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對醫院的運行與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經濟形勢的影響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自從新財務會計制度實施以來,對醫院的經濟運行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因此,本文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下,分析其對醫院運行的具體作用,闡述醫院會計制度實施的有效措施,以為財務人員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作用;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40724
近年來,我國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條件都在不斷發展,臨床診斷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滿足了人們對醫院醫療服務的基本需求。但在醫院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風險與挑戰。為了促使醫院的健康運行,各大醫院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了財務會計制度管理辦法,促使財務人員的各項工作更有依據性。基于此,為了進一步發揮財務會計制度在醫院經濟運行中的有效作用,財務人員要全面了解財務會計制度的基本內容,管理人員要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以為財務人員進行各項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一、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概述
新財務會計制度是在舊制度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制度內容具有創新性,符合新時代醫院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新財務會計制度實施以來,對財務會計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使內部發生了深刻變化。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將藥品收入以及衛生材料等內容都納入醫療結算過程中。在結算差額的影響下,新增了科教項目收入,對不同科研收入的情況進行了分類。同時,在成本支出方面也做了變更,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成本體系,例如,將藥品支出與醫療支出等都納入其中;將固定資產的維修資金轉化為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在科研教育資金中納入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由于傳統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修改,需要財務人員全面了解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各項內容,確保在實際財務會計工作中發揮作用。
二、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運行的作用分析
醫院要在過去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重新界定資產標準,包括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取消修購基金項目、取消固定基金項目等。通過落實措施,提高醫院穩定控制資產的能力,使資產負債結構與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提高資產流動性的同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一)有利于改善醫院內部的財務狀況
在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下,財務會計工作發生了明顯變化,整體工作流程更加完善,顯著提高對內部各類資產進行監管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內部的財務狀況。
首先,使醫院資產項目管理更加科學與合理。通過對資產項目分類管理,使財務人員按照相應的分類管理要求進行各種工作活動,細化資產項目的內容,使各項工作流程更加規范。例如,重新規劃固定資產,在實際固定資產的累積折舊過程中,全面取消修購基金項目,直觀呈現總資產,提高整體資產運行的穩定性。
其次,直觀顯示各項資金活動。新增了具體的會計科目,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制度中“對外投資”的單一科目設置,對各種經濟活動都產生了直接影響,促使經濟活動更加清晰。例如,將“對外投資”科目細分為“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包括醫院投資和票據融資等,使各種經濟活動都能按照規范標準進行;也將“長期投資”細分為“債權投資與股權投資”,使投資科目變得更加具體、細化,更好地反映醫院的資產形式,可以顯著提高資金運用管理效果。
最后,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通過對新舊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對比分析,相應地調整了資產負債結構,提高了資產運行效率與流動性,降低了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也能提前做好預防與解決措施。
(二)有利于調整醫院收支與結余結構
自新財務會計制度出臺以來,通過增加一些新的科目,規范了具體的核算內容,優化了收支與結余結構。
首先,提高日常收支工作的效率。在“收入總額和結構”的基礎上,還設置了“結算差額”的二級明細科目。在這樣細分的科目設置下,能科學核算整體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保障收入,減少各種外界因素以及制度問題的影響,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支結構。
其次,提高成本核算效率。通過細分科目,可以細化不同科目的內容,豐富科目的內容,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細致性。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能結合具體的項目以及標準執行各項內容,在完善經濟運行制度的同時,調整經濟活動的收入結構,提高整體的運行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支出總額與結構”科目中,新財務會計制度在該科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科教”項目,合并了醫療業務成本與藥品支出成本,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最后,改變內部結余結構。醫院具有內部業務活動豐富等特點,產生的各項費用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除了基礎的人員經費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用以外,還包括一些無形資產的費用支出以及衛生材料費用等。在財務會計制度的支持下,通過優化各項財務會計活動,進一步提高運營支出結構。在新財務會計制度中,優化“可分配結余與結構”科目,通過采用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措施,改變內部結余結構,優化和調整分配結余工作,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有利于優化配置醫院的各項資產
第一,提高整體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在財務會計制度的支持下,有利于財務人員評估當前的資產配置情況,提高資產配置的合理性。
第二,在醫院經濟運行的過程中,能有效控制各種風險。
第三,在實際的資產配置過程中,財務人員能按照整體的發展需求以及各科室的規劃要求,統一管理各種要素,促使資產配置更加合理。
第四,提高對資金的審批管理能力。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下,形成完善的資產配置管理系統。將現有資產、結余資產、事業發展基金等各類資產信息納入統一的資產配置管理系統中,使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提高整體工作的效率,確保醫院高效運行。
(四)有利于落實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
財務管理人員是進行各項財務會計工作的主體,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自覺履行相應的工作職責。要想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離不開科學的工作制度,財務人員要更有序地進行各項財務會計工作。
首先,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財務人員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各項工作。
