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祥
摘要:我國現代化迅速發展,旅游業蓬勃興起,鄉村振興是實現鄉村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關鍵路徑,鄉村振興發展已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現代化鄉村建設。鄉村產業規模化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整體振興的關鍵和突破口,而推動鄉村特色旅游項目高質量、大規模發展是培育我國鄉村產業品牌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就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鄉村旅游發展進行分析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海南省;鄉村旅游發展
引言
鄉村旅游發展是推動海南省鄉村實現產業深度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文化產業,可以有效解決貧困戶的致富問題,并為海南省鄉村整體振興的新戰略構想提供支持,在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擴展我國農村產業鏈、實現區域城鄉旅游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任務中,以及致力于解決海南省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略地位。為了實現鄉村人文旅游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鄉村發展振興戰略必須在自然環境、文化資源、人才資源、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綜合支持,這已經成為推進鄉村發展旅游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文化戰略和支撐戰略,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一、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義
(一)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當前提出:實施“綠水青山即金山銀山”計劃,推動鄉村旅游的整合開發,有助于地方政府迅速將優美的農業生態資源轉變為縣域經濟資源,使縣域鄉村旅游業與國家的“生態資源+扶貧”計劃相結合,實現了具有“造血機制”的產業扶貧工程。鄉村旅游發展項目包含多種類的鄉村服務內容,吸引了更多的服務對象,這些項目能夠積極鼓勵農民參與,并通過他們的主動參與來推動鄉村精品旅游的發展,在提供獨特的服務體驗的同時,還能以高價銷售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從而有效提升鄉村經濟收入,并改善村民的社會生活條件,這將使鄉村走上全面脫貧致富的穩定道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生活[1]。
(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將城市居民引入農村,讓他們親身體驗農村生活,了解農業生產,加深對農村的認識和感情。同時,鄉村旅游也可以吸引城市企業投資農村,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實現城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鄉村旅游可以引導農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保護和利用好農村生態資源,實現綠色發展。同時,鄉村旅游可以提高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格局。此外,鄉村旅游還有助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
(四)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鄉村旅游可以讓游客深入了解鄉村的歷史、文化、民俗等,增強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鄉村旅游可以激發農民對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推動鄉村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形成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新氣象[2]。
(五)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創新和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旅游產業創新和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借鑒城市旅游的成功經驗和模式,推動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同時,鄉村旅游可以推動旅游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形成旅游產業集群效應。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提升旅游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鄉村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不足
海南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然而,目前海南省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不高,部分地區存在資源閑置、浪費現象。一方面,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缺乏規劃,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優質資源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鄉村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地區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等問題。
(二)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提高游客滿意度、吸引游客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海南省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部分地區存在道路不通、水電不便、通信不暢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此外,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的衛生條件差、設施陳舊,也給游客帶來了不良的旅游體驗。
(三)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
當前,海南省鄉村旅游產品以觀光游、農家樂為主,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特色和創新。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過于依賴自然資源,忽視了對當地文化、民俗、產業等特色的挖掘和整合,導致旅游產品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在產品設計上缺乏創新意識,導致旅游產品同質化,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3]。
(四)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是影響游客滿意度的重要因素,目前海南省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區存在服務水平低、服務態度差、服務不規范等問題。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的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的旅游服務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五)鄉村旅游市場營銷不足
鄉村旅游市場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海南省鄉村旅游市場營銷不足,影響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和渠道,導致旅游信息傳播不廣、游客數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鄉村旅游景點在市場定位上存在問題,導致旅游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
(六)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不平衡
