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敬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國內外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情況,分析高校的測試平臺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的作用。綜合利用高校測試平臺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操作使用儀器設備,高校通過完善測試平臺管理制度及設立研究生開放課題等方式,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同時,高校重視測試平臺與企業的科研合作,發揮雙導師引領作用,讓研究生以“特派員”的身份沉入企業的一線生產、研發中進行磨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測試平臺;實踐;創新;能力
DOI:10.12433/zgkjtz.20240711
基金項目:基于科研平臺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項目編號:YBXM2226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指出“以重點領域分類發展改革為突破,推動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培養”“重在面向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具備扎實系統專業基礎、較強實踐能力、較高職業素養的實踐創新型人才”。隨著新時代的產業發展,對于高學歷的研究人才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高校對于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更加明確方向,其中,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
一、培養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現狀
目前,國內外的高校均開展了培養研究生教育創新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的工作。
德國的部分高校從社會發展需求入手,進行研究生的課題選擇,將本專業科研工作和市場需求結合;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大學建立了研究生創新與創業俱樂部,研究生導師將企業的生產難題作為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并提供分析測試的實驗平臺,有效地將社會發展和教育進行深度結合。美國和英國的部分高校也通過成立校企聯合會的方式,將社會發展需求和高校科研平臺相結合,加強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培養的市場針對性,為研究生的就業帶來了需求前景。
國內的部分高校和學者也在嘗試探索符合國內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太原理工大學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方式,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題研究應在專業實踐中產生,其課題來源需為校外合作單位的研發項目或導師的橫向科研項目,強化了實踐應用在培養能力過程中的作用;蘭州大學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提出了學院與行業、企業共同建立實踐基地的要求,聘請行業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校外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的實踐環節,強化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劉福才等學者以燕山大學“電子信息類控制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培養”為例,介紹了近年來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分析了科研平臺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及成效;金亞旭分析了目前高校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提出了科研平臺建設與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全過程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培養跨學科、跨領域的應用型人才;測試平臺是科研平臺與教學平臺的硬件基礎,也是科研與教學交叉融合的實驗基點,借鑒科研平臺與教學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推動基于測試平臺培養研究生具有重要意義。
二、依托高校測試平臺培養研究生的問題分析
(一)平臺建設與研究生培養沒有深度融合
目前,全國擁有普通高校2760所,其中本科院校1239所,擁有研究生培養的高校594所,通過對其中測試平臺建設目標及考核指標來看,高校注重依托測試平臺的成果產出,包括承擔項目、獲得獎項、發表論文、授權專利等,同時,對儀器資源提出共享機制,包括服務企業、共享機時等,也占據較高比例,其中,部分指標提出人才培養也僅限于科研人員的人才稱號等,對于研究生的培養指標很少提出或占據考核分值比例很小。學生參與到科研當中,往往依托平臺測試、實驗項目,此類項目具有周期短、科研創新含量低等特點,導致研究生在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出現形式化、片面化、隨機化和零碎化等現象。因此,無論是從政策引導,還是從實際的科研項目執行,測試平臺的建設發展與研究生教育還沒有形成深度的融合機制。
(二)依托測試平臺的教學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學校的測試平臺從功能上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類用于實驗教學,重點展示一些原理的驗證、理論知識的實踐演化;另一類用于輔助科學研究,重點解決企事業單位的科研難題,實現科研技術創新。測試平臺承接的企業技術需求更多、更加接近現實的實際應用,且學術研究較前沿,對于科技創新更具有前瞻性,所以充分利用測試平臺用于科學研究對于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更具有實際意義。
然而,對于測試平臺,由于大型共享科研儀器價格較高,儀器原理和操作過程復雜,需要工作人員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經過培訓后才能上機操作。而針對不同專業的研究生,由于自身學識不足及操作能力的差別,沒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導致利用測試平臺的高端儀器實踐創新的機會較少,造成學生對科研探索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大型的精密儀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造成資源浪費。
(三)產教融合、多學科融合能力不足
新時代,產業不斷呈現鏈條式、跨領域、綜合化等特征,因此,研究生必然需要跨學科、跨領域進行培養,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于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高校依托測試平臺與企業建立的產教融合關系,往往依托的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合作重點普遍放在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或成果轉化上,學校提供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通過專業的科研人員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或提升技術競爭力,企業除了能提供一定額度的科研經費外,還能為研究生提供操作簡單的應用實踐崗位。雖然校企合作頻繁且密切,但合作的項目往往具有技術單一、領域范圍窄、合作周期短等特點。這種模式形成的產教融合不夠全面和系統,具有專業單一化、實踐簡單化、創新狹隘化等特點,不僅無法提高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也不能充分發揮培養研究生的優勢。
三、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探索研究
