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

三十載執教生涯,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教育長篇,每一章節都充滿了挑戰與溫馨。從最初的激情燃燒、信心滿懷,到后來的平常心、困惑迷惘,我在這三尺講臺上品味了教學生涯的酸甜苦辣。但每當我駐足回望,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慶幸之情——慶幸自己選擇了這份職業,慶幸與孩子們的每一次遇見,都如一道美麗的風景,裝點著我的人生之路。
誤解之后的釋然
記得剛踏入教育這片熱土的那年,我年輕氣盛,從教嚴謹。小L,一個總愛制造麻煩的學生,成了我眼中的“刺頭”。一次誤會,讓我在操場上對他大發雷霆。當時,場面混亂,小Y在哭泣,小H站在一旁手足無措,而小L則成了我直覺中的“罪魁禍首”。然而,事后我才了解到,這次我真的冤枉了他。
面對誤解,我內心掙扎。道歉?那豈不是自打嘴巴,威嚴掃地?但轉念一想,教育之道在于真誠與尊重。于是,我鼓起勇氣,在一節課上公開向小L致以誠摯的歉意:“對不起,陳老師這次真的錯怪你了。”話音未落,這個個頭已遠超我的大男孩低下了頭,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光。
畢業那天,當其他學生紛紛與老師擁抱告別時,小L卻站在門口猶豫不決。許久,他才鼓起勇氣說道:“陳老師,我也能抱抱你嗎?”我微笑著張開雙臂,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能讓誤解化為釋然,讓師生之間的心靈緊密相連。
控訴之后的和解
幾年前的一次接班經歷讓我再次面臨挑戰。學生們不適應我的教學方式,我也不習慣他們的學習習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學生的隨筆中發現了一張匿名的“控訴狀”。紙上列舉了我的種種“罪狀”,其中一句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原來的老師總會溫柔地稱呼我們‘孩子們,而現在的老師卻說我們像一群上躥下跳的‘猴子。”
看著這張紙,我陷入了沉思。是我給他們的溫柔太少,還是他們對我的期望太高?課堂上,我高聲朗讀了這張控訴狀,學生們先是竊笑不已,但當我用刻意溫柔的聲音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篇隨筆寫得怎么樣”時,他們哄堂大笑起來。我趁機點贊了寫隨筆的同學的勇氣和表達能力,并希望他能與我開誠布公地交流。
那天課后,小R同學如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經過一番坦誠的交談,他承認了自己是控訴狀的作者,并表示愿意與我握手言和。從那以后,我們的關系逐漸改善,教室里的氛圍也變得和諧融洽起來。偶爾我會脫口喊他們“小的們”,他們也會一呼百應地回應我——仿佛我們真的成了水簾洞里的一群快樂猴子。
甜蜜之后的慰藉
執教生涯中,總有一些溫馨的瞬間讓人難以忘懷。某日上課時分,我發現平時總是笑瞇瞇的小A同學眼睛紅腫著,在課堂上偷偷抹淚。我趁著學生們自由閱讀的時間走到她身邊關切地詢問情況,但她卻把頭深深埋進書本里不愿面對我。
大課間時分,我回辦公室拿來桌上的糖果和一張便利貼寫下安慰的話語:“吃點甜的開心一下。”下節課前我悄悄走到小A身邊將糖果和便利貼放在她桌上輕輕拍了拍她肩膀便走開了。這個小小的舉動或許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大波瀾,但卻在小A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來當我因為班級里的惡作劇和期末壓力而情緒低落時,隔天上班卻發現桌上放著一顆糖果和一張卡片:“老師,不開心的時候吃點甜的開心一下,請相信我們會長大的……”看著這些稚嫩的字跡和溫暖的祝福,我心中的陰霾頓時消散無蹤。從那以后糖果成了我們之間默契的象征——每當有人情緒低落時,總會有一顆糖果和一張寫滿祝福的卡片出現在桌上。即使畢業后這小小的糖果也依然能在“陰云密布”的日子里帶來一絲陽光與慰藉。
回首執教三十載的點點滴滴,我深感慶幸——慶幸自己選擇了這份充滿挑戰與溫馨的職業;慶幸與孩子們的每一次遇見都如一道美麗的風景裝點著我的人生之路;慶幸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收獲成長與感動。正如張愛玲所言:“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便是師生間最美好的遇見吧!個中有甜蜜,有苦澀,有歡笑,有淚水,但都將在我們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