海南省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沿海地區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較快,而內陸地區的鄉村旅游業發展相對滯后;二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的鄉村旅游業過于依賴觀光旅游項目,而忽視了休閑度假、農業體驗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開發。這種不平衡的產業發展模式導致了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七)鄉村旅游環境保護不力
鄉村旅游環境保護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海南省鄉村旅游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部分地區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忽視環保工作,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質量,也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八)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鄉村旅游人才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海南省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不足。一方面,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總體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的旅游服務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短缺。這些因素制約了海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4]。
三、海南鄉村旅游發展路徑及措施
(一)發展路徑
首先,應當采用區域間聯動的旅行發展組織模式來構建組織結構。以海南的鄉村觀光旅游項目為例,其組織發展結構模式應該是基于區域內聯動的旅游業發展模式。隨著全域文化旅游開發和社會主義美麗鄉村文化建設持續加強,海南市縣鎮、景區以及城市景區與農村游客之間的信息互通交流將進一步全面而緊密。通過建立各方之間的戰略引導、合作關系和業務聯盟,有效延長了產業鏈。
第二,采取了重點開發和帶狀化發展等不同模式來豐富產品類型。在項目產品層面上,要提升和完善各地已有的鄉村度假旅游活動的觀光示范項目。同時,通過整合加快海南省建設發展的省級鄉村假日觀光產品示范項目,實現迅速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以推動整個海南省鄉村度假區旅游精品項目群產品的發展。在海南美麗鄉村示范點的建設規劃中,應優先選擇一個重點品牌進行發展,以推動當地特色旅游點的發展。其次,項目開發應采用多方合作的發展合作模式。政府、企業、鄉村居民代表等各方是整個美麗鄉村和旅游鄉村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受益者,因此三者之間的戰略合作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將這三者聯合起來,并以形成利益共同體模式的合作方式加強合作,對于推動旅游鄉村特色旅游產品的產業化發展可能會產生更深遠的好處。政府可以通過給予農戶優惠政策,企業也可以自愿參股并參與運營管理,同時鄉村協會也可以配合村民共同參股發展。這三種發展經營模式的共同實施可以實現多方共贏,從而促進項目的產業化。鄉村旅游業的基礎建設發展不能僅僅依賴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企業資本的積極參與才能刺激出更多創新有趣的發展思路和新穎有趣的經營模式。通過此次招商引資,使更多涉農企業愿意加入美麗鄉村和旅游項目的投資發展服務行業,推動鄉村項目發展的多樣化。同時,招商企業也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引入更多當地涉農專業投資人才。同時,鼓勵引導鄉村居民能夠積極有序參與區域旅游綜合開發,自主參與投資或建設各類鄉村旅游投資項目,提升縣域旅游經濟開發參與度。
(二)具體措施
1.政府應提供相關政策,以支持并改善基礎設施,其首要任務是制定詳盡全面的招商引資政策,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此外,還應推動各地積極出臺相關地方性法規,為當地招商引資項目提供政策保護,以吸引激勵當地企業,此舉將使更多相關企業愿意參與當地鄉村觀光旅游中心的規劃建設,并給予這些投資企業一些優惠條件。對于美麗鄉村景區,應該重視促進技術人才的多方面學習交流和培訓,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旅游業發展和規劃策略。此外,在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的同時,應重視改善景區內外道路的通行便利性,如加強水電交通通信排污環保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在設計建設項目時,需要特別關注維護和再利用原有景區設施的功能,而不是進行重復建設,以減少資金浪費。此外,還需要精心規劃和注重科學性設計以及人性化功能,避免資源浪費和盲目不切實際地建設[5]。
2.企業應重視挖掘當地文化,打造本土品牌,開展專業人才招聘和服務管理。首先,企業在推進海南鄉村休閑旅游品牌發展過程中,需注重協助和引導周邊鄉村深挖本地獨特的文化內涵,培訓旅游人才,提升服務管理水平。企業應該注意積極收集當地村莊的各種人文資源,如鄉村餐飲、手工藝、文化和住宿場所等,可以采用“分工式”的資源對接方法。企業負責人應共同擁有一個開發美麗鄉村家園的宏偉理想,并真正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他們應該與村委會和村民建立友誼,深入挖掘當地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然后,企業在建設過程中應迅速適應國家提出的新的“一村一策”戰略,充分利用現代經營的管理創新優勢,為我國鄉村精品旅游線路建設管理注入新時代的經營活力思維和經營思路。通過企業創新帶動,帶來更多全新的現代管理經驗方法和創新人才。注重引入本地優秀文化人才的同時,也重視發掘培養當地本土人才,挖掘培養熟知本地區發展政策和優秀文化內涵的優秀當地文化村民。
3.鼓勵村民組織積極參與營銷活動,注重品牌宣傳。首先,村民應主動接受培訓,提升與導游服務相關的操作技能,并積極參與當地旅游產業經營,以展現地方特色,并展示鄉村產業和旅游的多樣性。在鄉村建設規劃中,應強調農民的主體地位,激發鄉村農民群體全面參與和積極性。鄉村領導應自覺起到示范引導作用,讓每個成員都感到開發鄉村特色旅游產業是有益有利且可獲回報的事情,從而更加主動熱情地投入到建設和開發中。鄉村政府需要進一步重視挖掘利用農村地區的旅游景觀、人文故事傳說和傳統特色產業優勢等資源,并統籌安排,推動美麗鄉村主題旅游活動常態化發展。此外,鄉村景區還應關注多媒體的運用,加強景區的推廣和宣傳。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為海南省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充分認識到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加強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鄉村旅游經營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加強政策支持和宣傳推廣,才能推動海南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在這個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應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分析,結合有關的發展策略以及指導思想,明確鄉村旅游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創新和發展。將相關的問題與實際發展計劃進行整合,做好規劃設計分析,帶領鄉村人員積極參與其中,強化人員的成就感,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玉萍,葉露,梁偉紅,鄧春梅,劉燕群,王丹陽. 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一村一品”發展現狀及對策[J]. 中國熱帶農業,2023,(05):63-70.
[2]謝松波,劉妍.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研究——以海南省保亭縣響水鎮合口村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7):275-278.
[3]張鋒,王俊峰,汪匯源,許育文. 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椰子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07):92-94.
[4]賴鈺瑩. 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共享農莊發展研究[J]. 鄉村科技,2023,14(05):35-38.
[5]楊欣達,鮑富元. 鄉村振興背景下海南省鄉村民宿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 山西農經,2023,(04):34-36.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