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張勇



摘 要:隨著RCEP成員國間貿易合作的深入發展,貿易便利化水平成為影響成員國貿易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幾年,RCEP各成員國之間的高技術產品貿易往來較為密切,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向RCEP成員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值得關注。因此,本文從貿易便利化的角度切入,研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自2022年起簽署的貿易便利化協議,分析其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通過對實證結果的分析,本文得出貿易便利化有助于提升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結論,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貿易便利化;高技術產品;引力模型;RCEP;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
本文索引:姚玲,張勇.<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10):-070.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5(b)--05
1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在國際貿易中,貿易便利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將資源更多地投入核心技術研究,穩定制造業比重。RCEP的落地生效推進了中國與RCEP各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傳統的關稅措施對雙邊或多邊貿易影響日趨減少,通關效率、海關環境等因素對貿易往來的影響增強,且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差距較大。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放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國際社會正逐步尋求更深層次的經濟整合,以應對這些挑戰。2022年1月1日,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之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包括亞洲多個經濟體在內的10個國家正式生效,體現了國際社會在多邊合作方面的決心和力量。RCEP的成員國覆蓋了大量人口和龐大的經濟體量,無論是在人口規模、國內生產總值還是貿易額上,都占據了全球經濟的顯著份額。RCEP的實施推動了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其成員在協定框架內迅速實現了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包括絕大多數貨物的關稅最終降至零。這一政策不僅包括即刻實施的零關稅政策,還包括未來10年內逐步降低至零的關稅安排,極大地提高了成員國間的貿易便利性,為高技術產品的進出口提供了更加高效的通道。此外,RCEP協議還涵蓋了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開放承諾,為加強各國經濟聯系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合作,進一步加強了區域內的經濟聯系。
我國在技術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顯著進步,新興產業的興起為高技術產品貿易帶來了新的活力。中國的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為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對高技術產業的重視體現在不斷增加的研發支出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高技術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日本和韓國也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因此,本文旨在探討便利化對高技術產品貿易的影響,以提供合理的路徑選擇,幫助我國的高技術產品更好地出口至RCEP成員國,降低貿易成本。因此,本文以RCEP成員國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促進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增長及區域多邊貿易長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2 文獻綜述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對于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的研究,Wilson等(2003)率先使用港口效率、電子商務、海關和監管制度等因素作為貿易便利化衡量指標。國內大多學者的研究基于Wilson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調整相應的二級指標或擴展到三級指標展開的。孔慶峰、董虹蔚(2015)參考Wilson的做法,選取4個一級指標來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評價體系。王維國、丁新(2020)結合《全球競爭力報告》4.0新的指標,構建以基礎設施建設、商務信息技術、海關管理效率、金融服務效率和法制規范效率為一級指標的貿易便利化測算體系。
對于貿易便利化對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 Kobayashi (2020)通過分析貿易便利化對柬埔寨出口貿易的影響,發現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在柬埔寨經濟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肖揚等(2020)選取“一帶一路”沿線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情況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貿易便利化給這些國家貿易流量產生的影響。馬欣員(2022)主要運用主成分法與貿易引力模型對“一帶一路”沿線貿易便利化指標及其國際貿易效應進行測算。
高技術產業具有其獨有的特征。Doody(1981)在研究中指出,這些行業的產品往往具有較高的附加值。施炳展、李坤望(2008)的研究指出,中國的高技術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并指出其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尹偉華(2016)也表明,中國高技術產業雖然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下游位置,但其參與程度正逐步提高,顯示出潛力和動態發展的趨勢。最新的研究由李文霞、金綴橋(2023)完成,得到中國高技術產品通過提高市場創新能力、降低貿易成本增加出口,表明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對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及電器機械和機械制造類產品的出口質量提高作用顯著。
結合本文的選題及研究目的,筆者對已有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現有文獻可以看出,關于指標體系的構建,大多學者是在Wilson所建立體系基礎上進行研究。在測算方法上,大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測度貿易便利化水平,針對貿易便利化對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仍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本文通過分析貿易便利化對其的影響,有助于完善相關研究體系,進而帶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本文著重研究我國與RCEP成員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現狀,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構建指標體系,測度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使用擴展的引力模型分析貿易便利化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RCEP國家的影響,以期尋求持續拉動我國與RCEP國家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3 我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及分析
3.1 指標體系的構建
關于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選取,本文參考Wilson等(2003)及王維國、丁新(2020)的研究方法,根據貨物貿易跨越國境時需要經過的各項環節,結合高技術產品與RCEP協議特點,選取基礎設施(I)、海關環境(C)、金融環境與電子商務(E)、管制環境(G)4個一級指標。此外,各一級指標下分別設立了更為細分的二級指標,詳細指標構成如表1所示,數據均來自《全球競爭力報告》。