筆者主要探索依托測試平臺助力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各地高校紛紛購入了多種大型共享科研設備,不僅提高了學校整體實力及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更好地發揮培養人才能力,實現教學和科研完美融合,經過探索分析,需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平臺建設與研究生培育的有效結合
1.建立研究生開放課題
學校依托測試平臺,為研究生設立一些開放課題。測試平臺作為高校承擔科研的主要載體,可為校外企事業單位提供廣泛的科研功能,高校借此搭建企業生產與研究生培養的橋梁,分析測試中心為媒介,聯合企業設置研究生開放課題,此開放課題能進一步了解市場的技術需求,促進高校教學與社會發展有效結合,推動領域與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優化大型儀器用于教學與科研的資源配置,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的選題、申報、管理、評價等環節,不僅滿足了學校的教學要求,還能解決企業的技術需求,實現深化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的戰略需求。
2.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
建立分析測試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準確登記測試需求,并完成開放課題相關檔案的歸納與整理,有助于總結歸納企業的科研方向,及時關注開放課題的進度與效果,推動科研項目管理能力的水平提高和經驗總結。同時,優化大型儀器的共享使用,對于測試平臺用于科研測試還是用于教學課題的研究,校內外人員均可通過中心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進行儀器搜索、儀器查看、預約申請、檢測申請、檢測下單、結果查看等操作,為校內師生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教學科研服務,同時,對于承擔校內開放課題的研究生建立“賺取機時”機制,予以充足的資源進行實踐創新活動,形成具有應用與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制定健全有效可操作的管理制度
1.完善測試平臺考核制度
對于平臺的建設及考核指標進行深度完善,將研究生培養納入測試平臺考核范疇,將教育數量、質量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建立培養的計劃管理、運行管理、質量管理與評價等,確保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每個環節都應有相應制度,保證培養質量,制定健全有效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同時,對于承擔開放課題的研究生也需作為考核對象,重點考核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大型儀器實驗技能的熟練情況、課題進展與成果產出情況以及整體課題的創新想法及實踐做法,并作為測試平臺的考核分值點。
2.建立科研過程的培訓機制
為解決初入科研的研究生對過程、儀器等認識盲點問題,測試平臺應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可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線下多方式培訓體系,優先篩選既有豐富的實驗操作經驗、又有承擔企業應用項目能力的教師作為主要的培訓教師,通過進行講授原理、設計方案、展示操作等各個環節,為學生理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前提下,綜合利用大型科研設備,在教師的指導下接觸科研設備,在科研訓練的同時不斷深入了解與應用。學生也可結合自身情況做好科研規劃,設計開放性實驗,盡可能自主完成各個過程,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出問題,不斷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三)深化產教融合與學科融合
1.深化校企合作,發揮校內外導師作用
以產業發展為導向,結合測試平臺的儀器資源,校企成立聯合實驗室或實驗基地,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為社會提供更加切實廣泛的科研服務,實現校企信息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創造機遇,共同發展。以聯合實驗室或實驗基地為基礎,組織校內教師和企業高工等不同類型創新人才帶領研究生進行科研實驗,構建“雙導師”培養模式,通過聯合攻關、技術服務等不同方式,發揮高校培養創新能力、企業鍛煉實踐能力的雙向培養,打造創新型、技術型、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并且持續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實現企業需求與高校創新資源精準對接,強化以服務產業促培養人才的良性發展。
2.沉入企業,夯實實踐效果
測試平臺發揮窗口作用,借鑒天津市企業特派員的管理方式,積極組建科研團隊、篩選科研人才,主動篩選、對接企業,凝練并發布科研成果及學科交叉融合的任務,并鼓勵推薦優秀研究生進入企業一線,參與生產、研發,解決技術難題,提供創新想法與技術服務,協助或聯合組織開展技術難題攻關,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發揮派駐研究生與雙向導師的紐帶作用,對接高校創新資源,開展更深層次合作。在派駐服務企業過程中,實現研究生科研能力和解決技術問題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高校的測試中心是大型共享儀器資源整合,不僅承擔著高校科研和企業技術攻關的責任,也肩負著協同育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利用測試平臺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耐心引導的過程。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離不開企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和社會進步的磨礪鍛煉,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礎依然是高校理論知識的灌輸,而高校的測試平臺可有效將二者相結合,實現社會需求、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等有益結合,實現校企人才和校企資源的充分共享,形成多領域、多學科融通創新的科研組織運行模式,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必不可少的支撐,對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促進學科交叉和實現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EB/OL].教育部,2023-11-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312/t20231218_1095043.html.
[2]李韜,陳麗紅.德國農業經濟學博士生培養模式及其對我國“雙一流”大學的啟示:以哥廷根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2022(06):116-120.
[3]趙娜,徐穎潔,許海英.國外研究生教育發展經驗及啟示——以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 2021,07(27):26-29.
[4]維賽.美國現代大學的崛起[M].欒鸞,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5]劉福才,李倩,劉林,等.基于科研平臺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22,44(04),21-25.
[6]金亞旭.基于科研平臺的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2,08(13):81-83.
[7] 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教育(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8]市科技局 市教委關于印發天津市企業科技特派員管
理辦法的通知[EB/OL].天津市科學技術局,2021-04-08.
https://kxjs.tj.gov.cn/managecol/ZCWJ0923/kjjzcwj09233/202104/t20210422_543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