其次,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質量。在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務人員能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各項財務會計工作,做好各項細節性工作,確保財務會計工作流程的完整性與合理性,使財務人員順利實現財務會計工作目標。
最后,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在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中,也顯著增強了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主動學習意識,不斷夯實財務會計能力,按照科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順利完成各項目標。
三、醫院運行管理要素分析
(一)資金流水要素
在醫院運行管理過程中,資金流水屬于一項重要的要素類型。資金流水主要包括形成成本、收益獲取、科室經營運行等環節產生的結余。在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下,對經濟活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具體的收益參數上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例如,材料使用收益、藥品使用收益等方面,在獲得各項收益時,通常以形成的結余差來獲取。醫院需要嚴格審核,并進行專門的信息記錄工作,包括購買醫療設備、藥品材料的成本以及醫療設備的折舊成本等。另外,在收支結余事項中,各個科室會形成一定量的結余,財務人員要對其進行處理。
(二)固定資產要素
固定資產要素是醫院運行管理的重點,醫院涉及的固定資產項目有很多,還包括資產信息的處理工作。在新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下,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制度與工作模式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以全面提高醫院的價值。
(三)成本管理要素
財務人員需要明確成本管理需求。對此,第一,需要制定科學的成本核算與成本分析工作制度,全面降低各項成本的投入,提高經濟效益。第二,落實新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的相關要求,嚴格監督與管理運行中產生的各項成本。第三,深入分析各科室的運行成本、疾病治療成本等,確保各項成本管理要素符合新管理制度的標準,避免出現不規范的行為。第四,嚴格按照相應的運行計劃以及財務數據處理原則審核各項成本信息,并為各科室提供優化成本管理的措施,使人員按照經濟活動的要求和準則有序開展各項工作,提高成本管理能力。
四、促進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有效落實的對策
(一)加強醫院的資產管理,提升整體管理效能
財務管理人員要按照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履行相應的財務會計工作職責,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對于管理人員而言,要注重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聯系,做好協調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提高對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
第二,科學管理醫院庫存,確保各項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解決資產流失等問題。
第三,強化對資產的配置管理。由于新制度取消了修購基金項目,需要管理人員系統評估資產的配置情況,提升整體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第四,加強對負面因素的控制,按照醫院整體發展以及不同部門的發展需求,對資產要素進行規劃。
第五,加強對資產的審批,將現有資金、預算補助、結余資金等都納入資產的配置管理系統中,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運行,促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完善。
(二)做好醫院的收入管理,建立合理收費體系
首先,在進行財務會計工作時,充分結合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規范收費標準,提高收費體系的科學性,科學管理各項費用,包括醫療、醫藥費用等,做好收入管理工作。同時,規范各項收費活動,建立健全收費管理標準,加強對診療費用以及藥物價格的管理,提高收費的規范性。
其次,需要系統分析醫院整體的收入與支出情況,制定科學的收入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定額標準,合理規范收入,減少醫療服務過程中的結算差額。
最后,完善醫院的收入信息管理系統。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應用信息技術,能顯著提高醫院收入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細化財務會計工作內容,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精準性。管理人員要增強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收入信息管理系統的資金投入力度,引進更多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設備。
(三)提高醫院的成本管控,限制成本過多支出
醫院除了要做好資產管理以及收入管理以外,提高成本管控也是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加強成本管控,有利于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避免出現資產的浪費現象。
第一,管理人員要根據醫院的資產水平,在現有成本管控機制基礎上優化和改善,在科學的成本預測機制下,系統分析和評估各種經營成本,避免出現超預算的現象。如果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出現超預算現象,需要分析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第二,提高成本管控機制的彈性,根據醫院的具體經營狀況,適當提高或降低成本管控標準,促使成本管控更加靈活。
五、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對財務會計工作產生了諸多積極作用,改善了內部的財務狀況,調整了收支與結余結構,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增強了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因此,對于管理者與財務管理人員而言,要提高對財務會計制度的重視程度,根據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改善整體的財務狀況,提高財務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促進醫院的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王春暉.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框架[J].財經界,2022(26):105-107.
[2]宋猛.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天津經濟,2021(08):53-56.
[3]姜偉.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財會學習,2021(11):173-174.
[4]向恒靜.試論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財會學習,2021(08):80-81.
[5]袁安鵬,鄭秀慧,李悅秀.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于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2021(03):130-131.
[6]吳紅梅.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財富生活,2020(16):135-136.
[7]陳玲玲.新修訂的醫院財務與會計制度實施對于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12):111.
[8]譚祖春.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9(18):107-108.
[9]譚霞霞.醫院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財經界,2019(16):144.
作者簡介:馬波(1983),男,河南省鄭州市人,本科,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財務科助理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