3.2 數據處理
為盡可能避免主觀偏好的干擾,減少數據共線性,本文借鑒王維國、丁新(2020)的做法,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指標進行賦值與權重確定,并對貿易便利化得分進行測度。文章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數據標準化處理:由于各基礎指標自身變異大小,本文對涉及的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得取值范圍均在0~1:
3.3 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與分析
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之前,必須先對數據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判斷各個二級指標數據是否適用于主成分分析法,KMO值越高,說明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越適合做主成分分析,主要操作涉及SPSS26.0軟件。對所選取的15個貿易便利化二級指標做KMO與Bartlett檢驗,其中主成分分析的KMO值為0.855,大于0.5,表明本文選取的二級指標間的關聯性較強,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基于對二級指標的操作,可以得到主成分總方差解釋表。三個主成分累積的解釋度為84.813%,即此次選取的三個主成分提取了測算體系的15個指標中84.813%的信息量,大于80%代表解釋程度較好,因此可以用這三個主成分來解釋所有變量,它們的表達式如下:F1=0.2921X1+0.2946X2+0.2777X3+0.2314X4+0.2426X5+0.2470X6+0.0949X7+0.2042X8+0.2553X9+0.2627X10+0.2806X11+0.2972X12+0.2921X13+0.3007X14+0.2221X15
F2=-0.0869X1-0.0760X2-0.0737X3-0.0396X4 +0.0442X5-0.4344X6+0.6935X7+0.5050X8+0.0970X9-0.1660X10-0.0357X11-0.0403X12+0.0240X13+0.0613X14+0.0915X15
F3=0.1767X1+0.1208X2+0.2487X3+0.4520X4-0.4280 X5-0.1714X6+0.1421X7-0.1154X8+0.3446X9+0.2344X10-0.0835X11-0.2362X12-0.2291X13-0.0222X14-0.3899X15
根據主成分的線性表達式,可以得到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模型:
F=0.23117X1+0.2289X2+0.2289X3+0.2180X4+0.1498X5+0.1163X6+0.1778X7+0.2117X8+0.2435X9+0.2039X10+0.2030X11+0.2000X12+0.2051X13+0.2373X14+0.1441X15
文章通過這三個主成分公式可以獲得最后主成分測算公式。歸一化處理上述表達式中的系數,即將各個二級指標的系數除以所得方程中各個二級指標所有系數之和得到其權重,如表2所示。
將每一類二級指標的系數進行加總求和就是其所屬一級指標的系數。4個一級指標權重為:基礎設施(0.352)、政府與制度環境(0.169)、海關環境(0.220)、金融與電子商務(0.330)。由此,可以得到貿易便利化體系的得分公式:
TFI=0.0770X1+0.0763X2+0.0763X3+0.0727X4+0.0500X5+0.0388X6+0.0593X7+0.0706X8+0.0812X9+0.0680X10+0.0677X11+0.0667X12+0.0684X13+0.0791X14+0.0480X15
最終根據上文所示的測算公式得到RCEP成員國2009—2019年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值。本文借鑒曾錚等(2008)以及王維國和丁新(2020)對貿易便利化指數分級的方法,將貿易便利化指數(TFI)劃分為四個等級。RCEP成員國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呈現明顯不均衡的特點。整體來看,RCEP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有所提升,雖然各國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在不同年份間的差異并不顯著,但在不同國家之間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新加坡、新西蘭和日本在貿易便利化方面表現出色,其得分長時間保持在0.8分以上,顯示出貿易便利化的高水平,為貿易比較便利的國家;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中國、韓國等國家表現也不錯,貿易便利化水平居于0.7~0.8,為貿易一般便利化國家;菲律賓、越南等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相對較低,連續多年低于0.6分以下,為貿易不便利國家。從以上數據得知,不同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差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各國的出口貿易,這種不平衡的情況意味著RCEP內部存在著改進貿易便利化水平以促進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機會。
4 實證模型設定及數據來源
4.1 引力模型構建
基于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結合研究重點,本文將測算所得的貿易便利化數據納入回歸模型。同時,中國對RCEP國家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結合本文的研究思路,將專利申請數量、進口國創新能力作為控制變量引入模型,從而降低因遺漏變量所造成的誤差,最終構建模型如下:
4.2 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2009—2019年為樣本期間,研究對象為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中包含的14個國家。我國與RCEP成員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數據來自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貿易便利化水平數據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計算整理得到,樣本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專利申請數量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距離來自CEPII,進口國創新能力數據來自GCR。
4.3 實證分析
在設定模型之后,本文采用Stata 16.0軟件對擴展的引力模型進行實證檢驗,根據樣本數據,本文選取POLS、FE、RE三種效應的回歸結果,均為擴展引力模型的回歸結果。F檢驗的結果p值小于0.05,拒絕原假設,選擇固定效應;Hausman檢驗結果p值為0.2865,大于0.05,即接受原假設,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中選擇隨機效應。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在該模型中,出口對象國的GDP總量、貿易便利化指數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產生影響,但各影響因素之間存在差異。
本文對以上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1)貿易便利化指數FTI:作為本文的核心變量,貿易便利化水平會顯著促進中國對RCEP成員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由模型可知,在選取的變量中,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遠超過其他變量,系數為1.220,符合理論預期,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額提高1.220%。由此可見,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將會通過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兩國貿易成本的方式,促進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反之,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降低會阻礙中國對其出口貿易的發展。
(2)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口國的經濟規模對中國對RCEP成員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也起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作用僅次于貿易便利化水平產生的正向促進效應。其系數為1.099,符合理論預期,表明進口國GDP每提高1%,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額提高1.099%。進口國經濟增長會促進對高技術產品的需求,從而推動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
