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琪 錢文艷
摘 要:室內畫是哈默修依的主要創作題材,他以柔和的色彩、沉靜的氛圍、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等創作出多樣化的作品,讓觀者能夠感受到隱藏在畫作中的真實情感。他的畫作或靜謐,或憂郁,畫面所傳遞的情感與氛圍令人印象深刻。哈默修依繪畫中的空間被描繪成開放和沒有邊界的,給人一種無限延伸的感覺。這種空間感與其內斂的性格息息相關。他的作品不僅是外部世界的表現,更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表現。圍繞哈默修依繪畫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和深刻內涵進行分析。
關鍵詞:哈默修依;情感表達;室內場景;油畫創作
威爾漢姆·哈默修依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色的丹麥畫家。在19世紀,藝術家們不斷改變自己的方向,不斷更新自己的可能性,不斷調整自己的繪畫風格,藝術蓬勃發展,新思想、新形勢不斷出現的時代,哈默修依堅守內心,在幽靜的空間中表達個人情感,沒有加入任何畫派。他的作品以憂郁和令人難忘的室內景觀而聞名,體現了獨特的丹麥藝術情結。雖然他生前沒有獲得大眾的廣泛欣賞,但他在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偉大的作品。
一、哈默修依的經歷
哈默修依1864年出生于一個中產階級商人家庭,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在母親的鼓勵下,他8歲開始接受繪畫訓練。1879年,他被丹麥皇家美術學院錄取開始進行系統的繪畫研究,并于1883年至1885年在獨立藝術學院跟隨佩徳·塞韋林·克羅耶學習。在1885年的夏洛滕堡春季展覽上,21歲的哈默修依首次展示了《年輕女孩的肖像》,但由于其不尋常的構圖和顏色而被哥本哈根美術學院拒絕頒獎。盡管如此,哈默修依還是引起了丹麥藝術界的廣泛關注。畢業后,哈默修依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
1891年,哈默修依與艾達結婚,1898年,他們搬進了哥本哈根斯特蘭德加德街30號的一套公寓,簡單的公寓成為他們的家,也是哈默修依作品的主要靈感來源。哈默修依一如既往地內斂、沉默,夫妻二人很少出門,常靜靜地坐在一起,一個畫畫,另一個就成了畫中人。在此期間,哈默修依也迎來了自己的創作巔峰期,他幾乎所有的代表作都是在此階段完成。哈默修依不厭其煩地描繪著公寓里的一切,更是百倍精心地畫下艾達在家中的模樣。自結婚以后,哈默修依繪畫的主題就從沒離開過屋子,畫里的女主角也再沒變過。哈默修依曾說過:“我完全相信,一件好的畫作,用色愈少,愈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種“極簡”的觀念與追求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1910年,搬到布拉德加德街后,哈默修依繼續在原來的公寓進行創作,并于1913年搬到了他在克里斯欽港的公寓,他再次返回哥本哈根斯特蘭德加德街30號公寓進行室內的藝術創作,直到1916年他因喉癌去世。20世紀30年代,丹麥國家美術館聲稱這位藝術家已經過時,所有展出的作品都歸還給了它們的出借人布拉姆森,所以他的作品在丹麥之外被遺忘了幾十年。直到20世紀90年代,他的畫作才被重新發現,并且在歐洲、北美和日本為其舉辦了一系列回顧展,鞏固了他與同時代所有偉大藝術家平起平坐的地位。在今天,哈默修依被認為是丹麥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二、哈默修依室內畫中的情感
根據前文描述的哈默修依的經歷,在他的人生旅程中,一切都很平穩,沒有太多戲劇性的變化,他的生活方式也相對簡單。在氣候適宜的丹麥,哈默修依展現出了一種溫和內斂的性格。他的妻子艾達是一個性格保守、內斂的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哈默修依與艾達并沒有孩子,所以他們的日常生活相對寧靜和簡單,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展現出一種寧靜的氛圍。藝術家要想創作出宏偉的畫作,首先需要擁有一顆雄壯的心,像哈默修依這樣一個內心寧靜且孤獨的人,他的繪畫作品往往也會是寧靜而孤獨的。
哈默修依在他的一生中創作了眾多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各種各樣的繪畫主題,如人物場景、室內場景、城市建筑和自然風景等,而這些不同主題的作品所傳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他對生活中的孤獨與冷漠有著獨特的感受,在以人物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中,孤獨和孤立成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這也是他藝術創作中最核心的主題之一,他的作品通常描繪一個孤獨的人被孤立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便是由多個人組成的畫面,畫中人之間也沒有任何形式的精神交流或身體接觸。在那些無人的室內場景畫面設計中,他呈現出的是一個充滿壓抑、密閉和寂靜的空間,讓觀者產生一種壓抑的心理狀態。在以城市建筑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里,所傳達出來的是一種寂靜而缺乏生命力的氛圍。在以自然風景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中,觀眾往往會感受到一種與現實的距離感,這使得他們與哈默修依所描述的風景之間產生了一種難以逾越的間隔。這種感覺讓人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沒有生命存在的空曠空間中。
