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新學期入學期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幫助全體學生迅速適應新學期,開學后,響水縣黃圩中心小學開展了“新學期?‘心希望”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班會課上,各班班主任帶領學生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寒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新學期的目標計劃等等。班主任們教給學生管理自己情緒的小妙招、緩解壓力的好方法,學會用積極的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快樂的同時,嘗試將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迎接闊別已久的校園,在快樂愉悅的氣氛中去學習、進步。 心中有夢,希望便不再遙遠,“心”的健康才是真的健康。為了學生健康成長,響水縣黃圩中心小學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用愛關注學生成長,用情為學生心路導航,用心提升工作成效!
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心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在校長領導下,以專職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兼職教師和心理咨詢家長志愿者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學校定期召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提出要求。學校建立心理檔案,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追蹤,做好咨詢記錄,再由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輔導。學校重視“心育”,將學生心理健康納入學校總體工作目標,并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項工作中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宣傳、有總結提高。學校領導經常利用校教職工大會宣傳、布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校營造了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
二、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學校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讓學生、老師及家長更多地認識、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正常通過學校公眾號、教師微信群、家長群推送心理健康知識。每周在校廣播站向全校師生播讀學生心靈感悟,班會課采用模擬咨詢的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等。利用橫幅、展牌、櫥窗等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活動的宣傳。每學期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學生心理社團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學校還利用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團體輔導、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等有機結合?。
三、營造良好寬松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校園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得以正常開展,學校重視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設。學校充分營造濃厚氛圍,發揮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育人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思考,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教室里,通過在教室“展示臺”展示班級目標、班主任寄語,讓“展示臺”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通過濃濃的文化熏陶,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規范學生品德,塑造學生心靈。完善心理輔導室,配備部分設施,添置適合學生閱讀的心理書籍。校園內有專門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欄,展示師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繪畫等作品,使學生能時時刻刻接受健康熏陶,學校心理環境和諧、真誠、奮進。
四、強化教師培訓考核,提高心理輔導能力
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施教師的能力和水平。一直以來,學校加強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一是學校創造機會讓骨干教師參加各種相關心理教育培訓,并加強考核。二是除了加強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業務知識培訓外,強化班主任每雙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檢查、指導、評比力度,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情況作為班主任月考核單列項,真正讓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落地生根。三是為了增強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提高全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學校利用教師集中學習時間,請校內外的專兼職心理教師或專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
五、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關注學科滲透,讓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學校努力把心理知識、心理健康理念貫穿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地方,滲透到每一門學科。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體系完整,定期舉行個案研討會、讀書會、培訓會、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引進課堂,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校一直在各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心理老師根據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每節課都圍繞一個中心,對學生進行感情、意志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指導,并運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討論等方法,在老師精心設置的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人格重塑、心理調適等。還要求教師充分、有意識地運用教材豐富的人文精神內容,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六、做好心理咨詢輔導,化解學生心理壓力
為了摸清學生心理現狀,更好地做好心理輔導,學校每個班級對本班學生的日常心理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實行周匯報、月總結,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心理輔導老師溝通、交流。另外,學校積極創新心理交流形式,用QQ、微信等與學生進行交流,拓寬與學生交流的途徑,也尊重學生的隱私。在學生群體中,有的學生出現心理沖突后,自我調適能力較弱,一時無法調控好自己的情緒,需要老師的個別心理咨詢輔導。學校利用心靈驛站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通過一對一的溝通,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學校還對家庭貧困、學習困難、情感困惑、言行異常、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新生等特殊群體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
七、家校共育攜手同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與家庭、社會積極配合,共同實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朝著健康、科學、有效的方向發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作。每學年學校為家長舉辦1—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或宣傳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律以及教育方法。學校老師還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家訪或電話交流,了解、關心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護人加強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