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瀟雅 通訊員 周穎怡 朱健
廣東省二醫多年來致力于應急醫學的宣教和急救技能的普及,營造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廣東省二醫急診科醫生開展情景模擬和互動式教學。
“應急教育應從娃娃抓起?!?024年3月6日下午,廣東實驗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蔡騭在該校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廣東省二醫”)“急救科普教育合作共建”暨“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毙1菊n程啟動儀式上說道。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確定廣東實驗中學為“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為了做好試點工作,該校積極聯系廣東省二醫,借助醫院優質的應急醫學資源,為學校應急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廣東省二醫黨委委員、副院長楊衛國表示,作為全國首家應急醫院、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承建單位,廣東省二醫有著傳承已久的“應急基因”。此次合作,醫院將切實承擔起“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奔夹g指導單位的責任,由應急專家團隊擔任授課教師,探索中小學急救校本課程,共同做好校園急救教育。
廣東實驗中學應急教育第一課,由廣東省二醫急診醫學部主任唐柚青主講。課堂上,唐柚青通過案例分析、視頻觀看、理論講解等授課方式,對呼吸心搏驟停的定義和判斷、人工氣道開放、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要點,以及AED的原理、使用流程、使用時機和注意事項等相關急救理論知識展開講解。
隨后,廣東省二醫急診科副主任李悅和主管護師黃崇明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式教學的方式對師生們演示,講授呼吸心搏驟停判斷的方法,并用人體模型模擬將心肺復蘇實施的一招一式全程演練,利用心肺復蘇模型及自動體外除顫儀訓練機進行實操訓練。生動有趣的課程設置,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紛紛表示又掌握了一項新技能。
楊衛國告訴《中國醫院院長》雜志,醫院組建了專門的應急教學隊伍,為課程設計、授課內容提供了充足的師資團隊力量。課程主要為急救技能與健康教育兩部分,以“課件PPT+現場實踐+互動問答”的形式,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創新型互動式課程教學。通過分析真實的急救案例,讓學生了解急救知識的實際應用;通過模擬真實的急救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急救技能;通過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操作,提高學習效果。
對于“急救教育試點學?!惫ぷ鞯拈_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圍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急救問題,學生在急救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由應急專家團隊擔任授課教師,做好校園急救教育,并探索中小學急救校本課程;第二階段將共建全省中小學應急教學基地,逐步打造應急學校的品牌;第三階段將共同探索開展科學科普教育、醫患體驗、醫學人文熏陶等醫學衛生健康與中小學課堂結合的研學模式。
楊衛國說道,希望通過試點工作的開展,達到三個目的:一是急救知識技能提高,通過衛生應急課程的學習培訓和模擬實踐,使學生對于各類突發意外傷害的了解更加全面,能夠準確判斷和應對不同類型的突發情況;二是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熟悉急救操作流程和相關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應急處置中,能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事故發生造成的損失;三是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衛生應急處理是團隊合作的過程,團隊成員能夠高效協作,快速作出反應,提高應急處置的效果。
“總之,要提升校園師生自我防范和應急救護能力,樹立正確生命觀、健康觀、安全觀,養成健康文明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使師生自覺采納和保持健康行為?!睏钚l國說道。
近年來,我國急救培訓工作進展較快,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掌握救護技能的人員比例仍然較低。作為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廣東省緊急醫學救援指導中心”,為了擴大急救培訓范圍,廣東省二醫于2024年牽頭成立了廣東省緊急醫學救援聯盟。
廣東省二醫黨委委員、副院長齊勇介紹,聯盟依托縣區醫療機構急診科,建設縣域緊急醫學救援站點。根據各縣區醫療機構急診學科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專項培訓,必要時派駐技術骨干實施臨床帶教,實現常見急危重癥救治技術的熟練應用,重點針對縣區醫療機構基層急診創傷中心、胸痛中心、腦卒中中心展開培訓,指定專職指導專家實時負責遠程響應,共享后臺專家資源,確保各??莆V鼗颊呔戎钨|量和患者安全。同時,指導縣區醫療機構急診學科開展適宜技術。
“目前,隨著聯盟單位成員不斷擴增壯大,聯盟建設日趨完善,未來將形成更強大的陸海空立體緊急救援體系,為整個南粵大地乃至全國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饼R勇對本刊說。
2021年12月,廣東省二醫與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廣州市海珠區衛生健康局聯合建設“廣東首個區域醫融健康傳播云平臺”,旨在共同打造更接地氣、更親民的健康傳播平臺,推進區域健康促進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急診急救技術下沉基層。

1 廣東省二醫醫學科普健康傳播總隊。
2022年2月,三方正式啟動“e問醫答”健康直播進社區品牌項目,創新提出“專業新聞主持+高水平醫院醫生+社區醫生”健康訪談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健康宣教模式。目前,廣州市海珠區全區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加入,形成健康科普宣教社區傳播的強大合力。統計數據顯示,居民對活動的實用性、趣味性滿意率超過90%,居民對社區急救宣教的認可度,較此前大幅提高。
廣東省二醫融媒體中心負責人周穎怡表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下一步,醫院將在與廣東實驗中學合作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來醫院開展健康科普教學主題體驗活動。同時,圍繞醫院“深耕海珠、聚焦廣州”戰略部署,推動科普工作項目化、品牌化,打通健康科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