在哈默修依最令人矚目的室內藝術作品中,大約66幅是在斯特蘭德加德的30號公寓內完成的,這一數字占到了他在那個時代作品總量的一半。在他的作品中,室內空間簡約而冷清,妻子靜靜站立的背影,緊閉或略開的門和窗,以及母親和妹妹的勞作時刻,都是他經常描繪的主題。除了題材的獨特選擇外,低純度的冷灰色調和輕柔的光線都讓他的畫面顯得與眾不同。這些元素共同構建了哈默修依畫面中的特殊情感。他認為,室內的陳設和色彩會給人帶來強烈的心理刺激。在哈默修依的藝術作品中,他對那個時代深受喜愛的室內設計并不太感興趣。他并不追求那種日常的舒適,而是更傾向于創造出一種簡樸的氛圍,通過室內物品的擺設、光線的變換和人物姿勢的變化,為他的作品注入豐富的多樣性。在其作品中,整個室內環境仿佛都是為了滿足他的視覺需求設置的,充滿了一種無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所屬位置的、壓抑和封閉的情感。
在《陽光下閱讀的女人》這幅作品中,明亮的陽光透過窗戶,通過白色的窗簾照射進公寓的地板,而畫中站在左側的那位穿黑衣的女子正坐在椅子上沉浸在閱讀之中。畫家刻意挑選了人物的背影,而沒有展示她的面部表情,這樣做是為了隱藏人物的內心情感,并通過人物的低頭閱讀來傳達一種內心的平靜。這樣的布局方式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變化。仔細觀察整個室內環境,無論是門窗、地板、墻面還是掛畫,它們交織的線條給人一種寧靜和冷靜的感覺,與人物的整體狀態完美結合。這一切都給人一個寧靜安詳的感覺,仿佛整個房間都被一股柔和的光籠罩。光線的介入使得整個室內的氛圍得到了完美的協調。地面上的這些明亮的光點打破了壓抑的氛圍,它們穿透了昏暗的室內,與窗戶的設計和窗外的陽光遙相呼應。窗戶仿佛是畫面中的呼吸通道,光線的涌入讓整個空間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畫家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微妙轉換和明暗的層次結構,以含蓄的方式展示了光線如何在室內傳播,就像一團煙霧在停滯的空氣中逐漸散去,光影引導著畫面中的所有物體,營造出公寓內的寧靜氛圍。
三、哈默修依情感表達的形式語言
(一)穩定的構圖
哈默修依在其室內場景畫的構圖中努力追求簡約,他特別強調物品的有序排列,這與禁欲主義的理念十分接近。在其繪畫藝術領域內,他以簡約化的繪畫風格為人們所熟知。在一些藝術作品中,哈默修依主要聚焦于精心設計的家具和墻上的藝術作品。在這些作品里,哈默修依成功地簡化了整體畫面的形式,將物體的個性融入背景。對他而言,清晰的線條和嚴格的藝術形式構成了作品的核心主題,身穿黑衣的女子形象則成為畫面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腓特烈堡大道室內》這幅作品中,房間內的吊燈被省略了,這可能是為了營造一個更為簡潔和緊湊的空間氛圍,黑色衣服的女人與窗戶的距離過遠,幾乎無法看到外界的任何事物,窗外的環境也沒有任何描繪,她面前有一對椅子,由于她似乎完全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她在房間里的存在似乎沒有任何邏輯上的意義,也許畫家只是簡單地將這名女性視為繪畫作品的一部分。哈默修依通過對這個場景進行重新組織和安排,使之成為一幅富有張力的室內空間藝術作品。在他看來,這個場景既不像室外那樣喧鬧,也不同于室內那一套復雜的陳設與布置。在打造這個場景的過程中,他采用了眾多的水平線和垂直線來構建結構,這些線條也正是他室內設計簡潔、穩固和寧靜的象征。哈默修依用這種簡潔和固定的方式,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在這個世界上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不是在外界,而是在他的內心,他的房子是自己的房間,他的作品則是他內心真實感受的呈現。
(二)微妙柔和的光線
