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萍
【摘 要】本文探討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如何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故事課 語篇 閱讀教學策略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非常重視語篇教學的模式探討和深入研究,組織一線教師以各種方式不斷摸索,通過觀摩線上線下名師開放課,積極思考和設計大單元整體教學案例,開展了大量同課異構、立足教本反思教學等活動,不斷學習小學英語主題語篇教學的有效策略,并從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自主閱讀能力。
下面,筆者將通過閩教版六年級上冊Story Time The Change-4 Lunar Probe的課堂教學,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情境鋪墊,依托故事,激趣導入
在每次開展語篇故事閱讀開始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和想象力進入故事情境。教師可通過設置class games、brainstorming、chant等多種創(chuàng)意教學環(huán)節(jié),喚醒學生的舊知及或多或少的對故事背景已有的了解,最大程度上解決學生英語學習上的語言障礙,激發(fā)學生對新知的渴望和想象,幫助他們快速地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基于以上觀點,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教學。
一上課,筆者就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觀看一段大家很熟悉的動畫視頻,內(nèi)容是關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學生頓時表現(xiàn)得興致勃勃。該視頻通過幾個鏡頭,生動地展示了古代神話故事中嫦娥奔月的場景。通過視頻進行鋪墊,學生快速且高效地進入故事情境。接著,筆者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舊知和平時掌握的生活經(jīng)驗來回答,以此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Do you know the story about Change ?”“Is there real Change on the moon?”通過思考,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回答問題,他們對月球和宇宙的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帶著飽滿的興趣和狀態(tài),主動進入到本課語篇故事The Change-4 Lunar Probe的學習中。
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還呈現(xiàn)教材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問:“Do you have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What are the Change-4 Lunar Probe and the lunar rover Yutu-2?”“Can they walk on the moon?”以此類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綜合分析圖中飛行器的外貌特征、活動軌跡等,并在此基礎上有邏輯性地回答“They are working for explorating the moon, they can take photos of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for the human.”而后,筆者在課上進行層層遞進的問題鏈追問:“How can the Change-4 Lunar Probe and the lunar rover Yutu-2 work?”這樣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了疑問,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語篇故事進行綜合分析、推理判斷等心智活動,以此啟智增效、學科育人。
二、圖文結(jié)合,梳理故事,任務驅(qū)動
新課標強調(diào),從英語的活動觀出發(fā),以任務驅(qū)動教學,開發(fā)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通過任務布置,闡述目的,指導學生梳理故事脈絡,同時觀察學生是否能按時完成任務,以便調(diào)整教學步驟,使學生正確有序地學習故事文本,理解和消化語言知識,最終達到既定的語言目標。
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逐步梳理出文中的時間、主語和事件,然后復習單詞send和過去式sent。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自主閱讀4—6幅圖,從而找出文中的時間、主語和事件,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待每個學生舉手發(fā)言以后,教師應給予評價和鼓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出及時的反饋,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中獲得新知識,從而讓大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達到了“教—學—評”一體化的目的。具體而言,本環(huán)節(jié)可從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泛讀文本,領略大意。
首先,讓學生通過整體閱讀文本,初步領略故事大意。教師拋出問題:“When did the Change-4 Lunar Probe be sent ? ”然后,復習send的過去式sent,為學生鋪墊科學的情境,激活學生對the Change-4 Lunar Probe已有的知識,引起學生想進一步了解它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問題閱讀文本,直觀明了地在文中找到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the Change-4 Lunar Probe的其他信息,梳理和理解文本大意。
2.精讀文本,逐步探究。
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每一幅圖后,教師可提出問題:“When did the Change-4 Lunar Probe land on the moon?What did the lunar rover Yutu-2 do?”待學生找出時間、主語和事件以后,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完成對本段閱讀的板書,把整篇課文都梳理清楚,讓學生更加熟悉課文,為下一步任務做好了鋪墊。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文章中的新詞lunar rover、track、roll out、surface,在閱讀過程中感知詞匯,逐步領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慢慢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提升閱讀的能力。
3.研讀文本,深層理解。
在學習了一系列的生詞后,教師再讓學生復述整篇課文,在學生跟讀完課文以后,就到了Post Reading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在此處進行拓展閱讀,首先是根據(jù)Lunar rover的日記,選擇一幅圖,根據(jù)圖中的日記內(nèi)容做一個和板書類似的思維導圖,找出主語、時間和事件,再進行一個計算(題目如下)。
Calculation:(1)How many days are a lunar day and a lunar night on the earth?
Answer:1 lunar day=14 days,1 lunar night=14 days.
addition:28 days.
(2)How many days is the Yutu-2 on the moon now?
Answer:1001+31+30+16=1078 days.
此處把英語和其他學科進行了一個巧妙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多層次分組,團結(jié)協(xié)作,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方式通過團結(jié)協(xié)作,互相交流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內(nèi)化語言,積極交流和表達新知,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有思考、感觸、收獲,最后教師再請小組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結(jié)合小組展示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
在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每8個學生組成一組,大家圍繞課文內(nèi)容進行有效閱讀。教師布置課堂任務學習單,讓學生根據(jù)4~6幅圖找出時間、地點和事件。接著,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再把收集到的文本脈絡具體、直觀地板書出來,為接下來的Post Reading 環(huán)節(jié)的思維導圖構建一個框架。最后,圍繞著這個框架,全班學生一起復述故事。在協(xié)作學習活動中,學生提高了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協(xié)作參與的能力,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
四、拓展故事,體驗參與,反思歸納
學習活動從語篇故事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可幫助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在閱讀故事完后再布置一個實踐任務,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知與判斷,進行實踐和創(chuàng)新。
在這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如下實踐任務:Design posters to show more about Change-4,讓學生利用海報來展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對本節(jié)閱讀課的收獲,讓學生拓展課堂所學。
總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強調(diào)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fā)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蘇少偉)
參考文獻
[1]朱浦. 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