研究重點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國內研究較全面、內容豐富、層次鮮明;國外涉及范圍較廣、研究較有深度。
2.3.3??關鍵詞突現??關鍵詞突現反映的是關鍵詞在短時間內突然激增變成熱點。多角度展現領域變化趨勢,回顧不同時間段的研究熱點,預測前沿方向[30]。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見圖8、圖9。中文γ值設置為0.4,英文為1.0;突現時間最小單位(minimum?duration)為2,英文為3。中文關鍵詞突現強度較高的是骨破壞、炎性因子、滑膜,英文是central?nervous?system、innate?lymphoid?cell,說明這些詞備受關注,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中文突現時間較長的是樹突狀細胞、外周血、T細胞,英文是innate?lymphoid?cell、pathogenesis、oxidative?stress、disease?activity,提示該類詞是該領域長期的關注熱點;中文突現時間較早的詞是樹突細胞和外周血,英文是primary?biliary?cirrhosis,反映這些詞在早期受到關注;中文近幾年出現且突現時間較長的是T細胞和骨破壞,英文是pathogenesis、oxidative?stress、disease?activity等,這些詞是近幾年研究熱點且可預測將成為該領域的研究方向。
由突現圖譜可知國內外的聚焦差異。國內偏向于闡釋RA的骨破壞機制和炎癥機制;國外側重于探討氧化應激在RA中的表現、疾病活動度及與其他系統的聯系。
3??討論
R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1]。免疫細胞在其發病機制中極為重要,尤其是T細胞。其他免疫細胞提供刺激信號,T細胞活化,促進其分泌炎癥因子,激活滑膜成纖維細胞,促進炎癥、滑膜增生、血管翳的形成、骨侵蝕和軟骨降解,最終關節畸形而致殘[4,?32-33]。根據本研究的數據分析,T細胞對RA的影響各期研究焦點如下。
3.1??過去研究熱點
國內對樹突細胞研究比較深入,該細胞廣泛參與RA中T細胞的調節及炎癥反應,促進破骨細胞生成[34]。此外,還關注外周血各類細胞與RA的關系,研究顯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非編碼RNA在RA患者體內表達水平改變,提示該類RNA有作為疾病診斷新型標志物的潛力,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促進RA分類標準的進一步改進[35]。RA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細胞群比例與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anti-cyclic?peptide?containing?citrulline,CCP抗體)、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有關[36]。國外偏向于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研究,RA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都是免疫性疾病,RA可合并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37-39]。此外,對TNF-α研究也較深,單核-巨噬細胞被過度活化,分泌大量TNF-α,促進滑膜細胞活化增殖并誘導破骨細胞分化,TNF-α拮抗劑可抑制T細胞與B細胞過度活化,抑制成纖維滑膜細胞的增殖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分泌,阻斷軟骨破壞進程[40]。
3.2??當前關注焦點
當下國內的研究熱點是對骨破壞、炎性因子的探究。骨破壞一直以來關注度很高,B細胞可分泌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TNF-α,刺激破骨細胞分化,抑制成骨細胞形成,導致骨質破壞[41-45];各類細胞因子如IL-1、IL-6、IL-17、TNF-α等炎癥因子可使RANKL增多;此外,炎癥因子激發炎癥反應,促進RA滑膜增生,誘導血管翳的生成,損傷骨與軟骨,然而成纖維滑膜細胞也可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軟骨[46-48]。另外,我國學者對本研究主題相關的T細胞探討較為深入,可見T細胞對RA發病的重要性及本研究對該領域啟迪的必要性。
國外側重于對疾病活動度和各類細胞的研究。疾病活動度評分28(disease?activity?score?28,DAS28)是基于RA患者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紅細胞沉降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評估疾病活動度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標。精準評估患者的疾病活動度有利于臨床精準用藥,然而DAS28評分也存在主觀性及敏感度和特異性不佳等局限性,因此除基礎實驗外,展開對RA臨床實驗也對其治療極為重要[49]。對細胞的研究則又歸其病機探討,主要體現成纖維滑膜細胞的浸潤生長和過度增殖、免疫細胞代謝紊亂而產生的細胞因子使RA發生持續性炎癥反應,其中輔助性T細胞與調節性T細胞的失衡極為重要;在某些細胞因子的作用下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之間的平衡被打破[50]。
3.3??未來發展方向
從可視化結果看,國內學者將會加強對T細胞和骨破壞的研究,本研究即通過對T細胞的研究從而映射對整個免疫系統的探究;近幾年骨破壞在RA的關注度一直很高,預計熱度將會持續。國外學者將更加專注其發病機制、氧化應激和疾病活動度。在RA的早期,氧化應激可促進炎癥反應,但具體機制不明[51]。總之,由于RA的發病機制極其復雜,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發病與感染、遺傳、免疫、內分泌等因素相關,是國內外醫學界關注的重大疑難疾病;而本病屬于免疫性疾病,所以對其免疫機制的探究尤為關注。目前治療以抗炎止痛、免疫調控為主。常用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及生物制品,以達到緩解病情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現臨床缺乏多靶點、多途徑的靶向藥物,因此,未來研究探明其發病機制是解決臨床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對近十年T細胞對RA影響的中英文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直觀地展示該領域中英文發文量呈上升趨勢;國內貢獻最大的作者是劉健,英文發文量多的作者是Lu?Qianjin,說明這兩位中國學者在T細胞在RA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的探討方面起引領作用。關鍵詞的分析不僅反映該領域整體的發展趨勢,還反映各時間段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本研究提示對RA疾病的探討將聚焦在其發病機制上,而免疫機制尤為重要,闡明其炎癥反應、骨破壞機制對RA的治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T細胞對RA影響的研究長期以來受到學者的高度關注,未來對該領域的研究將持續增加,對該領域的深入探究為治療RA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重大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收稿日期:2023–09–02)
(修回日期: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