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姝玲

初次見到曾維淑,便會被她身上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優雅氣質所吸引。那是一種長期浸潤于藝術中才能熏陶出的美,溫潤明媚、靈動秀麗。當談及藝術教育時,她的眉眼間滿是柔情,言語間盡是雀躍,這足見她對音樂的熱情、對教育的熱愛。
教育戰線耕耘三十二載,曾維淑堅守在音樂教育的講臺,用一串串音符帶領孩子們在生命的路途中感受藝術之美,活躍在大大小小的文藝活動,她用舞臺架起孩子與藝術互通的橋梁。
在趣味游戲中走進啟智音樂課堂
“我那故鄉的小路,是我童年走過的路,路旁盛開的小花,給我歡樂和幸福……”遠處的山坡上,傳來了一陣陣動人心弦的歌聲,還有此起彼伏的歡笑聲,走近細看才發現原來這是曾維淑組織的一堂特色音樂課。自得知要教學《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時,曾維淑便在心中早早計劃要上這樣一堂別開生面的戶外音樂課。“只有走進‘故鄉的小路,走進大自然,學生們才能深入地體會歌曲里傳遞出的深厚情感。”曾維淑說道。
《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旋律由4/4、3/4節拍變奏構成。為讓學生們更快理解歌曲中的節拍變奏、增強演唱的旋律感,曾維淑將“跳房子”的游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用聽一聽、唱一唱、跳一跳、奏一奏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長。曾維淑用石頭在地面上擺好“房子”(小方格),以小方格為節拍組織學生“跳房子”。當遇到4/4拍的格子時,她便指導學生用“走走走走”走四步的方式經過,遇到3/4拍的格子時,她便讓學生用“跳跳跳”跳三格的方式通過,在不斷地“走”和“跳”中,讓學生找到節拍的律動規律,親身體驗中,很快地掌握變拍子的特點。
掌握了歌曲的節拍,孩子們的“自然音樂會”便正式開始了。在曾維淑的指導下,他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樂器”——鍋、瓢、盆、桶,在充滿律動的擊打中奏響了這一首動聽的歌曲,用聲情并茂的表演訴說著濃濃的鄉音鄉情。和煦的陽光下,孩子們用歌聲和鳥語和聲,用律動與風起舞、用“樂器”與自然交互。這樣一堂打破“傳統教學”壁壘,激發孩子音樂潛能的創意課堂不僅在學生之間廣受好評,也收獲了來自學校、家長的一致認可。
互動性、實踐性是曾維淑音樂課堂的關鍵詞。教學中,她總是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教授《糖果仙子舞曲》一課時,她會將歌曲背后的故事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共情歌曲所傳遞的情感;在古典音樂欣賞課上,她引導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他們從音樂中“看到”的畫面,激發孩子們無限的想象;在講述團隊合作重要性時,她會指導學生齊唱《團結就是力量》,將音樂與生活緊密結合,滋養學生的心靈。
“我始終秉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音樂教學理念,遵循著聽覺為主、以生為本的原則,期待在以樂傳情中與學生一起享受美美與共的音樂課堂。”曾維淑表示。
在多彩活動中共赴燦爛藝術之約
曾維淑對音樂教育的熱愛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各種文藝活動之中。她長期負責學校各類藝術社團、文藝表演的編排和輔導工作,從隊員的選拔、作品的挑選改編到每日的訓練都是傾注全力,只為讓學生在藝術的世界里找到最美的自己。在一首首豪邁鏗鏘的鼓樂、一個個魅力四射的舞蹈和一幕幕精彩紛呈的舞臺劇的背后,是曾維淑對藝術教育的責任擔當和對舞臺表演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在各種文藝節目的編排上,曾維淑的想法總是新奇又接地氣。以舞蹈節目為例,曾維淑從生活的細節處入手,深入挖掘農村題材,把農村孩子喜歡玩的“扯官司草”游戲改編成了一個創意十足的舞蹈。兒時的曾維淑特別喜歡和小伙伴把官司草的花柄拔出,再把花柄的根部搓軟,然后兩人各拿一根花柄,再將兩個花柄扣在一起,各自往自己身前拉,誰的先斷就表示輸了“官司”,這就是“扯官司草”游戲。
如何在舞臺上更加真實地展現“扯官司草”游戲?曾維淑思考了許久,決定將“扯官司草”進行“還原”和“夸張”。她借助網絡查詢用紙張制作“扯官司草”的教程,并準備好一系列的制作材料后,在學校舞蹈隊開展了一節手工實踐課。當孩子們得知要為舞臺制作專屬道具,她們瞬間變得興致勃勃,立馬進行了分工合作,她們有的負責制作葉子、有的負責根莖,有的則負責組合粘貼……在她們的巧手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扯官司草”盛開在了舞臺之上。
不僅如此,曾維淑為讓節目更具戲劇性和觀賞性,還將“扯官司草”游戲里的“對戰”進行夸大。舞臺上,兩波人分別拿著一個6米高的“扯官司草”用舞蹈表演的形式進行“對戰”,這一畫面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整個節目的編排都圍繞著兒時的游戲展開,這不僅可以讓節目有趣生動,而且貼近生活,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曾維淑談到。
除了以“扯官司草”游戲創編舞蹈外,曾維淑還用歷史故事制作短視頻,用語文教材編排課本劇、戲劇表演等等。在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中,曾維淑充滿新奇的想法和創意的設計,總是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贊不絕口。而“小荷園丁”榮譽稱號、重慶市“新時代好老師”以及各類藝術大賽的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的獲得都見證了她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我十分熱愛藝術,在向內探索的同時,我也期待將更多藝術之美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教給身邊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的成長底色都暈染上藝術的繽紛色彩。”曾維淑表示。
曾維淑
重慶市璧山區璧泉小學教師,高級教師。曾先后獲得“小荷園丁獎”,重慶市“新時代好老師”“重慶市優秀輔導員”“璧山區共產黨員示范崗”等各級榮譽稱號。多次指導學生團隊和創編原創作品獲得國家級、市級、區級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