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發電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在運行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工程設施會逐漸老化,失去其設計功能。為了確保水利工程設施的可持續性使用和正常運行,工程物業化管理的概念應運而生。水利工程實施物業化管理,不僅是一種新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種應對水資源日益緊張挑戰、改善水資源管理的重要途徑。這一管理理念強調將現代商業管理引入水利工程管理領域,實現水利工程專業化管理,以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降低運營成本、加強安全控制、優化維護計劃,同時注重提高公共安全。在這個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討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核心原則、實施策略,以推動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實踐。
關鍵詞:水利工程;物業化;工程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40646
水利工程在時間和空間上對水資源進行調節和分配,對生活、農業、工業和環境等各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了使水利工程高效運營,并確保其安全性和可維護性,引入物業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一、物業化管理概述
(一)物業化管理的概念與原理
物業化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將資產、設備和資源視為“物業”,采用綜合性、系統性的方式來管理和維護它們,以最大化其效益和價值。物業化管理強調長期規劃、可持續性、效率和維護的重要性。
物業化管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1)長期規劃。物業化管理側重于長期規劃,以確保設備和資產的可持續性和壽命。這關乎定期維護、升級和替換決策的制定。
(2)預防性維護。物業化管理強調預防性維護,旨在減少突發故障和不必要的維修成本。通過定期檢查和保養設備,降低維護支出并延長設備壽命。
(3)資源優化。物業化管理關注資源的優化使用,包括人力、材料和時間。這意味著將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以最大化效率和生產力。
(4)數據驅動。物業化管理依賴數據和信息來支持決策制定。數據分析用于監測設備性能、預測維護需求,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物業化管理與傳統管理方法的對比
第一,傳統管理方法通常是響應性的,即在設備故障或問題出現后才采取行動。相比之下,物業化管理更注重預防性維護,旨在避免故障或問題的發生。
第二,傳統管理方法通常側重于短期目標和問題的解決,而物業化管理更注重長期規劃和資產壽命。
第三,資源使用。傳統管理方法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因為它們通常依賴緊急維修和補救措施。物業化管理通過優化資源分配來減少浪費。
第四,數據驅動。物業化管理更強調數據驅動決策,而傳統管理方法可能更依賴經驗和主觀判斷。
總的來說,物業化管理強調維護和管理的前瞻性、系統性和效率性,以確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續性和資源優化。與傳統的響應性管理方法相比,物業化管理能夠更好地滿足現階段水利工程運行管理需求,提高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
二、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運營效率
物業化管理注重長期規劃,包括設備和資產的定期維護和更新計劃。通過制定合理的維護時間表和升級計劃,可以最大限度地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從而提高運營效率。采用物業化管理方法,水利工程可以實施預防性維護,減少工程設施設備的突發故障,這樣有助于避免緊急維修和減少停機時間,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和工程效益。
(二)資源優化和節約
首先,物業化管理不僅有助于優化材料和設備的使用,確保它們在需要的時候可用,而且有助于減少庫存成本和材料浪費。其次,對于水利工程而言,管理的對象是水資源。物業化管理可以通過有效的能源管理和水資源分配,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消耗。
(三)質量控制和安全性改進
物業化管理強調預防性維護和設備性能監測,確保設備運行在高效的工作狀態。這樣有助于維持水利工程的高質量運行,減少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問題。而且通過及時維護和設備檢查,物業化管理可以降低設備的故障風險,從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這對于避免意外事故和環境損害至關重要。
三、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兩手發力”,積極引導
“兩手發力”是要充分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強化組織領導,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物業管理。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達到水利工程管理專業化,發揮專業隊伍和人員優勢,提高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的成功管理需要明確的組織結構和領導機構,以確保決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領導團隊應具備專業知識,能夠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方案,同時負責監督和評估物業化管理的執行。強化領導力可以確保水利工程的整體目標與政策方向一致,有效推動物業化管理實施。
此外,水利工程管理不僅是公共部門的責任,還需要吸引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包括工程設計、施工、咨詢單位,私營企業、非營利組織等。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和多方參與的機制,匯集更多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滿足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達到提高水利工程專業化管理和社會化保障服務目的。
(二)制度先行,規范管理
“制度先行,規范管理”是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核心在于通過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來規范管理行為,確保水利設施的運行和維護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通過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可以規范水利設施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維護、安全、環保、信息化等,有助于減少管理中的混亂和不確定性,確保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運行管理單位作為管護責任主體,按照水利部《關于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指導意見》《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評價辦法》要求,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堅持依法依規管理,加強監督,全面落實運行管護主體責任,督促物業管理服務企業(以下簡稱物業服務企業)全面履行合同。
(三)以人為本,樹立用戶服務意識
物業化管理應遵循以人為本原則,樹立用戶服務意識。用戶服務是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僅關系到用戶的滿意度,還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為了給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提供卓越的服務,物業化服務應建立全面的用戶服務中心,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