(3)地理距離DIS:兩國間地理距離對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起著顯著的阻礙作用。其系數為-0.762,符合理論預期,表明地理距離每增加 1%,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就會降低0.762%。雖然各國的運輸方式在不斷提升,但由于地理距離大,受到運輸成本及運輸途中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地理距離仍然會對RCEP貿易伙伴國間的貿易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限制了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阻礙了其出口規模的擴大。
(4)申請專利數量PAT:進口國申請專利數量對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起著阻礙作用。其系數為-0.005,符合理論預期,表明進口國申請專利數量每增加 1%,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就會降低0.005%。進口國申請專利數量越多,其對高技術產品的進口需求就會越小,因此會對RCEP貿易伙伴國間的貿易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5)進口國創新能力innovation:進口國的創新能力對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同樣起著阻礙作用。其系數為-0.017,符合理論預期,表明進口國創新能力每提高1%,中國對其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就會降低0.017%。進口國的創新水平越高,其對高技術產品的進口需求就會越小,因此會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RCEP貿易伙伴國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4.4 穩健性檢驗
文章對式(1)進行回歸,為了驗證貿易便利化水平在RCEP成員國出口貿易中的關鍵作用以及確保估計結果的可靠性,在傳統的引力模型中納入了貿易便利化指標,并在表4列(2)和列(3)中分別引入了專利申請數量和國際進口國的創新能力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國內生產總值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系數依然為正且顯著。
5 結語
本文基于分析貿易便利化對出口高技術產品的影響的實證結果,發現RCEP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提升至關重要,因此應將更多的關注和資源轉向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綜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RCEP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展一般的國家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世界多邊與雙邊貿易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普遍降低,貿易便利化成為促進世界貿易增加、降低非關稅壁壘的一條主要路徑。RCEP作為一種全新的區域合作,我國應為區域間高技術產品貿易提供更多政策優惠,進而促進成員國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改善與合作。
第二,貿易便利化對RCEP國家間貿易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出口產品的多樣化有助于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從而降低貿易風險。隨著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國際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我國在繼續提高出口高技術產品競爭力時,應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優勢。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安排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港口、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并鼓勵企業與RCEP成員國企業開展合作,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高技術產品出口提供基礎的物流保障。
第四,一方面,各國應積極投身于貿易便利化協商,統一規范和標準,建立有機的通信渠道,以促進對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政策更深層次的理解,推進透明化的貿易政策和信息共享。我國也需積極拓展合作,深度參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便利化倡議,促使貿易政策規定中有著更大的話語權,確保自身利益的維護。另一方面,加強RCEP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合作,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可以與較弱國家分享技術和資源,可以通過建立技術合作協議、共同研究項目、技術轉讓等方式來實現,有助于提高較弱國家的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促進其更多地參與國際貿易。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可以提供培訓和教育支持,幫助較弱國家提升其國際貿易技能和管理水平,包括貿易法規、營銷策略、物流管理等領域的培訓,以確保其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競爭,有助于平衡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更公平的國際貿易合作,同時促進整個RCEP區域內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Wilson J. S.,Mann C.L., Otsuki T.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U].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3(3): 367-389.
孔慶峰, 董虹蔚. “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與貿易潛力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 2015(12): 158-168.
王維國,丁新.貿易便利化與中國出口貿易: 基于半參數GWR模型的空間計量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20(5):96-108.
童祥春. 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對柬埔寨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D].昆明: 云南師范大學,2022.
Kobayashi, T., Sustainable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Arctic:Using export trade agreements torestrict environmentally harmful subsidies. Polar Record, 2020(56): 1-9.
肖揚, 直銀蘋, 謝濤.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制造業企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J].宏觀經濟研究, 2020(9): 164-175.
馬欣員. 貿易便利化指標測算及其國際貿易效應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22, 38(8): 144-148.
Doody E J, Munzer H B. High technology employment in Massachusetts and selected states[J]. Massachusetts Division of Employment Security, Boston, 1981.
施炳展, 李坤望. 中國制造業國際分工地位研究: 基于產業內貿易形態的跨國比較[J].世界經濟研究, 2008(10): 3-8+87.
尹偉華.中國高技術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和地位研究[J]. 世界經濟研究, 2016(7): 64-72+86+136.
李文霞, 金綴橋. 知識產權保護與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質量升級[J]. 宏觀經濟研究, 2023(6): 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