對哈默修依而言,線條明晰、形式嚴謹為主要題材,黑衣女子形象則為整體意象中之一環,窗外通透、漸變的光線為主要決定性因素。無論是室內還是建筑或風景,哈默修依筆下的光并不強烈,他刻意地加工使畫面中的光始終平靜、清醒,畫面中以窗戶為主要光線源,有時使光直接透過窗戶射到房間,照到地板或墻上,只畫出陽光照到地面的很小一部分區域,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范圍陰影部位的描繪,這使他的畫面蒙上了一層灰色,不免使人覺得冷冷清清的。有時候他還故意削弱光的源頭,使觀者對光源從何而來沒有把握,只看到照片上彌漫的微光,這也讓觀者有一種壓抑和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同時,畫家在這間灰蒙蒙、顯得有些壓抑和冷清的房間中,擺放了一些莊重的家具,并在其中安置了一個人物,讓其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處。1898年哈默修依搬入的斯特蘭德加德公寓,包含了眾多大小不等且朝向各異的房間,他尤其喜歡用那扇窗靠近大門的屋子。在那個地方,他使用窗戶作為畫面的光源,并對窗戶所能觀察到的外部世界與門的對比進行深入研究。1900年,他創作了著名的畫作《灰塵在陽光下飛舞》,在他的這幅室內畫作品中,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的強光和門及嵌板的反射引起觀者的關注。在1906年的作品《斯特蘭德加德30》中,見不到太陽或者在太陽下飛揚的灰塵,墻壁與門之間光的映照讓各種形態都呈現出勃勃生機的特點,重點集中在室內本身而非窗外可供觀賞的大樓。陽光透過窗灑在地上,畫家卻只是畫出很小一部分亮色,讓人覺得這間屋子似乎荒蕪已久。
(三)帶有陰郁色彩的灰白色調
哈默修依所處的年代,印象派已獲得相當多的正式認可,這一充滿活力的團體,在西方色彩學的影響下,追求“瞬間”的顏色之美,特別是以高純度的顏色結合為特征。哈默修依則摒棄了印象派畫家的明快色彩,更多地采用了柔和的藍灰色,將顏色的純度降低,讓整幅畫都被灰色覆蓋,就像是用黑白膠片沖洗彩色照片一樣,表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陰霾與悲傷。
在哈默修依的作品中,除了常見的灰色外,我們還經常能觀察到白色的門、白色的桌布、白色的窗戶、白色的圍裙和白色的人物頸部。這些看似簡單但又非常重要的元素構成了哈默修依作品里最主要的顏色。在哈默修依的藝術作品里,白色元素實際上是一種有意設計的擴散器,它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電影式的氛圍,這與某種懷舊攝影所傳遞的情感有著相似之處。哈默修依對白墻的運用是如此嫻熟與精致,以至于當他把白色應用到自己的作品時,會產生強烈而又令人驚奇的視覺效果。在哈默修依位于腓特烈堡家窗戶附近的兩名女性以及室內畫作中,這種差異顯而易見,各種不同類型的白色物質穿越了整個房間,這些白色來自不同顏色的對比,它們之間相互疊加,形成一個整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空間,雙層的窗戶搭配著長長的白色窗簾,共同塑造了畫作中所呈現的空間的整體感受,整幅畫都被一層白色覆蓋,這層白色也擴散到了家具和地面上。白色是代表著純潔和純凈的顏色,它不只是一種裝飾,更是畫家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重要元素之一,讓觀者感覺仿佛是通過一面柔和的白色鏡子來審視各種事物。白色又富有生命力,將人從單調的生活狀態中喚醒。黑色的柱狀形態與白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焦點。
四、結語
繪畫為我們的心靈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事物的創意框架。繪畫作為藝術門類,它所表達的不是現實世界的物質層面,而是對人類自身存在方式與價值的探尋。在這個不斷變換的現代社會中,一種在繪畫藝術中追求創新的手法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在這個時代,畫家們最看重的還是畫面本身的視覺語言和藝術價值。實際上,畫面背后所蘊含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這涉及一個人的心靈、生命以及他的內在精神力量,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畫面的質量和感染力。繪畫作品能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而非表面上的浮華。哈默修依在繼承了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創新,最終塑造出了一種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繪畫語言,這種語言賦予了他的作品藝術的活力。對哈默修依在畫面情感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其作品中的情感,并教會我們如何在畫面中使用合適的形式語言來傳達這些情感。
參考文獻:
[1]袁可.幽閉空間中的孤獨:威爾漢姆·哈默修伊繪畫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2.
[2]郭玉姣.靜謐的藝術:論維爾漢姆·哈默修伊具象繪畫中的空間[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0.
[3]孫寧倫.室內場景畫中的光線表達:以霍珀和哈默修伊為例[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3.
作者簡介:
王雪琪,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
錢文艷(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