用戶服務中心是用戶與水利工程管理團隊之間的橋梁,應配備經驗豐富的客戶服務代表,解答用戶的咨詢,提供技術支持,并積極處理用戶的投訴,且用戶服務代表應具備豐富的水利工程知識,以便能夠提供準確和及時的信息和建議。同時還應保證用戶可以隨時聯系用戶服務中心,尋求關于水利工程運行、安全、維護和其他相關事宜的信息。用戶中心建立全面的信息庫,包括水利工程的技術手冊、操作指南和常見問題解答,方便用戶獲取所需信息。定期組織培訓和研討會,向用戶提供有關水利工程的最新信息和技術進展。處理用戶投訴,一旦收到投訴,迅速進行調查,并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問題。為鼓勵用戶提出任何關于水利工程運行或服務質量的投訴或建議,用戶服務中心應建立投訴跟蹤系統,確保每個投訴都能得到妥善處理,并及時向用戶反饋處理結果,以保持用戶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三、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策略
(一)維修養護
維修養護是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涵蓋了大壩等重要建筑物、機電設備和各種附屬設施的日常性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定期巡檢和維護計劃。制定詳細的巡檢和維護計劃,包括巡視大壩等重要建筑物、機電設備等關鍵部位,以及其他管理配套設施。這些計劃應按照一定的頻率進行,以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
第二,強調預防性維護,旨在提前識別和解決潛在問題,防止設備和結構的損壞。這包括定期更換易損部件、清理排水系統、檢查設備的潤滑和冷卻系統等。
第三,對于發現的問題,應迅速采取維修措施,以防止問題進一步發展。維修工作應當由經過培訓的專業維修人員執行,確保質量和安全性。
第四,保持設備和工具的維護是確保維修工作高效進行的關鍵。維護工具的狀態良好,可以提高維修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維修時間。
第五,應用信息化網絡技術,實時監測水利設施的運行狀況。這有助于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為維養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二)值班值守
值班值守是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一項重要策略,主要涉及水利設施設備的運行監控、安全保衛以及應急響應等方面的工作。值班值守人員應定期巡查和監控水利設施設備、安全措施的運行狀況,包括大壩、放水建筑物、閘門、泄洪設施等。需要記錄設備參數、水位、水流速度等數據,以便及時識別潛在問題,包括防洪、防恐、防火、防溺亡等安全措施運行狀態。配備必要的安全設備,并與應急部門和當地應急部門保持緊密聯系。相關工作人員應具備專業技能,能夠迅速采取行動,保障水利設施的安全和周邊社區的安全。另外,與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通信和報警系統,包括無線通信設備、緊急通知系統和報警設備,以便及時傳遞信息和協調行動。
(三)安全監測
首先,合理設置監測項目。根據《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和具體水利工程設施情況,確定必要的監測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雨水情監測、變形監測(如壩體位移和變形)、滲流和滲壓等。不同的水利設施可能需要不同的監測項目,以滿足安全性運行需求。
其次,制定詳細的水利設施安全監測計劃,包括監測項目、監測方法、監測頻次、監測地點等內容。計劃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確保全面覆蓋水利設施的各個關鍵部位和參數。
再者,配備現代化的監測設備和技術,以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這包括自動化監測設備、傳感器、遙測技術等。
此外,定期記錄監測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識別潛在的問題和異常情況,及時采取行動。并且定期編制監測報告,包括監測結果、問題診斷、建議措施等。及時共享監測信息,確保相關部門和決策者了解水利設施的安全狀況。
(四)安全生產
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建立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防護、安全保衛、安全技術培訓、事故處理和報告等方面。遵循《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通用規程》(SL/T 789)以及《水利水電工程(水利設施、水閘)運行風險源辨認和風險評估導則(試行)》(辦監督函〔2019〕1486號)的規定,進行風險源辨認,執行風險預防控制措施,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潛在危險排查,建立翔實的記錄和檔案。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確保特殊工種人員具備合格上崗證書。在機械傳動區域、電氣設備等危險區域,應設有明確的安全警戒線或防護設備,保證安全標志、風險標識等設施齊全且符合規范。按規定周期性檢查和驗收消防器材、安全用品,確保其完備、完好、有效。
(五)檔案整編
檔案整編是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一項重要策略,涉及管理水利工程相關檔案、記錄和文件,以確保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用性。
首先,建立細致的檔案管理制度。物業服務企業應制定詳細的檔案管理制度,明確檔案管理的責任和流程。這些制度包括檔案的分類、存儲、借閱、歸檔、銷毀等方面的規定。檔案管理制度應該與國家法規和行業標準相符,確保其合規性。
其次,確保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物業服務企業應指定專門的檔案(資料)管理人員,負責檔案管理工作。這些人員應具備專業的檔案管理培訓和知識,確保檔案的合理管理和維護。物業服務企業應提供專用的檔案柜或儲物柜,確保檔案存放安全。這些柜子應符合相關標準,能夠有效保護檔案免受物理損害或盜竊威脅。檔案資料應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存放,以便快速檢索和使用。檔案存放應有序,確保檔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物業服務企業應根據水利設施的相關要求和合同約定,按照合同期內和合同終止后的要求,開展定期和臨時檔案移交工作。具體包括將檔案資料和記錄移交給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確保信息的順利過渡和傳承。同時,物業服務企業應確保日常巡查記錄、維修養護記錄、總結工作報告等檔案資料的及時核對和整編。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檔案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方便未來的查閱和分析。
最后,物業服務企業如果有電子化處理的需求,應按照《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GB/T 18894—2016)的要求進行電子化處理。具體包括數字化檔案的創建、存儲、備份和安全性管理,以提高檔案的可管理性和可訪問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理念旨在將商業管理原則融入運營和維護中,以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能力水平,確保工程安全和功能發揮,全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提供了一種更加綜合、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方法,不僅有助于確保水利工程設施的長期可用性,還有助于推動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
參考文獻:
[1]鄧華.水利工程建設與水利工程管理探討[J].現代物業:中旬刊,2021(03):102.
[2]盧俊伊.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物業化管理模式[J].水電水利,2021,4(12):95-96.
[3]肖弟康,盧本瓊.重慶永川區水利設施工程物業化管理運行情況分析與建議[J].水利建設與管理,2022(03):042.
作者簡介:孫志偉(1971),男,河南省洛陽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運行管理。