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霞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智逐漸成熟,價值觀開始形成。而“綻放生命之花”這節課正是為了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珍愛他人以及積極投身社會服務。為此,在高效課堂構建中需要充分重視情境導入,創設互動環節,鼓勵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角色扮演和實踐探索,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感受生命的可貴,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重視情境導入
重視情境導入在教學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生動的情境導入,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引起他們的注意,使他們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對于“綻放生命之花”一課,情境導入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個主題涉及生命的尊重與珍視,關系到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在開篇時,可以引用一些感人的故事,如有關生命拯救的成功案例或英雄事跡,或者名人的名言警句等。通過這些故事或名言,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與尊重和珍愛生命有關的視頻或音頻,如環保公益廣告、自然景觀視頻等。通過視聽的感受,學生能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生命的多樣性和珍貴性。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情感問題,通過問題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進一步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后適時引導,為后續的學習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情境導入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形成對生命尊重和珍視的認知。通過情境導入,利于學生在情感共鳴中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創設互動環節
創設互動環節是提高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對于“綻放生命之花”一課的教學尤為重要。通過互動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引發討論,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增強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通過問題啟發,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彼此的觀點和看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教師能在學生交流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知,利于后續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教師也可以在教材內容整合基礎上設計問題解答競賽,通過競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與情感交流的動力,在互動環節中強化學生對生命價值的了解。通過有趣的問題解答競賽,讓學生在競賽中積極參與,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個人行為、環境保護、幫助他人、個人成長等方面,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目標。這樣的競賽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策略,可以促進學生的互動和合作,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在“綻放生命之花”一課中,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和合作,深入探討生命的價值和尊重。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最好是將學生分成異質小組,即將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學生混合在一起,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學習合作。教師將課堂內容分成幾個小節,為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提供一些相關資料和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探討和研究。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彼此的觀點和思考。例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關于生命尊重和珍視的真實案例,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分析這些案例并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可以討論如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以及如何在社區中推動環保行動。教師需要在討論過程中適時提供引導和解答,促進學生深入的思考。每個小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討論成果和解決方案。通過展示,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吸收其他小組的優點和觀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和學習,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認知。這樣利于學生深入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與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進一步實現教育目標。
開展角色扮演
開展角色扮演是教學中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和尊重生命的價值。在“綻放生命之花”一課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深入感受拯救生命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課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境,例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始角色扮演之前,學生需要充分了解所扮演角色的特點和處境,通過閱讀材料、討論和互動等方式進行準備。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情境中的行為和表現。教師可以充當引導者,引導學生在扮演中加深對尊重和珍視生命的認識。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討論,回顧他們在扮演中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從中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例如,一個小組被安排扮演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的目擊者,另一個小組扮演被困車內的傷員,還有一個小組扮演急救人員。學生在扮演前需要了解自己角色的特點和處境。目擊者需要觀察、記錄事故現場,傷員需要感受受傷和被困的恐懼,急救人員需要迅速反應和施救。學生們開始進行角色扮演,目擊者用手機拍攝事故現場照片,傷員模擬呼救和求助,急救人員進行迅速的救援行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拯救生命和尊重他人。學生們可以討論實際應急救援方法,學習急救知識,以提高生命救援的能力。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深入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增強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
鼓勵實踐探索
鼓勵實踐探索是“綻放生命之花”一課的重要教學策略,通過實踐探索,學生可以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環保活動,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環保行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對生命尊重和環境保護的認知。第二,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學生通過實際行動,體會幫助他人和尊重生命的意義。第三,設計一些道德決策情境,讓學生進行實踐和決策。第四,鼓勵學生制定個人成長計劃,包括學習目標、自我評價和改進措施。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向和領域,如環保、領導力、急救技能等。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第五,支持學生發起和組織一些社會公益項目,如籌款活動、環保行動等。學生通過實際項目的實施,體會團隊合作和社會責任。第六,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研和實地考察,了解社會問題和生命價值。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調研,更深入地認識社會和人類生命的復雜性。通過鼓勵實踐探索,學生能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尊重和珍視生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以上教學做法深度融合道德與法治的核心要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與價值觀。構建這樣的高效課堂,有利于學生成為具有全面素養和創造力的公民,為社會進步和繁榮貢獻力量。
專家點評
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用對方法,方能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奔赴”。本文所提到的教學做法,充分體現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緊密結合,形成了高效、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和實踐探索等多種方式,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和互動中深化對生命尊重和珍視的理解,提升道德認知和行為能力,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